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腔心脏起搏器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

2022-07-12 03:19刘杰刘军
医疗装备 2022年12期
关键词:心脏起搏器心室电极

刘杰,刘军

天津市北辰医院心内科 (天津 300400)

心律失常是因心脏频率、节律及冲动传导等出现问题而引发,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很多疾病都会引发心律失常,如心肌病、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电解质代谢紊乱等基础疾病。另外,生活节奏变快、工作压力增大、熬夜、喜饮浓茶或咖啡等不良生活习惯也可增加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心律失常患者通常会出现如胸闷、头晕、心悸、晕厥等多种表现,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心律失常可分为快速性和缓慢性两种,其中缓慢性心律失常为主要类型,多发生于老年人群。缓慢性心律失常可能与机体功能衰退有关,患有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老年患者的心功能会明显下降,这会使其循环血量下降进而危及其生命安全,所以须及时予以治疗。当前,临床多采用心脏起搏器治疗,对患者病情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心脏起搏器主要有两大类,即单腔心脏起搏器和双腔心脏起搏器,单腔起搏器会导致房室收缩不同步,减少心室充盈,从而影响心功能[1]。基于此,本研究主要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双腔心脏起搏器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164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82例。对照组男47例,女35例;年龄62~81岁,平均(74.50±3.60)岁;心功能分级,Ⅱ级20例,Ⅲ级38例,Ⅳ级24例。试验组男48例,女34例;年龄63~81岁,平均(74.20±3.40)岁;心功能分级,Ⅱ级21例,Ⅲ级35例,Ⅳ级2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和家属均已知晓此次研究内容,自愿参与研究。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经检查患者均被确诊为缓慢性心律失常[2];已签订知情同意书;意识清楚,可积极配合治疗。排除标准:患有恶性肿瘤或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临床资料不完整;伴有凝血功能障碍或有活动性出血。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单腔心脏起搏器:在实施局部麻醉后于右锁骨下方实施静脉穿刺,在进入心房心室后将电极翼状刺激电极植入右心房,将主动固定起搏电极植入右心室,右侧胸大肌筋膜级皮上组织间囊袋内植入单腔心脏起搏器,心室电极导线置入右室心尖部位,起搏低限频率>60次/min。

试验组采用双腔心脏起搏器:临床可采用的起搏方式有多种,如经食管起搏、经静脉起搏、经皮起搏等,其中应用最多的是经静脉起搏,对患者实施局部麻醉后进行穿刺,于右锁骨下静脉进入心室,将心房电极置入,并在皮上组织囊袋及胸大肌筋膜内置入心脏起搏器,并将心室电极置入右心室,连接于心房电极,然后对起搏参数进行设置。

1.3 评价指标

(1)治疗前后应用飞利浦公司生产的EPIQ7C型超声心动仪对两组的心功能进行评估,主要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CI)、左心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2)应用生命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I-74)量表评估患者的生命质量,该量表包括心理健康、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4项内容,均为百分制,评分越高生命质量越好。(3)疗效评定标准[3]:显效为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基本消失,日常活动不受限,心功能为Ⅰ级;有效为治疗后患者的症状有所改善,日常活动轻微受限,心功能为Ⅱ~Ⅲ级;无效为治疗后患者的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日常活动受限,心功能为Ⅳ级;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LVEF、CI、LA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F、CI均高于治疗前,LAD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LVEF、CI均高于对照组,LAD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生命质量比较

治疗后,试验组心理健康、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表3 两组生命质量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心律失常在临床中很常见,具有较高的患病率。随着人年龄的增长,心律失常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缓慢性心律失常是由心脏传导障碍所致,其心率减慢影响了心室射血,进而导致患者出现失眠、头晕等症状,随着疾病的持续发展会出现阿-斯综合征,若不及时予以治疗不仅会降低生命质量,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甚至还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要及时予以治疗[4]。

目前,临床在对该病患者治疗中应用较多的是心脏起搏器,其作用原理是经脉冲发射器将电脉冲传入患者的心肌,对心脏产生刺激的同时促使心肌收缩,进而达到治疗效果。心脏起搏器主要有单腔心脏起搏器和双腔心脏起搏器两类,其中单腔心脏起搏器的频率或周长有严格规定,能保证患者心室起搏的节律,防止患者因心率过慢而出现晕厥或猝死的情况。但是单腔心脏起搏器不能同时收缩心室和心房,保证心室起搏节律的同时会减少心室充盈,降低患者心排出量,进而对心脏泵血造成影响,临床应用效果欠佳[5]。双腔心脏起搏器具备心房和心室电极导线,可同时兼顾,且将导联置于右心耳及右心室心尖部位通过自动转换和夺获模式管理可以对患者的睡眠频率进行控制。另外,双腔心脏起搏器的针对性较强,在植物神经及心脏和起搏器间有专门的刺激性闭合回路,可在极大程度上协调患者的动作和意识,稳定性及适应性均比单腔心脏起搏器要好得多,所以能较好地改善患者的心功能[6]。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LVEF高于对照组,说明双腔心脏起搏器在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治疗中可有效改善其心功能。洪渊和赵建祥[7]的研究结果显示,双腔心脏起搏器在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心功能,本研究结果与其相似。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试验组LVEF、CI、生命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LAD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与单腔心脏起搏器比较,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双腔心脏起搏器治疗的效果更明显,可有效改善心功能,提高生命质量。

猜你喜欢
心脏起搏器心室电极
华南农业大学发现番茄多心室形成调控的新机制
起搏器周期性心室过感知现象
全陶瓷电极可用于锂离子电池
燃料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技巧
巧妙解决燃料电池电极式书写问题
心跳可“发电”
血液发电法确保心脏起搏器不停跳
控制心室率,有效疗房颤
晨风
几种新型燃料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