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文底蕴提升的《论语》整本书阅读实践

2022-07-18 16:48刘长军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人文底蕴实践研究论语

刘长军

摘 要 人文底蕴蕴含了审美情趣、人文积淀等多个方面。中学生正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人文底蕴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素质和人文精神,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本文主要针对基于人文底蕴提升的《论语》整本书阅读实践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 人文底蕴 《论语》 整本书阅读 实践研究

当前,许多学生在读《论语》时往往具有极大的功利主义色彩,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应付考试,对于《论语》本身没有太大的兴趣,觉得学习《论语》存在较大的难度,这严重阻碍到人文底蕴的培养。针对此,需要教师积极进行创新和改革,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论语》整本书阅读,促进学生人文信息的提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承的基因,《论语》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其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人力资源,在当代教育中,它具有很强的德育功能。《论语》强调人格教育,注重对人生的反思与人生价值实现的探求。在人与人的相处上,《论语》更是形成了优秀的道德规范。在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上,《论语》强调责任和忧患意识。它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文化价值和强大的德育功能。之所以选定《论语》,正如钱穆所说:“我认为:今天的中国读书人,应负两大责任。一是自己读《论语》,一是劝人读《论语》。”其人文底蕴具体可以从自我修养、尊重他人等方面来思考。

对于整本书阅读学习而言,其中的任务群需要引导学生积极进行阅读整本书门径的探索,形成自己独特的经验和方法,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欣赏水平,形成正确的三观和人文素质。特别地,整本书阅读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方法:一是引入结构形态法。《论语》整本书阅读需要读出外结构与内结构这两种形态,前者是显性与静态化的,而后者则是隐性动态化的;二是引入思维可视化教学。这种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论语》内容的整合,使得学生能够结构化的思考和分析,帮助他们形成完善的知识网络,增强记忆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三是引入思辨阅读。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应用辩证思维发现与论证问题,实现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掌握,达成理想的阅读学习效果。

1.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

对于《论语》整本书阅读教学而言,最重要的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才能主动参与到阅读学习中,达成理想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人文底蕴的提升。就整体角度上来说,《论语》阅读主要涵盖了孔子与《论语》这两部分内容,《论语》的前十篇基本都是阐述孔子之道,以下内容是对路径及其最终结果的分析讨论。教师可以从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两个方面着手。首先就是让学生了解孔子一生的主要经历:试图从政,不过总是失败,之后转而治学,获得了辉煌的成就。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将时间、地点以及人物等详细的呈现出来,使得学生能够一目了然,清楚的了解到孔子的一生。与此同时,融入一定的小故事,使得孔子的形象变得立体化。如孔子在周游列国的时候,发生的“绝粮陈蔡”这一小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孔子虽然身处逆境,不过却依旧不乱的气度;其次就是通过简明的结构帮助学生大致了解《论语》,把握书的外部结构。合作探究活动也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重要方式之一。这不仅能涵养提升学生人文底蕴,也对激发和唤醒学生的自我主体意识有重要作用。我们可以设置教师主导的《论语》名句接龙赛、配乐诵读、文本鉴赏合作,也可以引入学生主导的课本剧、辩论赛、团队游戏等互动。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激起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而且还能使学生对其有大致了解,为接下来的整本书阅读做好铺垫。

2.文本通读,为课程实施做好铺垫

文本通读是《论语》整本书阅读的起点所在,主要是积累文化语言知识,实现人文的积累,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中的人文情怀。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展示与交流读书笔记。在自主阅读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边读边记,看完,写下看完的感受,然后每周上课交流;二是合理制作思维导图,以便实现文化与语言知识的积累。如借助思维导图将《论语》中一些优秀的成语整理记录下来,具体可以从治国安邦、君子仁德等方面着手。就其中的治国安邦来说,主要有分崩離析、北辰星拱等。君子之仁主要包括成人之美、施舍大众等。通过此,能够很好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并且为德育的落实提供助力。

3.开发与实施《论语》整本书阅读课程

一级课程为主题式研读。具体就是需要引导学生形成“主题式”分类阅读理念,以人文情怀为重心,培育人文遗产。基于《论语》之道,可以树立出交友之道、仁爱之道、孝敬之道以及学习之道等几个主题,而对于教师而言,便可以引导学生将其整合成文本雏形,然后根据此展开阅读学习。

二级课程为人物专题阅读。《论语》中的语言凝练简洁,其中的人物形象也十分的生动。为此,在这一专题课程中,主要目的就是带领学生品鉴人物的形象。所以,教师可以从审美的角度出发,以审美情趣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三级课程是实践经典。新课程标准对此作了明确规定,语文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强、综合性强的语言文字教学课程。第三层次课程就是实践这一要求,内化目标,之后再转变成为行动,在各种实践活动中逐渐提升学生的人文底蕴。

4.引导学生写读后感

阅读与写作教学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因此,教师在《论语》全书阅读教学中,也应该清楚认识到这一点,引导学生找寻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联系,并将阅读积累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摒弃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主思维。首先就是在标题设定上,应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这样便能赋予标题韵味性。如有的学生的标题为《和谐是美》;有的学生选择《孝,一种高于物质的精神赡养》当做标题等。这样,可以很好避免学生的写作千篇一律,达成理想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具体的文字内容也应该有思想,而不是随波逐流。为此,在写作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分析,发表自己各方面的建议和想法等。在思维的碰撞下,学生必定能够形成全新的认识,进而写出不一样的作文。

5.合理进行阅读评价

课程评价作为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发展的有机部分,它在整个课程开发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证明校本课程的有效性,实践过程中我们结合学生、教师和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定期评价。我们应当注意从审美鉴赏与交流、语言建构运用、批判思维培养和研究论文等维度考虑。对于不同的评价内容,教师应该遵循不同的评价原则,如在对待读书笔记的时候,教师可以及时且多次的进行评价;对于学生思维导图的制作情况,教师应该以鼓励和肯定为主;对于学生的交流,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态度;对于写作情况,教师应该秉承着海纳百川的态度,原则是评价主体多元化。这样,可以很好提升评价全面性,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然后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实现持续改进和发展。

综上所述,借助《论语》整本书阅读,能够很好促进学生人文底蕴的提升。不过要想有效发挥其作用,需要教师加强注重学生对《论语》学习兴趣的激发,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同时,在阅读指导中,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中的合作者与引导者,带领学生深层次的挖掘《论语》中的思想内涵,最终达到了理想的效果,为学生更好的学习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通联:南京市溧水区第二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人文底蕴实践研究论语
天天背《论语》,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如何读懂《论语》?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半部《论语》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