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会背景下我国冰雪运动后备人才的培养

2022-07-14 09:32隋嘉奕
冰雪运动 2022年1期
关键词:后备教练员竞技

摘 要:依托2022年冬奥会契机,我国冰雪产业发展进入到了提质增速期,随着冰雪产业与各行业的关联性不断加强,对我国冰雪运动后备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目前,我国冰雪运动后备人才培养中尚存在过度依赖政府和国家、缺少健全的人才培养体系、“轻学重训”、教练员执教水平有待提高等现象。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及实地调查等方法,认真分析了我国冰雪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的需求、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政府与社会力量的角色转换;构建冰雪运动后备人才体系;冰雪竞技人才培养“校园化”;完善教练员师资队伍建设;冰雪运动后备人才培养需“多点开花”;为我国冰雪运动后备人才培养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2022年冬奥会;冰雪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811.212/G80-053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488(2022)01-0006-04

Research on the Countermeasure of Reserve Talents of China‘s Ice and Snow Sports in the Context of Winter Olympics

SUI Jia-yi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Changchun Finance College, Changchun 130028, China)

Abstract: Relying on the opportunity of the 2022 Winter Olympics, the development of my country's ice and snow industry has entered a period of quality improvement and growth. With the continuous strengthen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ce and snow industry and various industries, the demand for my country's ice and snow sports reserve talents is even more urgent. At present, there are still phenomena such as excessive reliance o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country in the cultivation of reserve talents for ice and snow sports in my country, lack of a sound talent training system, "light learning and heavy training", and the coaching level needs to be improved. Using literature method, expert interview method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carefully analyzed the needs,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my country's ice and snow sports reserve personnel training,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he role of government and social forces; the construction of ice and snow sports Reserve talent system; "campusization" of ice and snow sports talent training; perfect the construction of coaches and teachers; ice and snow sports reserve talents need "multiple blooms";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my country's ice and snow sports reserve talents.

Key words: 2022 Winter Olympics; Ice and snow sports; reserve talents; cultivation status;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南展西扩东进”的冰雪产业发展战略让我国冰雪产业辐射范围变得更加广阔,这无疑是推进我国冰雪运动后备人才培养快速发展的绝佳时机。随着我国冰雪产业发展进入了加速期,与旅游、科技、建筑等领域的融合程度进一步加深,我国冰雪产业相关人才的稀缺性逐渐体现出来。建立内部人才“走出去”与外聘人才“请进来”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专业化、世界化的冰雪运动后备人才梯队,为我国冰雪产业的良性、持久、创新发展打下坚实的后备人才基础。

1 2022年冬奥会我国冰雪运动后备人才需求与人才构成

1.1 人才需求

1.1.1 现实需求

据《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人才行动计划》可知,未来我国冰雪产业的人才需求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国际人才、冬奥工作者、冬奥竞赛管理、冬奥专业技术、冬奥竞技体育、志愿者及合同商人等人才培养计划;另一方是冬奥城市运行、青少年冬奥文化教育传播、冬奥群众体育推广、创新创业等人才培养计划[1]。至2025年,我国冰雪相关专业将有10万人次的缺口,其中,滑雪、滑冰体育指导员需求近万人;冰雪场地设施操作人员每年至少增加350人的需求。

1.1.2 产业发展需求

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冰雪产业从供给端到消费端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资本市场的助推下,历经多年的市场培育开始进入成长的关键阶段,而冰雪产业的迅速崛起势必需要大量的“人力”支撑,尤其随着冰雪产业与各行业领域的关联性不断加强,与国家相继出台的《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全国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规(2016-2022年)》等促进冰雪产业发展的相关文件,使冰雪产业人才供不应求。供给端:到2022年,全国滑冰馆数量不少于650座,其中新建不少于500座;滑雪场数量达到800座,其中新建不少于240座[2]。消费端:国家层面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国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数超5 000万且要实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愿景。

1.2 后备人才构成情况

我国冰雪运动起步时间较晚,竞技水平与世界冰雪强国存在一定差距。从历届冬奥会成绩来看,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我国短道速滑运动员杨扬获得中国在冬奥会上的首金;2018年平昌冬奥会我国运动员共获得13枚金牌,26枚银牌和17枚铜牌,其中大部分来自冰上运动。从我国注册运动员数量来看,雪上运动员3 082人,冰上运动员5 816人[3],可见我国冰雪运动人才发展呈“冰强雪弱”的态势。目前我国冰雪运动后备人才组成可以分为以下4类。

1.2.1 冰雪竞技人才

我国冰雪竞技人才基础薄弱,“一条腿走路”的情况改观并不理想,与欧美地区及日本、韩国等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冰雪竞技人才现在面临的问题是招生难、师资差、市场化水平不高,系统培训与教学体系建设虽然已经起步,但仍处于探索期。目前,我国冰雪运动竞技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模式(图1)。

1.2.2 冰雪场地技术人才

冰雪运动场地对设施要求较高,需要有专业的技术人员为场地设施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雪场需要索道、造雪、压雪、票务等领域的人才;冰场需要制冰、磨冰、管理系统等人才。目前我国冰雪场地技术人才培养方式主要为师徒制,由冰雪场地的老师傅带领若干位徒弟,来实现知识的传授,没有规范的课程体系,新知识的获取主要来自于老师傅的经验积累及供应商的业务培训。随着我国冰雪产业的快速扩张,场地技术人才的供给极为短缺,难以满足冰雪场地发展的需求。

1.2.3 冰雪赛事运营人才

赛事运营人才是冰雪赛事顺利举办的战略人才需求,主要负责赛事组织、赛事策划、赛事管理、赛事保障及赛事协调等方面,我国目前冰雪赛事运营人才少于100人,且专业性不高。

1.2.4 冰雪科学研究人才

冰雪科研人员是我国冰雪运动发展的强力后盾,主要集中在国内各大高校及科研所,着重于研究冰雪运动员训练生理指标、冰雪产业发展及相关冰雪装备器材的技术研发,但就目前来看,其研究的内容深度及广度仍需提高。

2 我国冰雪运动后备人才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过度依赖政府和国家

目前我国冰雪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倾向于冰雪竞技人才,主要依賴于政府和国家,缺少当地企业、集团等社会资本的投入。我国冰雪运动人才培养采用的是“四级训练”体制[4],是为了顺应市场经济体制而建立的,但供求、竞争、调控等机制还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5]。目前国内社会资本参与投资的冰雪体育训练机构及俱乐部较少,多数由政府牵头举办,鲜有社会资本力量参与到冰雪竞技后备人才的培养当中。

2.2 缺少健全的人才培养体系

冰雪运动后备人才缺少完善的培养体系与保障制度是导致人才匮乏的因素,我国许多冰雪专业运动员退役后的就业安置、保障等问题缺乏统一的管理,人才培养体系与机制并不健全。现如今,我国从事冰雪运动相关的人才基数较小,虽然借助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东风,大批冰雪相关人才相继涌现,有整体的培养人才类别,但没有具体的培养体系,各项制度不健全,各类后备人才培养的主体、人群学历阶层、责任、制度及法律法规相对模糊或没有具体形成,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实际需求与市场供给差异化明显,不成比例。

2.3 “轻学重训”的矛盾现象普遍存在

冰雪竞技后备人才需要大量时间进行专业冰雪技术学习与训练,会导致学生学习文化课的时间缩减,如参与冰雪类相关比赛,还需占用大量文化课时间进行集训备战,文化课学习与冰雪技术训练并不能两者兼顾,基本形成了地市级体校训练队——省训练队——国家队的“三点一线”式的培养体制[6]。训练过度强调技术和要求,主要以比赛为目的,忽略了运动员前期的兴趣培养与认知培养的过程,且多数训练队在培养冰雪竞技后备人才的过程中常出现“轻学业、重训练”的现象[7]。这样培养出来的运动员即便专业素质过硬,但文化基础较差,等过了运动员的黄金年龄后,未来就业安置中会出现诸多不利因素,他们将有巨大的社会竞争压力,易造成恶性循环[8],增加了人才培养的社会成本,风险较高,容易形成社会问题。

2.4 教练员执教水平有待提高

冰雪运动教练员在我国冰雪运动训练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教练员的水平直接决定冰雪运动后备人才的综合素质,同样决定着冰雪运动后备人才梯队建设的优劣[9]。我国从事冰雪运动训练教学的基层教练员,多数是专业运动员出身,其理论水平过低,知识结构老化,训练方法陈旧,创新能力较弱,缺少科学训练理论,仅凭自己曾经的训练方式及参赛经验进行教学[10]。现如今训练的科学化与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教练员需进行知识更新与学习研究。

3 我国冰雪运动后备人才培养对策

3.1 政府与社会力量的角色转换

2022年冬奥会举办前,政府应起到绝对的主导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培养,采取“政府为主,社会为辅”的培养体质和模式,为我国冰雪运动后备人才培养提供方向引领、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11]。后冬奥时代,培养体制要由“政府为主,社会为辅”向“社会为主,政府为辅”转变。政府应放松管制让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释放,让社会力量充分挖掘市场需求,让冰雪后备人才有更多的选择,拓宽培养方式的同时也增加了冰雪后备人才的核心竞争力。

3.2 实现冰雪竞技人才培养校园化

应把冰雪运动教育融入到学校教育的大环境中,并在此基础上充分挖掘学生的冰雪运动天赋。绝不能让有冰雪运动天赋的青少年与学校文化教育脱钩,在不影响学生学习的前提下,要大力推广校园冰雪运动,同时要对学生的文化课学习情况加以重点监管,让青少年运动员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训练方面摒弃以往专业队的训练模式,实现“半包管”,即教练员只参与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指导,不参与运动员的文化课学习,文化课学习将由各科专业的老师进行定时、定量的辅导;也可利用学校第二课堂或特色运动课等来开设冰雪类专业课程,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冰雪运动氛围;还可以与学生的体质测试相挂钩,采用冰雪运动专业技术作为体质测试中的某项内容,来发掘和训练身心条件达标的学生,更有利于青少年冰雪运动员选材工作的开展,从而一定程度上改善“轻教重训”的现象。

3.3 完善教练员师资队伍建设

制定教练员技术水平测试及文化能力水平测试,优胜劣汰,开展冰雪运动教练员知识技能复训与轮训班,更好地维护专业训练的严谨性,保证运动员的训练质量及训练效果;放松对教练员的管制,专业体校教练员也可以被聘请到校园来,作为“共享教练员”,能在专业体校授课,也可以进入校园担任业余教练员。这一方面解决校园冰雪教练员师资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教练员可以在校园多元化地培养冰雪运动后备人才。

3.4 冰雪运动后备人才培养需“多点开花”

冰雪运动后备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政府、社会、高校、企业、俱乐部等多元培养主体的积极作用,多元主体培养冰雪运动所需各种后备人才是先决条件。以2022年冬奥会与后冬奥时代的人才需求结合人才质量形成人才培养的科学体系与高校、冰雪运动项目俱乐部、冰雪项目的关联企业进行业务合作,优势互补。

3.4.1 冰雪竞技人才应注重跨界选材

冰雪竞技人才选拔需由“多项目”向冰雪运动转变,其中冰雪竞技后备人才培养应加强“跨界跨项跨季”选材[13],且应分层梯队次来进行选拔。有一次选拔和二次选拔,一次选拔合格后方可进入到二次选拔,两次选拔的考核内容及方式应具备科学性、合理性,能够检验出该运动员在冰雪运动方面的潜力,二次选拔后的运动员要即时进行雪上、冰上项目的试训,保证选材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注意吸收武术、体操等技巧项目等夏季项目的选材,以及体能类项目中有冰雪运动潜力与素质的优秀运动员及后备人才参与训练培养,增强冰雪竞技人才选拔培养的多样性,创新我国冰雪运动后备人才选拔与培养方式[14]。例如河南因为武术、杂技人才丰厚的优势,针对冰雪项目的特点,探索出一条河南特色的“跨界跨项跨季”选材之路。

3.4.2 冰雪科研后备人才需明确高校作用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冰雪科研后备人才培养离不开高校的专业性支持[15],特别是具有冰雪研究优势的专业性院校,一方面可以借助高校科研平台保障冰雪运动的科研顺利进行;另一方面,专业型高校在培养冰雪科研后备人才时能够形成衔接性人才培养计划。例如针对多学科、多水平的人才进行计划性培养,既可以涉及专业运动经济研究,又可以涉及多学科高级别的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后相关人才培养,这将是我国冰雪科研人员的重要保障。

4 结語

冰雪项目后备人才培养是建设冰雪运动强国、推动我国冰雪运动发展的基础和根本,2022年冬奥会是我国冰雪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契机,要培植和深化人才培养机制,重视冰雪运动后备人才的建设。我们要用国际化的眼光发现人才,从根本上构建起产业“人才战略”体系,推动我国冰雪产业良性、持久、创新发展。我国冰雪运动后备人才的培养需纳入社会发展、政府发展的培养体系,同时要注重发挥市场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政府网.[EB/OL](2018-05-29)http://www.gov.cn/xinwen/2018-05/29/content_5.29.4655.htm.

[2]、国际数据(亚洲)集团,华腾冰雪产业机构.2018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R].北京国家会议中心,2018.

[3]、国际数据(亚洲)集团,华腾冰雪产业机构.2019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R].北京国家会议中心,2019.

[4]、张凤珍.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体育与科学,2008.29(2):69-71.

[5]、吴晓华,伊剑.北京冬奥会背景下冰雪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5):25-29.

[6]、王诚民,郭晗,姜雨.申办冬奥会对我国冰雪运动发展的影响[J].体育文化导刊,2014(11):53-56.

[7]、宗克强,张良祥,张萍,等.人才“区域高校联盟”培养模式的思路研究[J].冰雪运动,2018,40(3):52-54,74.

[8]、朱顺,张良祥,马乐红,等.冬奥会视域下黑龙江省冰上运动后备人才培养与发展策略研究[J].冰雪运动,2019,41(3):1-5.

[9]、王志清,闫晓静.冬奥视域下张家口冰雪运动人才培养路径探析[J].智库时代,2020(8):148-149.

[10]、韩志芳,张晖,段斌.河北省冰雪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8(10):72-77.

[11]、王锥鑫.我国冰雪运动竞技人才储备与发展路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2):82-87.

[12]、马毅,吕晶红.我国备战2022年冬奥会重点项目后备人才培养问题探究[J].体育科学,2016,36(4):3-10.

[13]、臧荣海,胡悦.备战2022冬奥会我国冰雪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J].冰雪运动,2017,39(3):1-4.

[14]、朱佳滨,徐金庆,王锦国.论冰雪体育竞技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J].冰雪运动,2018,40(2):28-32.

[15]、朱佳滨,姚小林.新时代我国冰雪体育人才培养对接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8,36(4):6-10.

收稿日期:2020-05-15

作者简介:隋嘉奕(1992-),男,黑龙江大庆人,硕士,研究方向为冬季奥林匹克运动项目的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后备教练员竞技
奔驰车后备厢盖故障2例
重庆市击剑教练员从业满意度调查分析
青春正激昂 逐梦竞技场
电竞种植记
合肥市击剑青少年后备人才教练员现状分析
河北省国家奥林匹克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教练员队伍状况研究
花与竞技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