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海一体化理念下的产业空间布局研究
——以唐山市海港经济开发区为例

2022-07-19 07:31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张又天
城市建筑空间 2022年6期
关键词:海港开发区港口

文/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张又天

0 引言

海港经济开发区位于唐山市东南沿海,地处渤海湾及京津冀都市圈核心地带,是京唐港所在地,京唐港是唐山港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海港经济开发区所处的京津冀区域正发生重大变化,区域协同发展上升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为海港经济开发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更高的发展要求。海港经济开发区建区以来,自身发展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港口、产业、城市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为充分承接区域发展新机遇,应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海港经济开发区的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

1 开发区特质

1.1 国家重要大宗货物运输系统重要节点

唐山港是我国面向“三北地区”的大型港口,其吞吐量位列环渤海首位,集装箱吞吐量排名第5位;京唐港货物吞吐量排名全国第12位。唐山港在煤炭、铁矿石方面是全国的重要通道,山西、陕西和内蒙古等煤炭资源通过大秦铁路线,经秦皇岛、曹妃甸和京唐港三大港口运往我国南方地区,作为冀东地区重要进口铁矿石通道,主要为唐山内部的钢铁基地服务。

1.2 首批京津冀产业协同示范区

海港经济开发区作为首批京津冀协同示范区,起步地位高,自建区以来一直被寄予厚望,多个京津冀大企业先后落户,使海港经济开发区规模、产业工人及家属人口迅速增长,国家及河北省也不断对其规模进行扩容(见图1)。

1海港经济开发区发展脉络

1.3 以重工业为主的产业格局

海港经济开发区的二产以石化、钢铁、电力为主,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重工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74.90%,其中,石化30.29%、金属制品20.89%、电力12.87%。空间布局上,重工业企业主要分布在海靖路以东,占中心城区工业用地比例超80%。

2 现实困境

2.1 港口优势明显,附加值挖掘不足

目前港口运营主要集中在矿石、煤炭、钢铁等散杂货物,主要为过境运输,港口功能与腹地产业关联度低,临港加工、现代物流、国际贸易等产业未体现出特色。2019年海港经济开发区生产总值占全市比例为2.41%,仓储物流用地集聚程度较高,但地均产出较低(固定资产投资25.1亿元,物流产业增加值仅为40.28万元),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不足。

2.2 产业定位模糊,工业产业结构不合理

唐山市域沿海工业区(曹妃甸区、乐亭工业区、海港经济开发区)产业基本同构,均为装备制造、化工、钢铁、物流四大板块,前3项基本同质,只有物流业错位发展,整体竞争大于合作。

产业结构带来高地耗、水耗,战略新兴企业与高新技术企业整体占比较低,偏重的产业结构用水效率偏低,2019年海港经济开发区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44.95万m3/亿元,地均GDP为1.23亿元/km2,位列唐山市靠后位置。

2.3 人口吸引力不足,公共服务能力有待提升

统计唐山市各区县公共服务设施得出海港经济开发区公共服务水平排位相对靠后,人口吸引力不足,从而导致专业人才缺乏(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31.1%,专科学历占比35.5%,高中及以下学历占比33.4%),专业人才的缺乏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

3 陆海统筹联动,构筑区域特色节点

3.1 双向开放,构筑东北亚商贸枢纽

从区域格局上看,唐山及京津冀城市群位于“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交汇地区,其港口及铁路公路网是唐山构筑双向开放门户、区域地位能级提升的重要依托。在“一带一路”1.0时代,深水大港及集装箱外贸航线等基础设施是重要竞争依托,而2.0时代更多要依靠人才、知识、制度的输出,发展对外贸易、航运金融等产业。

海港经济开发区是构筑开放门户的战略要地,京唐港以集装箱、物流、贸易为重点,在与惠州港合作的基础上,争取更多航线,形成南北联通的格局,对接海上丝绸之路;铁路和高速公路网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而中东欧产业园区则是打造与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及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的平台。

3.2 两区联动,助力打造世界级现代化港口群

海港经济开发区若想在区域竞争中谋求一席之地,势必要形成区域发展合力,京津冀的港口群是其重要依托,尤其要发挥与曹妃甸港联动的优势,加强与天津港全方位合作,打造北方航运中心。在此目标框架下,唐山港为我国沿海进口铁矿石和“北煤南运”重要集疏运港口,以及天津港集装箱支线港,曹妃甸港区是世界贸易综合大港,也是我国进口天然气、原油和铁矿石以及“北煤南运”等大宗商品储运中转基地。

京唐港要在大力发展外贸的基础上,一方面推进内陆港建设,做大做强大宗商品交易功能;另一方面要充分加强海铁联运,建设环渤海地区海铁联运物流枢纽,同时对接国际能源运输,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3.3 立足比较优势,推动开发区转型升级

1)区位 海港经济开发区是京唐秦发展廊道及环渤海发展廊道上的重要节点,如图2所示,在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背景下,海港经济开发区应瞄准智慧物流、新材料、航空电子等十大产业板块,承接与合作并重,打造京津冀专业化功能节点。

2海港在京津冀产业格局中的地位

2)空间功能 培育科技服务及文创产业化基地、生产服务(地方总部、分支服务机构、后台外包服务)、公共服务(高校分校、合办院校、合办医院)等职能。

4 港产联动发展,构筑临港产业体系

4.1 强化港口龙头作用,向综合服务为主的港口转型

对京唐港潜力进行充分挖掘,一方面对港口原有功能进行整合,优化集装箱码头、液体散货区、干散货区、杂货码头及综合物流区五大功能板块;另一方面结合中韩自由贸易协定等发展机遇,依托港口的物流职能及现有龙头企业,构筑七大交易中心,包括汽车交易中心、国际石材交易中心、冷链交易中心、木材交易中心、大宗散货交易中心、大宗工业品交易中心、粮食集散交易中心。

同时,将物流业向港口金融方面转型,改善港口综合环境,大力发展港口金融,改善港口综合环境,聚焦银行供应链金融平台、金融科技应用、产业投资等;大力发展智慧物流,提升港口服务效率,以“外贸航运、集装箱物流、多式联用、物流后服务”四大产业板块为主,打造智慧型、枢纽型港航物流产业群。

4.2 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

产业结构方面,优化传统产业,延伸产业链,打造产业集群,是开发区转型升级的关键,如图3所示。对外通过招商平台承接京津产业疏解,加强职教培训提升人才素质,同时大力发展研发孵化平台、互联网及信息服务等,并寻求区域合作。针对京津冀地区的国家重点高校和重点实验室,海港区可有选择地进行合作,搭建京津-海港区产学研对接平台。利用京津地区丰富成熟的产业联盟、产业协会资源,鼓励海港开发区企业进入产业联盟、产业协会的创新协作中。通过产业联盟、产业协会吸引相关企业、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在海港京津研发成果转化基地投资,设立分支机构和生产基地。

3海港经济开发区产业链延伸

对内通过融资担保、精简审批等政策进行产业要素保证。未来重点形成精特钢制造、现代精细化工、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现代轻工业及新能源等板块。

产业空间布局方面,围绕“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板块价值。将基础的生产产业链向前端(研发与技术)及向后端(品牌与服务)延长,推进企业合作的园区与平台建设,加快配套产业发展,形成全产业链,提升产业链价值。

4.3 全域一体化空间布局

在产业空间布局重点补充服务功能,强化服务引擎,在原有城市骨架内构筑高新技术、钢铁与装备制造、商务、化工、物流五大特色产业园区。将小清河以西及大清河盐场的空间作为战略预留,小清河以西未来主要发展方向为科技转化、小微企业等;大清河盐场则逐步退出盐化功能,转变为新能源、云计算、旅游度假、通用航空等战略新兴产业(见图4)。

4海港开发区开发与保护布局

4.4 服务织补,错位布局

打破产业界限,探索转型升级新模式,推动产业相互融合,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依据产业类型和城区关系及发展成熟度分为3种布局模式,如图5所示。

5“龙头错位布局,协同科创空间”布局模式

1)城区型产创空间 主要为成熟企业或成长期创新企业的独立研发和办公空间,选址倾向靠近城区位置且政策支持力度高的周边板块,如纽约硅巷。

2)校区型产创空间 靠近创新源(高校、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及创新应用市场(下游的产业集聚区)分布,马赛克式镶嵌于各类用地中,如北京中关村、美国硅谷。

3)园区型产创空间 主要为科技企业的中试空间和生产车间,选址倾向城市边缘,周边配套创新服务,如武汉东湖、苏州工业园。

通过龙头企业错位布局,限制用地规模,提高容积率;同时织补产业研发、公共服务、信息物流等功能,鼓励核心外圈层补充上下游、零部件等相关企业,形成龙头企业、服务、中小企业之间的良性循环互动。

5 结语

港产一体化是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重要体现,以港口的发展促进临港产业发展,进而支撑城市功能板块的发展是海港经济开发区发展的战略布局。通过剖析海港经济开发区的特征与问题,提出区域一体化战略设想及开发区内部发展策略,以期为类似地区发展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海港开发区港口
松木岛化工产业开发区
松木岛化工产业开发区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中国港口,屹立东方
《威海港口》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2019“中华诗词—秦皇岛海港金秋笔会”启事
港口上的笑脸
2019“中华诗词—秦皇岛海港金秋笔会”启事
2019“中华诗词——秦皇岛海港金秋笔会”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