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60 例

2022-07-14 00:54易小玲
智慧健康 2022年15期
关键词:疏肝肠系膜柴胡

易小玲

(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东莞市儿童医院,广东 东莞 523000)

0 引言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以学龄前儿童较为常见,其发生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导致,多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生时并发,也有部分患儿于肠道炎症后继发肠系膜淋巴结炎[1-2]。采用腹部高频超声检查可见腹部肠系膜淋巴结明显肿大,如未经及时治疗,患儿可出现腹痛、食欲不振等症状,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3]。目前西医治疗多以抗生素抗炎治疗及对症治疗为主要治疗方案,在缓解患儿腹痛、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方面获得了良好收效,但对患儿整体症状及功能恢复的改善作用较为缓慢,部分患儿还可因抗生素的长期应用,降低机体抵抗力,增加了继发其他感染风险[4-5]。根据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主证,中医学将其纳入“腹痛”范畴内,本次研究进一步分析了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年龄3~11岁,平均(6.42±1.57)岁;病程2~21周,平均(4.84±1.23)周。研究组年龄3~12岁,平均(6.37±1.52)岁;病程2~20周,平均(4.76±1.28)周。纳入标准:①患儿均主要表现为腹痛,并伴恶心呕吐等症状;②腹部高频超声均可探及1个或1个以上的肿大圆形或椭圆形肠系膜淋巴结;③年龄介于3~12岁,病程≥2周。排除标准:①需将合并急性肠胃炎等其他腹部急症的患儿排除;②排除肝肾功能不全患儿;③排除依从性差无法配合治疗及复诊的患儿。两组患儿基线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均接受常规西药治疗,口服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生产厂家:日本东亚药品工业株式会社,分包装厂家:惠州市九惠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J20160053,规格200mg/片×18片/盒),3~6岁剂量为0.2g,bid,7~12岁剂量0.2g,tid,连续用药5d,必要时予以解痉治疗。研究组则采取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其中西药治疗方法同对照组,柴胡疏肝散组方如下:柴胡、白芍、浙贝母、丹参、昆布各10g,川芎、枳壳、陈皮各6g,甘草3g,该方剂基础上加减用药,其中腹痛明显者加延胡索、川楝子,腹部觉寒者加乌药、当归,大便不通加槟榔、莱菔子,乳食积滞加鸡内金、山楂,舌红少津、口渴引饮者加石斛、生地,体弱易患感冒者加白术、黄芪。上述方剂药物为中药配方颗粒,分早晚口服,共治疗5d。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及中医症状积分变化。疗效判定标准:以腹痛等症状好转情况及腹部肠系膜淋巴结大小变化作为判定疗效依据,其中腹痛等症状消失,肿大淋巴结恢复至正常大小为治愈;腹痛等症状明显减轻,淋巴结较前显著减小为显效;症状减轻,淋巴结稍小为有效;未达到上述指标为无效。中医症状选择腹痛,恶心呕吐为症状积分对比治疗前后积分变化,分数越低则为症状越轻。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与对照组70.00%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明显升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2.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腹痛、恶心呕吐积分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腹痛、恶心呕吐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其中研究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组间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2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表2 2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3 讨论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多因患儿反复腹痛症状到临床就诊,部分可自行缓解,疼痛部位居于右下腹或脐周围,间歇发作,并伴有纳差、大便不调等症状,腹部超声检查可见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6]。现代医学尚未研究清楚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病因,因此也将该病称为非特异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多数学者认为病因为小儿淋巴系统尚未发育成熟,病毒感染上呼吸道后,可沿着血液循环系统到达肠系膜的淋巴结区域,鉴于远端回肠部分存在较为丰富的肠系膜淋巴引流,因此淋巴结多在回肠末端与升结肠部分聚集,部分毒素循环至该部位时发生滞留,进而引发肠系膜淋巴结炎。与此同时,回盲瓣部分的关闭也造成了细菌、内毒素代谢产物长时间滞留在回肠末端,引发细菌增殖、部分毒素吸收,进而致病。细菌感染所致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多见菌种为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少数也可因沙门菌、血吸虫、阿米巴原虫致病。中医认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病变发生于六腑和脾脏,气滞为主要病理因素,小儿脏腑本身较为娇嫩,行气未充,因此易于外感风邪,邪气触动机体,肺气失肃,则会导致气机失畅,湿热、痰湿等在气道淤阻,气运脉络受到阻碍后就会形成痰核,也就是西医所说的淋巴结肿大。此外,不通则痛,因此患儿还常存在较为明显的腹痛症状,辨证病位,在于肠胃与脾。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于1921年由Brennemann首次报道,因此该病也称为Brennemann综合征,属于具有反复发作特点的炎症性疾病,主要发生于15岁以下儿童,7岁以下儿童最为多见,疾病发作高峰期为春季和冬季。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发病多与细菌、病毒感染相关,并且症状往往不典型,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及腹腔部位淋巴结肿大。实际诊疗中发现,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病后病情多较为危重,但因病因尚未明确,因此缺乏特效治疗药物,并且病情进展加之并发症发生,增加了患儿不良预后风险,患儿家长往往背负着巨大的经济压力、精神负担,身心不适可导致患儿哭闹,生活质量受严重影响,而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治疗也成为了临床关注的热点。诸多研究分析了不同方案运用于该病治疗的效果,不断寻求疗效可靠,且能够减轻患儿痛苦的有效治疗策略,以促进患儿病情好转,提高预后康复效果。西医治疗以对因治疗为主,治疗原则为抗病毒、抗炎、对症支持疗法等,在缓解临床症状方面具有一定疗效,但病程易反复,且长期应用抗生素可产生耐药性,同时增加了肠道菌群失调的风险[7]。

中医将该病纳入“腹痛”范畴内,认为外邪侵袭、内有所伤,阻碍了气血的运行,气血不足以温养,则引起腹痛症状,因此外感时邪、饮食不节是导致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主要病机。寒邪入侵时搏结于肠间,致使凝滞气机,气血运行受阻而导致腹痛发生,该病多属本虚标实,且寒热互阻,而两少腹为肝经所过,故治疗应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为原则[8]。本次研究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取得了良好收效,其中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腹痛、恶心呕吐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低,其中研究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结果提示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有效改善了患儿腹痛等临床症状,且腹部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情况明显减轻。柴胡疏肝散方剂出自《景岳全书》,主要功效为辛散疏肝理气,同时具有行气活血、养血柔肝效果,方剂中白芍、枳壳、川芎、丹参、浙贝母等均具有一定行气止痛,散结消肿作用,因此能够有效缓解患儿的腹痛等不适症状[9]。

鉴于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病理因素及病因尚未研究明确,现代医学多从解痉、抗感染角度开展非特异性治疗,因此西药治疗往往针对性有限,整体疗效欠佳,腹痛、腹腔淋巴结肿大等病情容易反复,综合用药也导致不良反应明显。中医药治疗在该病治疗方面发挥了一定优势,在中医辨证论治基础上,结合患儿个体化差异予以辨证施药,应用柴胡疏肝散治疗,并在该方剂基础上加减用药,其中腹痛明显者加延胡索、川楝子,腹部觉寒者加乌药、当归,大便不通加槟榔、莱菔子,乳食积滞加鸡内金、山楂,舌红少津、口渴引饮者加石斛、生地,体弱易患感冒者加白术、黄芪,通过方剂的灵活加减,进一步提高了用药的针对性。此外,中医重视对整体性的治疗,将肠系膜局部淋巴结肿大与机体全身状态相互关联,通过研究经络、脏腑、组织间相互制约及相互联系的特点,探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并从整体角度出发治疗疾病,如在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时,除了治疗腹痛、淋巴结肿大等主要症状外,还从整体角度出发对患儿进行调养,进而达到预防疾病复发的目的。总之,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能够显著改善患儿腹痛、淋巴结肿大、恶心呕吐等主要症状,基于中药整体调养的作用,患儿食欲欠佳、便秘等情况均可不同程度改善,这也是单纯西药治疗无法达到的疗效,中医药在缩短病程、促进康复、避免病情复发等方面均有较为突出的优势。此外,中药不良反应少,比较适合器官尚未发育成熟的儿童服用。虽然中医药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治疗方面成效尚可,然而中医药尚缺乏公认、科学性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因此,临床还需增加观察指标、提高研究设计的严谨性,以为推广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医药治疗,提供更为可靠的数据支持;中药散剂味苦,儿童接受度差,临床还需不断开发新的剂型,并完善给药途径,以提高患儿用药依从性,确保中药治疗充分发挥药效,促进患儿康复。

综上所述,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有效改善了患儿腹痛等临床症状,且腹部肠系膜淋巴结明显减小,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疏肝肠系膜柴胡
Shugan Huoxue Huayu Fang (疏肝活血化瘀方) attenuates carbon tetrachloride-induced hepatic fibrosis in rats by inhibiting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Smad signaling
自拟疏肝和胃汤加味治疗肝气犯胃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多层螺旋CT对肠系膜脂膜炎的诊断意义
基于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的北柴胡与藏柴胡鉴别
多层螺旋CT对肠系膜脂膜炎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意义
基于柴胡栽培种植技术要点分析
“肠系膜淋巴结炎”要治吗
高手过招
柴胡疏肝散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型腹痛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