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教学及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2022-07-10 13:44冀璐
文教资料 2022年8期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高中历史教学课堂教学

冀璐

摘 要:任务驱动教学是一种适应教育改革的教学模式,它能够满足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信息化时代,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方式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互动性、思考性强的教学模式变得越发重要。任务驱动教学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有利于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中掌握基本的知识和能力,有利于整合教材的相关内容,值得我们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 高中历史教学 课堂教学

关于任务驱动教学方面的研究目前較多出现在理工类课程的教学研究中,主要从教师、学生的角度去体现任务驱动教学的优势以及如何具体实施。文史类课程的相关教学研究较少,本文希望深入探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特别是如何采用这种模式教授新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

一、任务驱动教学的含义

简·威利斯(Jane Willis)在《任务驱动学习法概览》中对任务驱动教学做了详细的介绍,她以语言学习为例,把任务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任务前阶段,要做好任务的前期工作,教师在上课前要理解教学内容以及分析教学重难点,根据课程标准设计好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所掌握,使教学能够顺利地开展。第二个阶段是任务周期,这一阶段是体现教师与学生的主导与主体作用最直接的一个阶段。在本阶段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相应的学习任务展开讨论,其中学生小组讨论要注意分组的科学性以及学生的独立思考性。简·威利斯提道:“思考是独立思考,不要离人群太近,也不要试图去帮助别人回答。”[1]学生在讨论中要有自己的中心思想,不能盲目的讨论。任务周期,与之匹配的就是教师上课用于任务讨论的时间,任务周期也会因教学所产生的实际情况而发生变化。时间不宜过长也不能过短,时间过长学生的注意力会下降,时间过短达不到讨论的效果。第三个阶段是语言聚焦。学生结合讨论运用相对精准的语言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每个人发表不同的意见,从小组学习变成班级整体学习,不仅解决问题还更好地实现了交际型学习,从而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教学目标。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对语言类学习有作用,在历史教学中也有重要的影响。从中提取信息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即教师布置与本节课相关的学习任务,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发挥自己的才智,从而构建知识与技能。学习任务是有情境的,以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呈现,有利于学生问题的解决与知识的增长,更有利于学生参与到教学的环节当中。

二、任务驱动教学的具体流程

(一)设置任务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设置学习任务。学习任务的制订来源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源头,没有目标的历史课相当于无头的苍蝇找不到方向。教学目标即是评价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依据,也是评价教师教学、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参考。[2]教学目标的功能丰富,不仅有导向的、激励的功能,还有一定的评价功能。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从学生发展、教学内容以及社会的需要几个方面去设计,任务驱动教学中的“任务”就是依靠着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来把握。当然教学任务的提出还有重要的条件,即要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下。教学情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创设的情感的、知识的氛围。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如果只是单纯的任务,学生会产生厌倦的情绪,不能提起学习的兴趣。通过创设情境,学生提高了兴趣,教学的效果也会大大提升。例如,部编版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中第十课“辽夏金元的统治”,本课的内容较多,利用任务驱动教学可以把学习任务设计为三个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阅读教科书,每个小组扮演不同的朝代来梳理辽、西夏、金、元建立的基本历程;学习任务二:根据史料和教材的相关内容,分析、讨论辽夏金元的政治制度;学习任务三:阅读小材料以及查看图片,看一下作为首个统一全国的少数民族政权,元朝是如何处理民族关系的。”这样就把本节课的四个子目分成三个任务,把这三个任务搞清楚弄明白,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也就达到和理解了。

(二)讨论任务

讨论学习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三个环节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而学生也能在这个阶段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小组讨论学习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交流过程中打开思路、发散思维。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把学习任务下发给每一位同学,这个学习任务一般是教学的重难点,是需要学生讨论学习的问题。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以及查阅相关的材料产生思考,形成对问题独有的认知,带着自己的思考进入到小组讨论的过程,再次分享自己的思考结果。这里学生的独立思考十分有必要,必须增强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共同学习小组成员的思维不断扩展,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随之增加。当然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引导,在课堂上讨论问题,激烈的辩论、课堂气氛的活跃、学生主动性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参与到教学当中来,但是不得不考虑的是学生思考是否准确、学生思路是否完整,讨论时间过长是否会让学生懈怠厌倦,是否会让本来增加学生兴趣的课堂讨论事倍功半。简·威利斯对任务教学的教师的职责进行了阐述:“通过监督任务,教师鼓励学习者独立完成既定目标;通过在计划阶段给予语言支持,教师帮助学习者将他们的结论组织成适合在公众场合发表的形式。”[3]因此在这一环节教师跟学生的交际变得频繁,学生在本环节成为教学的主体部分,参与到教学的环节当中,这有利于增加学生对历史学习的主动性与兴趣。

(三)评价反思

任务驱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的目的是检验任务是否取得了相应的成效,它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教学评价不仅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也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技能。在任务完成时,我们要对学生的回答做出积极的回应。评价的方式也可以多种多样,有学生自评、他评、教师评价等。[4]小组讨论中每位小组成员先在组内进行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任务进行评价,有利于加强反思,从而使自己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课堂当中,当某个小组学生在课堂上就任务完成发言后,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肯定这位同学的发言或者对该问题进行深入的补充。他评的过程中,不仅能使该问题得到深化,更能加深其他同学对该问题的理解。学生学习任务发言结束之后,教师应进行总体的评价。评价的形式不一。教师在课堂上不能仅仅关注学生对某一问题的结论性成果,对学生讨论问题的过程也应该给予重视。形成性评价也相当重要,为防止学生对评价产生依赖可以实行延时反馈或者让反馈常态化。[5]每一位通过自己认真思考的学生都值得被鼓励。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形式来发现问题,及时改正,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爱上学习、乐于学习。通过三方的评价,学生对自己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更有利于学生悦纳自己,也有利于帮助学生肯定他人。

三、任务驱动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任务驱动教学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有一定的应用优势。沈少光提到任务驱动法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6]华大治提到任务驱动教学可以扩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7]新课改不断推进,任务驱动教学的优势不断突出,笔者结合以往对任务驱动教学的意义,提出更多的应用优势。

(一)有利于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于2019年通过的课程标准中提到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教学目标,“即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部分。历史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历史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学科特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8]现在的教育强调的是立德树人,为社会培养人才,而不是之前的应试人才。历史学科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育目标主要强调对历史人物的识记、对历史背景的了解、对历史影响的背诵,对学生的历史素养提升重视不足。一节课的教学大部分时间都用在讲课,缺乏探究问题和实践活动,这影响了学生能力的提升。任务驱动教学能较好地适应当下历史教学五个核心素养的目标,将课堂给予学生,将问题制成任务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增长自己的能力,并且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中“元朝民族关系”这一子目时可以将任务设置为“注意元朝的民族关系,树立正确的民族观”,设置图片史料,通过对图片史料的观察让学生理解民族交融的不断推进,从中感悟历史,形成正确的民族观。在这里可以将史料实证与家国情怀非常巧妙地結合,学生不仅能知道元朝的民族关系,而且能提升对历史材料的分析能力,提升历史认识。

(二)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高中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关乎着教学质量。在新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下,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授课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的活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能只关注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学生只有真正掌握了学习知识的方法,才能更好地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为了实现这种探究式的学习,任务驱动法在历史教学上就可以很好地发挥它的作用,充分地让学生进行探究、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意志力和学习兴趣,从而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学习历史知识和涵义。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这一环节更适合在学习较大难度的知识点时运用。例如,在学习第九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这一课第一子目时,设置学习任务一:了解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意义。这一部分在初中就有所涉及,但是如果按照常规讲授,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发展,师生的交流得不到实现。因此任务设置好之后,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者通过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小组交流探究性学习。教师在此期间进行引领指导,对学生不理解的问题进行指点。这样一来,学生和教师的关系就比之前要合理得多,不仅有教师的讲授,而且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迅速提升,有利于促进师生互动。

(三)有利于整合教材内容

在以往的研究中,研究者往往把重点放在师生关系上,而部编教材的使用,对教学又提出了新挑战。首先介绍一下2019年开始在部分地区使用的部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外历史纲要(下)》。上册以中国史为主,全书加附录一共196页,分为10个单元29课与1个活动课。《中外历史纲要》采取的是按照时间的线索将历史事件从上古一直串联至今,每个时期分成一个小的单元,一改之前将政治、经济、文化分册的形式。这种历史教材的编排方式,有利于学生对历史整体把握。在课时安排上,29课的内容要在一个学期内全部完成,也就意味着与之前岳麓版、人教版等分三册相比之下,学习任务变重了,学习的内容变多了。在新教材使用之前,教师可以将一课的内容扩充较多的小细节,按照课时安排一般不会出现学不完的情况。但是在调查过程中,几乎一半的历史教师都提到教材内容多讲不完的现象。部编教材内容多,知识点比较复杂,如果教师依然用旧的教学方法,不仅课程完成不了,学生甚至也不知道哪些是主要学习的内容。为适应这一现状,在讲授新课时可以设置重难点,将零散的教学内容整合成几个学习任务,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来掌握一节课的重点问题,既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又能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例如,《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一共有四个小子目,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将第一、二个子目整合为一个学习任务,设计为“了解辽夏金少数民族政权的制度特点”,这样这一课就可以分为并立存在的少数民族与元统一后的政权两个部分。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这一课中也有四个子目,可以将第二、三个子目整合为一个学习任务,设计为“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学艺术与科技的发展”。运用学习任务整合教材内容,将繁杂的子目变成可以掌握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更加清楚所要学习的内容。

通过对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优势上的分析,明确得知其在教学中的可用性。在不断推进新课改这一大的背景之下,任务驱动教学法有一定的可用价值。当前,对历史教学的研究依然不够全面,希望借此抛砖引玉,进一步加强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优势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3] Jane Willis. 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M].Oxford: Addison Wesley Longman Limited,1996:54,64.

[2] 项贤明.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217.

[4] 于友西,赵亚夫.中学历史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238.

[5] [英]哈利·费莱切·伍德.基于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与探究式课堂教学法[M].刘卓,耿长昊,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9:216.

[6] 沈少光.浅谈任务驱动法在高中历史教学课堂中的应用[J].新课程(下),2018(5):70.

[7] 华大治.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初探[J].黑龙江教育(中学版),2006(12):34.

[8] 徐蓝,朱汉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46.

猜你喜欢
任务驱动教学高中历史教学课堂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在中职课堂的探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提高高中计算机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活用思维导图,突破历史教学重难点
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实验探索
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图片的开发及实际应用
教材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任务导向课程整合理实一体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