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洪区堤防工程设计及堤身隐患处理

2022-07-14 03:06罗春雷姚军盛从义王林峰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22年6期
关键词:堤顶坝顶护坡

罗春雷,姚军,盛从义,王林峰

(1.新蔡县河坞水电站,河南 新蔡 463500;2.驻马店市杨庄滞洪区水务中心,河南 驻马店 4630000;3.濮阳弘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河南 濮阳 457000;4.驻马店市水土保持检测中心,河南 驻马店463000)

1 项目概况

杨庄滞洪区位于河南省西平县城西22 km 的小洪河干流上,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1 026 km2,滞洪区50年一遇洪水设计,相应水位71.54 m(56黄海高程,下同),滞洪量为2.03亿m3,泄洪闸设计流量为650 m3/s;300 年一遇洪水设计,相应水位72.15 m,洪水校核2.56 亿m3,校核流量为1 500 m3/s,工程属二等。上游石漫滩以上为山区,流域面积230 km2,石漫滩至杨庄区间为丘陵区,区间面积796 km2,杨庄以下为平原区,下游约13 km的北岸为老王坡滞洪区。1959年在杨庄修建水库,1962年汛前扒坝废除,1992年11月滞洪区主体工程开工建设,1996年4月完成。迁安工程按20年一遇设计,设计水位为69.68 m,相应滞洪库容量0.79 亿m2,考虑风浪高设计迁安水位确定为70.10 m。杨庄滞洪区建成投入使用后,2000年共分洪2次,分别为2000 年6 月24-28 日,相应滞洪量794 万m3,淹没面积9.30 km2,淹没耕地6.67万hm2,淹没村庄1个,洪水淹没涉及人口1.80万人;2000年7月13日至15日,洪汝河流域普降大到暴雨,闸前水位在7 月16 日14 时达到最高滞洪水位70.52 m,比20年一遇洪水位69.68 m高0.84 m,相应滞洪量为1.24亿m3,淹没面积达64.50 km2,淹没耕地0.43 万km2,滞洪水位与区内32座庄台,台顶基本平齐,修建避水平顶房村庄的群众全部上合安全避洪。进水自然村80个,受淹人口52万余人,估算直接经济损失约1亿元。

2 滞洪区堤防工程设计

2.1 滞洪区堤防现状

杨庄滞洪区堤防和围村堤在现状堤身断面上加固,堤线基本沿原堤线布置。杨庄滞洪区大坝为均质土坝,最大坝高17.50 m,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工程标准为3级,横跨芦庙、专探、杨庄、师灵4四个乡镇,北起闫岗,南至S311省道后向西至焦庄,全长12.83 km。坝顶宽6~8 m,大坝上游坡比1∶3,下游坡比1∶2.50,坝顶高程73.50 m,防浪墙顶高程74.55 m,全坝除北岗段0+280~2+500 段外均为1992 年杨庄滞洪区建设时修建。大坝主河槽段有1 km 干砌石或混凝土护坡,其余坝段为草皮护坡。坝顶路面为12 km 泥结碎石路面和1 km 柏油路面。大坝上游面设有15 m宽的防浪林带,下游设5 m宽护堤林带。杨庄滞洪区自1992年修建至今,由于缺乏资金维护,存在许多问题:①大坝北岗0+484~2+647段,长2.16 km,为原杨庄水库大坝,1992年滞洪区建设施工中大坝灌浆2次,2000年杨庄滞洪区滞洪时,该段渗漏严重;②大坝坝顶为泥结碎石路面,经过多年的风风雨雨,路面坑洼不平,影响防汛;③大坝防浪墙由于坝基不均匀沉陷、倾斜或断裂,虽及时修复但效果不佳;④由于大坝防浪林范田内长期界限不清,部分防浪林不能种植或种植后屡遣破坏;⑤大堤两侧上堤行车道,现状宽3.50~5.00 m,坡度为1∶60~1∶12,路面坑洼不平。

2.2 堤顶高程的确定

滞洪区堤防等级为3级,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的要求,堤顶高程等于设计洪水位加堤顶超高,堤顶超高按下式计算:

式中:y—堤顶超高(m);R—设计波浪爬高(m);e—设计风壅水面高度(m);A—安全加高(m),不允许越浪的上级堤防工程取0.70 m,Ⅳ级堤防工程取0.60 m。

各坝段按设计、校核标准分别计算出堤顶高程,再按规范要求预留沉台高,并统一协调各坝段连接后,确定设计堤顶高程。杨庄滞洪区滞洪运用标准为3 年一遇,根据《淮河流域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规划》,围堤大坝工程级别为3 级。杨庄滞洪区20年一遇滞洪水位为69.68 m,坝顶高程按杨庄滞洪区20年一遇设计、100 年一遇校核库水位加风浪爬高、风壅水面高度和安全超高确定。按计林带和不计林带2 种情况分别进行复核,

计算结果:杨庄滞洪区现状坝顶高程为73.50 m,防浪墙顶高程73.75~74.55 m,当不考虑林带消浪作用时,则坝顶高程不满足防洪要求,由于防浪林不易栽种成活,管理不便,在滞洪区运用管理中数次栽种,效果不佳,故设计加高坝顶防浪墙。

大坝桩号2+500~6+300、桩号7+100~7+400段坝顶防浪墙经多年运用及坝体沉降等原因出现不同程度的断裂、倾斜、缺失;桩号8+000~12+945 段坝顶原设计为0.25 m 的低坎,在设计中将这三段防浪墙进行拆除重建,重建后的防浪墙顶高程与其他坝段一致,均为74.55 m。

2.3 堤身断面设计

杨庄滞洪区大坝堤身断面满足规范要求,设计断面不变,仅对上游迎水面进行护砌。

2.4 堤顶工程及上堤道路设计

2.4.1 堤顶道路

杨庄滞洪区建设工程共修建堤顶防汛道路14.83 km,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杨庄滞洪区建设工程修建堤顶防汛道路表

杨庄滞洪区大坝坝顶为泥结碎石路面,路面坑注不平,影响防汛,设计利用原碎石路面作为路基,坝顶采用C25 混凝土,厚0.20 m 路面,宽6 m,下设6.50 m 宽水泥碎石垫层,厚0.15 m。路面向下游侧倾斜2.50%。路面下游侧增设路缘石,路缘石采用厚0.15 m、高0.45 m的现浇C20混凝土,埋深0.55 m,每隔15 m 设一道伸缩缝,缝内材料为2 cm 厚低发闭孔泡沫板,在路缘石与坡面排水沟连接的位置处设20 cm宽缺口,使排水口与坝坡下游横向排水沟相连。

2.4.2 上坝道路

杨庄滞洪区大坝长12.83 km,两侧修建上坝道路12 条。上坝道路纵向坡度为1∶16~1∶20,两岸边坡取1∶2,用0.35 m厚的M7.5浆砌石护砌。上堤道路结构根据规范要求和现状堤顶宽度确定,路面宽5 m,采用厚20 cm 的C25 混凝土路面,基层采用5 m宽15 cm厚的水泥碎石,底基层采用5 m宽15 cm厚的水泥石灰稳定土。

2.4.3 防浪墙、排水沟设计

根据堤顶高程计算分析,杨庄滞洪区现状坝顶高程为73.50 m,防浪墙顶高程73.75~74.55 m,当不考虑林带消浪作用时,则坝顶高程不满足防洪要求。由于防浪林不易栽种成活,管理不便,在滞洪区运用管理中数次栽种效果不佳,在设计中不考虑林带消浪作用,设计加高坝顶防浪墙。

桩号2+500~6+300、桩号7+100~7+400段坝顶防浪墙经多年运用及坝体不均匀沉降,坝顶为滞洪区进出主要公路等原因,出现不同程度的断裂、倾斜、缺失,桩号8+000~12+945 段坝顶原设计为0.25 m 的低坎,设计将这三段防浪墙长9.05 km进行拆除重建,重建后的防浪墙顶高程与其他坝段一致,均为74.55 m。

防浪墙横断面按原断面,防浪墙每隔15 m设一道沉降缝,缝内材料为2 cm厚低发闭孔泡沫板。防浪墙设计仍采用原断面,为“L”型C15混凝土断面,厚0.25 m,防浪墙顶高程74.55 m,坝顶高程73.50 m。下游坝坡增设垂直于坝轴线方向设横向排水沟,材料选用厚0.10 m的C20混凝土,断面为0.25 m×0.30 m,间距50 m,排水沟每隔10 m设一道沉降缝,缝内材料为2 cm厚低发闭孔泡沫板。

2.5 护坡工程设计

滞洪区在高水位运行时,水位骤降致使堤防在滞洪时处于风浪淘涮和滑坡状态之中,需要加固护坡。护坡顶高程确定根据《杨庄蓄滞洪区洪水风险分析图》,洪水淹没水深,滞洪区内最低高程为66.00 m,位于泄洪闸附近,最大水深可达5.54 m,属中度风险区。50 年一遇洪水淹没时间特点为:水深0~0.50 m范围的淹没时间为12 h:水深0.50~1.00 m范围的淹没时间为12-24 h;水深1.00~2.00 m 范围的淹没时间为1-3 d,水深2.00~3.00 m范围的淹没时间为3-7 d:水深h>3 m的淹没时间h>7 d。

杨庄滞洪区大坝上游为混凝土护坡,由于设计标准偏低,出现断裂、破碎等现象,设计对桩号2+650~3+160坝段临水面混凝土护砌、3+210~3+770 坝段临水面干砌石拆除重建。重建为混凝土护坡长1.07 km,混凝土护坡厚度12 cm,由于该段护坡位于泄洪闸两侧,位置重要,护砌顶部高程仍采用护砌坝顶高程73.50 m,底部高程66.93~70.66 m。其余坝段采用雷诺护垫加格宾护脚护砌方案,长度11.33 km,雷诺护垫护坡厚度23 cm,护砌顶部高程72.04 m,比滞洪水位71.54 m 高0.50 m,底部高程66.93~70.66 m,坡比1∶3。以上部位至坝顶区全坝段背水坡采用草皮护坡,长度12.83 km.。

2.6 堤身隐患处理

杨庄滞洪区大坝北岗段0+484~2+647 段,长度2.16 km,2000年发生的“7·13”洪水是杨庄滞洪区1995年建成以来经历最大一次洪水。2000年7月中旬滞洪区落闸蓄洪持续22 d,滞洪最高水位70.52 m,高于滞洪区内庄台20 年一遇设计水位70.10 m,该段渗漏严重。由于渗漏以及坝体存在散浸病害,并在堤身土与堤基土结合部位存在接触渗漏病害,对该段坝体及坝基进行防渗处理。

滞洪区大坝堤基主要为中粉质壤土,堤基土抗渗能力较好,稳定性较好,工程地质条件较好,但在堤身土与堤基土结合部位存在接触渗漏病害。需要对坝体坝基进行处理,防止坝体在高水位下产生渗透破坏。结合目前防渗处理工程实例,对坝体采用劈裂灌浆、高压摆喷灌浆、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和水泥土搅拌桩 4种处理方法进行比较见表2。

表2 大坝防渗处理方案比选表

根据方案比选,最终确定处理方式采用水泥土搅拌桩。

3 结语

通过对滞洪区堤防工程设计及堤身隐患处理分析,提高了滞洪区的抗灾能力,使滞洪区在防洪体系中起着分洪削峰的重要作用,能够有效地降低河道洪水位,减轻上下游河段防洪压力,确保滞洪区内人员生命安全,改善区内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安全条件,促进人与自然和谱相处,促进蓄滞洪区经济社会协调、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堤顶坝顶护坡
基于贝叶斯参数更新的高土石坝坝顶开裂风险动态评估与预警
水利工程中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
运行期土石坝坝顶高程存在的问题及处理
不同类型护坡对降雨径流中污染物的削减效果分析
生态护坡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探究
内蒙古武川坝顶北魏阴山皇家祭天遗址
潜堤传递波高系数研究
深厚覆盖层上高心墙堆石坝坝顶开裂特征及原因研究
黄河堤防工程土质堤顶的维修养护探析
浅述混凝土护坡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