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志仁:以香港所长,贡献国家所需

2022-07-16 11:53张桦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大湾香港发展

张桦

“在中央政府支持下,香港总能化解各种重大风险,凭着不屈不挠的‘狮子山精神’,面对各种挑战都遇强愈强、蜕变成长,证明了‘一国两制’是香港繁荣稳定的根本保障。”梁志仁自豪地说。

1997年6月30日,香港政府公务员梁志仁正在香港岛组织回归祖国的庆祝活动。透过雨幕,他不时遥望位于湾仔区的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再过几个小时,那里将发生载入史册的重大事件—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7月1日零时,与600多万香港人一样,梁志仁在电视上看到国旗和区旗冉冉升起,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迸发出来。“我们终于回归祖国,当家做主人了!”早年曾参与回归过渡期工作的梁志仁终于见证了香港进入崭新时代。“我相信,只要回到家,在‘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针下,未来发生的一切,我们都会共同面对。”在香港回归25周年前夕,梁志仁作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驻北京办事处主任接受《今日中国》采访时回忆说。

事实证明,他的想法是正确的。香港回归祖国25年以来,经历了1997亚洲金融危机、2003年非典、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及近年新冠肺炎疫情等危机和挑战。“但是在中央政府支持下,香港总能化解各种重大风险,一次又一次跨过难关、化险为夷。香港凭着不屈不挠的‘狮子山精神’,面对各种挑战都遇强愈强、蜕变成长,证明了‘一国两制’是香港繁荣稳定的根本保障。”梁志仁自豪地说。

扮演好“联系人”角色

也正是彼时,梁志仁萌生了到北京工作的念头。维多利亚港两岸璀璨夺目、壮美迷人的城市风光构成的香港最美风景线,是生于香港的梁志仁再熟悉不过并引以为傲的地方。1982年,梁志仁入读香港大学并首次踏足内地,到湖南长沙参加一个介绍工商管理知识的学生交流团。此行,他看到内地改革开放后民众渴求新知识的热情,人们开放进取、奋发向上的劲头深深吸引了他。

梁志仁进入香港公务员系统逾30年,曾任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副秘书长、香港保险业监管局行政总监等职。其间,在2000-2005年,他被派驻瑞士日内瓦参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工作,见证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伟大时刻。

“2001年12月11日,在多哈举办的世贸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中国入世‘一锤定音’,从此开启了中国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新的一页。入世20多年中国的发展令世界瞩目,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超过30%。同时也为香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2003年《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以下简称CEPA)的签订,成为香港融入国家发展的转折点。

梁志仁认为,CEPA是在“一国两制”框架下的一个非常独特的制度安排。它是香港特别行政区作为一个单独关税区与中央政府簽署的,既符合WTO规则,又符合“一国两制”的方针,可逐步减少和消除两地经贸交流中的制度性障碍。事实证明,CEPA不但巩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和商贸中心的地位,也使世界各地的投资者认识到,香港享有独特的优势,成为开拓内地庞大市场,尤其是发掘内地巨大市场潜力的最好台阶。

在多哈见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令梁志仁再次感到身为中国人的骄傲,也让他从国际视野看待中国与世界、香港与内地的关系,更激发了他的夙愿—去北京工作!或许与梁志仁在大学主修的方向是中国历史和中国政治有关,他更喜欢从历史的角度审视时代的变革与发展,并置身其中去感受时代的脉动,参悟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大趋势。

“我到北京工作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能到国家首都工作是我的荣幸。”如今梁志仁已经担任香港特区政府驻京办主任三年半了。

梁志仁介绍,香港回归祖国后,特区政府在北京、广东、上海、成都和武汉先后设立5个办事处。驻京办的服务区域包括华北、东北及西北共10个省市自治区。其职责是与中央部委和10个省(区)市的政府和非政府机构紧密联系,向它们提供有关特区的信息外,也向特区政府汇报内地的最新发展,并在经贸、投资和文化等范畴促进两地的交流与合作。

“香港和北京渊源深厚,多年来双方在经贸、文化、青年等不同领域交流合作成果丰硕。”目前,香港已成为北京最主要的外资来源地。截至2021年底,香港在北京累计设立了外商投资企业18,023家,占全北京市外商投资企业总数的37.1%;累计合同外资额2,416.2亿美元,占北京市的63.5%;累计在京实际投资1,160.2亿美元;占北京全部实际利用外资58.3%,位列来京投资国别(地区)第一。在众多的投资领域里,梁志仁十分看重绿色金融、服务业领域的合作。“因为它符合北京发展需要,又能发挥香港高端服务业的优势。”

与此同时,香港也是北京企业“走出去”和拓展海外市场的首选平台。驻京办成立了一个投资推广小组,以便及时了解内地需要,提供所需的资源。截至2021年底,北京的1,162家企业在香港累计直接投资金额443.1亿美元。

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这两年驻京办不少工作改为线上,在疫情缓和时则会开展线下实体活动,例如举办促进两地经贸交流的营商座谈会。北京的港资企业非常关注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方向以及劳动保障政策等。“我们每年至少组织两场200人以上的座谈会,邀请港资企业人士和内地专家学者面对面畅谈,答疑解惑。疫情下我们改为线上线下相结合来举行。”

香港特区政府支持和鼓励青年到内地实习和交流。梁志仁说,在疫情前香港开设了不少香港青年在内地的实习项目,例如到故宫博物院、中科院、敦煌研究院,甚至是北京冬奥会组委会实习,以帮助他们了解内地、增长见识,开拓在内地的发展机会。特区政府驻京办也举办不同类型的活动,帮助内地民众认识香港,例如2021年举办的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巡回展览受到很多观众的喜爱。“今年,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我们从7月就开始陆续举办巡回展览、文艺表演、香港电影展、线上唱香港金曲等多项庆祝活动,向内地朋友介绍香港最新发展成就,促进文化交流。”

因为工作关系,梁志仁曾到内地不少地方考察,收获良多。在内蒙他惊喜地看到当地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也有着港人的身影。它打破了大多数人对内蒙仅限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的草原特色旅游的印象。今年4月,梁志仁到新疆考察,感觉潜力很大,有不少港人在那里投资,8月下旬,他将带领一批港商去新疆参观考察,促进两地交流,寻找商机。

所有这些,令梁志仁乐此不疲,他笑称,驻京办扮演着香港与内地的“联系人”和促进者的角色。

“一国两制”:根深才能叶茂

在庆祝香港回归25周年当天,中国网发布了10组数字,解码香港经济发展:香港本地生产总值从1997年的1.32万亿港元增长到2021年的2.87万亿港元;香港人均GDP从回归前的19.2万港元增长到2021年的38.7万港元;进出口总额从1997年的3.07万亿港元增长到2021年的10.27万亿港元……一组组数据显示,“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成功实践,也体现出香港在不断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过程中,经济实现持续稳定增长,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也得到进一步巩固。

近日,在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最新发布的《2022年世界竞争力年报》中,香港排名从2021年全球第7位上升至第5位。香港特区政府发言人就此表示,年报肯定了香港是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之一。香港的竞争力有赖于“一国两制”下的制度优势。

前任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曾说,香港作为世界上一个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在“一国两制”的方针下,既有“一国”的优势,亦有“两制”的优势;既有“国内”的特点,亦拥有“境外”的特点。香港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介面,成为离岸人民币业务的先行者,有“先发优势”,同时成为国内与国外之间的“超级联系人”。对此,人们普遍认同。

梁志仁表示,“一国两制”为香港带来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天地。“一国”是本,本固才能根深。它就像一棵大树,根扎得深枝叶才能繁茂。反思2019年“修例风波”、黑暴事件对香港社会的冲击和撕裂,梁志仁认为,香港过去在爱国教育、国情教育方面没有做到位,存在国家安全漏洞和短板。中央政府给予香港特区政府有力的支持,很快在2020年通过了香港国安法,之后又完善了香港的选举制度,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支持特别行政区完善公职人员宣誓制度,确保了“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

“在一系列标本兼治的举措保障下,香港已经重回正轨,走向由乱转治、由治及兴的重大转折,并將更好发挥‘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香港所长,贡献国家所需,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梁志仁欣喜地说。

“十四五”规划纲要和2035远景目标则明确了香港一些新的发展方向和定位,包括建设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国际航空枢纽和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未来还有更多的拓展空间。

“一国两制”之下,香港正融入到国家发展大局中,搭上国家发展的快车。梁志仁认为,我们的目光不再局限于香港,青年人的发展也不再只盯着香港这个只有700多万人口的弹丸之地,可以拓展到至少8600多万人口的粤港澳大湾区,甚至是整个内地。有很多在香港做不到的事,可以到内地去做。

鲜活的例子比比皆是。香港青年三位90后大学生毕业后,到广东江门从事有机循环系统的“鱼菜共生”渔农业,在种植蔬菜的同时养鱼。这在香港没办法做到,因为地方太小,无法做成规模。

在香港有5所大学位列全球前100名,擅长学术或者基础研究,但是如果应用就需要一个大的环境,无疑内地提供了广阔天地,让一些新技术,新构想,落地生根转化为商业用途。

在梁志仁看来,这些“一国两制”的好处,就是让香港的优势在内地得到放大扩大。

香港最为人称道的两个比较大的优势,就是国际联系和人才聚集。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在银行、保险、证券和财富管理等领域汇聚着国际一流人才。在法律服务、会计、风险管理、咨询服务等方面同样具有优势。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一带一路”为香港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

梁志仁指出,金融基建是粤港澳大湾区腾飞发展的重要一环。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第三,亚洲排名第一。香港拥有稳健的金融体系,发展成熟的资本市场,与国际接轨的金融监管制度。再加上大量的专业人才、优良的法治,以及自由流通的资讯和资金等优势,为来自内地和海外的公司和金融机构提供优良的营商环境。

“保险也是大湾区金融服务业的一个重点”。梁志仁表示,大湾区是全国最富庶的地区之一,区内市民对保险的需求殷切。特区政府正跟内地监管当局商讨容许香港的保险公司在大湾区设立保险售后服务中心,也探讨香港医疗保险、车险等产品在大湾区内销售。此外,航运保险、巨灾保险和保险相连证券市场在大湾区内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梁志仁非常看好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祖籍广东佛山南海的他,由于祖辈与海外联系多,祖父母20世纪30年代就到了香港。小时候没有回过家乡,多年来对家乡的记忆一直停留在祖母和母亲早年给家乡的亲戚寄衣服和短缺食品的印象中。近年他陪母亲回家乡探亲,已经找不到母亲当年曾住过的老屋的踪迹,取而代之的是沿河的高楼大厦、飞架的高速公路。很多住在广州的香港人搬到这里居住养老,安享“一小时优质生活圈”。“历史上这里就与大湾区有着天然的联系。广东有9个城市,加上香港澳门总共11个城市,中间有很多文章可以做,每个城市各有各的优势,可以互相补足,发挥更大的能量。”所以,他认为粤港澳大湾区为香港的发展创造了无限的可能。不仅如此,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都有在大湾区的发展计划,有一些已经落地了。

如今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已经通车,港珠澳大桥也联通了大湾区的西部。在通关方面,香港进行了创新,实行“一地两检”,将来还可以研究“两地一检”,为人员往来、要素流动、港车北上等提供便利,使香港更好地融入大湾区。“现在我们做很多规划都必须把大湾区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加强整体实力。”梁志仁说。

2021年10月,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施政报告里提到“北部都会区”的发展策略,将在这里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营造“城市与乡郊结合、发展与保育并存”的独特都会景观,在促进科技发展的同时,满足北部地区民众改善居住环境的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与“一带一路”沿线,尤其是东南亚、东北亚地区的国家,有着密切的传统联系。所以香港可以和内地企业“拼船出海”,发挥香港在法律、融资、风险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在“一带一路”建设方面担任更积极的角色。

“重新认识香港的精彩”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一大批质量与艺术俱佳的香港电影一路北上风靡全国,在八九十年代后引领了内地音乐和电视剧的风潮。香港回归以后,有不少香港电影导演和演员像陈可辛、许鞍华、成龙等走上与内地融合发展之路,他们参与内地的一些大制作,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香港TVB文化元素在内地深受欢迎,一些电视剧、综艺、港乐的节目吸引了不少内地的观众。“我觉得香港具有独特的文化色彩,融入国家大家庭后,全国各地的特色加起来就变得五光十色。香港一定要保留自身的这些文化特色,寻找机会通过音乐、电影、电视剧吸引更多的朋友。”梁志仁最近在看一档十分火爆的综艺节目“声生不息”,香港和内地的艺人在PK与合作中既保留香港独有的地方特色外,也融入了内地的风格,精彩纷呈。“这启发我,重新认识香港精彩的方面。我们也需要开动脑筋,利用新媒体平台,重新包装和帮助内地青年来重新认识香港的精彩。”最近,驻京办与抖音、腾讯视频等平台合作,制作短视频,介绍香港有趣的地方、文化节庆等,用活泼的形式来讲述香港。“7月,我们还将和腾讯合作,邀请观众通过全民K歌APP一起传唱香港歌曲。不久上线,希望大家参与其中。”梁志仁说。

2022年7月1日,梁志仁在电视上观看了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的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后,这位与香港共同走过25年辉煌历程的历史见证者,激动而坚定地说,“与25年前相比,香港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猜你喜欢
大湾香港发展
大湾区地产新定位
融入大湾区
大湾区提速
大湾石的鉴赏与收藏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香港ifc商场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