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者经验调查的远程教育质量提升建议*

2022-07-08 08:06
陕西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学业经历学习者

邵 然

(江苏开放大学 教务处,江苏 南京 210036 )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在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政策指导下,我国大中小学各教育机构纷纷开展线上教学,在线教育呈现出井喷式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作为我国首次大规模线上教学实践,“停课不停学”遭遇过有效性的质疑[1][2],也得到过达到、甚至超出预期目标的认可[3]。在全球疫情持续严峻,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探索如何提升我国在线教育质量,使学习者通过网络获得优质的学习体验成为了研究热点。

远程教育,作为经济社会的产物,可谓我国最早期的在线教育,经历了40多年的发展与蜕变。“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是我国教育的基本主题。在传统普通高等学校线上教育进入大调整、大变革的关键时期,如何通过评估与审视自身特点及其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制定全新的战略规划,切实提升教育质量,保持在在线教育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也将成为远程教育的一大重点研究课题。

一、问题的提出

2013年传统电大转型开放大学之际,有学者梳理了国内2003-2013的远程开放教育质量保证研究,通过内容分析得出当时的十年间,质量保证研究的发展趋势更侧重于教学过程,紧扣转型期特征;质量的本体性研究也更加全面和深入,对质量保证体系的关注最显著[4]。近年来,国内相关研究宏观上主要涉及“质量保障体系”研究和国际经验的借鉴[5]-[7]。微观上,主要聚焦“教学“相关主题[8],并开始在相关研究中关注到学习者的看法,如开展在线课程质量观和质量要素研究时纳入了学习者视角[9],基于学习者体验的视角开展教学质量评价的改进研究[10]。整体而言,已有研究还存在以下两方面的不足。第一,对学习者声音的关注仍然不够。相关研究要么主要采用客观题数据的采集和分析,限制了被调查者的声音,要么被调研学习者数量很少,仅为个位数,代表性欠佳。第二,相关研究内容很少探讨让成人学生感觉最有收获的远程教育活动特征,未能给到相关教育实践以具体的指导。远程教育的质量提升需要各方面的努力,但归根结底是为了提升成人学习者的学习体验,学习效果,实现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而让成人学习者受益的学习经历可以说是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依据。

综上,本研究对远程教育学习者感到最有帮助的学习经历开展调查,通过内容分析梳理出相关学习经历并归纳特征,结合研究结果提出基于学习者视角的远程教育质量提升建议,以期指导我国远程教育的改革实践,为我国在线教育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为江苏开放大学2019年度全省办学系统奖学金评选申请者。江苏开放大学是一所具有专科、本科办学权和学士学位授予权的新型高等学校,现有10个学科学院,备案102个本、专科专业,在全国实施远程学历教育的大学中具备代表性。本研究在2019年12月向全省办学系统参加年度奖学金评选的申请者推送电子问卷,要求在申报奖学金的同时完成填答,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填答的参与度与质量。本次研究最终回收638份问卷,通过作答时间(少于120秒)筛选及反向题验证,剔除无效问卷15份,剩余623份有效问卷,问卷有效率为97.6 %。研究样本的基本背景信息如下:男女比例分别为48.4%和51.6%;年龄方面最大值为72岁, 最小值为18岁,中位数为32岁,平均年龄为32.5岁。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是在nees、seru基础上结合远程教育学习者特点编制的《江苏开放大学远程教育学习者学习经历调查问卷》作为研究工具,具体内容包括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求学动机、师生互动及同伴互动情况、满意度评价(教学及平台环境)、对线下教育、奖学金制度等的看法、意见与建议、入学以来体会到的最有帮助的学习经历等。问卷题目多采用客观题与开放题相结合的方式呈现,本研究所涉及的内容为对主观题入学以来体会到的最有帮助的学习经历的具体分析。

(三)数据分析方法

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的方式。课题组成员首先对远程教育学习者回答的入学以来最有帮助的学习经历进行内容分析:在充分阅读熟悉文本资料的基础上,依照“主题—主要特征—具体内容—原因”的程序分析文本资料,最终反复讨论后形成一致意见。分析过程举例如下:“社交礼仪,这个在生活和工作太实用了,因为做行政工作,经常接待客户和安排客户用餐,社交礼仪中有商务接待细节、坐车安排、餐桌安排等这几类对我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处理这方面的事物得心应手。被公司领导经常表扬。”,首先确定本条回答的主题是“课程学习”,其次确定关键词是“思维、综合能力提升”,再来明确具体内容是“社交礼仪”这一门素质公选课,最后分析原因在于“对生活或工作有很大帮助”;“最有帮助应该是老师们很负责,有时候真的工作忙的会忘记课程老师都会紧盯着打电话督促我们很好的完成作业。”,首先确定本条回答的主题是“生师互动”,其次确定关键词是“认真、负责”,再来明确具体内容是及时督促完成作业,最后分析原因在于“有利于缓解工学矛盾”。

三、数据分析

(一)远程教育学习者感到最有帮助学习经历所涉及的主题情况

在去除掉“无”、“暂无”、“没有”、“很好”、“非常好”等不具备研究价值的回答后,得到534条有效填答。经过分析,远程教育学习者给出的最有帮助的学习经历主要集中在生师互动、课程学习、同伴互动三大主题上,具体内涵、相关条数及主要特征见图1:

图1 远程教育学习者感到最有帮助学习经历及其特征

(二)具体内容

1.最有帮助学习经历

(1)生师互动

“生师互动”是被调查者提及最有帮助的学习经历中涉及最多的主题,在534条经历叙述中有345条,占比64.6%。相关回答涉及远程教育中不同类型的教师及教师的不同方面。

关键词:认真负责、尽心尽责

在具体内容上,有145条经历显示让学生感到相关学习经历最有帮助的关键在于教师认真负责、尽心尽职,具体表现在教师可以及时提供各类学习支持服务:如班主任老师及时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参加考试等,及时回复学生各类问题、提供相应帮助;课程导师及时批改作业、发布学习信息,及时解惑学生提出的专业问题等。梳理相关回答发现,及时性是学生评判教师认真负责程度重要指标之一,能够随时联系到教师开展咨询、获取帮助的经历也令学生印象深刻。

关键词:富于耐心、不厌其烦

有136条回答显示让学生感到相关学习经历最有帮助的关键在于教师富于耐心、不厌其烦,具体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疑惑或求助有问必答,答则详尽。如次数上,班主任、学务导师、课程导师对于各类事项的通知解释与教学答疑等并非一次性完成了事,能够做到一一提醒与反复解答;反馈内容上,详细清晰的解答与回复也是学生评判教师富于耐心、不厌其烦的重要指标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学生期望教师指导的内容并不局限于学业及相关问题,与工作相关的专业问题,生活相关问题乃至学生心理问题都包括其中。

关键词:积极主动、热情热心

有35条回答显示让学生感到相关学习经历最有帮助的关键在于教师积极主动、热情热心。主要表现在教师在学生未提出疑惑或求助时,能主动给予关心与问候,在认真负责,耐心完成工作的同时,还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一种热情积极的态度,使学生受到感染,打消提问顾虑,激发学习热情。这样的教师被被调查学生形容道:“堪称人生导师”。

关键词:教学有方、深入浅出

有29条回答显示让学生感到相关学习经历最有帮助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学有方,深入浅出。主要表现在教师授课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情,关注学生的在职特点、工作需求及学业基础,善于实际结合理论,多用案例教学,能开展实地实践教学;能够充分利用 qq、微信等群工具,共享学习材料,答疑解惑等。

(2)学习经历:课程学习

“课程学习”是被调查者提及最有帮助的学习经历中涉及第二多的主题,在534条经历叙述中有134条,占比25.1%。相关回答主要涉及会计、公文写作、机械制图CAD等专业课程及社交礼仪和计算机两门素质培养课程。

学生认可这些课程对提高工作效率和改善生活的帮助。素质公选课方面具体表现在学习计算机课程为各类办公打下了坚实基础,如通过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可以熟练操作office等办公软件,办公有了效率;社交礼仪课程不仅有利于行政相关工作,如商务接待细节、坐车安排、餐桌安排等,还与生活息息相关,教会学员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益身心;实用法律基础等课程培养了学生法治思维、纵观全局等方面的能力。

专业课程的帮助具体表现在集中实践课程使学生熟悉了工作相关操作,学习专业理论则更加理清、明确了学生的工作思路。通过课程学习顺利考取专业证书、通过职称考试等,也助力学习者在工作中收获了进一步的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相关课程能为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离不开教师认真、耐心的教学态度和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跨学科专业的素质通选课给学生带来的思维和综合能力的提升更加明显。

(3)同伴互动

有55条回答显示让学生感到最有帮助的学习经历与同伴互动相关,占比10.3%。“同伴互动”相关主题描述中,被调查学生指出同学之间在完成论文、作业,小组讨论等过程中的互动、互学、互助加强了大家相互间的了解,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归属感,有利于破除网络学习中的虚无感,促进学业完成。如“平时和同学一起学习的氛围使得我对这个大家庭的融入感更强烈,更能坚持。”总体而言,远程教育中同伴互动的功能尚未得到充分的发挥。

2.最有帮助学习经历特征解析

(1)有利于缓解工学矛盾

工学矛盾是远程教育学生无可回避的难题之一。远程教育的学习者多为在职人员,且相比于普教高等教育在校生,平均年龄较高,家庭负担较重,学习的可支配时间更局限。如何帮助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等多重压力下顺利开展学习也是远程教育教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生师互动主题的各项及课程学习中专业课程类被学生认为最有帮助的原因均与缓解工学矛盾相关,该特征可以说是远程教育学习者最关心的。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认为教师的及时通知与回复能够很好地照顾到他们白天工作繁忙,无法实时关注消息,通常需要在晚上、周末等非工作时间投入学习、翻看消息,提出疑问的现实,帮助自身提高学习效率,少走弯路;耐心解释与辅导,积极主动关心能够化解学生学习压力,最终有利于学生的学业坚持。

(2)对学习者工作或生活有帮助

作为在职人员或父母,大多远程教育学习者的学习与工作及生活的关系更为紧密。对自身工作、生活有较为明显的帮助是学生认可某专业或课程及教师教学的重要原因。课程方面,学习会计专业课程对于自身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学习社交礼仪课程有利于生活交际及身心健康;学习工程管理,对考取二建证书帮助很大。教师方面,关心学生生活,善于鼓励学生,能指导学生工作的教师也更受学生的信赖与感激;善用案例、类比,理论联系实践,与工作实际、考证内容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也能很大程度上增进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有利于学生学业坚持。

(3)立足学情,有利于学业坚持

总体而言,相比于普通高校学生,远程教育学生学业基础水平相对参差,先有学习经历迥异。同时,远程教育整体教学流程不同于传统线下教学,学生相对陌生,因而整个学习过程中,他们需要学务导师、课程导师等提供贯穿全程,覆盖各个方面的反复指导。教师的富有耐心、不厌其烦,有问必答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体验。学生期待教师行政管理上小到每次考试地点,大到各个学习重要时间节点都能通知到位,教学上不会的题目能够得到反复地、耐心地指导与批改。同时,案例式教学、关注学生先有经验,善用类比等教学方法将相对枯燥乏味的理论与生动形象的实践实际相结合,有利于逐步打消学生的畏难情绪。

(4)形成榜样力量,产生正向影响

生师互动中教师负责、耐心、积极的态度,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业坚持,还能够形成榜样,提高学生的责任担当,改善学习、工作、生活的态度,如:“最有帮助的是班主任无微不至的关心。不光关心学员学业,还会交流一个有志青年对社会,对家庭的担当,具备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结合每一批不同年龄段的学员身上具备的优缺点,能够与学员进行交流探讨,在学业过程中每当遇到困难,只要请教能第一时间给予帮助,当我看到一位长者如此付出,如此责任,如此担当时,我深深的被感染,作为年青的我,有什么理由做不好,在内心中X老师早已成为我的良师益友,我感恩学校,感恩班主任,这些学习经历让我自我要求:将尽己所能承担起一名当代青年的责任。”同时,教师代表着学校的形象,教师面向学生的态度也影响着学生及外界对学校的认可度。调查显示有学员因为老师休息期间的解惑与帮助而深受感动,立志学习该老师帮助有需要的人,同时还推荐了朋友报名成为学员。

四、发现与建议

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琦曾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此言一出,将一个大学的师资力量,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引发了教育的各类变革,生师关系、教育内容、同伴互动、教学形式等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但教育的本质始终如雅斯贝尔斯所言:“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正如此次研究的发现,对于远程教育学习者而言,最有帮助的学习经历大多仍是与教师息息相关的。如生师互动与教师直接相关,课程内容实用性的发挥也离不开教师善用教学方法,良好的同伴互动同样需要教师的合理引导。综合以上发现,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

(一)建立双元三阶三维的远程教育教师能力体系。

学习者需要教师认真负责地履行督学及教学职责:学务导师及时通知各类事项、及时提醒完成作业、修课等,课程导师及时批改作业,反馈教学提问等,帮助他们顺利在克服工学矛盾,顺利完成学业。求学动机更强烈的学习者则需要教师能够在认真负责地履行基本职责的基础上,更加耐心、不厌其烦地解答学业、工作、生活中的各类疑惑,帮助解决遇到的各类问题,最终切实有效提升各项才能。更进一步地,如果教师能够在工作中展现出热心热情、主动等品质,是能够给学生树立很好的榜样力量的,从而真正做到立德树人,为社会孕育才能与素质兼备的英才。

表1 远程教育教师能力体系表

(二)建立自动化“实时问答”“诊断-反馈-干预”机制

远程学习者学习时间多集中于晚上和周末,人工教师难以满足他们对随时回复与指导的需求。同时,受限于生师比,想要真正立足学情、因材施教,离不开智能系统的帮助。

在梳理、明确了学习过程中学生需关注的各流程与规则、相关课程基本知识点的基础上,借助AI智能发送、回复功能,实现基本事项的及时通知与提醒,学生基础提问的随时回复与解答,结合联系人工功能,将教师从繁琐地低效的重复性工作中解脱出来,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学习支持服务。

基于技术平台矩阵和大数据挖掘技术,结合学生学习行为数据,筛选出学习过程中的各个观测点,自动收集、分析数据,及时发现问题,结合人工导师团队的具体分析与讨论,提出个性化、有针对的学业改进措施,实现智能化的学业预警、学业干预,高效地督学、促学,帮助学生学业坚持。

(三)搭建丰富、共享、开放的教与学资源库

工学矛盾是远程教育学习者学业坚持面临的最大困难,而对工作和生活有帮助也是远程教育学习者对于学习经历的一大期待。搭建丰富、共享、开放的教与学资源库,一方面方便人工导师团队开展教学研究、研讨,根据学生专业相关工作需求,对学习内容进行合理分割,形成短视频、打包资料等形式提供给学生随用随取;另一方面能够满足成人学生群体渗透于工作、生活各方面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专业的、标准化的教学资料,配合人工导师个性化的指导,帮助学生充分利用每日的零散时间,整块、系统学习专业知识之余也能够实现分散、补充学习,提升学习的效率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发挥学习经历对学生工作及生活的帮助,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四)开展提升同伴互动相关研究

大部分已有研究表明互动行为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11],除生师互动外,国外一些研究也证明了在线教学中的同伴互动程度越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越好[12-16]。远程教育作为一种制度化学习,是社会学习(学会做人和学会生存)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不应只是个人的事情,作为一种社会经验,需要与他人共同学习,以及通过与同伴和老师进行讨论及辩论的方式来实现。但就实践而言,目前远程教育中承担同伴互动的论坛功能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入学至毕业不认识任何一个同学的情况并不罕见。如何充分利用学习平台、QQ群、微信群等确实有效地加强同伴互动,助力远程教育破处时空分离的虚无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值得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学业经历学习者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很多事你只能独自经历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体育与健康学业质量阐释、构成与超越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策略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我经历的四个“首次”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回忆我的打铁经历
业精于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