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侧上臂血管内乳头状内皮细胞增生1例

2022-07-16 03:18黄文鹏李莉明朱丽娜高剑波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2年6期
关键词:上臂乳头状内皮细胞

黄文鹏,李莉明,朱丽娜,高剑波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河南 郑州 450052;*通信作者 高剑波 cjr.gaojianbo@vip.163.com

1 病例简介

男,68岁,主诉:右前上臂疼痛麻木发现肿物2个月余。体格检查:右上肢活动轻微受限,右上臂近肩关节处见约4 cm×3 cm×2 cm肿块,无压痛、叩击痛。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数字X线成像(digital radiography,DR)检查提示右上臂内侧软组织增厚(图1A)。CT检查提示右侧肱骨上段前方肱二头肌处梭形 占位性病变(图1B、C)。MRI检查提示右侧上臂中上段软组织占位,考虑肿瘤性病变合并出血(图1D~G)。行右上臂占位切除术,术中见灰白、灰红色囊实性病变组织,质软,大小约8 cm×3 cm×3 cm,囊壁厚约0.3~0.5 cm,囊内含大量灰红色凝血样物。病理诊断(图1H):血管内乳头状内皮细胞增生(intravascular papillary endothelial hyperplasia,IPEH)。

2 讨论

IPEH由血管内皮细胞因血栓重组增殖所致,伴有继发性血栓形成和纤维蛋白沉积,是一种内皮细胞的良性增生[1-2]。IPEH发病部位广泛,多见于头颈部或四肢的皮肤及皮下组织,临床症状与发病部位有关,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病理学检查是诊断IPEH的“金标准”,病理镜下可见单层内皮细胞增生形成多发乳头状突起突入血管腔内,形成不规则相互吻合沟通的裂隙状血管腔。

IPEH相关报道少见,其在CT上密度多样,MRI检查见T1WI呈低至等信号,T2WI呈等至高信号[3-4],在反映病灶组织学成分方面,MRI较CT有优势[5]。本例CT表现为边界不清的梭形稍低密度肿块,未见脂肪和钙化成分,MRI T1WI呈混杂稍低信号,周围见环形高信号,可能是由于病灶周围区域所含内皮细胞成分、增生血管较多所致,影像考虑为出血,在与软组织肿瘤的鉴别诊断方面可能有一定的参考意义,T2WI信号混杂,其原因为IPEH内胶原纤维较多,血管腔内常有凝血素物,病变内常见残留机化的血栓。本例增强扫描病灶内部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并见斑片状低密度,考虑为机化的血栓组织,病灶边缘明显强化,可能是由于IPEH周围含铁血黄素沉积形成纤维性假包膜所致,右侧肱动脉受压移位但并无异常,提示病变可能来源于静脉系统。

IPEH需与结节性筋膜炎、血管瘤、纤维瘤等富于胶原成分的软组织肿瘤相鉴别。①结节性筋膜炎:多位于上肢的表浅部位,可侵及皮下及肌肉,T1WI呈等或稍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呈环形不均匀强化;②血管瘤:多发生于青年人,CT表现为混杂密度,T1WI为形态不规则、信号比肌肉略高的肿块,T2WI呈高信号;③纤维瘤:多发生于老年女性肩胛下区,CT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肿块,可见条状脂肪密度,MRI上信号与骨骼肌相似,内混有脂肪样高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

猜你喜欢
上臂乳头状内皮细胞
有氧运动和精氨酸补充对高血压的干预作用及其与内皮细胞功能的关系
肿瘤相关因子TSHR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相关性
土槿皮乙酸对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和细胞骨架的影响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术前高频超声诊断分析
上调SIRT1减少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HMGB1基因对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甲状腺乳头状癌右侧喉返神经深层淋巴结转移率及影响因素
上臂整形术的研究进展
做做字母操缓解肩颈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