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的侧面描写

2022-07-19 09:44赵莉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22年26期
关键词:现场感人民解放军衬托

赵莉

新闻是记录社会事件、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包括消息、通讯、新闻特写等,具有真实性、时效性、準确性等特点。从表达方式上看,新闻的写作以记叙为主,但绝非平铺直叙,为了突出新闻对象的特征,加深读者印象,往往会采用一些文学技巧进行适当加工,侧面描写就是比较常用的一种。

侧面描写是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进行描绘来衬托写作对象的一种方法,可以使人物形象更鲜明。通常情况下,新闻中多采用正面描写对人物形象进行刻画,即直接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去表现人物的性格、能力、事迹、品行等,从而体现某种社会意义和价值观。但是,借助侧面描写常常可以起到补充事件背景、渲染气氛等作用,还能收到正面描写无法替代的效果。那么,新闻中如何进行侧面描写呢?

一、以反面形象衬托正面形象

反面形象和写作对象相对立,为了突出表现人物的某种精神,我们不妨从“反方”的表现入手,以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例1: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分析:这里写国民党军队纷纷溃退,属于侧面描写,借助敌方的节节败退来反衬我方的气势如虹,从侧面表现渡江战役中人民解放军的英雄神勇。

例2: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分析:这则新闻报道了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这一事件,但毛泽东却在其中加入了战犯汤恩伯督战及他对战争的分析,这并非偏离主题,而是属于以反面衬正面,准确客观地表现出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和锐不可当。

二、以周围人物衬托写作对象

通过描写周围人物的表现或对主人公的评价等,从侧面凸显主人公的形象。或者直接从周围人的眼中、口中来认识该人物,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例1:“妙!妙极了!”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分析:这里描写了一名外国记者对吕伟难以抑制的赞赏,从周围人的反应入手来突出吕伟的精彩表现,属于侧面描写。也就是说,作者的目的不是写外国记者,而是要用满怀激情的赞叹来表现吕伟的优秀,以增加新闻的情感倾向性。

例2:塔台内,时钟指针的每次跳动,都在揪着人心。(《一着惊海天》)

分析:写人们的反应,属于侧面描写,衬托了着舰的危险性,增强新闻的现场感。

三、以周围环境烘托现场气氛

例:渤海的某海域,海风呼啸,海浪澎湃。辽阔的海面上,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斩浪向前。(《一着惊海天》)

分析:描写辽宁舰所在的渤海某海域的景象,烘托出一种庄严、肃穆、紧张的气氛,暗示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意义非凡,增添了新闻现场感。

新闻是一种叙事性文体,写作时除了要注重真实性,还可以运用一些文学技巧来增强感染力和表现力,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猜你喜欢
现场感人民解放军衬托
早春
学会衬托
写出新闻的现场感
场面描写“六衬托”
浅论电视新闻特写的关键要素
写作的艺术表现手法:衬托
电视新闻报道如何摆脱平淡
(封二)
(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