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技术要点分析

2022-07-15 15:35郑洪哲
新农民 2022年16期
关键词:畜禽养殖疾病防治饲养管理

郑洪哲

摘要:畜禽养殖是提升广大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副产业,也是脱贫攻坚的主要措施。当前,我国养殖户在畜禽养殖中有很多漏洞和问题存在,很难实现科学养殖。基于此,本文根据畜禽疾病发生原因和饲养管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畜禽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技术要点,以期为广大畜禽养殖户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畜禽养殖;饲养管理;疾病防治;技术要点

由于畜禽养殖中投入的成本低、饲养周期短等特点,短期内就可获取养殖回报。鉴于外界环境的温湿度等因素对畜禽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也较大,一旦某一因素同动物正常所需标准不符,就会打破动物身体机能平衡,进而诱发畜禽动物的身体疾病。近年来,由于政府对畜禽养殖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使得畜禽养殖业得到迅猛发展,养殖人员自身的畜禽养殖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升,整体畜禽产量呈现出明显增加的趋势。当前,部分养殖人员会通过增加养殖密度的方式来提升产量,虽然这种方法在短期内的效果明显,但是畜禽生存空间却不断缩小,使得畜禽患病概率明显增加,其造成的经济损失难以估量。因此,应将畜禽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工作做好,切实防控疫情传播。

1 畜禽疾病发生原因

1.1 畜禽疾病发生的原因

1.1.1 基础免疫因素

近些年来,由于养殖户和国家畜禽管理机构逐渐认识到基础免疫工作的重要性,并对其加大了资金投入力度,为畜禽开展基础免疫提供了资金支持,有效减少了畜禽疾病的发生和流行。因基层部门的兽医数量不足、老龄化现象严重、操作不规范、用药不当、疫苗等问题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基础免疫工作的顺利进行。

1.1.2 疫苗因素

由于畜禽疫病形势复杂多变,各地区供应的常规疫苗很难对其进行控制。在基层地区,疫苗种类不全的现象较为严重,养殖户在购买除了常规以外的其他疫苗时存在很大难度,即使购买到了其他疫苗也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如国内基层母猪免疫疫苗数量较少,会影响母猪生产力,仔猪抵抗力下降,成活率和养成率均不高,会对养殖户经济效益产生影响。再加上疫苗质量不合格、稀释条件差、疫苗运输等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免疫率和抗体合格率不高的问题极为严重,使得疫情风险进一步加大。

1.1.3 免疫方式因素

当前,由于肌肤注射效果较为明显,仍旧是畜禽疫苗主要的免疫方式。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肌注也有一些问题存在,在对大、中牲畜开展肌注免疫的过程中,尤其是春秋季节的集中免疫,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都不在家,很难对牲畜进行固定,在高强度的工作面前,极易出现免疫注射不到位的情况。特别是对于散养禽类来说,受到生活方式的影响很难提升畜禽的免疫率。

1.1.4 免疫技术因素

针对基层地区的畜禽免疫工作来说,因兽医自身的技术不过关、责任意识不强、消毒和免疫工作未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加剧了畜禽疫病风险。如,针对猪瘟等常规疫苗的免疫注射,基层兽医在向种猪和幼猪注射免疫疫苗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药物剂量不足、同国际使用标准不符的问题出现,削弱了疫苗对疾病的预防作用。另外,除了兽医对畜禽开展基础免疫外,部分养殖户也会采取一定的防疫措施,因相关技术和免疫程序不合规范,经常会有混杂、滥用免疫药物的情况出现,在降低免疫效果的同时,还会增加畜禽发病致死的概率。对于较大规模畜禽养殖户来说,在免疫注射时普遍存在将疫苗作为药物使用,使得畜禽养殖风险增加。

1.1.5 人员因素

当前,基层防疫员待遇偏低,由于长期接触牲畜,工作又脏又累,很少有人主动从事该职业,因防疫队伍的新鲜血液得不到补充,使得兽医队伍人员老龄化现象不断加剧,而防疫免疫区范围不断扩大,针对地广人稀的农村、山区来说,除了将春秋季节的集中免疫工作做好外,针对及时对补栏畜禽开展日常免疫,加大了畜禽感染疫病风险的概率。

1.2 饲养环境因素

现阶段,畜禽养殖方式的密集化、规模化特征愈发突出,饲养环境对畜禽生产的影响不断加大,一旦环境突变或环境同标准要求不符,将会为疾病的发生提供有利条件。通常情况下,畜禽体内大都有病菌潜伏,日常生活中这些病菌不会发作,若是外界环境突变,特别是气温突变地理环境、受到惊吓或长途运输中,必然会打乱畜禽机体功能,降低了自身抵抗力,为病菌发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增强了疫病发生率,极易引发大规模畜禽疾病。在土地、资金因素的作用下,将会制约基层地区畜禽的搭建,再加上缺少正确引导,使得搭建的圈舍缺乏科学合理性水平,使得环保和气温调节功能不足,防治疾病和昆虫未得到重视,同时还忽略了栏圈消毒工作,使得圈舍拥挤、环境脏乱的现象较为常见,增加了畜禽疾病风险。

1.3 饲养管理因素

实际上,畜禽发生疾病的主要原因是养殖户的养殖方法不当造成的。为了将畜禽养殖风险降到最低,养殖户在选择畜禽品种和养殖方式的过程中应符合当地地理环境和饲养环境,进而达到提升养殖效益的目的。

1.3.1 饲养方式因素

养殖户的养殖环境和养殖方式对畜禽品种的影响较大,三者之间相互关联。针对基层畜禽养殖来说,因养殖户专业知识不足、资金缺乏很容易引發养殖方式不对、畜禽生长环境较差、引种不当等情况。部分养殖户在引种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很难同当地地理环境相适应,再加上饲养方式不合适,在畜禽感染疾病之初未及时邀请专业兽医治疗,大都是根据自身经验来判断,增加了畜禽发病的高风险率和高病亡率。

1.3.2 饲料选用和使用因素

畜禽在开展机体调节的过程中大都借助于植物中的维生素,现有饲料中很少添加这类元素,而保证饲料选择及配比的合理性,显得极其重要。对于部分养殖户来说,在选择饲料品种时,由于自身专业知识不足,对不同畜禽品种及生长发育阶段所需的营养配比不甚了解,在饲料选择中具有极大的盲目性,因而选择的饲料不合理,在对畜禽集体功能造成破坏的同时,还会阻碍畜禽生长发育速度,为疾病的出现和蔓延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还会使成本投入增加,降低了养殖效益。在使用饲料的过程中经常会选择到劣质、不合格的饲料,由于这类饲料的成分缺乏科学合理性,再加上添加剂的大量使用,严重破坏了畜禽消化系统,进而导致肠道出血,畜禽机体受损,甚至是会造成畜禽死亡。还有一些养殖户则是私自配比饲料,使得选择和配比原料方面均有一定问题,减缓了畜禽生长发育速度,抵抗力不高,极易感染疾病,甚至是出现大规模畜禽死亡。基层地区畜禽主要以散养为主,且饲养环境和饲料存储环境均较差,造成饲料放置不当出现变质,畜禽在食用变质的饲料后会使其发病率大幅度增加。

1.3.3 抗生素、药物使用因素

在预防或治疗畜禽疾病的过程中,经常会有部分养殖户对抗生素或药物进行长期使用的情况,大都会认为剂量越高效果越好,同时还能缩短病程,进一步增加了畜禽自身的耐药性水平,若是出现疾病时不能有效治疗,将会造成畜禽疾病大肆传播蔓延。

2 畜禽饲养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搭建的畜禽舍缺乏舒适的环境

在基层地区,大部分养殖场缺乏规范性水平,养殖户会选择自身拥有使用权的场地或区域对畜禽舍进行搭建,且大都位于住宅区后面,圈舍环境幽暗潮湿,常年没有阳光照射,由于环境恶劣对于畜禽生长极为不利。冬季保温不足和夏季不能正常散热的问题,为吸血类昆虫的蔓延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还增加了疾病发生率和传播速度。当前,我国东西方向对畜禽进行大规模养殖的现象较为少见,而南北方向的养殖场地较多,在实际的畜禽养殖中,养殖户缺少科学合理的规划,经常为了节约养殖成本,使得畜禽生长环境较差,对畜禽养殖地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升均产生了抑制作用,很难有效控制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2.2 长期食用抗生素预防疾病

目前,对于畜禽饲料来说,有部分养殖户自行配比的饲料会添加抗生素,在配置中应搅拌均匀添加的抗生素,确保用量同标准要求相符,防止畜禽因抗生素搅拌不均匀或抗生素过量对自身耐药性产生影响,引发畜禽不同程度的发病,使得治疗难度进一步加大,严重的情况下则会造成牲畜死亡。

2.3 忽视饲料原料质量

随着养殖行业的快速发展,很多养殖户对畜禽扩大了养殖规模,为了有效降低养殖成本,部分养殖户会对畜禽饲料自行配比,在该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原材料,养殖户要分批购买,在原材料购买和饲料配比中很难保证质量,甚至会有饲料变质的问题存在,一旦畜禽食用后会对生长速度产生影响,使得畜禽产量下降,影响了养殖户经济收入。

3 畜禽饲养管理要点

3.1 做好畜禽舍的保温供暖工作

众所周知,季节温度对畜禽养殖地影响较大,尤其是春夏季节的温度偏高有利于病毒的传染扩散,若此时出现病原体,其扩散速度将会剧增;秋冬季节的温度偏低,若是养殖户仍旧选用散养或放样的方式,会使畜禽遭受冻伤的概率增加,也会降低畜禽自身的抵抗力,畜禽患病风险提升。针对畜禽舍的保温工作,需要养殖户及时修缮和封堵圈舍内漏风漏雨的地方,避免冬天的低温天气将畜禽冻伤;针对畜禽舍的供暖,需要将电热板、红外线等安装到圈舍内,以为畜禽生长发育提供温暖舒适的环境。在圈舍保温供暖的过程中,应将舍内通风防火工作做好,在避免因空气不流通造成致病因子聚集的同时,还能确保养殖中安全使用火,避免火灾等意外事故出现。另外,由于潮湿环境下会使细菌和病毒滋生概率大幅度增加,进而引发不必要的风险,将圈舍内的防潮干燥工作做好显得极其重要。养殖户可对圈舍内垫料进行合理利用,始终保持圈舍维持干燥。

3.2 加强饲养管理

为了提升畜禽自身的抗病能力,提升饲养管理的科学合理性水平显得极其重要。可从以下几方面出发:(1)养殖户应结合季节更替对不同能量饲料进行调配,以保证牲畜合理供给,同时还能调整饲料配方,以期为畜禽提供全方位的营养和能量;(2)科学有效的保存饲料,避免饲料出现冻结或霉变,确保饲料储存的安全合格,防止因食用不当的饲料而危害畜禽自身健康。(3)合理安排畜禽饲养方式,在畜禽喂养前应确保圈舍内温度适宜,以防止畜禽出现腹泻的情况。同时还要保证有充足的饲料供给,为了提升畜禽身体温度,可以在晚上对畜禽进行一次加餐,以增强畜禽自身的抵抗和御寒能力;(4)对饲料畜禽密度进行合理控制,保证圈舍内的空间充足,并做好通风和清洁工作,以提升圈舍内环境的舒适度,降低畜禽发病率。因此,加强畜禽动物饲料管理工作可使畜禽抗病能力得到提升。

4 畜禽疾病防治技術要点

4.1 定期开展疫苗接种

定期监测畜禽疫病,在疾病流行季节将对应的防治工作做好,并使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免疫程度进行制定。准确把握疫苗接种试剂,防止影响母源抗体性能,保证接种效果最佳。应根据养殖场实际,对疫苗接种工作进行合理安排,在规定时期内及时接种。另外,应严格把控接种疫苗品质,定期对接种室、相关设备等进行消毒,为了避免出现交叉感染的情况,要保证一畜一针头,将疫苗接种效果全面体现出来。

4.2 合理规划养殖场

对养殖场地址进行合理选择,根据养殖规模做好规划布局,以降低畜禽感染疫病的风险。养殖场地要选择地势高、交通方便、水源条件充足、交通方便,且与人口聚集区有一定距离。配备相关设备做好畜禽粪便、污水和废物的处理工作,将其对周围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

4.3 正确使用抗生素药物

一旦养殖户发现畜禽感染疾病,在没有确诊之前,为了避免对畜禽肠道造成破坏,不应盲目使用药物,防止诱发畜禽肠道消化类疾病。在畜禽患病后,需要兽医第一时间进入到养殖场检查,在明确对应疾病后,选择合适的药物,养殖户需严格按照药物服用规定实施。为了抑制疫情进一步扩散,减少养殖业经济损失,需及时防治相关疾病,对药物定期更换,为了将药效充分发挥出来,降低畜禽自身的耐药性水平,不建议连续重复用药。

4.4 不断完善消毒制度

对于养殖户来说,应对消毒制度不断进行完善,对养殖场定期进行消毒,始终确保养殖场干净、卫生。除了将养殖场的定时消毒工作做好外,还要做好进出车辆的高压消毒工作,禁止无关车辆和人员随意出入养殖场,以对畜禽疾病防治加大管理力度。

5 结论

综上所述,由于畜禽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畜禽疫病呈现出高发态势,且发病的复杂性较为突出,使得养殖户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对于养殖户来说,应高度重视起畜禽疫病,并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办法,加强畜禽饲养管理,全面掌握疫病流行特定,指导养殖户加强疫病诊治和防治技术的指导工作,将畜禽发病概率降到最低,促进畜禽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韦干显.畜禽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技术要点分析[J].中国动物保健,2020,22(5):54.

[2] 姜成虎.畜禽饲养管理及疾病防治技术要点分析[J].兽医导刊,2019(22):67.

[3] 陈雪梅.畜禽疾病防治中免疫失败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探讨[J].中国动物保健,2020,22(12):47-48.

猜你喜欢
畜禽养殖疾病防治饲养管理
探讨乡镇畜牧兽医站畜禽疾病防治现状和改进措施
南京市畜禽养殖业氨排放分布特征及防治对策
浅谈左权县畜禽养殖档案管理现状及对策
加强畜禽养殖监管保障动物产品质量
妊娠期母牛的饲养管理
利用太极拳提高教师体质策略研究
关于生猪疾病防治措施的分析
河南省畜禽养殖业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