珠峰科考榜样人物

2022-07-08 13:31
少儿科学周刊·少年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科考珠峰青藏高原

每一代珠峰科考人都怀抱着不同的使命。珠峰科考的精神,是中华儿女不是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亦是永怀敬畏,攀登无涯的中国精神。

“种子猎人”钟扬教授

他在海拔6000多米的珠峰北坡采集植物标本,攀登到了植物学家采样的最高高度;他16年间行程超过50万千米,踏遍了青藏高原地区最偏远、最荒凉、最艰苦的角落;他带领科研团队,收集了4000万颗种子,盘点了世界屋脊的生物名录。这位屡次登上植物学之巅的植物学家便是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钟扬。

作为一位“种子猎人”,钟教授对于植物和种子有着深沉的爱。“一种基因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一颗种子可以改变一个民族的未来。”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为了保存更多的种子资源,让我国的“诺亚方舟”充盈起来,钟教授将目光聚焦在了遥远的青藏高原。

自2001年起,钟教授每年都有一半的时间在高原上度过。在那里,烈日暴雨交替侵袭,稀薄的空气睥睨(pìnì)着每一个野外工作者。但钟教授不畏艰险,从林芝、日喀则,到那曲、阿里,一颗一颗地采集植物标本和DNA样品。青藏高原的千沟万壑之间,钟教授还像大海捞针一般找到了十分微小但极具研究价值的生物——拟南芥。

“中国现代冰川学之父”施雅风院士

施雅风院士(1919年3月21日-2011年2月13日)

他行走冰川雪域40多年,踏遍祖国的六七十条冰川;他主持建立了我国第一支高山冰雪利用考察队,撰写了我国第一部冰川学专著;他开创并推动了我国冰川物理、冰川水文、冰雪灾害等方面的研究,把中国冰川学研究推向世界前沿。他就是中国冰川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国现代冰川学之父”的施雅风院士。

冰川位于高寒地区,冰川活动又可能产生危险,因此,很多人对冰川望而却步、不敢触碰。但施院士却常说:“冰川事业是一项豪迈的事业,是勇敢者的事业。”

“没有野外的数据积累和认识,实验室里的研究都是无本之木。”为了拿到准确的信息,施院士多次率队开展珠峰及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研究。他们冒着严寒天气,在海拔5000多米的高原中连续行军9个多小时,之后又要赶在气温最低时连夜钻取冰芯,并在凌晨携带冰芯返回大本营。

极端恶劣的条件并不能阻挡施院士探寻冰川奥秘的决心。经过数年的努力,他和团队所获得的一系列基础资料填补了我國地质地理研究的空白。

猜你喜欢
科考珠峰青藏高原
进军“世界第三极”的科考
“科学”号科考船完成今年首个科考
如何才能登上珠峰
青藏高原上的“含羞花”
咦?珠峰“身高”在变?
揭秘珠峰身高
我国最大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中山大学号”下水
科考延期为哪般
每年都在长高的珠峰,是怎么测“身高”的?
为了让青藏高原的天更蓝、水更绿、草原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