揿针埋针治疗对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后恶心呕吐症状的改善效果

2022-07-12 03:19蒋丽金万秋慧
医疗装备 2022年12期
关键词:恶心直肠癌程度

蒋丽金,万秋慧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福建泉州 362000)

在结直肠癌患者发病早期,及时确诊并对其进行相应治疗,可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控制复发率,改善预后及生命质量。化疗是目前临床上治疗直肠癌患者的常用方法,且效果突出,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降低癌细胞转移率,但化疗所用的细胞毒药物会对患者的消化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导致其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不仅降低了其舒适度,还影响了其治疗积极性。因此,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减轻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后消化系统不良症状十分必要[1]。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揿针埋针治疗对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后恶心呕吐症状的改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接受化疗的62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1例。对照组男21例,女10例;年龄35~69岁,平均(58.65±9.35)岁;试验组男20例,女11例;年龄37~70岁,平均(58.67±9.39)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且全程知情。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2]中关于结直肠癌的诊断标准;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前未进行新辅助化疗,术后采用FOLFOX4方案(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化疗;年龄35~70岁;临床资料详细完整。排除标准:确诊其他恶性肿瘤;确诊神经类精神疾病;合并严重局部性感染或全身感染;非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化疗前30 min及化疗时,分别为患者静脉注射盐酸托烷司琼(山西普德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601,规格 5 ml︰5 mg),5 mg/次。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揿针埋针治疗:化疗前60 min,常规消毒患者两侧内关穴皮肤与足三里穴皮肤,将揿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0.22 mm×1.5 mm)垂直埋于此,并于注射化疗药物前30 min、化疗进行1 h时、化疗完成后30 min轻轻按压扎针部位,确保患者对扎针部位有稍许膨胀感,且无明显疼痛感,每个穴位按压3 min,揿针更换间隔为48 h。

1.3 评价指标

(1)急性与延迟性恶心呕吐症状控制情况:治疗后,参照WHO颁布的《抗癌药物急性与亚急性毒性反应分级标准》中关于恶心呕吐的分级标准进行评估,将评估结果分为0级(无恶心呕吐症状,即充分控制)、Ⅰ级(有恶心症状,无呕吐症状,即部分控制)、Ⅱ级(合并恶心呕吐症状)、Ⅲ级(合并应进行治疗的呕吐症状)和Ⅳ级(合并无法控制的呕吐症状)[3];其中,Ⅱ级及以上为未控制;控制总有效率=(0级例数+Ⅰ级例数)/总例数×100%。(2)中医证候积分[4]:治疗后,评估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症状的发生频率及严重程度;采用3级评分法分别评估上述症状发生频率,依次为3分(发生频率<5次)、6分(5次≤发生频率≤10次)、9分(发生频率>10次),并计算各症状发生频率积分之和;采用4级评分法分别评估上述症状严重程度,依次为0分(无症状发生)、2分(有轻度暂时性症状)、4分(有中度症状,需治疗)、6分(有难以控制的重度症状),并计算各症状严重程度积分之和;总积分=症状发生频率积分+症状严重程度积分。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急性与延迟性恶心呕吐症状控制情况比较

治疗后,试验组急性与延迟性恶心呕吐症状控制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表1 两组治疗后急性恶心呕吐症状控制情况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后延迟性恶心呕吐症状控制情况比较[例(%)]

2.2 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试验组治疗后症状发生频率、严重程度积分及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3 讨论

便血是结直肠癌早期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出血量及严重程度与肿瘤生长位置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直肠癌晚期患者可因持续便血出现进行性贫血、营养缺乏、毒素累积等症状,进而导致病情恶化,危及生命安全。因此,需及时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诊断与治疗,以减轻其痛苦,提高其生存率[5]。化疗是临床上治疗结直肠癌患者的常用方法,具有细胞毒性的化疗药物可随着血液循环遍布患者全身,全方位地消灭局部及转移性肿瘤病灶。与局部治疗、外科手术及放疗相比,化疗的综合效果更优。但多数患者在接受化疗后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故需进行针对性治疗,以减轻患者的消化系统症状,提高其化疗舒适度与积极性[6]。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后急性与延迟性恶心呕吐症状控制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症状发生频率、严重程度积分及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接受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进行揿针埋针治疗可进一步改善化疗后消化系统功能,减轻恶心呕吐程度,该研究结果与赵岚等[7]的研究结果相似。分析其原因为,揿针埋针治疗属于中医针灸疗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按摩患者的穴位,缓解生理疼痛,改善相应器官的血液循环;现行的揿针埋针疗法与中医经络学及现代医学理论相结合,可通过针刺调节末梢神经毛细血管的皮下电化学作用效应区,改变针刺穴位的电位差与浓度差,进而调整机体的各生物反应,产生持续性的有利信息与能量;足三里穴归胃经,与内关穴搭配治疗,可缓解胃痛、呕吐、腹泻等肠胃不良症状。另外,揿针埋针治疗的疗效持续周期长、操作便捷、患者痛苦轻、并发症少,可作为结直肠癌患者化疗期间的辅助治疗方法。

综上所述,揿针埋针治疗可有效控制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后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降低恶心呕吐症状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

猜你喜欢
恶心直肠癌程度
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CT与MRI检查的应用效果对比
MRI在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及预后的应用研究
直肠癌在调强放疗中保持膀胱充盈度一致的重要性研究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日语程度的类型与程度副词的对应关系
题出的太恶心
做题做恶心
摩擦力的利用与防止
幸福的程度
直肠癌便血与痔便血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