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陵渔鼓传承发展方式新旧对比研究

2022-07-17 05:15陶灏鑫刘蓓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35期
关键词:传承发展传播方式

陶灏鑫 刘蓓

摘要:自零陵渔鼓在湘南地区兴起以来,其传承发展的进程一直在进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融入了更多的传承发展方式,这些方式各有特点,但也均需进一步提高。为此,文章通过对比新旧时期的零陵渔鼓传承发展方式,从多个角度着手,提出了进一步提高零陵渔鼓传承发展水平的有效策略,以期推动零陵渔鼓这一传统文化艺术得到更好传承。

关键词:零陵渔鼓;传承发展;传播方式

前言:近年来,随着国家有关部门对传统文化传承方面的重视,“零陵渔鼓”已经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零陵渔鼓能够传承至今,与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推动不无关联。整体來看,当前零陵渔鼓的传承发展方式较以往相比已经有了较大程度的创新,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着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需要对零陵渔鼓的传承发展做进一步深入探究。

1零陵渔鼓概述

1.1零陵渔鼓的发展历程

根据明代著名思想家王夫之的著作分析,零陵渔鼓的发展最早可追溯到元末明初,且其与我国道教文化的发展不无关联。根据相关资料考证可知,零陵渔鼓在明代就已经初具雏形,在清代更是进一步发展,在湖南境内广泛流传,此时段的零陵渔鼓发展达到顶峰。在新中国成立后,零陵渔鼓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零陵渔鼓的地方特色更为鲜明,也吸引了更多的观众[1]。

1.2零陵渔鼓的主要表现形式

零陵渔鼓演奏的题材主要基于各种民间的传说和故事,其唱词大多为通俗易懂的词句。在表演开始前,表演者通常会以七言律诗的格式来讲出引子,而后再逐步引出唱词所要叙述的内容。在零陵渔鼓的表演过程中,说唱结合是一种常见的表现形式,通过这种说唱结合的形式,将需要讲述的故事予以直观呈现。而对于零陵渔鼓的曲调,则是常规的“起,承,转,合”的流程,但以此能够演奏出变化多端的旋律。而具体的唱腔,则会随着人物性格特点的差异和故事情节的推进而呈现出不同的变化[2]。

2零陵渔鼓的主要传承发展方式的新旧对比

2.1早期的零陵渔鼓传承方式

在零陵渔鼓发展的早期,受到交通和信息传播等条件的限制,此时期的零陵渔鼓主要是基于传统的“熟人社会”进行传播。当时很多人家在举办红白喜事时,均会邀请零陵渔鼓艺人来现场进行演出,而在这些艺人演出的过程中,前来观看演出的群体规模极为庞大,通常并不局限于本村,而是其他各个村镇的人员均会纷至沓来,规模最高时甚至可达上万人。同时也有一些人会主动筹集资金以邀请零陵渔鼓艺人来进行演出,使得零陵渔鼓在民间传播极为广泛。在传播的过程中,部分对渔鼓感兴趣的人员则会主动向艺人拜师学习,通过师徒帮带的方式,以此实现零陵渔鼓的传承。

2.2新时期的零陵渔鼓传承方式

2.2.1政府部门主导的传承

近年来,在国家重视非遗文化传承的大背景下,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对于零陵渔鼓这项非遗文化也有了更高的关注度,政府及有关部门对零陵渔鼓的传承给予了更多的鼓励与支持,加之当地零陵渔鼓演出团体的积极推动,目前零陵渔鼓在表演层面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推陈出新,结合当地的时代变迁,呈现出了更多风格的渔鼓作品。

2.2.2学校层面的传承方式

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拓宽零陵渔鼓的传播渠道,当地有关部门开始尝试在学校层面进行零陵渔鼓的传承。2017年,由当地文化部门主导,在某小学首创了零陵渔鼓传承基地,并建立了零陵渔鼓文化艺术社团,该社团每周二下午进行零陵渔鼓的学习和演出。在学习过程中,社团成员首先学习零陵渔鼓最基本的演奏方法,以及基本唱腔和演唱技巧;而后进行实际练习。考虑到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在零陵渔鼓的教学中,更倾向于趣味性。

同时,为确保零陵渔鼓教学的有效性,在该小学的零陵渔鼓教学中,学校方面特聘零陵渔鼓的代表传承人唐天宝老艺术家进行授课,在授课的过程中,唐天宝根据社团内小学生的学习情况,编制了适合教学的一系列渔鼓演唱曲目,包括《校园晨曲》《二十四节令》等,这些曲目与学生的文化课学习内容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能够实现二者的相互促进,让小学生对零陵渔鼓有着更为深入的体验。不仅如此,在学习零陵渔鼓的过程中,学生自身也得到了有效锻炼,且创造性思维也得以激发。

2.2.3面向老年群体的传承方式

除了面向学校方面进行零陵渔鼓传承外,当地有关部门也针对老年人群体的实际需求,在社区老年大学开设零陵渔鼓的有关课程,通过该课程来发展老年人群体中的零陵渔鼓艺术爱好者,以此拓展零陵渔鼓艺术团队的规模,来进一步推动渔鼓文化的传承。

具体来看,在当地的社区老年大学中,零陵渔鼓传承班始建于2018年,目前维持在70人左右的规模,传承班的学员均为当地对于零陵渔鼓较为感兴趣的老年人。在该传承班中,每个星期有半天的时间用于零陵渔鼓的学习,其学习内容与流程与前文的学校社团相比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一方面,在学习内容上,更侧重于老年人群体对精神文化学习的实际需要,选取更具文化底蕴的曲目,如《古城太古韵零陵城》等,让老年人学员对其进行学习和演奏。另一方面,在演奏结束后,由学员之间进行互相交流探讨,将自己在本次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或是总结出的学习方法技巧等与其他学员分享,实现共同进步,这对于传承零陵渔鼓文化艺术而言,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3]。

2.3新旧方式整体对比

整体来看,零陵渔鼓的新旧传承方式有着明显的差异,新方式较之于旧方式,其优势也更为突出,其主要表现在:(1)有效拓宽了零陵渔鼓这一文化艺术的覆盖面,让更多的人能够体验到零陵渔鼓的艺术魅力,推动其主动传承发扬这项艺术形式;(2)在零陵渔鼓的传承方式上,“系统化”与“正规化”的特点更为突出,能够确保更多的人有效学习和掌握技巧。

3进一步提升零陵渔鼓传承发展水平的有效策略

3.1进一步推进新媒体方法的应用

为进一步拓展零陵渔鼓文化,确保其得到更好传承,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增加新媒体的应用比例是一个切实可行的举措。具体来看,首先,有关部门和艺术团体等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及其社交平台的作用,在各个社交平台上创建其官方号,同步发布相关推文等,实现推广宣传[4];其次,政府部门应当打造与其他有关部门之间的联动机制,并与相关的IT企业合作,建立一个关于零陵渔鼓的网站,并借助新媒體在传播方面的优势来向公众推送相关内容,进一步拓宽零陵渔鼓这一传统文化的传播渠道;再次,有关部门可加强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通过收集相关的零陵渔鼓艺术文化的信息,包括文字、图片、视频和音频等,构建专业性的非遗数据库,确保零陵渔鼓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避免其中一些小众的艺术表现形式失传。预计,通过这种立体化的传播渠道,零陵渔鼓的传播范围和传播品质均会得到显著提升。

3.2推动零陵渔鼓文化的市场化开发

在近几年民间艺术市场化传承与发展方面的诸多调研中,调研人员发现,当地一些民间的零陵渔鼓艺术团队通常会在一年中选取少量时间去广大乡村地区进行自发的群众性演出,在每次演出中均会包含1-2个渔鼓节目表演,这对于零陵渔鼓的传承来说,有着一定的推广传承和艺术文化普及推进作用,但相对而言,这种推进作用还较为有限。为此,当地有关部门应当在此基础上,由政府部门向市场对接,推进零陵渔鼓的市场化发展,以扩大零陵渔鼓在社会面的影响。同时,要通过经济补助的方式调动这些艺人的表演积极性,并为这些艺人提供相关的表演场所,让这些艺人能够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完成演出和传承人的培养[5]。

3.3通过竞赛方式推动零陵渔鼓的长期发展

在当今的新时期,零陵渔鼓也需要保持动态发展的特点,才能确保其取得更好的传承,而为了促进零陵渔鼓的不断创新,通过竞赛的方式则不失为一个较好的策略。为此,当地有关部门可开展相应的擂台赛,以此吸引更多的艺人同台竞技。在擂台赛结束并决出获胜者后,及时给予获胜者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以此推动艺人的演出动力,而且有助于在竞争中强化艺人的基本功,进而推动零陵渔鼓整体水平的提升。

结束语:整体来看,当前永州地区的民间传统艺术正的传承正在复苏阶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心和重视,这一利好空间对于零陵渔鼓在传承发展方面,仍有着较大的良性发展空间,目前的传承方式难免存在着“治标不治本”的问题,对于这些传承方式优化创新已是大势所趋。为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当在政府有关部门的主导下,充分融入新时期的传播手段,并切实提升零陵渔鼓的艺术水准,以此确保零陵渔鼓这一文化艺术形式得到更好的传播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蓓.乡村振兴背景下的零陵渔鼓传承与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01-21(008).

[2]谢维.湖南渔鼓研究综述[J].艺术科技,2019,32(10):142-143.

[3]胡敏.“湖南渔鼓”生存与保护现状调查报告[J].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9(05):106-111.

[4]刘兰倩.零陵渔鼓的音乐表现形态分析[J].北方音乐,2020(06):36-37.

[5]谭雅钰.零陵渔鼓的传播现状调查及传播策略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8,9(23):15-16.

本文系湖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互联网+背景下零陵渔鼓的传承与发展”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陶灏鑫,2000年10月,女,汉,湖南省浏阳市,湖南科技学院,舞蹈学,本科,零陵渔鼓、舞蹈学.

刘蓓,1987年7月28日,女,汉,湖南株洲,北京舞蹈学院,舞蹈编导,研究生,湖南科技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零陵渔鼓、舞蹈教育、舞蹈编导。

猜你喜欢
传承发展传播方式
带刺的苍耳
中国共产党传承发展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和实践述论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苗族鼓舞的传承及发展探讨
浅论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民族声乐创新教学与贺州瑶族民歌传承初探
浅谈湖南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浅析甘肃清水县轩辕鼓舞的风格特征
数字媒体环境下民族文化的发展
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方式探讨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异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