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示范区导向下苏州市吴江区空间发展策略研究

2022-07-19 07:31苏州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城市建筑空间 2022年6期
关键词:吴江示范区规划

文/苏州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田 聪

0 引言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2019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下文简称《纲要》)从顶层设计出发,对长三角地区的发展格局、产业体系、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方面进行重点部署,其中突出强调各省市之间要保障形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科创产业协同发展、城乡区域融合发展、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公共服务便利共享的一体化发展格局。为推动《纲要》落实,我国加快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其配套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确定对示范区的总体要求、相关定位和目标,要求示范区在转化地区生态优势、创新区域生态经济一体化发展制度、推广重大改革系统成果和改革试点经验、强化相关成果实施保障等方面展开先一步探索。

吴江区位于苏州市南部,紧邻上海和浙江,位于江浙沪三省市交界处,处于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核心区域,江苏省赋予其实践“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重大任务,吴江区应充分把握历史机遇,积极主动参与,结合相关发展要求,从产业布局、生态治理、城乡协调、空间融合发展等方面作出先行和示范探索(见图1)。

1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空间范围(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1 空间发展现状

吴江区空间生态基底良好,水网密布,水乡特色明显;空间区位优势明显,位于江浙沪三省市交界地区和上海都市圈内,与苏州中心城区联系紧密;区域主干路网覆盖主要城镇,城镇之间联系紧密;区域内中心城区和主要城镇发展较为均衡,现已形成“一主两副”的城镇体系。

新兴产业和部分传统产业依托吴江区的高新区和经济开发区的产业园发展,产业空间集聚规模已初步显现,但仍有大量散布于村镇街道的传统小型企业,占据大量工业用地,造成较为严重的工业污染,且多聚集于河湖水系附近,影响下游水质和生态环境。

区域内生态保护用地面积大,而城市空间已有的开发强度较大,整体开发率已达31.4%,超过总体规划要求的30.0%,城市未来对外发展空间受到限制,对传统城市发展模式造成挑战。此外,吴江区边缘区域建设较为混乱,多重用地矛盾累积较为严重,影响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的提升和空间结构的完善。

2 空间发展策略

规划是城市空间发展的先导,为适应一体化示范区未来发展要求,吴江区应首先在规划方面作出探索和应对,做好规划标准的统一和规划内容、机制的衔接。在此基础上,城市整体空间结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等按照《纲要》要求和省、市级政府发布的行动方案,结合自身发展需求,制定相关空间发展策略。

2.1 强化空间规划体制和标准的统一,推进规划衔接一体化

目前,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3地在诸如建设用地分类、道路建设标准、环境治理标准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上的不协调、不一致情况,应就规划编制和管理标准进行协调和统一。考虑到先行示范区的高标准发展要求,吴江区应与其他两地共同组建示范区的规划专家技术团队,通过保持与行政部门的沟通,以上海市的标准为依据,同时考虑吴江、嘉善的具体情况,编制示范区的相关规划建设技术指导,以便建立统一标准,进而实现规划的有效衔接。

吴江区以往的规划编制和实施的对象主要为行政区的内部空间和中心城区,其行政区交界区域的规划和建设与其他区县存在协同和对接上的不足,导致其交界地区的发展出现不协调或矛盾冲突之处。在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规划要突破行政边界的限制,建立统一的、多层级的空间规划体系,保障目标决策上的协同及规划、管理标准上的统一,统筹划定各类控制线,统一规划建设标准,同时要保证各区县、乡镇的重大基础设施、环境治理项目、重点建设工程在规划安排或进度落实上的协同。

2.2 构建多中心、网络化的城镇空间整体格局,倡导空间融合式发展

针对土地开发强度超过《纲要》要求的情况,结合城乡协调发展要求,吴江区强调应在现有城镇格局的基础上进行结构调整和优化,并突破以往以行政边界为线、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向外延伸的空间规划模式,从示范区的整体需求、建设适宜性、资源承载力和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布局出发,构建城市空间结构体系。

实现市域范围内规划的全覆盖和统一管理,改善吴江区边缘区无序发展的情况;加强吴江区与其他城市交界区域内相关村镇的规划衔接,突出示范区内大中小城镇与乡村的协同发展,打造互联直通的小镇簇群网络,强化城镇间的功能互补;在吴江区区域范围内,构建起以吴江区为主导,沿苏嘉、G92、沪湖发展轴发展的环汾湖组团、盛泽组团和环太湖组团,形成“四区三轴多节点”的网络化空间整体结构,以对接青浦和嘉善的城市空间结构,加强三地的空间联系(见图2)。

2吴江区未来城镇空间整体发展格局(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2.3 产业空间沿重大交通走廊布局,强化产业用地布局的集聚性与包容性

产业空间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体化示范区中应给予其重点关注,吴江区应推动不同产业在空间上实现集聚化、规模化、特色化发展,围绕《纲要》要求,结合自身发展的现实情况,调整各类型产业在空间上的布局形态,充分释放相关空间红利,为保证城市空间开发强度以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供基础。

调查整理吴江区各类型产业的空间分布情况,确定调整的主要产业类型和区域空间,通过淘汰或升级落后的污染企业、小作坊加工企业,为产业转型腾转用地空间;围绕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发展的空间布局要求,加强吴江区各类型产业园区建设,倡导企业向园区集聚,以提升产业用地规模和产出效益;针对目前各工业用地和园区分布较为分散的情况,应推动其产业空间用地向沪渝高速、常嘉高速、G92高速等重大交通走廊集聚,既实现产业发展联动和资源流动,又腾转出用地用于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活空间提升;着力推进产城融合,推出多种类型的产业空间,提升不同土地空间管理政策的包容性,在保障相对整块的先进制造业发展空间的同时,充分利用优越的生态环境、产业人才优势以及部分零散用地,发展规模适宜且多样化的嵌入式创新产业空间,满足中小微创新企业发展需求,提升吴江多样化产业发展的生态系统。

2.4 突出生活空间与生态空间的融合发展,构建水乡生活单元

吴江区拥有良好的自然生态条件和蓝绿基底,应以提升淀山湖、元荡、汾湖和大运河等沿线生态环境品质为契机,构建以水为脉、林田共生、城水相依的自然生态格局;在此基础上,以低冲击开发为导向,以城市双修为手段,推动生活空间与生态空间融合,营造绿色生态的人居环境;在中心城区以外的乡镇,要依托其生态环境资源,突出江南水乡空间要素的特色,倡导建设融合式水乡生活单元,不过度区分生活区、生态休闲区和生产区,将生活、休闲、旅游、创新型生产等功能进行融合,提升生活空间的多元性和丰富性,以提供舒适、便利的生活空间,提升人的生活体验。

3 结语

《纲要》为吴江区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新机遇,吴江区可充分利用先行、先试的政策红利,与青浦、嘉善两地共同探索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空间发展新模式,为示范区内的社会经济发展、生产力布局、资源的自由流动打下良好基础,以促进吴江区乃至苏州市与区域的全面协调及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吴江示范区规划
加州鲈“遇冷”!端午节后市场疲软,吴江大量出鱼冲击多地市场
“城中村”改造与规划的思考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规划·样本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娘做的面
娘做的面
今年前两月中关村示范区企业共申请专利12609件
贵阳首发白皮书:五年建成主权区块链应用示范区
图说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