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时代高考宣传的趋势、底线

2022-07-13 21:34任衍国 战祥伟
教育传媒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融媒时代

任衍国 战祥伟

【内容摘要】高考类新闻话题颇受媒体关注。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随着新技术、新传播方式的应用,高考宣传呈现出宣传周期延长、报道方式和宣传信息多样化等特点。随着高考综合改革的逐步推进,媒体需要与教育部门同频共振,坚守高考报道的底线,同时发挥媒介作用,帮助考生准确了解高考信息、提供有效服务,为考生升学和成长提供有力的社会支持和良好的舆论环境。

【关键词】融媒时代;高考宣传;高校招生

每年的高考,考场内是奋笔疾书的考生,考场外除了翘首以盼的家长,还有手持“长枪短炮”的媒体记者,高考之后,围绕考生志愿填报、高校招生录取,媒体也大做文章。高考,其实际功能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但因涉及高等学校的人才选拔、个人的成长成才、父母的期待和梦想、家庭的未来和希望,其承载的意义远高于其功能本身,“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考定终身”等都形象地体现出人们对它的认识。正因如此,关于高考的每一个信息都备受关注,都会被反復解读。媒体作为传播信息的媒介,对于涉及民生利益和社会公平的信息自然就更加关注,主流媒体在高考宣传中更是起着风向标的作用。

1978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为1.55%,“2020年,全国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4183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4.4%。”①改革开放后,我国仅用40年左右的时间就走过了高等教育的精英化阶段、大众化阶段,达到普及化阶段。高考数据的变化体现着高考的功能、定位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随着2014年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推进,高考正在从自上而下的高校对人才的选拔转变为自下而上的、个人对发展方向的选择。高考定位的转变也需要考生、家长、社会、媒体及时了解,并顺应其变化。高考改革试点这些年恰逢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时期,媒体在自身不断推进融合中,如何既不触碰底线,又能借助融媒体的力量,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需要媒体深刻领会高考的功能和影响,把握高考宣传的底线。

一、融媒时代高考宣传趋势分析

各类媒体在推进媒体融合、积累和沉淀用户过程中,常常选择社会关注度高、与受众联结性强的话题进行议程设置,在短时间内实现信息快速传播。高考,无疑是各媒体展示媒体实力和融合效果的绝佳时机,而自媒体、商业平台更紧盯这类话题吸引关注。

(一)高考宣传周期不断延长

媒体一般将高考开考至招生录取工作结束的这段时间称为“高考季”,是高考集中宣传周期。实际上,在高考前后有较多预热和总结类的信息,本文也将这段时间纳入“高考季”周期,也就是6月至7月,而将1月至5月、8月至12月称为“非高考季”。通过图1(来自百度资讯指数)可以明显看出,2018年至2020年,“非高考季”的高考资讯指数呈上升趋势,1-5月的平均指数中,2020年相比2018年增长了3倍。究其原因,一是高考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在非高考季吸引众多媒体关注,二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诞生了大量自媒体,传统媒体也在深入推进媒体融合,对高考类信息报道数量显著增加。

(二)不同媒体类型高考宣传数据量差异明显

近年来,随着内容生产、制作、传播中新技术的应用,各媒体发展水平不一,在高考宣传中也呈现不同的趋势。图2(来自凡闻资讯大数据平台)呈现的是2017年至2020年报纸、网站、论坛、第三方入驻媒体号、App、微信、微博等7种媒体类型在高考宣传中的数据情况。从结果来看,网站、微信和App三种媒体类型宣传的数据量最大,比其他媒体类型高出的比例较多。从趋势来看,网站、报纸、论坛的宣传数据量渐渐呈下降趋势,微信、App和微博、第三方入驻媒体号上升明显。由此可见,在高考宣传中,微信、微博、App这些媒体类型信息传播量越来越高,而平面类媒体、门户网站等传递的相关信息越来越少,但这些媒体也通过第三方入驻媒体号等方式加强在新媒体端的发声。

(三)高考宣传内容和形式更加多样化

借助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各类媒体在增加了展示量的同时,传播方式和内容也大大拓展。官方主流媒体2015年以前主要以新闻报道为主,辅以少量的政策解读。而近年来,《人民日报》、央视和《光明日报》等媒体在做好常规宣传的同时,增加了大学专业解读、志愿填报分析等指导类内容。《人民日报》还在高考志愿填报期间推出大学及学科有关统计数据排行;央视和光明网通过招办主任访谈、走进高校开展直播等形式让考生以更加直观的方式了解高校。教育专业类媒体通过开展常态化直播、提供公益指导和咨询平台等方式为考生提供指导。中国教育电视台每年在高考季推出《梦想启航高考考生服务月》大型特别节目组合;山东教育电视台、浙江教育报刊总社等媒体通过开设微信公众号,拓宽服务时间和空间;江西教育传媒集团还开发了专门服务考生的App“江教在线”。自媒体则更多依靠微博、微信、App、论坛等平台分享高考故事,设置高考类话题,提升其内容关注度。

融媒时代,无论是官方媒体还是自媒体,宣传的内容都越来越丰富,形式也更加多元,时效性、互动性、指导性、便民性不断增强。

二、融媒时代高考宣传应坚守的底线

新的报道手段和形式层出不穷,大量自媒体涌入互联网,通过各种方式吸引考生和家长的注意,“状元”“学神”“学霸”等词汇见诸各大平台,“千万别报某某专业”,高价志愿填报机构裹挟着家长逐渐攀升的焦虑情绪,高考类话题引人关注。以高考为代表的教育公平是最重要的社会公平,媒体从业者应具备底线思维,给刚刚度过成人礼的考生一个风清气正的舆论环境。

(一)辨识信息真伪,避免扩散网络谣言

随着高考宣传周期延长、高考话题的拓展和家长焦虑情绪加深,高考宣传领域很容易成为谣言滋生的温床。近年来,与高考有关的谣言屡见不鲜。2016年,“中科院震惊调查:30年1000高考状元下场悲惨,没有行业领袖”成为年度十大谣言之一;2018年,“河南四家长质疑考生高考答题卡被调包事件”引发近十天的网络热炒。根据教育部发布的高考防骗预警,“丢失准考证”“高考押题试卷”“招生内部指标”“高考阅卷”等是网络谣言的重灾区。“传播主体(造谣者、传谣者)受新媒介强势赋能,传播手段空前便捷,传播效率大大提高,在论坛、微博、微信上发布的信息瞬间全国蔓延,完全突破了时间、空间、职业、技能的局限。”在高考宣传中,很多媒体未经核实或不清楚信息来源就刊播、转载,其中不乏官方媒体。高考谣言的散布误导考生、家长对高考的认识和判断,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大众对社会公平的质疑。

(二)厘清高考本质功能,理解教育初心

高考的本质是高校人才选拔,是学生从基础教育阶段走进高等教育最主要的通道。对于这一关乎民生的大事,各类媒体理应从广大考生的角度出发报道新闻、解读政策,但有些媒体紧盯的却是个别人、个别学校。针对考生中的“状元”“学霸”,针对高中学校的升学率,清、北录取人数,针对高校的录取线排名等常常见诸各类媒体,成为除了高考政策类信息之外,民众广泛关注和讨论的内容。比如,2021年6月,江西一个微信公众号发布“两位考得比较好的同学信息”,并贴出考生姓名和具体分数,获得大量媒体“批评式”炒作,一时间,以“今年没有‘高考状元’,但有‘两位考得比较好的同学’”的新闻被广泛传播,包括部分主流媒体,在百度搜索中,有关内容竟有7500多万条,其他媒体转载带来的二次传播远比首次传播影响力更大。这些“状元”“学霸”、录取率、高校排名指向的都是分数,渲染的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等狭隘思维,让民众加深对分数、名校的追求,忽视综合素养的提升才是青少年发展的正确方式,与“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背道而驰。

(三)理性看待“高考经济”,避免增加家长焦虑

在傳统观念中,高考作为人生最重要的关键一考,在考生在为争取更优成绩、更好学校冲刺的同时,家长也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财力”。有些家长从高考前几年就开始围绕高考升学而规划学区房、跨省择校。而考前选择辅导班、食用保健品和高考餐,考后“旅游”、摆“谢师宴”,“委托志愿填报”都需要家长投入不菲。特别是随着高考综合改革的实施,一些机构为了获得经济利益夸大政策影响,推广其生涯规划、辅助选科、综合评价招生和志愿填报等项目,吸引考生家长购买其服务。而近几年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千万别报某某专业”“某学生因填报失误而返学”经常见诸各类媒体,有些媒体直接通过数据分析等方式渲染“本科录取率”,甚至直接与一些志愿填报机构合作,通过开展所谓的“公益讲座”,开设志愿填报指导群等方式直接引导家长消费。媒体的这些做法无疑大大增加了家长的焦虑情绪,在刺激“高考经济”的同时,“在心理上给广大考生家长带来了一种‘金钱可以替换努力’的不良信号,更严重的是让贫困家庭负担不起高昂教育成本最终造成上不起学”。②

三、融媒时代高考宣传的提升策略

融媒时代,传播媒介更加多元,传播手段更加丰富,如果能够有效引导,把受众定位于高考考生、家长和与高考有关的群体,把焦点汇聚在高考信息宣传、高考政策解读和考生服务等方面,将会提高高考政策宣传的覆盖面、精准度,为考生顺利升学和高考综合改革的稳步推进发挥正向作用。

(一)加强议程设置,提升宣传效果

可以在高考备考、考试、志愿填报和招生录取等不同时间段,根据考生和家长需要设置宣传主题,将电视新闻、短视频、访谈节目、公益广告和直播活动有机结合,提升正向内容传播力。比如,备考期间围绕考生心理调适、轻松应考、诚信考试等通过公益广告、访谈节目等为考生减压;高考期间,在做好新闻宣传和现场报道的同时,制作面向家长指导的内容,引导家长合理陪考;考后通过专家解读或视频访谈的形式引导考生正确看待考试成绩,合理预估分数、定位未来升学通道;志愿填报期间,将填报政策、时间安排和专家权威指导有机结合,制作成动漫、短视频,以更为灵活的方式传达给考生,提升权威信息的传播力;录取期间,通过案例分析、公益广告等方式指导考生做好防骗工作,防止被“野鸡大学”、校园贷等所蒙骗。在高考宣传中,无论官方媒体、专业媒体还是自媒体都应提升议程设置能力,广泛采用有效传播手段,让传播方式贴合受众需要。

(二)聚焦受众需求,提供专业服务

高考因其特殊的功能属性,需要考生选择即将入读的大学和专业,这一相关选择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考生未来的职业,这件关系个人发展的“大事”需要在短短的几天里作出选择。而全国共有普通高校2738所,③本科专业704个、高职专科专业744个、高职本科专业247个,④每所高校和其开设的专业都各有特色,选择哪一个更为符合自己的意愿而又确保能够被录取,需要了解大量信息。媒体作为传播媒介,可广泛收集汇总高校和专业信息,为考生和家长提供服务。一是高校信息。根据高校办学层次、特色、往年录取情况等做好分类,指导考生合理定位、选择高校;二是大学专业信息。将每个专业的概况、课程架构、未来职业发展和素质要求等汇总分析,方便考生定位自己未来的职业;三是高校招生指导信息。高校的招生录取需要依据考生高考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同时与考生意愿相匹配,媒体可帮助汇集高校往年录取信息,通过邀请学校招生负责人讲解、发布招生章程、邀请权威专家指导等方式,将报考策略、高校往年录取成绩汇总展示。在呈现形式上,媒体应根据其媒体定位和特点,既可以是短视频、图文信息,也可以是专题解读节目或线上服务,以便满足不同需要的考生和家长的需求。

(三)拓展媒体功能,架起沟通桥梁

随着高考综合改革的实施,高中学生需要根据职业生涯规划提前选科,对高考、高校有关信息的需求不可避免地提前到高一年级,而随着高考宣传周期的不断延长和为考生服务的逐步深入,媒体提供的政策解读、信息服务越来越难以满足考生需求,各类媒体可有效发挥媒介作用,架起高校与高中间的沟通桥梁。近年来,全国各地媒体进行了有效探索。如《齐鲁晚报》、山东广播电视台、《宁夏日报》等综合类媒体在高考季举办高考招生咨询会,组织高校招生负责人参加会展或走进学校指导考生填报志愿、选择高校。专业类媒体如中国教育电视台组建服务考生的专门智库,除在高考季进行集中服务外,还开设“高三各科复习指导”等系列节目,指导高三学生备考;山东教育电视台搭建了高考综合服务平台,组织专家走进高中讲解大学专业、高中学生走进高校开展研究性学习,并提供常态化线上交流平台。这些举措不仅为考生提供了高考信息,还能够拉近考生与高校的距离,实现面对面交流。

(四)正确引导舆论,营造良好氛围

各类网站、论坛、App、微信、微博等媒体平台具有报道主体多元、互动性强、随意性强等特点,每个用户就是媒体发布者,而舆情的生成、发酵大多来源于此类平台。新媒体平台应增强媒体意识,加强对自媒体生产者的管理和引导,严格审核把关,对所发布内容承担法律责任。主流媒体和专业类媒体应及时关注互联网上的高考类话题,对正在发酵的有关高考谣言和负面信息研判舆情走向,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各类媒体还可有效运用互动传播技术,通过网络征集、话题分享等形式引导受众分享个人高考故事,用往届高考生的青春记忆、奋斗经历激励应届考生追求升学理想,在媒体上营造轻松、温馨的高考舆论环境。

注释:

①《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结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103/t20210301_516062.html,2021年3月1日。

②张渝:《“高考经济”的衍生、发展及利弊分析》,《中国青年研究》2013年第2期。

③《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moe.gov.cn/jyb_sjzl/sjzl_fztjgb/202108/t20210827_555004.html.2021年8月27日。

④《教育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953/202103/t20210319_521135.html.2021年3月17日。

(作者任衍国系山东教育电视台新闻资讯宣传中心主任;战祥伟系山东教育电视台三级导演)

【特约编辑:刘徐州;责任编辑:陈小希】

猜你喜欢
融媒时代
融媒时代我国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融媒时代广告图形设计艺术的审美与传播探析
融媒时代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现状与改革策略
浅谈融媒时代传统纸媒观念的转变
论“融媒时代”人力资源的变化
浅析融媒时代新闻编辑的发展
融媒时代传统媒体的几个关键动作
基于校园媒体整合的“双创”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融媒时代军事评论创新思考
融媒时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