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2022-07-14 00:54瞿冬静周俊萍
智慧健康 2022年15期
关键词:依从性研究组血糖

瞿冬静,周俊萍

(1.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云南 曲靖 655000;2.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云南 曲靖 655000)

0 引言

糖尿病是老年群体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临床症状主要为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等[1]。糖尿病治疗周期比较长,加之患者缺乏对疾病知识的了解,治疗依从性比较差,致使降糖效果并不理想。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实施常规护理,无法显著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进而也就无法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所以,应有效改进护理方式,实施全程健康教育,以此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知晓程度,让患者能够更好的配合临床操作,取得良好的疗效[2]。基于此,本文选择2019年7月-2020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74例,分析全程健康教育的实施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患者74例,按照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即参照组与研究组。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的诊断均符合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②可正常交流。排除标准:①伴有精神类疾病、意识障碍、语言障碍;②合并严重病变,如恶性肿瘤等;③病情危重;④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⑤中途退出研究。参照组患者37例,年龄34~77岁,平均(55.94±4.79)岁;病程1~20年,平均(10.53±2.45)年;男20例,女17例,大专及以上15例,高中及中专14例,初中4例,小学4例,体质量指数为19~24kg/m²,平均(22.01±099)kg/m²。研究组37例,年龄35~76岁,平均(54.67±4.25)岁,病程1~21年,平均(11.45±2.45)年,男21例,女16例,大专及以上14例,高中及中专16例,初中4例,小学3例,体质量指数为19~25kg/m²,平均(22.05±0.98)kg/m²。两组上述资料经SPSS处理显示差异不明显,(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参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具体措施如下:对患者血糖水平予以严密监测,叮嘱患者按时按量服药,并提醒患者相关注意事项。研究组实施全程健康教育,即:①制定健康教育方案:在患者入院时,应收集患者病程、文化水平、作息规律、饮食习惯、疾病知识知晓程度等资料,结合患者实际需求,制定动态、连续的健康教育方案。②健康教育时间:从患者入院到出院整个过程。③健康教育方法:院内健康教育方式包括发放疾病知识手册、设置疾病知识宣传栏、播放有关疾病知识的影音文件、面对面宣讲等。出院时健康教育方式包括发放出院注意事项、建立微信群、电话随访等。④健康教育内容:向患者讲解疾病发生原因、发病机制、临床症状、治疗与护理及常见并发症等内容,同时说明饮食控制的重要性,嘱咐患者严格控制热量摄入量,适当食用水果,补充维生素、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向患者讲述遵医嘱用药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从而让患者按时按量用药,不仅可以巩固治疗效果,还可以减少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并根据患者病情恢复程度,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叮嘱患者坚持运动,以此有效提高患者预后。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胰岛素注射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让患者能够熟练进行注射,并掌握血糖仪的使用方法,及时了解自身血糖水平。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和患者进行交流,了解患者的内心所想,针对性的对其负面情绪进行疏导,帮助患者建立治疗疾病的自信心,从而提高依从性。除此之外,糖尿病足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水肿、溃疡、坏死、坏疽等症状,严重时甚至需要截肢。为此,护理人员应叮嘱患者对足部变化予以严密观察,比如皮肤颜色、甲沟炎、趾甲颜色等情况,并嘱咐患者每天用温水洗脚,建议穿着质地柔软的袜子,尽可能不要磕碰、划伤双足,并穿着舒适、透气的鞋子。

1.3 观察指标

①血糖水平:分别在健康教育前及教育后抽取患者的外周静脉血,将血液样本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含量。②疾病知识知晓评分标准:利用自拟疾病知识调查表进行测评,以基础知识(30分)、预防知识(30分)、护理与治疗(40分)为指标,评分越高,疾病知识知晓程度越高。③治疗依从性评价标准:利用自制调查问卷予以测评,满分为100分,包括自我监测、正确用药、合理饮食、科学运动这4个维度,每个维度分值0~25分,评分越高,依从性越好。④干预满意度评价标准:利用自拟评估量表进行测评,等级划分为十分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满意度=(十分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软件SPSS 22.0处理研究数据,计数资料比较以χ2值检验,以(%)显示;计量资料比较以t值检验,以()显示,P<0.05表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血糖水平

经教育前,两组检验血糖水平及HbA1c含量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经教育后均得大改善,尤其研究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P<0.05,见表1所示。

表1 两组健康教育前后两组相实验室指标对比()

表1 两组健康教育前后两组相实验室指标对比()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疾病知识知晓评分比较

教育前,两组患者基础知识、预防知识、护理与治疗评分经统计差异不明显,P>0.05;经教育后均提高,且研究组各指标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所示。

表2 对比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疾病知识知晓评分()

表2 对比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疾病知识知晓评分()

2.3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对比

研究组的各个依从性指标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对比()

表3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对比()

2.4 两组患者干预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满意度(97.30% vs 81.08%)经统计处理差异显著(P<0.05),见表4。

表4 对比两组患者干预满意度[n(%)]

3 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终身性病症,经常因为血糖水平控制不佳造成病情反复,非常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影响患者预后。研究显示,糖尿病的发生及病情发展过程中,与环境因素,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从遗传角度分析可知,糖尿病家族发病倾向非常大,在糖尿病患者中,约25%~50%的患者均存在家族史。从环境因素角度分析,暴饮暴食、体力活动减少非常容易导致肥胖,进而引发糖尿病。在临床中,除了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外,还应注重健康宣教[3]。现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自我保健意识越来越强,但部分患者依然缺乏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使得病情无法得到有效控制,降低了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因此,在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认知水平,以此保证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从而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及预后。

全程健康教育是在患者一开始入院就诊至出院的整个过程,实施健康教育。先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然后根据其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宣教方案,并采取适宜的宣教方法,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从而主动配合临床操作,预防并发症的发生[4]。通过全程健康教育的实施,有助于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将被动的宣教模式向主动转变,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与运动,并坚持按照医嘱用药,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保持乐观、愉悦的心情,以此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5]。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并发症的观察及预防,即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掌握相应的观察与预防方法,比如,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心绞痛、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病变;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四肢麻木等周围神经炎表现;等等,从而及时发现患者异常情况,马上告知医生,最大限度的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提高患者预后。本文研究表明:研究组教育后的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疾病知识各指标知晓评分、治疗依从性各指标评分、干预满意度均显著比参照组高,与相关文献[6]报道基本相符,由此证实,糖尿病患者护理中应用全程健康教育的效果更加理想,有助于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增加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同时还可以让患者积极配合临床操作,提高患者干预满意度。

综上所述,通过全程健康教育的实施,能够显著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依从性和满意度,可推荐。

猜你喜欢
依从性研究组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药学服务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自我管理教育提高门诊治疗过敏性鼻炎治疗依从性的分析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