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血清维生素D水平对呼吸衰竭的影响

2022-07-11 08:24杭菲菲张燕萍管峥陈佳伟吴新萍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早产儿呼吸衰竭肺部

杭菲菲, 张燕萍, 管峥, 陈佳伟, 吴新萍

新生儿呼吸衰竭(neonatal respiratory failure,NRF)是新生儿常见的病症之一,好发于呼吸系统疾病的终末期,常因为呼吸系统病变引起通气或换气功能异常,从而造成机体血氧下降、二氧化碳潴留等一类综合征[1]。目前,临床上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主要以表面活性物质的治疗和机械通气治疗为主[2]。此外,随着体外膜肺技术的不断进展,使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病死率有了大幅下降[3]。尽管如此,对于难治性新生儿呼吸衰竭,现有的治疗方法往往无法达到满意的疗效,且可造成患儿肺功能损伤,引起慢性肺部疾病和各种并发症,预后较差。新生儿呼吸衰竭病因复杂,母体因素、胎儿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等均可导致其发生,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研究发现,新生儿缺乏维生素D可增加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及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风险[4]。维生素D的活性形式是1,25(OH)2D3,其可与维生素D受体结合,影响早期肺发育和成熟以及早期肺部疾病的发生[5]。目前,关于早产儿维生素D与肺部疾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6]、肺炎[7]等,尚未有维生素D与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研究报道。本研究旨在通过了解发生呼吸衰竭的早产儿血清维生素D水平,探讨早产儿呼吸衰竭与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相关性,为研究维生素D对早产儿呼吸衰竭的影响提供临床实践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呼吸衰竭新生儿149例为研究对象,同期选取在本院出生的健康新生儿208例作为健康对照组。两组新生儿按年龄、性别频数进行匹配。

1.2 诊断标准 依据《实用新生儿学》第4版中新生儿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8]。

1.3 纳入标准 (1)符合新生儿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2)年龄0~28 d;(3)所有研究均为无血缘关系的人群,且均由其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获得了扬州市妇幼保健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并严格遵守伦理学的各项规定。

1.4 排除标准 (1)肝、肾功能、消化道及甲状腺功能异常者;(2)母亲所患疾病或所用药物可能影响维生素D水平者;(3)放弃治疗或转院治疗者。

1.5 研究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并整理两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包括:(1)基本情况:性别、居住地区、父母年龄、出生体质量、胎龄等;(2)围产期指标:包括母亲妊娠期疾病、受孕方式、分娩方式、5分钟Apgar评分等;(3)新生儿疾病:包括先天性畸形、呼吸窘迫综合征、肺部感染/败血症等。

采集新生儿出生后48 h内的静脉血2 mL,置-40 ℃冷冻保存、待检。采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维生素D水平。检测仪器选自用深圳迈瑞BS2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盒购自于英国Immunodiagnostic Systems Limited公司。所有实验的具体操作均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基本特征比较 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357例,其中呼吸衰竭新生儿149例,健康新生儿208例。呼吸衰竭组新生儿胎龄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母亲的年龄、受孕方式以及分娩方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基本特征分析[n(%)]

2.2 不同组别围产期指标和临床疾病的比较 呼吸衰竭组和健康对照组是否早产、新生儿肺部感染以及5分钟Apgar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母亲妊娠期疾病、新生儿先天性畸形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不同组别血清维生素D水平比较 呼吸衰竭组新生儿血清维生素D水平为21.6(14.60,24.00)μg/L,低于健康对照组25.32(24.00,26.3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2.91,P<0.05);进一步分析呼吸衰竭组早产儿血清维生素D为19.00(14.33,23.69)μg/L,低于足月儿的21.6(15.30,24.30)μg/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9,P=0.09)。

表2 不同组别围产期指标和临床疾病的比较[n(%)]

2.4 新生儿呼吸衰竭影响因素的分析 将早产、肺部感染、5分钟Apgar评分以及血清维生素D水平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早产、肺部感染是新生儿发生呼吸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5分钟Apgar评分高、血清维生素D水平高是新生儿发生呼吸衰竭的保护因素(P均<0.05),见表3。

2.5 新生儿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5分钟Apgar评分相关性比较 5分钟Apgar评分和新生儿血清维生素D水平呈正相关(r=0.13,P=0.01)。

表3 新生儿呼吸衰竭影响因素分析

3 讨论

维生素D是人体必需的微量营养素,以往认为维生素D主要参与人体的骨骼形成及钙磷代谢[9]。近年来随着维生素D相关受体在组织细胞中广泛研究,在呼吸道上皮细胞、肺泡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淋巴细胞均有维生素D活化酶1-α羟化酶表达,发现其可参与调节多项生命活动的各个过程,包括感染后机体免疫、炎症、损伤修复等病理生理过程,影响呼吸疾病转归,甚至死亡率等[10]。已有研究报道了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存在密切关联[6]。本研究针对呼吸衰竭的新生儿,发现呼吸衰竭新生儿血清维生素D水平低于正常新生儿,且5分钟Apgar评分、血清维生素D水平是新生儿发生呼吸衰竭的保护因素,5分钟Apgar评分和新生儿血清维生素D水平呈正相关。

胎儿体内维生素D完全依赖于母体的转移,因此新生儿是维生素D缺乏的高危人群[11]。郑戈[12]采用队列研究方法筛查了温州地区新生儿血清维生素D水平,结果发现,新生儿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较高,且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血清维生素D水平低于健康新生儿。本研究发现血清维生素D与新生儿呼吸衰竭亦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尤其是发生呼吸衰竭的早产儿血清维生素D水平更低。Kose等[13]通过新生大鼠制备早产儿模型,通过肺泡表面积、细胞凋亡指数、增殖细胞核抗原指数评价维生素D对肺组织病理学影响,结果发现维生素D能够促进对肺泡Ⅱ型细胞、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以及肺泡化。维生素D可能通过调节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等因素影响呼吸衰竭的发生以及发展。

本研究显示早产、肺部感染是新生儿发生呼吸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发现,早产儿肺表面活性物质分泌少,肺泡萎陷,影响肺通气、换气功能,容易导致低氧血症、二氧化碳潴留,这可能是导致新生儿发生呼吸衰竭的重要原因。新生儿肺部感染时,肺表面活性物质生成减少,肺泡通气下降,而且炎症渗出,使肺泡膜增厚,在加上出生时窒息,肺膨胀不全,气道阻力增加,肺通气、换气功能障碍。与此同时,维生素D是一种免疫调节剂,研究已证实,维生素D缺乏可增加机体发生感染的风险且缺乏程度和感染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因此,维生素D缺乏可增加新生儿出生后罹患感染,从而进一步影响新生儿呼吸衰竭。

Apgar评分是国际公认的评价新生儿出生时呼吸状况的最简便、实用方法。本研究显示,5分钟Apgar评分越高,新生儿发生呼吸衰竭的可能性越低,此外,5分钟Apgar评分和新生儿血清维生素D水平呈正相关,进一步验证了维生素D与新生儿发生呼吸衰竭的发生存在关联。

综上所述,在本研究中维生素D缺乏与新生儿呼吸衰竭的发生存在密切关联。但本研究样本量有限,有关我国新生儿血清维生素D对呼吸衰竭的影响需大样本多中心临床研究。因此,检测新生儿血清维生素D水平,不但有助于评估新生儿的营养状态,还可预防新生儿疾病。

猜你喜欢
早产儿呼吸衰竭肺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临床效果
肺部超声对肺水肿严重程度及治疗价值的评估
无创正压通气对胸外科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婴儿抚触护理法对早产儿呼吸及睡眠的临床观察
俯卧位通气在ICU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分析
强化母乳喂养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
盐酸氨溴索在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应用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探讨高分辨率CT在肺部小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早产儿喂养的综合护理干预方法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