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玉林木偶戏的保护与创新发展研究

2022-07-12 06:46谭芳冰阮少逸李姿霖黄惠洁黄园园农晓敏张莹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15期
关键词:玉林市木偶戏玉林

谭芳冰,阮少逸,李姿霖,黄惠洁,黄园园,农晓敏,张莹

(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广西南宁 530005)

1 玉林木偶戏的现状

1.1 木偶戏继承与生存现状

2006年木偶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广西玉林市的木偶戏正面临后继无人、断层严重等问题。由于从事木偶戏的老艺人多数已年过半百,对继续站在戏台上声情并茂的演绎表现比较吃力,而且身边学徒也寥寥无几;即使作为从小耳濡目染的非遗文化传承人的子女们,大多数都认为木偶戏表演“吃力”且收益少,不愿意子承父业学习木偶戏表演;又因为现如今正处于高度发达的互联网时代,当下的年轻人过于追求时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对于非遗文化传承的意识较为薄弱,甚至对传统的娱乐方式有一定的排斥心理。在形式多样的现代高科技技术的影响下,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木偶戏的文化传承正面临着严峻考验。广西玉林市的新一代年轻人也很少关注身边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偶戏,即便手艺人技艺多么精湛,表演多么惟妙惟肖,年轻人也几乎不会花费太多时间去了解和欣赏。如今木偶戏的主要受众群体还是以当地老年群体为主,他们这一辈大多数都是从小看木偶戏长大的,对木偶戏有着深厚的感情基础。同时,老一辈们对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不及年轻人,他们对于高科技产品的使用率普遍偏低,与当今的信息化、科技化时代脱轨,观看木偶戏表演则是他们身边少有的休闲娱乐方式之一。因此,目前木偶戏面临着受众面小,演出市场日益萎缩的严峻形势。综上所述,木偶戏的生存境况不容乐观,与当今社会严重脱节,甚至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处境。

1.2 木偶戏发展的局限性

木偶戏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以广西玉林当地方言进行演唱,乡土味浓,导致除本土人及少数懂得当地方言的人外,大多数人几乎看不懂木偶戏的表演。因此,木偶戏发展至今,也只局限于广东和广西两地,极大地影响了木偶戏的表演范围和受众人群。除此以外,受地域限制,木偶戏对相关从业人员也有着较高的要求和标准。因为木偶戏大多在吉庆节日或值得庆贺的日子及农事较少的时节里进行表演,题材涉及的范围大、方面广,大多数取自古人在古代的真实事迹和民间口耳相传下来的故事等。因此表演者不仅要有独特的嗓子、才艺,还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储备。木偶戏所使用的道具“木偶人”造型独特,形态逼真,这也要求表演者必须有细腻精湛的雕刻工艺,对雕刻、涂彩、制作木偶服装也有着很高的技艺要求。在多重严格标准选拔下,符合木偶戏继承发展要求的表演者少之又少,使其发展存在着极大的局限性。

1.3 木偶戏发展的脆弱性

在广西,每年的农闲,婚庆、贺寿、满月、接神、赛会及农历中的传统民俗节日,木偶戏班都会接到邀请去各地进行演出。演出场地一般都是在平坦开阔的空地架起一个简易的临时戏台,到了表演的时间,村里的人都会聚集起来,共同围观欣赏木偶戏表演。广西玉林市的木偶戏曾经以丰富的剧目,生动活泼的木偶操控表演,乡土的音乐唱腔,精美的木偶制作和不局限于一处的流动式戏台受到桂东南地区人民的青睐和热捧。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成熟,大量的短视频、影视剧作、网络自媒体的普及和发展,生产、生活方式的多方面变化,广西玉林木偶戏民间演出不再像以前一样如火如潮,在直面新时代社会日益丰富多彩的休闲娱乐文化的强烈冲击力竞争中,玉林木偶戏显得极为脆弱。由于它的内容老套,形式不够新颖独特,且缺乏创新性,使得木偶戏的发展前途渺茫。

2 玉林木偶戏的保护

国家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出台了不少政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将乡村振兴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的重要战略之一。要想推动农村三大产业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进一步发展,就需要激励和帮助广大农民就业和创业,积极开拓增加农民收入的渠道。木偶戏既是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又能反映地方文化传统,展现出了广西玉林的风俗人情,融入了与众不同的创意,是特色民族文化的产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扬木偶戏有助于推动玉林当地特色民俗旅游的发展,土特产销售额的扩大,就业率的提高,具有产业延伸和拉动的效应。

全国各地有很多类似玉林木偶戏的民间艺术,面对现代社会日益发展的多元化娱乐的可怕冲击力,非遗时刻濒临消亡,因此拯救非遗刻不容缓[1]。2000年6月,温州市泰顺县政协举办了关于木偶戏文化艺术抢救工作的座谈会,会上号召木偶戏表演者们在政府的支持下重新组建木偶剧团。经过多方努力,木偶戏剧团在地方政府的领导和帮助下重新组建成功,与此同时得到了一定的财政拨款,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对木偶戏文化艺术起到了保护作用[2]。2008年6月16日,玉林市文化局举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日”演出活动中,北流平政岭南木偶队表演了木偶戏《杨家将》片段,在场的各位观众受到了深深的感动。2016年6月11日北流平政岭南木偶代表队再次受邀参加玉林市文化局举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日”演出活动,活动号召非遗文化传承者们和各方共同努力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并齐心协力振兴传统工艺。

近几年,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发展,我国进入大众旅游时代。2021年6月玉林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主办的玉林市第一届“非遗购物节”,以“现场展示+线上直播”相结合的方式,为非遗的项目和产品搭建展示平台,扩大了玉林非遗产品的知名度,在非遗保护利用工作中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如今,乡村振兴战略给玉林木偶戏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机遇。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耀眼的、蕴藏着玉林市本土深厚的文化底蕴的木偶戏可作为玉林市优质的旅游资源。玉林市可不断加大促进文旅一体化发展,根据当地特色、文化风格等特点,将木偶戏宣传展示活动与旅游产业有机结合,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注重将保护传承非遗文化与当地经济发展相互结合起来。

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植于乡村社会,它是乡村生活道德文化智慧的积累,作为乡土文化的精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政府对木偶戏的保护与传承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是木偶戏仍旧面对着巨大的挑战。只有在此基础上更深入地探索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途径,坚持文化传承,以人为本,创造性转化,创新型发展,才能使该文化在乡村振兴的时代契机中,实现历久弥新,绵延不绝[3]。乡村振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密切相关,二者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玉林木偶戏保护和传承势在必行。

当今是信息化时代,而信息的数字化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我国文化部在2010年启动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程”,并在次年颁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其中规定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级相关数据库,推进非遗数字化保存和传播。2017年文化部出台实现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相关政策。数字化时代为玉林木偶戏提供了一种传承与创新型保护途径,使得非遗木偶戏的传承方式更多样化,其传播也更深远[4]。信息数字化已成为现今各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将虚拟的数字化技术与非物质形态文化有机结合,建立非遗保护创新的信息数字化管理体系,并建立数字资源库是大势所趋。有利于带动玉林非遗木偶戏文化的发展与创新,让非遗传承后继有人,非遗文化与时俱进。

3 玉林木偶戏的宣传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大众娱乐方式多样化,以及国人对新事物的追求和向往,曾经在玉林风靡一时的木偶戏,虽然有国家政策的保护,但依然在逐渐衰落。并且由于木偶戏的传承人在宣传途径方面受限,主要依靠口口相传或者积累口碑等方式,木偶戏在宣传方面没能与时俱进,没能结合新媒体技术进行宣传,造成观众的大量流失、受众面小、惨淡经营的局面。针对这些现状问题,可以通过木偶戏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哔哩哔哩视频、抖音直播等方式在各大新媒体平台进行广泛宣传,既可以保护木偶戏的文化传承,同时也可以开发创新木偶戏的宣传方式,挖掘商业价值,带动玉林旅游文化经济发展,推进乡村振兴[5]。

3.1 建立“木偶戏”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

建立一个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可以有助于提升木偶戏的话题热度,拓宽木偶戏宣传渠道。在建立微信公众号后,木偶戏班工作者可通过公众号撰写木偶戏演出新闻稿或者木偶戏班演出时间和地点或演出内容等相关预告,及时向观众传递木偶戏班的最新资讯。并且定期开展朋友圈点赞转发即可优惠购买演出门票的活动,以此吸引游客观看木偶戏并借此方式提高木偶戏的知名度。同时在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推出木偶伴手礼,举办转发点赞即可参与抽奖的活动,以及免费体验木偶戏表演者近距离手把手教学木偶表演活动,游客获得参与感[6]。通过新媒体网络平台弥补木偶戏在宣传方面的短板,不仅能够有助于推动木偶戏文化的发展与繁荣,而且可以带动当地的旅游经济发展,提高玉林市当地的知名度。

3.2 新媒体平台直播文化节演出活动

在文化节举办期间通过抖音直播木偶戏演出和播放纪录片的方式,实时记录演出过程,拍摄木偶戏演出的精彩片段,展现广西玉林特色文化,推动乡村旅游业发展。抓住当下国漫的迅猛发展时机,吸引动画产业投资方,将木偶戏制作成动画片或者网络电影进行上映,有利于解决木偶戏受众面小的问题,面向大众化人群[7]。既保留了木偶戏的文化内容也提高了木偶戏的趣味性,吸引大量的观众。同时建立“木偶戏”官方交流墙,将木偶戏技艺者和木偶戏爱好者汇聚于此,展开文化交友,进行木偶戏文化传承与交流,改革与创新木偶戏演出技术,将木偶戏这一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传承与发展,在时代更替下,站稳脚跟,成为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图1 玉林木偶戏的宣传

3.3 开展木偶戏进校园演出活动

通过学校与手艺人的联动,实现木偶戏的文化传承,将木偶戏输送到校园中去,积极开辟木偶戏的演出市场、拓展演出空间、吸引大量的观众,让木偶戏在校园中成为学生和老师们心目中的精神食粮[8]。学校可以根据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邀请玉林当地手艺人定期为学生表演经典剧目,并且聘任玉林本地的民间表演艺人为学生举办木偶文化的相关讲座,教授学生设计并制作表演的木偶,共同排演木偶戏等,在学校的文化节中进行学生和手艺人合作演出。学校积极领导本校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的研发和创新,在美术、音乐、综合实践等课程中引入木偶艺术,让学生直接接触本地的民间文化,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民族文化自豪感,形成文化的保护意识。

3.4 进行多渠道木偶戏宣传

由于木偶戏是玉林当地特色文化之一,所以可以让其结合旅游景点的宣传海报进行宣传,挖掘潜在客户。在旅游景点举办木偶戏剧目演出,吸引游客进行观赏,打造旅游+木偶戏融合发展模式,带动旅游经济,助力乡村振兴[9]。也可以依托乡村为主要阵地进行宣传,如利用村镇文化宣传栏、公共交通站点等常规化宣传阵地,用木偶戏的精彩画面配以文字解说,给人清晰直观的了解,引起当地年轻人或是游客对木偶戏的兴趣。还可以利用玉林电视台和当地各地方木偶戏团合作开设一档特色节目,专门制作并播出木偶戏的有关内容,并邀请当地有名的手艺人进行演出和分享其从业经验,同时在节目当中设置互动环节,可以邀请现场观众上台学习木偶戏,以及提供木偶伴手礼作为互动环节的奖品。这既让观众有了参与感,同时也大大提升了木偶戏的宣传力度。通过观众对木偶戏的赞美,形成口碑效应,一传十十传百,开辟木偶戏的宣传市场[1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玉林木偶戏作为广西民族特色文化和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瑰宝。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传统手工技艺艰难固守自己的阵地。木偶戏正面临着手艺传承人匮乏、演出受众范围小、当地人对于非遗文化传承的意识薄弱等困境,为此先要利用好政府目前对于传统文化保护所提出的相关政策,对当地人进行宣传教育,加强对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意识,增强自身的文化自信,将自己家乡的手艺推向全国,从而缓解木偶戏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为木偶戏的传承提供人才保障[11]。再是做好木偶戏的对外宣传工作。近些年来,新媒体技术的兴起与迅猛的发展,不仅为木偶戏的宣传工作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还将成为促进木偶戏保护工作的关键转折点。在木偶戏的宣传方面,一方面,要依托乡村的主要阵地进行宣传;另一方面,要依托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建立官方微博、公众号、抖音直播等方式,进行宣传;既可以改革创新木偶戏的宣传方式同时也可以吸引全国各地的人民对木偶戏进行深入了解,这不仅能够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还能为木偶戏的传承和保护探索出一条崭新的路径[12]。

玉林木偶戏作为一种宝贵的民间文化艺术,借助木偶人为表演媒介,用玉林本土方言唱响历史经典故事和民间口耳相传的传统文化故事,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意义和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走近玉林木偶戏发现其与众不同的魅力,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玉林木偶戏,发现玉林木偶戏更多的可能性,借此带动当地旅游业经济的发展,促进就业并在拓宽当地的收入渠道的同时改善当地人民生活水平,大力推进“非遗+乡村振兴”模式的发展战略,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乡村振兴做出突出贡献。

猜你喜欢
玉林市木偶戏玉林
墨韵书香
绘颜绘色
玉林市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筛查TSH切值在GSP分析仪上的设定
传统戏剧——木偶戏
湖南辰溪县社塘村辰河高腔木偶戏木偶头
木偶戏
Unit 6 Travelling around Asia Listening and speaking
瞻云寄兴
一定抓到那个贼
迷路的电瓶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