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县数字乡村建设的困境与对策思考

2022-07-15 15:35刘辰基黄倩
新农民 2022年16期

刘辰基 黄倩

摘要:浙江省山区县大部分乡镇、村庄位于大山之中,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面对数字乡村建设资金投入大、群众参与感不强等问题,提出山区县数字乡村建设的路径参考,并从数字安防构建(平安为本)、数字应急完善(保障为要)、数字素养提升(关键是人)、“小而精美、零而不散”的数字场景建设等方面提出对策,助力山区县数字乡村建设。

关键词:数字乡村;山区县;数字场景建设

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纲要》指出:数字乡村是伴随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以及农民现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内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进程,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1]。

根据《浙江省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征求意见稿的信息,可以看到为推动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加快山区县的数字化改革,加快山区县数字化改革需要谋划一批以数字社会有机融合山区县乡村特色的应用场景,由此山区县数字乡村建设也日趋重要[2]。

通过数字乡村建设能够进一步完善山区县乡村数字化治理体系,提升山区县乡村治理效能,深化信息惠民服务,是实现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的坚实保障和有效途径,能够帮助解决山区县乡村发展过程中的难题。

浙江省山区26县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44.5%,从空间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浙西南地区,属于地广人少地区。自2018年浙江省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山区县在数字化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索,例如龙游县开展生态工业数字化改造,遂昌县打造“天工之城”通过优化环境开展引流,松阳县通过“互联网+”发展民宿经济等生态旅游的方式,带动乡村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浙江省山区26县村落分散,村民出村办事不易,常住人口外流较为严重,部分村庄出现空巢化、老龄化现象。山区26县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持续扩大,公共服务保障供给相对不足[3]。根据调研数据分析,乡村居民对照明设施、Wi-Fi覆盖、监控摄像头、4G/5G网络信号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强烈,需求程度达到60%以上[4]。山区县乡村在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钱”和“人”的困境。

1 山区县数字乡村建设存在的困境

1.1 钱:经济能力薄弱

讲起数字化建设,第一印象就是“钱”。在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乡镇、村庄等共性的考虑是时间、精力、人员、资金投进去以后能够产生多少效益。目前数字乡村建设主要的资金来源为政府财政支付,对政府财政的依赖性较大。2021年,山区26县中GDP最高的平阳县为600.51亿元,最低的景宁县GDP为80.67亿元,山区26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7619元,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薄弱。

当下的数字乡村最佳实践已有不少成功案例,对山区县数字乡村建设具有较好的示范作用。但不容忽视的是其背后的财政资金投入,例如根据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浙江某县所属的一个乡镇,其数字乡村建设项目中标金额为998.5万元;2022年该乡镇数字乡村样板镇建设项目招标预算金额850.0万元。另一方面,2021年7月遂昌县有关部门下发关于下达区域协调财政专项激励政策数字乡村建设项目实施计划的通知,专门拨付财政资金1230万元,用于数字乡村应用平台开发、设备采购、46个村的应用开发推广等数字乡村建设项目[5]。2022年云和县数字乡村(一期)建设项目招标预算金额992.67余万元。

对比之下,作为数字乡村最佳实践打造的一个某县所辖乡镇,它在2021年数字乡村建设方面的财政支出相当于云和县全县2022年一期数字乡村建设的招标预算金额,是遂昌县全县2021年数字乡村建设专项资金的81%。打造数字乡村最佳实践所需的较大财政资金投入,对不少山区县乡村而言,心有余而力不足,望而却步。

1.2 人:群众参与度低

浙江省山区26县乡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龙泉市、缙云县、松阳县和景宁畲族自治县乡村常住人口相比乡村户籍人口缺口较大,缺口率分别达56.4%、44.8%、38.4%和65.2%,乡村人口流出相对较多。景宁畲族自治县18-34岁的常住人口比户籍人口少,缺口率高达52.0%,龙泉市、缙云县和松阳县的缺口率为30%左右。2020年8月淳安县民政局数据显示,淳安县约有10余万劳动力外出务工。外出务工人员对家乡数字乡村建设情况了解相对较少,参与程度较低。

同時实地走访发现,白天山区县乡村中的大部分民房都处于关门状态,留守的大部分都是老弱妇幼等弱势群体。截至2020年8月,浙江省淳安县共有农村留守儿童4379名、困境儿童1271名。2021年浙江省云和县留守老人有3300多人。

由于这些弱势群体不可避免的文化水平、数字素养等因素,导致他们游离在数字乡村建设体系之外,在政务平台、数字化应用APP、公众号、小程序等方面参与程度较为薄弱。

综上所述,由于山区县外出务工人员数量多、留守群体的弱势特性,当下的山区县数字乡村建设仍然是政府主导、外来人员参与,乡村本土群众参与相对较弱。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乡村建设运动风风火火,乡村群众驻足观望的“乡村运动而乡村不动”现象[6]。

2 山区县数字乡村建设的对策思考

在积极开展数字乡村最佳实践建设的同时,提出山区县数字乡村建设的路径参考,建议将一些有利于乡村群众生产生活的基础性数字项目先行推广建设,从数字安防构建(平安为本)、数字应急完善(保障为要)、数字素养提升(关键是人)、“小而精美、零而不散”的数字场景建设等方面提出优化方案,助力数字乡村、未来乡村建设。

2.1 山区县数字乡村建设的路径参考

数字乡村为人民,数字乡村靠人民。山区县数字乡村建设的路径参考是根据上级相关指示精神,切实考虑山区县各村居的人口结构、集体经济等情况,实事求是开展调查研究,遵循乡村发展规律,因地制宜,扬长补短,以平民化的知识、群众化的语言、简单化的技术开展交流宣传,充分发挥群众积极主动性,统筹规划、建设、运营、维护和信息安全保护,盘活现有资源,避免重复建设,用数字技术解决乡村群众日常生活难题。条件不适合的空心村等村庄宁可等一等,稳扎稳打开展数字乡村建设,坚决不能成为花架子。

2.2 山区县数字乡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山区县数字乡村建设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需要基于长期视角下开展,不宜大拆大建,也不能“等、靠、要”,夯实基础,逐步开展建设。

2.2.1 构建数字安防网络,夯实平安基础

乡村建设,平安为先。一是构建公共安全视频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广泛听取村居干部群众、公安干线等意见建议,实地调研,对山区县乡村实施数字监控全面覆盖,并积极引进各级各类社会化监控,结合“雪亮工程”等平台,提升山区县乡村群众安全保障。二是针对山区县乡村留守老年群体,因地制宜开展关于老年特殊群体的数字安防建设。探索针对特定年龄的老年群体、特殊困难群体等开展可视化智能安防建设,涵盖一键报警、智能家居摄像头等,允许其指定的亲属可以查看相应监控画面,并且接入村级、镇级等监控平台,用数字技术增强对老年特殊群体的人文关怀。三是完善信息安全保障措施,确保数字乡村的数据信息安全。数字乡村的建设依托于数字终端、数字平台、物联网、大數据等技术,各种信息和设施都跟互联网密切相关。面对当今错综复杂的网络空间安全形势,各级组织需要增强信息安全意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在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做好信息安全的提前规划,切实保护好乡村各种基础信息和群众个人信息。

2.2.2 完善数字应急体系,提高保障能力。实现卫星通信设备“一村一点”式覆盖

浙江省属于台风高发地区,多数山区县山地丘陵面积高达70%以上,山洪、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易发。2019年“利奇马”台风登陆浙江,受风雨影响,部分地区断电、断网、断通讯,无数党员干部在狂风骤雨与黑暗中靠着双腿步行多个小时去传递信息,至今仍然历历在目。因此为满足应急工作需要,在山区县的全部村居配备卫星电话等应急设备是有必要的。同时务必落实好相关操作培训,山区县村干部、网格员、村务工作者等人员要会用敢用,在应急场景下切实发挥通信保障功能。

2.2.3 有序提升乡村干部群众数字素养

山区县数字乡村建设离不开属地干部群众的参与,乡村干部群众现代信息技能等数字素养是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内生动力。

一是系统梳理山区县乡村干部的数字素养现状,结合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数字乡村建设需求,统筹教育、人力社保等资源,充分利用属地院校优质培训资源,制定合理的教学培训方案,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完善数字素养培训方案,为山区县乡村干部群众的数字素养提升奠定基础。

二是在山区县乡村的村干部、网格员、村务工作者等群体中,结合日常工作所需,常态化有序化开展数字知识培训。同时面向山区县乡村群众开展多渠道、多途径的数字技术送培,提升群众数字素养。以山区县乡村群众能够听得懂的语言进行沟通交流,跟乡村群众讲清楚数字技术、数字乡村建设能够帮他们解决什么问题、给他们带来什么好处,让乡村群众从心理和思想上认同这项工作,提升乡村群众在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的积极性和配合度。

2.2.4 开展“小而精美、零而不散”的数字场景建设

在财政资金不够充足的情况下,因地适宜开展一些基础数字场景建设,小而精美,零而不散,预留接口,总体可控。

一是在山区县乡村构建数字乡村广播系统,用普通话结合方言的形式开展反诈、防疫等日常宣传。根据调查研究显示,山区县留守儿童监护人对儿童接种知识方面亟待提高,留守儿童预防接种面临较大问题[7],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爱保护工作全县共有农村留守儿童4379名、困境儿童1271名。全县共有农村留守儿童4379名、困境儿童1271名。此时可以采用数字乡村广播的方式开展预防接种知识宣传,缓解这些问题;同时也可以减轻山区县公安干警、乡镇干部等群体的日常上门宣传工作。另一方面,数字乡村广播在自然灾害等场景下也可以成为山区县乡村应急广播,发挥应急通知功能。

二是基于成功案例将物联网设备等数字技术与山区县乡村群众生活相结合。在山区县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以数字化设备融入乡村群众日常生活,提升山区县乡村群众日常收入。例如可以将鸡脚上绑定电子脚环计步器等物联网设备,以数字技术与农村群众散养土鸡习惯相结合,农村群众承担养殖人员的角色,协调电商、土特产公司,推广数字化生态农产品。泰顺县彭溪镇车头村村民参与的“跑步鸡”项目累计带动农户年均创收2万余元,村集体年均增收超10万元,泰顺县通过这些数字应用,切实帮助了农村群众增收致富。

三是采取线上微信群、建德“乡村钉”等方式构建山区县乡村数字空间,片区民警、驻村干部等入驻数字空间,山区县乡村的村务村居事项在线下公开的同时也及时在数字空间上公布。通过山区县乡村数字空间的构建,可以拉近乡村外出务工人员和留守群众在空间上的距离,保留山区县乡村在空间上的人文联系,还可以让外出务工人员更好的知晓和参与家乡数字乡村建设。

3 结语

山区县数字乡村建设要充分结合地方财政能力、群众文化水平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提升乡村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为山区县群众生活创造数字化便利条件,同时也要意识到这是一个长期动态发展的过程。数字乡村的建设要始终把维护好农民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作为数字乡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要避免大拆大建,保留山区县乡村风土风貌,留住乡情味和烟火气,充分调动发挥山区乡村群众的积极主动性。乡村群众是否拥护和喜爱,是检验数字乡村建设成效的试金石。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9(15):25-30.

[2] 佚名.浙江省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座谈[J].中国经贸导刊,2021(8):66.

[3] 郭美荣,李瑾,马晨.数字乡村背景下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发展现状与提升策略[J].中国软科学,2021(7):13-20.

[4] 刘天元,田北海.治理现代化视角下数字乡村建设的现实困境及优化路径[J].江汉论坛,2022(3):116-123.

[5] 叶丽红,钱雨,张婉婷,等.浙江省某山区县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监护人预防接种知信行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8,45(5):908-911,919.

[6] 赖淼莲.浙江泰顺“跑步鸡”富民[J].致富天地,2021(10):76.

[7] 丁波.数字治理:数字乡村下村庄治理新模式[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2(2):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