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医务人员急性应激障碍与心理弹性的相关性研究

2022-07-18 04:55唐秋碧巢桂花黎丽燕刘翠霞杨水仙
全科护理 2022年20期
关键词:工龄精神科医务人员

唐秋碧,巢桂花,郑 涛,黎丽燕,刘翠霞,杨水仙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作为一种新型传染病,具有发病迅速、传染性强、病程变化快等特点,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1]。而精神科病房大部分实行封闭式管理,病房人口密度大,病人活动空间小,发生聚集性疫情的风险大。自2020年3月底韩国大邱一精神病医院暴发疫情导致133人感染以来[2],精神病医院、监狱、老人院等封闭性场所纳入疫情防控工作的重点管控对象,疫情防控要求需高于社会层面,部分精神病医院实施长期封控管理。因此精神科医务人员在疫情背景下将面临极大的压力和挑战,其心理健康情况也日益受到关注。急性应激障碍(acute stress disorder,ASD)是个体暴露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重大事故等创伤事件后引发的一过性精神障碍[3],可以预测个体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ASD如果识别及诊治不及时,可能会发展为PTSD,从而损害个人身心健康、工作效率、人际关系等[4-5]。ASD的发生不仅与应激事件本身有关,还与个体的心理素质、性格特点、职业素养等因素有关[6-7]。而心理弹性是一种积极心理学品质,是个体面对困境或威胁所激发的潜在认知、能力或心理素质,能通过内外资源进行修补和调适的过程,从而缓解个体心理压力负担,达到促进心理健康的目的。它是能帮助个体良好地适应工作压力和挑战并复原的必要元素[8]。因此,本研究以调查ASD和心理弹性为切入点,分析疫情期间精神科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提高精神科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积极应对疫情挑战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在精神科病房工作的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等卫生技术人员;疫情期间在岗上班;知情同意且自愿参加。排除标准:清洁工、护工等非卫生技术人员;患有精神心理疾病;非在岗医务人员。

1.2 调查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2020年2月15日—2020年3月15日,采用“问卷星”在线调查的形式对广东省精神科医务人员进行调查。本研究共收回631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616份,有效率97.62%。

1.3 调查工具 包含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问卷、急性应激障碍量表和心理弹性量表3部分。①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所在地、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②急性应激障碍量表(Acute Stress Disorder Scale, ASDS):是由Bryant,Moulds等在急性应激反应晤谈的基础上开发编制而成,由4个维度19个条目组成,用于测量个体急性应激症状。该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9,采用1~5级评分法,ASDS得分同时满足解离维度得分≥9分和闯人、回避和高警觉维度总分≥28分考虑有急性应激障碍的表现[9]。③心理弹性量表(Conner -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该量表由Conner和Davidson 于2003年研发[10]。本研究采用于肖楠等[11]修订和翻译的中文版心理弹性量表,共有25个条目,包括坚韧、自强和乐观3个维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91,与自尊、生活满意度以及五大人格效标量表的相关理想,具有良好的心理测量学特征。采用0~4分评分法,分数越高代表心理弹性越好。

2 结果

2.1 基本资料 本研究纳入的616名精神科医务人员中未婚207人(33.3%),已婚387人(62.2%),离婚19人(3.1%),丧偶3人(0.5%);0~5年工龄234人(37.6%),6~10年工龄117人(18.8%),11~15年工龄75人(12.1%),>16年工龄190人(30.5%);合并慢性疾病65人(10.5%),无合并慢性疾病551人(88.6%);专科257人(41.3%),本科341人(54.8%),研究生18人(2.9%);所在的科室有收治新入院病人的169人(27.2%),不收治的有447人(71.9%)。

2.2 ASD及CD-RIS得分 精神科医务人员的ASDS得分为(27.90±8.57)分,其中58名同时满足解离维度得分≥9分,闯人、回避和高警觉维度总分≥28分,即考虑存在急性应激障碍的表现,占9.42%。ASDS得分在婚姻状况、工龄及是否合并慢性疾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另外,CD-RIS得分为(65.22±18.26)分,CD-RIS得分在不同文化程度及所在的科室是否收治新入院病人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不同特征精神科医务人员ASD及CD-RIS得分分析 单位:分

2.3 ASDS与CD -RIS得分的相关性分析 结果显示:疫情期间精神科医务人员的ASDS得分与CD-RIS得分呈负相关(r=-0.271,P<0.05),其中分离维度、高警觉维度与心理弹性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43、-0.210(P<0.05),见表2。

表2 ASDS与CD-RIS得分的相关性分析(r值)

2.4 CD-RIS得分在是否有ASD表现两组间的差异性分析 根据ASDS得分,将是否具有ASD表现的医务人员分为两组,结果显示两组间CD-RIS得分具有显著的差异性,见表3。

表3 CD-RIS得分在是否有ASD表现两组间的差异性分析 单位:分

2.5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分别以ASDS、CD-RIS得分为因变量,以一般资料及相关性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和维度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强维度对ASD具有预测作用,分离维度对心理弹性具有预测作用,见表4。

表4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疫情期间精神科医务人员ASD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有ASD表现的医务人员占9.42%,明显低于COVZD-19疫情期间公众的ASD发生率(18.6%)[12]。可能与精神科医务人员自身专业特点有关,如接受到更多的精神心理学专业训练和心理调节技能,能更敏锐地觉察自身心理状态的变化,主动进行自我调整,积极获取社会资源[13]。精神科医务人员的婚姻状况、工龄及是否合并慢性疾病对ASD得分产生影响。①婚姻方面:丧偶者ASDS得分最高,已婚者次之。原因可能为丧偶者比较容易发生孤独感,他们即使能与儿女一起生活,但子女的陪伴与支持是没办法取代配偶,其内心想法缺乏倾诉,无法发泄自己的情感,面对突发的疫情时相对容易出现急性应激障碍[14]。而已婚者不仅要面对高强度的疫情防控工作,还要处理家庭事务,承担更多家庭责任、社会责任等,在面对疫情时更容易产生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②工龄方面:6~10年及大于16年工龄者ASDS得分较高。原因可能为6~10年工龄者一般为已婚者,而承担社会角色更多,且6~10年工龄者大部分已是中级职称及以上的,相对于低年资的职工他们在科室中多数承担重要的工作任务,属于科室的中坚力量,所承受的压力会更大,面临的挑战会更多。③合并慢性疾病方面:合并躯体疾病者ASDS得分高于无慢性疾病者。分析原因为COVID-19重症感染者或者死亡者多数是合并有多种慢性疾病[15],且合并慢性疾病者抵抗力较低,更容易被病毒感染,合并慢性疾病的精神科医务人员就更担心自己被感染,在这些综合因素的影响下他们更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

3.2 疫情期间精神科医务人员心理弹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本研究显示精神科医务人员的心理弹性得分为(65.22±18.26)分,接近国内常模(65.4±13.9分,n=560)[16],但高于林建葵等[17-18]调查的精神科护士心理弹性水平[(54.20~60.20)分]。分析原因为本调查的616名参与者不仅包含精神科护士,还包含精神科医师、药师等人员,相对医师、药师等专业技术人员而言,精神科护士的临床工作相对繁忙,长期需要日夜倒班轮转,直接与病人接触较多等原因可能会影响其心理弹性水平。本研究中精神科医务人员的文化程度越高者其心理弹性水平越高,这与高学历的医务人员在应对紧急公共卫生事件的理论基础扎实,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或能调动的资源多,工作岗位相对轻松等因素有关。另外,是否收治新入院病人对精神科医务人员的心理弹性也有明显影响,非收治新入院病人的科室其医务人员心理弹性水平相对较高。主要由于心理弹性的得分并非是长期不变,它仅反映精神科医务人员在疫情中某一段时间的心理弹性水平,其水平高低受到个体自身及其他外界多种因素的影响[19]。有研究显示,负性情绪不利于个体心理弹性发展[20]。在疫情期间,所在科室收治新入院病人的医务人员工作环境更加复杂多变,被感染风险会更加高,工作强度会更大及更容易遇到突发事件,导致其承受更大压力,而容易出现负性情绪,从而降低其心理弹性水平。

3.3 疫情期间精神科医务人员心理弹性与ASDS的相关性分析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疫情期间精神科医务人员的心理弹性与ASD得分呈负相关关系,即心理弹性越好发生ASD的可能性就越低。心理弹性就像机体心理的“免疫保护系统”,能有效调节及调动机体反馈反应,使机体迅速处于平衡状态[8,16]。当面对较强烈刺激性事件时,心理弹性水平高者能更冷静理性地处理问题,表现出更加自信、豁达、乐观的态度,更好地调节自己不良情绪,灵活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获得希望和成功。而心理弹性水平低者在遇到压力恐惧事件时,其反弹能力差,不能很好地应对应激事件,而可能表现出回避、否认、焦虑等不良情绪,而影响工作的质量。ASDS量表的4个维度中,分离维度、高警觉维度与心理弹性具有显著相关性,说明心理弹性好的个体在面对突发疫情的过程中更容易接纳,包括事件本身及自身的情绪体验等。高警觉性体现的是个体面对突发事件的心理素质水平,对已发生事件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心理弹性好的个体在突发事件面前显得更为淡定[7]。因此,加强心理弹性的有效干预对预防突发事件导致的急性应激障碍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精神科医务人员ASD发生率较普通人群低,婚姻状况、工龄及是否合并慢性疾病是预防ASD的重点考虑因素;心理弹性作为个体在应激事件中心理健康的保护性因素,提高个体的心理弹性水平有助于有效预防其在疫情期间发生ASD。因此需要积极挖掘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素,包括内在和外在的保护性因素。它对个体的影响是累积性的,个体生活中的保护性因素越多,就越可能表现出心理弹性,从而越能适应逆境。譬如积极乐观的心态、坚持信仰、获得良好的社会支持和心理教育等都是心理弹性的重要保护性因素。

猜你喜欢
工龄精神科医务人员
精神科护士再任职后的压力分析及对策
医务人员新冠疫苗接种意愿现状及影响因素
我院精神科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影响因素分析
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
医务人员如何预防针刺伤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那些和工龄有关的事儿
切实关爱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
这七种情况,不在岗也能算工龄
我回乡务农的时间可以计算为工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