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建筑设计中的防火设计问题探究

2022-07-15 14:09李书砚
中华建设 2022年7期
关键词:排烟口防火门楼梯间

李书砚

在城市空间日益紧张的局势下,地下空间利用逐渐受到重视,由此地下建筑修建项目日益增多。而在设计阶段,为保障建筑使用的安全性,则需注重防火设计。尤其是近年来地下火灾事故的频发,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巨大威胁。因此相关设计人员需要充分把握地下建筑设计中的防火设计要点,以此提高安全性。

一、地下建筑发生火灾的特点

根据建筑防火设计要求,其一般将防火和隔火措施设置在地上建筑中,对于地下建筑的防范力度不足。从而导致其一旦出现火灾事故,则会酿成比较严重的后果。综合当前地下建筑的特征,其发生火灾时,往往存在以下特点。

烟量大。因为地下建筑没有门窗等通风设施,当发生火灾时,内部烟雾无法有效扩散,从而导致在建筑物内集聚。而且受高温烟气的影响,部分易燃性建筑材料将会被点燃,很容易分解出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对被困以及施救人员等均会产生较大的安全威胁。

温度高。受地下建筑封闭性的影响,在大量烟雾聚集的同时,也会产生较高的热量。并且在通风和散热效果不佳的条件下,很容易导致地下建筑的室内温度大幅上升,甚至可能出现轰燃等现象。瞬间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对人体造成巨大危害。

泄爆能力差。地下建筑不同于地面建筑,其通风条件有限。如果出现火灾爆炸,则无法及时、充足的泄爆,可能出现二次爆炸的可能。并且威力更大、破坏性更强,加剧火灾危害程度。

人员疏散困难。地下建筑所具有的封闭性特点会阻碍人员快速疏散,同时其照明大多是依靠电路。但出现火灾事故时,人工照明电路极易发生损毁,影响被困人员判断逃生路线,进而扩大火灾损失和威胁。

扑救难度较大。受限于地下建筑的结构以及封闭性等特征,难以及时有效地探明火灾情况。难以在短时间内控制地下建筑的火势蔓延,阻碍灭火活动的开展。

二、地下建筑设计中的防火设计要点

1.防火防烟分区设计

结合地下建筑发生火灾的显著特点,则应当在建筑设计环节综合考虑防火以及疏散、救援等要求,从而优化整体防火设计,尽量降低火灾损失和危害。因此相关设计人员需要充分结合现有建筑规范,合理开展防火、防烟分区设计要点。其是从降低火灾损失的角度出发,应当设置独立的防火分区,通过关闭防火门、防火卷帘等避免火势扩大,对人员造成危害,可将火灾事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以地下商业建筑防火设计为例,可在每个店铺内设置小范围的独立防火分区。不过在目前实践中,该设计方法对投资需求较大,而且建造难度较大。因此需要进行一定的优化改进,比如在地面建筑防火分区规范基础上,根据地下建筑功能确定防火面积,通常是在500m2以下,并配备可靠的应急灭火装备,如自动报警装置、喷淋装置等,对于大空间区域可适当扩大防火分区面积,但不得超过1000m2。

另外,如针对营业厅、展览厅等特殊用途的地下建筑来说,如内部装修符合规范,且设置有完善的防烟排烟设施,可将分区面积设计在2000m2以内。同时在设计过程中,如果地下建筑的总面积超过20000m2,可不设置门窗、洞口等防火墙分隔设施。一般可采用下沉式广场的设计形式,如图1所示。促使其形成半开放式空间,与地下建筑相连通。能够有效阻止相邻区域发生火灾时的蔓延趋势。并且在适当位置设计防火隔间,采用实体防火墙、常开式甲级防火门等对火灾进行分隔。并要结合防火分区设计避难走道以及防烟楼梯间,确保人员能够在防火墙和防火门的保护下向外疏散。

图1 地下建筑下沉式广场防火设计示意图

2.通风及空调防火设计

地下建筑最突出的特征即是具有一定的密闭性,在实际防火设计工作中,相关人员必须综合考虑其通风有限的现状,加强对空调系统以及通风管路的优化设计。比如结合防火分区的规划,合理设计通风管的走向,并注重应用不易燃的金属材料,对部分特殊部位也可采用不易燃的非金属材料,需要结合具体需求而定。对于排烟口以及风道的设计,则是在每个防烟区至少设计1个。最佳位置为吊顶面上,相关设计人员可结合建筑结构确定适宜的排烟口。对于排烟方式的选择,可选用自然排烟和机械排烟。其中自然排烟适用于排烟口较大的地下建筑,如占用总面积的1/50以上时,可设置自然排烟设施,确保烟气直接通向大气。但要注意排烟口高于地表面,防范出现地面风倒灌等不利现象,尽量避免受到外部风的影响。而采用机械排烟方式,则应设计负压排烟,合理创建疏散口正压进风的有利条件,保障楼梯间以及主要疏散通道等形成无烟环境。对于排烟装置的安装位置可设计在走道、楼梯间、大面积室内空间等。

3.电气防火设计

对于地下建筑各类活动的开展,主要依靠电力作为支撑。从防火设计的角度出发,为保障消防设施的功能有效发挥,应当确保电力防火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便于在发生火灾时,消防水泵、防烟以及排烟设备、火灾自动报警器、电动防火门、应急消防灯等设施正常使用。同时在灭火救灾以及疏散被困人员的过程中,必须要保障地下建筑有足够的电量支撑。综合考虑火灾发生的特点,为防范短路损坏导致的断电现象,可设计蓄电池组或发电机组等作为应急备用电源。并对各项备用电源采用封闭设计,远离易燃易爆物品。另外,相比于地面建筑来说,地下建筑对用电设施的要求相对较高,为保障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应当在防火设计中采用干式电力变压器,针对专用房间内的变压器需达到560kVA。同时合理选用防火设施的配套线路材料,尽量采用防火性能较好、绝缘性能优越的新材料,并具有防潮、耐腐蚀等特性。

4.安全疏散设计

在地下建筑的防火设计中,应当注重规划足够多的安全出口。一般情况下对每个防火分区的设计不少于2个,并且其中1个必须直接通往地面。相关人员还需注重实际发生火灾时,需保证几个邻近防火分区能够利用自身防火门,为其他分区提供安全疏散出口。对于疏散出口的方向设计,应避免同一方向,防范在逃生时出现密集、拥挤等情况,分流疏散人群。另外,针对直接通往地面的安全疏散通道设计,需要保障楼梯间与门具有适宜宽度,按照相关建筑防火规范,应当在1.5m以上。如地下建筑层数超过三层或与地面高度超过10m的空间,需设计相应的防烟楼梯间。并在最下层出口位置设计防火墙,保证其耐火强度应在3h以上,具体设计要求如表1所示,相关人员需要严格参考标准实施规划设计。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当前地下建筑的利用率逐渐提升,为充分保障地下消防安全,需要在设计阶段加强对防火设计要点的控制。在具体地下建筑工程实践中,设计人员必须要合理把握防火防烟分区设计、通风及空调设计、电气防火设计以及安全疏散出口设计等。从而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设计方针,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事故对人们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危害和损失。

猜你喜欢
排烟口防火门楼梯间
隧道侧部排烟口优化方案研究
地下车库排烟口朝向对排烟效果的影响
楼梯
更正
浅析防火门在消防监督检查中的问题与管理策略
地下疏散楼梯间防烟设计探讨
隧道侧部集中排烟模式下排烟速率对烟气层吸穿的影响研究
浅谈防火门
楼梯间 要小心
中央空调风管材料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