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微粒皮移植术修复深度烧伤创面的有效性

2022-07-12 03:19朱艺新魏智艺程君涛
医疗装备 2022年12期
关键词:移植术自体微粒

朱艺新,魏智艺,程君涛

泉州市第一医院烧伤科 (福建泉州 362000)

烧伤亦称灼伤、烫伤,是指人体接触高温、电流、强辐射或者腐蚀性物质等发生的损伤。深度烧伤指烧伤的程度比较严重,对其的治疗不仅是医师关注的重点,也是患者关注的重点,因为这不仅关系到患者的身体健康,更关系到患者的美观和形象[1-2]。目前,针对深度烧伤患者,临床常采用的治疗方式为邮票状植皮术与自体微粒皮移植术。但由于邮票状植皮术的排异期较长,并且患者的损伤面积较大,临床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基于此,本研究探讨自体微粒皮移植术修复深度烧伤创面的有效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66例深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3例。对照组男17例,女16例;年龄25~65岁,平均(35.50±1.30)岁;热液致伤8例,化学烧伤10例,火焰烧伤8例,电烧伤7例。试验组男15例,女18例;年龄24~64岁,平均(35.30±1.20)岁;热液致伤9例,化学烧伤9例,火焰烧伤10例,电烧伤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为深度烧伤;均对研究过程认可并且知晓,且为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伴有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严重不全;患有精神类疾病或者痴呆;存在凝血功能异常;合并全身免疫性疾病;存在手术禁忌证。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邮票状植皮术进行创面修复:患者取仰卧位,先采用过氧化氢、聚维酮碘溶液消毒创面以及创面周围的皮肤,并用0.9%氯化钠注射液反复冲洗创面,然后用手术刀搔刮肉芽创面,直至轻微出血后,将浸有肾上腺素和0.9%氯化钠注射液混合液的湿纱布敷在创口表面,再进行取皮操作,即对供皮区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后,行局部皮下浸润麻醉,采用取皮刀切割成邮票状皮片,之后将其平整地贴敷在创面皮片与皮片之间的间隙,最后采用无菌敷料覆盖并加压包扎。

试验组采用自体微粒皮移植术进行创面修复:患者取仰卧位,行全身麻醉,对创面进行清洗,做好止血工作,清理坏死组织,并消毒;然后取健康皮肤,要求为刃厚皮或者中厚皮,制作微粒皮,将其附着在异体皮的真皮面上,之后采用液氮冻存并经复温处理,调整面积,对移植皮肤进行打孔操作,将其覆盖在创面上并固定,消毒后进行包扎。

1.3 评价指标

(1)治疗效果:显效,患者创面恢复良好,未出现破损溃烂、瘢痕等情况;有效,患者大部分创面恢复良好,出现少量的破损溃烂或者瘢痕;无效,患者创面未有好转,甚至恶化;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重度瘢痕:比较两组重度瘢痕发生情况,评估标准为瘢痕密集,手感硬,痛痒感明显。(3)炎症因子:取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4 ml,以3 500 r/min离心6 min后,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水平。(4)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评估,总分10分,评分越低疼痛程度越轻[3]。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2.2 两组重度瘢痕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重度瘢痕发生率为3.03%(1/33),低于对照组的21.21%(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21,P=0.024)。

2.3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2.4 两组VA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VAS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烧伤不仅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还会影响患者的美观和形象,因此,很多烧伤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烧伤的程度会因温度、作用时间等发生变化,因此,烧伤的治疗应尽可能快速,临床需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选取合适的手术方式[4-6]。邮票状植皮术出血量多,且需分次削痂,不仅增加了手术难度,而且增加了手术创伤和治疗期间的感染风险[7-8],且患者会出现1~2周的排异期,进而使创面的恢复时间和愈合时间延长,且排异反应可导致植皮不成活,二次手术率较高。

在自体微粒皮移植术操作过程中,通过对创面肉芽组织进行处理,使微粒皮逐渐封闭创面,无需削、刮等处理,对大面积的创面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降低感染风险[9-10]。此外,自体微粒皮移植术中的肉芽组织具有丰富的血管网,微粒皮能够快速与植床相互整合,利于减轻炎症反应,加速创面愈合,且为创面修复提供了真皮支架,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创面收缩,减少了瘢痕的形成,故手术成功率较高,创面的愈合时间较短,患者住院时间也会相应缩短。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重度瘢痕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水平及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验证了自体微粒皮移植术修复深度烧伤创面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自体微粒皮移植术修复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显著,不仅能够提升治疗效果,还能够降低重度瘢痕的发生率,减轻炎症反应及疼痛程度。

猜你喜欢
移植术自体微粒
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物理评估与实施建议
X美术馆春季双展:特睿·阿布德拉:要上天了&自体触击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疗效观察
嘻哈中的真自体
探讨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的护理配合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高考中微粒间作用力大小与物质性质的考查
交腿皮瓣移植术后护理
脂肪推土机 Bulldozer “自体脂肪填充”大揭秘!
化学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