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治理视域下城市应急服务对策及相关人才培养探索

2022-07-12 06:50
科技视界 2022年16期
关键词:应急语言服务

陈 新

(中原工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7)

0 引言

在各种灾疫日常生活化和快速全球化的“风险时代”,亟须提升应急语言本地化服务能力,城市作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地以及地区层面的治理行为体, 被视为国家语言应急能力建设中重要的一环。 面对重大灾害的侵袭,灾前的语言预警,灾时的语言救援,以及灾后语言抚慰,语言因素及应急语言举措关系到城市应急管理体系的运作及效率,甚至影响受灾时期的社会治理及城市形象传播。

沈骑和康铭浩尝试从治理行为体、治理过程与治理治理三个维度构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语言治理能力规划框架。 本文借鉴沈骑、康铭浩的语言治理能力框架探讨提升城市应急语言服务能力策略,助力国家应急服务体系。

1 应急语言服务概念界定以及先行研究综述

应急语言服务被视为现代化城市建设中语言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针对重大自然灾害或公共危机事件的预防监测、快速处置和恢复重建提供快速救援语言产品、语言技术或参与语言救援行动,具有“语言减灾”效应。 在内容上主要包括信息发布与多语言服务、救援沟通与翻译服务、谣言防治与舆论引导等。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应急语言服务”研究作为新的研究热点, 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展开研究,比如应急语言服务核心概念及构成要素、应急语言人才培养举措、国内“战疫语言服务团”实践应用、国外经验探讨与启示等方面展开了深入地探讨,丰富了应急语言服务的内涵及外延。 李宇明等人在《“战疫语言服务团”的实践与思考》一文中指出,我国的应急语言服务构成了中国抗疫经验一部分,而且将随其他经验一起走向国际,同时,应重视应急语言服务的长期性和稳定性,成立“中国应急语言服务团”,加强应急语言服务各地并注重应急语言人才的培养。

2 存在的问题

如上所述,国内现有研究为提升国家和区域性应急语言能力提供了多视角参考。 但以下部分有待完善:(1) 以上研究多聚焦到国家层面的语言规划与应急举措, 有关区域性应急语言服务的研究仍比较匮乏;(2)如何健全城市应急语言服务体系? 如何完善城市应急语言人才培养与储备? 这些问题亟须解决。

以2021 年发生的7.20 郑州特大暴雨为例, 在灾情初期出现了城市语言预警不足的问题;省外救援驰援后,面临着网络临时喊话招募“河南方言志愿者”问题;国外居民及媒体别有用心地拍摄、报道郑州暴雨事件等,这些问题反映了“自觉行动”的城市应急语言服务机制尚未形成,快速有效的语言服务协调机制和语言治理体系尚未完善,降低了语言减灾效力。 因此,增加城市语言预警和防范措施,完善城市应急语言服务体系刻不容缓。

鉴于此,本文参照国内外城市应急语言服务及语言减灾经验,尝试从应急语言服务治理行为体、治理过程、治理内容、人才培养与储备四个维度探讨提升城市灾害应急语言服务策略,以期从语言层面助力城市抗灾、减灾以及危机处理。

3 对策与建议

3.1 构建“一主多元”的城市应急语言服务治理行为体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语言治理在本质上是一种多元化主体共同参与、 协调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 语言治理视域下,国家、地区或机构、个人等都属于语言治理行为体。 因此,应该构建“政府主导、社会主动、多元参与”的城市应急语言服务体系,实现城市语言应急服务常态化与应急性的工作机制。 城市应急语言服务的最大提供者是当地政府。 地方政府应负责总体协同,对应急语言服务体系进行顶层设计。 比如,应急语言服务经验丰富的日本,地方各级政府会成立多语言应对协会,委托有半官方背景的当地国际交流协会来负责应急语言服务志愿团队的招募、 训练、日常管理工作。 其中,志愿者团队及各种非政府机构是提供应急语言服务的主力军。 由此可借鉴此做法,地方政府可设立相应的应急语言服务管理岗位或者应急管理援助中心,指派专门负责人负责总体的协调沟通与管理工作。 另外,地方政府可以选择以委托、招标等形式从语言服务企业购买应急语言服务产品及语言技术,或者协同高等院校、相关社会团体、应急语言服务志愿者提供应急语言志愿服务。 总之,应急语言服务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多方联动,共同参与。

3.2 规划阶段性的城市应急语言服务治理过程

应急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及应对主要划分为事前、事中、事后三个过程。 因此,可以按照这三个过程来提供的城市应急语言服务。

3.2.1 事前预防与准备

突发公共事件以及各种灾害事故,其特点就是“突发性”,而应急语言服务的内容就是“应对突发性”。 因此,应注重平时的防灾准备与防灾应急教育。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预防与准备工作:(1)设置并完善标准规范与实施细则,加强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强化相关部门联防机制,组织实战化演练,以便事件发生后能够迅速启动应急语言服务;(2)推行“应急防灾”教育走进校园,加强各个阶段校园防灾教育,并以社区为单位,普及浅显易懂、趣味性强的公益讲座或者利用多模态资源,推广图文并茂的口袋书、宣传手册,强化公众防灾抗灾科学意识,提升公众自救互救的能力;(3)做好应急语言尤其是应急多语资源建设,比如制作包括英语、日语、韩语、法语、西班牙语等语种的多语言防灾手册,包含重要救急信息的多语种应急卡片;(4)建设应急语言服务相关智库,从语言层面提升建言献策能力。 比如智库等相关科研平台要注重从批评话语分析、传播学等视角研究西方媒体设置中国议题的话语规则,解构它们塑造“中国形象”所使用的话语策略,进而提高应急话语议程设置能力。

3.2.2 事中处置与救援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及灾害发生时,应发挥应急公共服务管理一体化能力,做好地方政府、相关部门与高等院校、行业组织、志愿者等有机联合的应急语言管理,确保语言应急工作迅速启动,提供多语言援助。首先,地方政府可联合相关部门、高等院校、社会志愿者等提供应急多语言服务,做好相关咨询以及灾后多语言救援与翻译服务。 其次,及时进行应急语言对外传播工作。 地方政府应借助信息技术化手段,利用多语资源和对外话语传播机制, 及时进行多语信息发布,助力信息公开、透明,掌握话语的主动权。 在进行信息多语翻译时,要注意考虑目的语国家的语言文化特征、受众群体等因素,翻译风格要尽量靠近目的语国家的受众群体可以理解和接收的话语叙事方式。

3.2.3 事后语言抚慰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 应重视灾后的心理援助,做好语言抚慰与情绪疏导等工作,发挥以方言为主体的语言力量; 做好信息整理与反馈工作动态更新、完善应急事件信息库;重视灾后经验总结多,以便下次更好地开展语言外语服务工作,做好防范工作。 另外,城市跨国人员流动频繁,外国人群由于语言不通等客观原因,突发事件及灾害发生后,更容易陷入恐慌、无助。 而此时的多语言抚慰工作,更容易让他们感受到中国构建人类命运体的人文关怀与温度,进而构建良好的“城市形象”及“中国形象”。

3.3 提供多元化的城市应急语言服务治理内容

从应急语言服务产品、应急语言服务路径与应急技术保证体系三个层面来完善城市应急语言服务治理内容。

在应急语言服务产品上, 除了传统的防灾手册、多语种应急卡片等传统语言产品外,还需研发应急语言服务App、多语种在线翻译软件,提供智能化语言服务,以便解决事故发生时无法正常提供传统应急语言服务而产生的“沟通障碍”等问题。

应急语言服务路径选择方面,完善传统化应急语言服务路径,比如电话咨询、窗口咨询、电视广播等传统性的服务路径;其次,开拓新媒体应急语言服务新路径,比如提升城市相关部门在政务官方网站、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发布多语言信息的能力,助力信息公开透明。 另外,增设网络舆情宣传路径,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尊重公众的知情权,及时发布权威消息,加强应急状态下的舆论引导及议题设置,防灾谣言扩散。

应急技术保证体系方面, 需加大科技手段的应用,完善数据库建设。 比如建设城市语言需求调查平台、城市方言语料库、城市多语种语言应急资料库、城市应急语言智库平台等信息平台,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及时做到资源共享,发挥信息技术在监测预警、救援行动、信息发布、灾后评估等抗灾救灾各个阶段的作用。

3.4 建立应急语言服务人才培养体系

提升城市应急语言服务能力对策中,应急人才培养与储备是核心。 根据应急需求预测,培养应急型非通用语言、当地城市方言、医疗用语翻译等应急语言专业人才以及应急语言服务志愿者人才。 2022 年2 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国发〔2021〕36 号),明确指出要“提升应急救援人员的多言多语能力,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志愿服务组织等力量建设专业化应急语言服务队伍。 ”因此,各级政府机关(市、地级)或相关主管部门可委托当地高等院校、相关团体建立“应急语言服务培训基地”及“语言人才动态数据库”等,充实和调整应急语言人才的储备。 王立非等人指出,高校应构建应急语言服务“产学研传”体系来助力相关方面人才的培养。 “产”是指让学生参与应急语言产品的制作和相关翻译服务;“学”是指在学科建设方面,可增设应急语言服务相关课程和研究方向,在本、硕、博阶段培养“语言+应急管理”等融合型应急语言服务专门人才;“研”是指科研机构应增设语言应急相关研究课题,用来反哺语言服务和教学;“传”是指加强应急语言对外传播。 正如尹铂淳所述,高校本科阶段应将应急语言服务融入高校语言教学,着力培养语言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及对外传播能力,讲好中国抗疫故事。

4 结语

应急语言服务是国家语言能力的下位范畴,也是现代化城市建设中语言治理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关系到“城市形象”建设。 应急语言服务业写进“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 本文基于语言治理理论,把研究视点放在城市灾害应急语言服务上,从“构建‘一主多元’的城市应急语言服务治理行为体”“规划阶段性的城市应急语言服务治理过程”“提供多元化的城市应急语言服务治理内容”“建立应急语言服务人才培养体系”四个维度提出了提升城市应急语言服务能力对策与相关人才培养建议。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些研究将为十九大提出的“建设美好和谐现代化城市”和十九届四中全会所提出的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目标贡献语言学智慧。

猜你喜欢
应急语言服务
多维深入复盘 促进应急抢险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