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治建警研究的演进路径与前沿热点
——基于文献计量学与可视化分析

2022-07-11 02:43王禹淋韩春梅
广西警察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公安队伍公安文献

王禹淋,韩春梅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 100038)

2019 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公安机关要“坚持政治建警、改革强警、科技兴警、从严治警,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职责使命”[1]。2020 年8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警察警旗授旗仪式上再次明确强调各级公安机关要“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坚持政治建警方针”[2]。新时代政治建警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从党、国家、人民的最高利益出发,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按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和政治标准建设公安机关的政治能力和政治素质,推动公安事业的长期发展。政治建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建警理念和建警路径,始终伴随着公安工作的发展演进。但当前政治建警的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发展,无法发挥理论先行、指导实践的重要作用。因此进一步明晰我国政治建警的研究趋势及研究热点方向,进而对政治建警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论研究,有助于从政治建警的理论逻辑折射其实践逻辑,发挥理论研究对公安工作的重要促进作用。

一、研究方法:文献计量学与可视化软件的结合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中国知网(CNKI)于1996 年至2020年间收录的政治建警研究相关论文或文章为数据来源和基础。以中国知网(CNKI)为数据库,以“政治建警”为主题词,以“1996—2020 年”为时间段进行检索。本研究进行检索的时间为2021 年5 月26 日。通过检索共得到相关文献462 篇,按照一定筛选标准,去掉对本研究作用不大的文献22篇,剩余237 篇期刊文献、199 篇报纸文献以及4篇学位论文(硕士)共计440 篇文献,作为本次研究的数据来源,进行系统分析,保证数据的代表性、权威性和科学性。

图1 政治建警研究文献检索流程图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借助Cite-Space V 可视化分析软件进行分析。Cite Space(引文空间)是由国际著名的信息可视化专家美国德克塞尔大学陈超美教授团队应用Java 语言开发的一款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软件[3]。它适于多元、分时、动态的复杂分析,能够显示特定知识点在一定时期的研究布局、发展脉络及前沿领域等,是梳理知识结构的重要工具。通过Cite Space 可以深度挖掘文献信息,更好地对学术文献进行归纳,对政治建警研究情况进行系统、客观、全面的认识,提取、分析文献数据内容的相关耦合性与突显性,发现该领域研究的演进路径,探析该领域研究的前沿热点,为未来政治建警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二、时间脉络:我国政治建警研究的演进路径

政治建警理论研究始终与政治建警实践相伴相生,理论研究历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治建警的实践路径。通过年谱分析、突现词分析、时间线分析对政治建警研究的时间脉络进行梳理,从纵向上分析我国政治建警研究的演进路径,可将研究进程划分为几个阶段,能够更加模块化地剖析政治建警的研究轨迹。

(一)年谱分析

年度发文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某一研究主题在一定阶段的整体研究情况,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者对该领域的关注状态。如图2 所示,根据期刊载文量折线图可知,从1996 年至今,政治建警理论研究总体处于平稳状态,但近年来出现激增,呈现总体平稳、阶段激增的特点,具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96—2000年,此阶段期刊文献数量呈现相对活跃的状态,年均载文量为11.6 篇。第二阶段为2001—2016 年,此阶段期刊文献数量低迷,年平均载文量为5.5篇,较前一阶段有明显回落,说明政治建警研究在此阶段热点程度稍显不足。第三阶段为2017—2020 年,此阶段期刊载文量呈现激增的状态,相关研究年度数量在2019 年出现峰值,形成政治建警的研究热潮,4 年共发文91 篇,约占期刊总载文量的38.40%,年均发文量22.75 篇,研究成果较为高产且平稳。同时,如图2 所示,在报纸数据库中,也可以明显看出在2016 年之后,实务界对于政治建警的阐释也明显增多,4 年间共在各类报纸发表理论文章174 篇,年均发文量43.5 篇,理论与实践研究均较为繁荣,说明近年来政治建警研究在公安学领域的重要发展。结合国家政治建设发展历史背景,我们发现各阶段研究成果与国家发展历史背景具有重要联系。

图2 政治建警研究年度载文数量图

(二)突现词分析

为验证年谱阶段划分的合理性,在Cite Space V 中选择Brustness(突发性节点)功能,得到图3“政治建警研究突发性关键词网络知识图谱”。不同于高频关键词侧重于某一研究领域全部时间区间的总体研究热点,突变词(burst terms)是在不同时间区间内,词频贡献度发生突然骤增的关键词。反映的是某一时间段的研究热点,以及不同时间段研究热点的演变。如图3 所示,图中加粗区段为关键词突变的时间区间,“Begin”和“End”是关键词突变的起始年份和终止年份。“Strength”代表突现强度,突现强度越大说明围绕该关键词展开的研究前沿趋势越明显。

图3 政治建警研究突发性关键词网络知识图谱

我国政治建警研究的关键词突变始于1996年,“公安队伍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科教强警”“队伍建设”等关键词在早期具有较高热度,说明早期的政治建警研究注重于公安队伍建设,以队伍建设和思想教育促进政治建警。2003—2015 年出现“科技强警”“公安院校”等关键词,说明在此期间关注在科技发展背景下如何推进政治建警研究,以及将政治建警领域由公安队伍拓宽到公安院校。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忠诚”“党建工作”“从严治警”“习近平”“职责使命”等关键词成为研究的重点,说明在现阶段如何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公安工作的总要求,是新时代公安学研究的重大课题。

(三)演进路径

通过上述可视化分析,主要结合突变词图谱、年度发文量年谱大致可以将政治建警研究演进路径划分为三个阶段,但需注意各阶段研究虽有侧重,但并非完全独立,而是具有一定的连续性与融合性。同时政治建警的研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国家层面对公安工作提出的方针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自1996 年3 月中央强调《关于讲政治》的讲话之后,中国警察学会于1996 年底正式提出了“政治建警”这一理论命题[4]8,拉开了研究政治建警的序幕。

1.初始研究阶段(1996—2000 年)

在中国知网上能够检索到的第一篇有关“政治建警”的文章是发表于《人民公安》的《坚持政治建警,加强队伍建设》一文。该文以第十九次全国公安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将政治建警作为公安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之一进行论述。此阶段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政治建警的形成、内涵、重要性、必要性、基本要求、主要内容以及政治建警与公安队伍建设的关系等基础理论问题的研究。在此之后,也有学者针对政治建警措施和途径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的措施主要集中于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公安队伍管理等。总体来说,此阶段的研究处于初始阶段,主要针对政治建警的相关概念、内涵和重要意义进行理论探讨与概念界定,并对政治建警的路径进行初步探索。

2.延续发展阶段(2001—2016 年)

这一阶段研究较分散,研究成果较少。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公安机关政治建设也随社会环境发生一定变化,但是此阶段的政治建警研究却没有能够进一步保持持续增长式发展,研究进程相对缓慢,同时研究的方向和趋势也有所改变。政治建警研究范围由公安队伍逐步向公安院校拓展,研究的主要方向由理论提出向实践探索、经验总结转变。在理论探析的基础上,总结各地政治建警的实践经验,研究实践不足,分析原因,在实践基础上重新界定政治建警的重要意义与基本内涵,以实践促进理论发展、以理论保证实践的平稳运行。同时,政治建警研究内容更加细化,从整体研究向某一方面研究发展,包括文化建设、党建工作、队伍管理、思想培育、警察培训等方面,以政治建警具体内容研究促进政治建警全面发展。

3.丰富创新阶段(2017—2020 年)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2017 年5 月19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立功集体表彰大会代表时提出了“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十六字要求。2019 年5 月7 日至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中明确提出要“坚持政治建警、改革强警、科技兴警、从严治警”。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政治建设以及公安工作的重要论述成为我国新时代全面推进政治建警的指导思想。学界掀起了研究政治建警的第二波热潮,并呈现出研究爆发式发展与持续上升的趋势。这一阶段的研究主要包括,对于新时代政治建警的时代内涵和重要意义的阐释,对于政治建警理论基础的探索。从国家宏观层面如何推进政治建警,从地方公安机关以及公安院校着手如何践行政治建警。也有学者针对政治建警现实存在的问题,从先进理论和先进思想出发,创新政治建警的现实路径。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共同推进,形成政治建警研究蓬勃发展的现状。

三、空间透视:我国政治建警研究的发展趋势

不同于时间脉络分析以纵向视角梳理政治建警的研究路径,文献计量学研究注重政治建警研究的横向容量,借助期刊载文量分布分析,核心作者分析,研究群体分析,高被引、高下载分析等四个维度分别展开定量分析,并由此总结出政治建警的阶段研究现状,从研究空间视角透视政治建警研究的内在规律,从而分析政治建警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期刊载文量分布分析

论文在期刊上的分布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某一研究领域的学术发展水平。本研究涉及的237 篇期刊文献来源于118 份期刊,199 篇报纸文献来源于62 种报纸。表1 列举了政治建警研究载文量分别排在期刊类、报纸类前10 名的刊物。其中相关文章发文量最多的期刊是《公安教育》,关于政治建警研究的文章刊发达32 篇。其次是由公安部主管的学术理论刊物《人民公安》刊发14 篇,其他的有《公安研究》8 篇,《森林公安》和《山东警察学院学报》6 篇。按照发文量顺序依次还包括《辽宁警察学院学报》《北京警察学院学报》《云南警学》等。可以看出,从这些期刊的类别、风格和发展定位看,主要还是以公安学研究领域专业期刊为主,可见研究专门化水平正日益提高。但同时也发现这些期刊的影响因子普遍不高,说明政治建警研究的权威性和学术水平仍有待提高,因此应当提高该领域论文的研究质量和水平,推动政治建警研究向“质”的方向发展。在报纸类文献中,《人民公安报》共发表98 篇与政治建警有关的理论文章。由于这些理论文章更倾向于实务工作,同时来源于报纸的文章与来源于期刊的论文数量相当,说明政治建警研究呈现出“理论—实务”相结合的研究特征(见表1)。

表1 政治建警研究载文量排名前10 的期刊类、报纸类刊物

(二)核心作者、研究群体分析

通过Cite Space V 软件对作者及机构进行共现分析,掌握作者及机构研究现状,得到如图4 所示的知识图谱。其中N(节点数)=49,E(连线数)=18,Density(网络密度)=0.0153。节点数表示机构和作者数量,节点大小表示机构或作者发文数量,节点标签字体大小表示其中介中心性①中介中心性是测度节点在网络中重要性的一个指标(此外还有度中心性、接近中心性等)。Cite Space 中使用此指标来发现和衡量文献的重要性,并对该类文献(或作者、期刊以及机构等)进行重点标注。中介中心性超过0.1 的节点称为关键节点。强弱,节点之间的连接线表示机构或者作者之间的合作情况。从E(连线数)和Density(网络密度)等指标可以看出,我国政治建警研究呈现出研究群体整体分散、部分集中的特点,形成了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汪勇、广东警官学院周茜蓉等为代表的机构作者群体。但从图谱中也能够发现不同机构或者作者之间的联系协作较弱,多为各自为营、独自研究的态势。这不利于该领域研究的整体优势发挥,容易造成研究内容重复、研究资源浪费、研究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因此,该研究领域应当建立合作机制以促进作者之间、机构之间的合作程度。

图4 政治建警研究作者、机构共现图

(三)高被引、高下载分析

文献引用量表明了文献在该领域的影响力,高引用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高含金量,是衡量文献被认可程度的重要量化标志之一。文献下载量则反映了文献在该领域被关注的热度,高关注度反映了该领域想要了解的内容。以文献被引频度与被下载频次作为筛选参考,可以帮助我们从大量的文献中快速把握权威文献以及该领域研究的重要知识源流。通过分别统计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中1996—2020 年我国政治建警研究高被引文献和高被下载文献前10 名,绘制如下表2“政治建警研究高被引文献信息表”和表3“政治建警研究高被下载文献信息表”。

表2 政治建警研究高被引文献信息表

表3 政治建警研究高被下载文献信息表

引用量与下载量均位列前10 名的文献包括赵炜于2018 年发表的《公安改革40 年:历程、经验、趋势》,徐镇强、何彩英于2000 年发表的《论警察腐败及其防治》,张光、程奕爽于2009 年发表的《公安队伍职业化:研究视域与进展》,《公安教育》刊载的《习近平在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上强调 坚持政治建警改革强警科技兴警从严治警 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职责使命》,胡雪梅于2017 年发表的《人民警察职业认同的社会生态学解析》,韩敏于2014 年发表的《加强我国公安队伍建设的对策研究》,宫衍海于2010 年发表的《论新时期警察文化建设》。这意味着这些文献在该领域研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我国政治建警研究的奠基性文献,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代表该领域的研究共识。通过这7 篇文献可以发现,我国政治建警研究奠基性文献主要集中在如何推进政治建警方面的研究上。在被引量、下载量中排在第一名的是赵炜于2018 年发表的《公安改革40 年:历程、经验、趋势》一文,截至检索日期被引量达26次、年均被引量9 次,下载量达到1454 次、年均下载量约485 次,这说明历史研究法在政治建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也为其他研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样本数据的分析研究,可以发现我国政治建警研究涉及的学科多、范围广,但主要集中于公安学领域,呈现出整体集中、部分分散的特点。在期刊分布方面,我国政治建警研究来源期刊主要为公安研究理论刊物以及公安院校学报,并且学报分布分散,高水平、高质量的文献数量占比有待提高。在核心作者方面,作者群的学术引领的潜力作用还尚待进一步发挥。同时,大部分作者发文数少于两篇,缺乏持续性的系统研究和深入挖掘。在研究群体方面,呈现出整体分散、部分集中的特点,且不同机构或者作者之间的联系协作较弱。在被引量和下载量方面,政治建警理论研究的主流方向之一是吸收经验结合实践,以探索和创新政治建警的优化路径。因此,政治建警研究应进一步提升期刊论文质量和层次,提高社会各界对政治建警领域研究的重视程度,发挥核心作者的引领作用,加强作者、机构之间的合作,并重视基础文献的重要作用,不断推动政治建警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

四、动态发展:我国警务机制研究的热点剖析

在对政治建警研究形式及“量”的研究基础上,利用可视化软件Cite Space V 对政治建警研究的热点进行内容及“质”的研究,对现阶段政治建警研究进行主题分析、聚类分析,形成可视化知识图谱。基于此,对政治建警前沿热点进行深入剖析,分析现阶段政治建警研究相关动态信息。

(一)研究主题分析

关键词是作者在学术论文主题所提炼的文章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研究重点和领域术语,是文献计量研究的重要指标,体现出研究成果的主题聚焦方向。通过关键词的频次和中心性可以了解政治建警研究领域的研究重点,客观、准确地反映研究领域的热点主题及其分布结构,有助于把握学术热点的发展趋势,判断其研究领域的侧重点。如果一个关键词在某研究领域反复出现,则说明这个关键词是该研究领域的热点主题之一。即研究热点与关键词呈现正比例关系。将1996—2020 年的数据按照每年度进行切分(时间切片为1),将节点的类型设置为Keywords,提取切片值设定为30,生成关键词共现网络知识图谱,一共得到417个关键词节点、445 条连线,其结果如图5 所示。

共现网络知识图谱具有可视化、多角度、鲜明化等特点,能客观全面反映政治建警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以及关键词之间的耦合性与共和性。关键词在圈中的字体大小表明关键词的频次以及中介中心性大小,圆圈大小反映该关键词在共现网络中的影响力大小与研究热点程度,同时也反映其在关键词之间的知识链接作用的大小。通过图5 我们可以发现“政治建警”“公安队伍建设”“公安院校”“公安机关”“公安民警”“从严治警”“思想政治工作”“公安队伍”“党建工作”等关键词是该领域研究的高频关键词。在此基础上制作关键词的中心性和频次情况表(表4),反映出“高频关键词”“中心关键词”的情况,可对关键词知识图谱加以验证。

表4 政治建警研究高频关键词的中心性和频次情况

图5 政治建警研究关键词共现网络知识图谱

在两个表中均排在前10 名的关键词包括“政治建警”“从严治警”“公安民警”“公安队伍建设”“公安机关”“公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公安队伍”“习近平总书记”等9 个。高频关键词和高中心性关键词之间高度重合,说明这些关键词在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的同时也在关键词之间发挥着桥梁作用。从高频关键词的频次和中心性的大小可以推测出,政治建警研究的大致研究内容包括政治建警的主体、政治建警的主要内容、政治建警的指导思想与重大意义等方面。

不同于时间线等知识图谱反映某一阶段的研究重点,共现分析可以从横向整体上分析政治建警“质”的方面,包括研究热点与前沿方向。该知识图谱以“政治建警”“公安队伍建设”“从严治警”等为研究中心,向政治建警的主体(公安机关、公安民警、公安院校、公安队伍)、主要工作(党建工作、在职民警培训、思想政治工作)、主要领域(公安队伍建设、公安文化建设)、治警战略(从严治警、科教强警、科技兴警察、文化育警)等多个研究方向分散和蔓延。

(二)研究热点分析

通过关键词共现网络知识图谱的分析结果以及以往学者的研究成果,借助高频关键词聚合、文献质性分析与二次梳理发现,政治建警研究热点可归纳为政治建警意义研究、政治建警内容研究、政治建警路径研究、政治建警案例研究等四大方面。

1.政治建警意义研究

政治建警是新时代公安工作的最根本原则,确保新时代公安工作保持正确的政治导向(王英松,2020[5]77),政治建警能够提高公安队伍核心战斗力和政治动力,是高素质公安队伍建设的灵魂铸造(康大民,1998[6];杨蓉、汪勇,2019[7];曹礼海,2020[8]27),是公安机关坚持党的绝对领导的政治保证(曹礼海,2020[8]26),是公安队伍建设的优良传统和特有政治优势,是立警之本、治警之要、育警之道(许显辉,2019[9];马到春,2019[10])。公安机关的性质、任务、属性、特点、职责、使命决定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必须坚持政治建警(康大民,1998[6];傅琛清,1999[11]39;李军林,1997[12];洪莹,2020[13]135)。从实践意义出发,政治建警确保新时代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和新时代的公平正义(王英松,2020[5]78),是增强“四个意识”、消除“四种危险”、提高“四个自信”、面对“四种考验”的必然要求,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的具体生动实践(谢礼、雷新明,2018[14]27),着力锻造高素质过硬公安铁军,奋力书写新时代履职担当的公安答卷。从理论意义出发,政治建警作为公安工作的纲领性原则,丰富了公安学基本理论、完善了中国特色的人民警察制度,对公安建设有着极强的指导作用(郑新宇、陈卫东,1997[15])。从国家战略层面出发,政治建警是警务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张峰,2006[16]);从依法治国的战略出发,坚持政治建警,是减少和杜绝公安民警违纪违法现象发生的重要保证(曹礼海,2020[8]27;董天良,1998[17])。从中外对比研究来看,虽然部分西方国家一直声称“警察去政治化”“警察中立原则”,但警察作为国家的政治工具,各国统治阶级无一例外地要对警察进行政治方面的建设,并对警察提出了严格的政治要求(汪勇,1999[18]),以实现其警察队伍建设的目标。英国出台完备的约束制度和激励制度,规范警察的执业行为,保证警察队伍的纪法严明(B Loveday,2006)。美国颁布《执法道德规范》,推动警察队伍建设,约束和规范警察行为和思想,提升职业化水平(JR Greene、GP Alpert、P Styles,1992)。日本通过《警察生活原则》指导警察队伍教育和学习工作,要求所有警察必须进行理论学习,牢记服务国家和人民的宗旨(L Cao、S Stack,2013)。

2.政治建警内容研究

政治建警一词于1996 年由中国警察学会公安学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正式提出。从概念及其内涵来看,理解政治建警的核心在于如何理解政治的含义(周茜蓉、颜卫青,2011[19]),学者从政治建警的广义范围、狭义范围、指导思想、目标形态、特征要求等不同维度对政治建警的内涵和外延进行阐述(康大民,1998[6];洪莹,2020[13]134;林萍、石启飞,2013[20];赵颖,2018[21])。我国的政治建警在指导思想、领导体制、方针政策、法律制度、队伍建设、群众关系、思想作风、业务勤务等方面形成了丰富的内涵(汪勇,1999[18])。从具体研究内容上看,如图4 所示,政治建警研究的主要内容随时间的发展而发生演变。有学者从公安文化建设、公安民警培训、公安队伍建设、公安思政教学、公安宣传工作、公安院校教学等内容出发,进行辩证研究。一是研究与政治建警的关系。从公安文化建设出发,政治建警是公安文化的政治特征,具体到公安工作中,是公安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公安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仪宏斌,1999[22])。二是研究如何利用政治建警开展队伍建设、公安培训等相关公安工作。公安院校强化实战化教学需要从政治建警出发(阮回志,2020[23]),有效地防范警察培训过程中的执法道德风险。三是如何通过具体工作推进政治建警。在职民警培训工作是加强政治建警的重要途径(杨玉海、滕银厚,2017[24]),铸牢忠诚警魂是关键,公安思政教学是重要阵地和重要手段(朱建一,2020[25]),公安宣传工作提供全方位服务的优势(沈世斌,1998[26])。

3.政治建警路径研究

政治建警的路径研究主要包括思想路径、技术路径、教育路径、制度路径、组织路径等方面。从思想建设出发,坚定理想信念,加强政治教育,夯实理论基础,打牢思想基础(洪莹,2020[13]135;谢礼、雷新明,2018[14]27;毛瑞明,1998[27]44;杨经录,2020[28]86),强化党的领导意识、理论意识、群众意识、纪律意识、奉献意识(程志强,2000[4]8;陈立川,1997[29]),强调党员推动政治建警的重要作用。从教育培训出发,以学习者为中心开展教育培训(R Mugford、S Corey、C Bennell,2013);以忠诚教育为主线,以专项教育、主题教育、阶段性教育为抓手的“一位三体”政治建警格局(张显栋、左富兴,2015[30]98),利用“四史”的政治性、针对性、时代性为公安机关政治建警提供新引擎(汪强,2020[31])。从国内外对比出发,通过对美国、法国、新加坡、德国等国家的教育培训制度进行研究,为我国警察教育培训提供借鉴(房丽,2018[32])。从技术创新出发,在“互联网+时代”,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政治学习、思想教育、战时思想工作和党建工作,推进“互联网+”政治建警(田裕丰,2017[33];刘颖,2017[34])。从组织建设出发,加强队伍建设,优化政治建警工作的人力资源(洪莹,2020[13]166;毛瑞明,1998[27]44;张显栋、左富兴,2015[30]98),加强公安政工队伍建设(毛瑞明,1998[27]45)。从制度建设出发,加强制度建设,提升政治建警工作的执行力(毛瑞明,1998[27]45;杨经录,2020[28]87;张显栋、左富兴,2015[30]98)。从文化建设出发,文化建设为政治建警营造忠诚、服从的文化氛围(张显栋、左富兴,2015[30]99;谢礼、雷新明,2018[14]27;杨经录,2020[28]88)。此外,还有学者从机制建设、党团建设(张显栋、左富兴,2015[30]98)、监督检查机制(傅琛清,1999[11]41)、作风建设与纪律建设(谢礼、雷新明,2018[14]27)、强化公安民警职业道德(毛瑞明,1998[27]45;骆名远,2014[35])等方面研究政治建警的路径。

4.政治建警案例研究

政治建警研究始终朝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路径进行研究,学者从不同层级的公安机关出发,针对具体个案进行研究,突出政治建警特色,推动政治建警理论与实践辩证发展。临汾市公安局从政治标准、政治情感、政治氛围、政治学习、政治纪律等方面推进政治建警(杨万福等,1999[36]);古田派出所利用现场教学、体验教学、互动教学、实战教学、专题教学推进政治建警教育培训工作(江亮亮,2020[37])。安徽公安职业学院从师资队伍和公安院校学社两个角度出发,探索公安院校政治建警之路(黄大勤,2019[38])。少数民族地区公安机关加大教育力度、改进工作方法、采取有效措施,突出针对性进行政治建警(黄政红、李继华,1998[39])。广东省高明监狱坚持“五个一”,即“树立一个宗旨、明确一个方向、突出一个重点、形成一个架构、建造一个基地”(蔡方辉,2001[40])。通过找寻不同公安机关在政治建警方面的有效经验与典型做法,为新时代公安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综上所述,政治建警研究热点可以归纳为随着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发展,政治建警的内涵、意义、价值不断得到丰富,学者们结合时代特征不断丰富政治建警的意义研究,推动政治建警价值导向。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与学科的深度融合,政治建警的内容、形式、构成不断拓展完善,学者们结合政治建警理论基础和实践要求,不断拓宽政治建警内容导向。随着政治建警实践工作的不断推进,政治建警的路径、方法、途径不断创新,学者们结合公安工作要求和政治建警功能不断满足实战导向。随着各地政治建警的积极探索和有力改革,政治建警的经验、问题、案例不断涌现,学者们结合具体实践案例和成功经验、失败教训不断趋向问题导向。

五、远景瞻望:我国政治建警研究的未来方向

结合上述关于政治建警研究的纵向和横向、“质”和“量”的分析,可以发现政治建警术语自提出起经过20 多年的理论研究,学者们通过多维角度透视政治建警,相关研究如火如荼,形成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尤其在政治建警的概念内涵、指导思想、理论释义、价值意义等方面的研究较为全面和完善。理论指导实践,理论也反过来服务实践,理论研究的起点和落脚点都应该是服务实践工作。进行政治建警理论研究可以更好地服务和指导新时代政治建警,推动新时代公安工作。由于新时代政治建警理论和实践的同频共振,使得政治建警理论研究常谈常新、方兴未艾,政治建警研究领域仍然有广阔的研究空间,值得学界进行持续的研究和探讨。

(一)政治建警时代价值阐释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公安机关必须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政治建警,切实增强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政治自觉,忠诚履行新时代公安机关使命任务。在新时代背景下,政治建警在保持其政治底色的同时,也定会呈现出与新时代党和国家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时代内涵与时代价值。正确解读阐释新时代政治建警的价值意蕴能够进一步坚定政治建警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推动政治建警的理论实践发展,指导新时代政治建警价值体系建设,实现政治建警理论统领与实践自觉。但现阶段对于新时代政治建警价值意蕴的深刻阐释相对较少,导致新时代政治建警的重要价值无法被更多人更加深刻地理解,结合时代特征与发展要求及时对政治建警进行跟进解读,是今后政治建警研究应当着重推进的方向。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场合强调政治建警的重要地位,系列论述具有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是新时代党的建警治警指导方略,是锻造高素质过硬公安铁军、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的行动纲领,对政治建警价值阐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政治建警内在逻辑剖析

要想深入推进新时代政治建警,首先必须理解清楚政治建警的基本内容及其本质内涵与内在逻辑。新时代政治建警的根本观点或核心要义到底是什么?具有怎样的内在逻辑?如何对其内在逻辑进行解释和理解?如何加强公安机关政治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为切实做到“两个维护”提供行动指南。政治建警内在逻辑体系是推动新时代政治建警向深度方向发展的重要理论支撑。分析新时代政治建警与科技兴警、改革强警、从严治警之间存在哪些外在联系和逻辑关系,整合治警方针,推动公安事业向广度方向发展。弄清以上问题,能够帮助公安机关做到“纲举目张”,更加深刻地把握新时代政治建警的有机整体和科学体系。在加深把握其内在逻辑和本质规律的基础上,才能明晰政治建警实践的根据和原因,才能“对症下药”破解政治建警“顽疾”,推动政治建警在正确的轨道上不断向前发展。

(三)政治建警经验异地推广

政治建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各地公安机关在党中央和各级党委的领导下,不断创新政治建警的方式方法,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做法和有效经验,推动各地公安机关政治建警工作有序稳步开展。但基层政治建警的经验做法并未得到系统的科学总结,各地经常各自为营、各成一派,尚未形成将典型做法进行宣传推广的运行机制。如何能够将各地的典型做法和重要经验进行提炼、宣传、推广,如何借鉴“枫桥经验”的模式,打造政治建警品牌,形成政治建警样板,向各地各层级公安机关推广,在推广与借鉴过程中实现政治建警经验的再推广、再创新,理论指导是现阶段政治建警理论与实践良性互动的关键环节和重要课题。

(四)政治建警理论指导路径

理论研究要以实践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政治建警理论研究是为了能够在公安实践中顺利推进政治建警。由于时代特征和现实因素的影响,新时代政治建警的路径选择必然具有其独特性和创新性,需要学者的思辨性和前瞻性进行思考构建。通过将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提炼,完善现有实践路径,提升政治建警的效能与效果,发挥理论研究引领作用,将实践可能存在的问题解决前置化。与此同时,探索如何将新时代政治建警向更高水平推进,推动实现新时代政治建警路径优化,将理论探索路径应用于实践,探索政治建警理论指导政治建警工作的机理,同时也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理论,实现新时代政治建警的动态发展与推进。

猜你喜欢
公安队伍公安文献
博物馆:上海公安史图片展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Frequent attacks on health workers in China: social changes or historical origins?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10岁当公安”为何能畅通无阻
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分级管理初探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监控系统在高速公路公安卡口中的应用
论我市公安队伍思想建设状况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