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的国内社区更新动态分析*

2022-07-19 07:31太原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钟玉婧冯雅茹
城市建筑空间 2022年6期
关键词:图谱聚类热点

文/太原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高 静 钟玉婧 冯雅茹

0 引言

在我国社会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城市空间拓展从增量发展转向存量发展,城市更新趋势已从“点状更新”转向“片区更新”[1]。作为城市功能区重要组成单元的“社区”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2-4]。在新一轮城市更新进程中,如何对老旧社区进行更新改造,特别是对老旧社区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和提升,成为推动旧城更新、焕发城市活力的核心问题。

本文中“社区”是广义上的社区,即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个领域内所形成的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5],从性质上讲,有乡村社区和城市社区之分。本文将从“社区更新”角度阐述乡村社区和城市社区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为社区更新发展提供研究思路。

1 数据来源

以中国知网中公开发表的文章为源,以“社区更新”和“社区改造”为主题搜索2001—2021年的文献,并剔除会议报告、政府报告、广告资料等文献,共获取741篇有效文献,将文献以RefWorks的格式导出基本数据资料。

2 社区更新研究热点

2.1 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

关键词是对一篇文献的高度概括,关键词词频可反映该领域研究重点及方向。运行CiteSpace,设置节点类型为关键词,时间切片为1年,其他参数设置保持不变,得出节点数为498,连线数为790,密度为0.0064的网络图谱,如图1所示[6-7]。

1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

由图1可知,中介中心性大于0.1的有城市更新、社区营造、公共空间、社区和公众参与,词频位于前五的关键词分别为城市更新、社区营造、公共空间、老旧小区、社区。由此可知,中介中心性与词频不一定呈正相关关系,但兼具高中介中心性和高词频的关键词具有重要研究意义,这也是本阶段的研究热点及重点,因此,近20年社区更新研究热点主要为社区公共空间营造。

2.2 关键词聚类网络图谱

关键词聚类分析本质上就是研究关键词间的联系并进行可视化表达,即关键词聚类网络图谱。运行CiteSpace,对关键词进行关键词聚类,不过滤类团成员小于10的类团,选取数量最多的前12类聚类进行分析,由此可得出Q值为0.6876,S值为0.7986的聚类网络,如图2所示。Q值表示该网络聚类效果,当Q值大于0.3000时,表明该网络聚类效果显著;S值表示网络信度高低,当S值大于0.7000时,表明该网络已具备高信度[8-9]。

2关键词聚类网络图谱

由图2可知,近20年社区更新研究热点排在前12的聚类分别为老旧小区、社区、历史街区、再生、公众参与、老旧住区、杭州、协调机制、安置社区、社区改造、上海和农村社区建设,通过统计社区更新研究热点可知,社区更新的热点词汇最早出现于2008年的“协调机制”,最晚出现于2018年的“老旧小区”。由此可知,社区更新近20年的研究热点从类型上经历了从城中村改造、街道公共空间激活到农村社区建设、老旧小区更新的转变,从内容上经历了从协调机制建立、邻里交往打造到治理体系完善、适老化改造的转变。

3 社区更新研究发展趋势

3.1 突发性检测

突发性检测结果是由于某个主题在某一时间段内被引次数突然增多引起的。对关键词聚类分析后进行突发性检测,γ值设为0.5,刷新后显示22个突现性关键词,如图3所示,其中只有后6位关键词目前仍处于突现性进行中,分别为老旧社区、社区规划、社区更新、参与式设计、老旧住区和社区公共空间。

3关键词突现图

由此可知,从2017年至今,甚至未来一段时间内,社区更新主要方向在老旧小区、公共空间和参与式设计等层面。

3.2 关键词时圈图谱

关键词时圈图反映某一主题在不同时间段主要研究内容或主题,也可反映某主题的研究趋势。社区更新及相关领域近20年研究热点及重点集中于老旧小区、社区、历史街区等领域。

3.2.1 老旧小区

此聚类中较大主题词是2011年“老旧社区”和“公共空间”,其次为2018年“老旧小区微更新”,2011—2018年研究方向为单位社区和乡村社区更新策略,2018年至今为突现期,研究进展迅速,2019年研究方向为老旧社区的有机更新和景观设计,2020年研究方向为传统村落研究和15分钟生活圈打造。

我国大部分地区老旧小区既无大量可研究、可保护的历史文化价值,又无过多商业拆迁价值,受现状条件限制仅能进行逐步改造更新。我国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已开展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但近三年老旧小区改造内容更全面,不仅包括水暖气等市政基础设施改造,而且包括配套设施等完善类改造和公共服务供给等提升类改造,同时居民参与度也得到大幅提高,从“政府改、居民看”转变为居民全程参与,而且改造资金更多元,从过去政府部门出资为主转变为政府部门、居民与社会力量合理共担。由于我国大部分老旧小区基础设施较落后,目前对于老旧小区改造的研究和实践主要集中在对其物质设施的改造层面。

3.2.2 社区

此聚类中较大主题词是2003年的“旧城”与“住区”,2007—2010年为突现期。2003—2006年主要研究混杂街区更新方式和社区规划设计,2007—2010年主要研究传统社区保护更新与社区公共空间特征,2011—2018年社区研究进展缓慢,2019年至今,陆续提出人居环境、城市双修、社区参与共治、微更新、乡村规划建设和老旧社区更新等策略方法。

我国社区发展从“二战”后开始,改革开放前主要为物质空间环境修复建设;20世纪90年代,吴良镛院士提出“有机更新”理念,并付诸实践;2000年开始重视生态问题;2014年后进入多元化社区模式,养老型社区、可持续社区、智慧社区、未来社区陆续涌现。国内社区更新的研究早期主要偏向于景观改造、建筑改造及道路停车规划方面,后期研究范围逐步扩大,研究内容偏向于绿色生态背景下社区空间品质提升和使用者感受提升层面。

3.2.3 历史街区

此聚类中较大主题词为2013年“社区营造”与“保护与更新”,其中“历史街区”首次出现于2008年,2011—2017年为突现期。2008—2011年主要研究历史街区保护规划,2011—2017年研究方向转为社区保护更新与乡村规划设计,2018年至今研究方向为城市微更新。

“二战”后至1981年,我国历史文物保护针对于单一文物保护;1982年首次正式提出“历史文化名城”概念,标志着我国文物保护由单一文物保护开始转向片区保护;2003年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官方定义;2008年,随着住区中开放式住区理念进一步扩大,历史街区的发展开始与社区更新相互融合;2017年城市双修理念的提出再一次强调了风貌保护的目标与要求[10-11]。但目前我国历史街区的理论和实践仍处于风貌保护下的环境整治层面。

4 结语

通过分析社区更新近20年的研究热点可知,类型上经历了从城中村改造、街道公共空间激活到农村社区建设、老旧小区更新的转变;内容上经历了从协调机制建立、邻里交往打造到治理体系完善、适老化改造的转变。近3年研究趋势主要在老旧小区、公共空间和参与式设计等层面。

1)社区更新类型 随着规划理念与方法的多样化发展,可持续绿色生态社区、养老社区、智慧社区等新型城市社区的理念逐步成为新热点;同时,高速发展转型高质量发展战略带动棚户区、老旧社区、城中村、废弃工业区等的保护与改造成为新的浪潮,城市化单边发展转型乡村统筹发展带动乡村建设开始进入大众视野,但作为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一环——乡村社区的研究仍较为薄弱,在聚类中仅有2012年提出农村地区建设,多年来的研究方向仍是农村基层党组织治理、环境治理、文化产业建设等方向。

2)社区更新内容 21世纪前我国经历大拆大建、生态破坏性经济发展后,逐步认识到文化与生态的重要性,于2000年提出绿色社区概念和片区文化保护理念,同时老龄化带动养老社区适老化建设的进一步提出;2012年,“十八大”提出全面深化治理,作为基层组织的社区开始了以人为本、公共参与、三方共同决策的研究热潮;2014年,党中央提出区域联动发展战略,扭转前期区域割裂发展或各行政区单独发展的不足,促进东、中、西、东北部四大区域和大、中、小城镇及农村协同发展;2017年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使农村地区得到进一步发展,作为激发农村活力的产业建设成为农村改造的重中之重;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对社区提出新的挑战,未来的社区研究热点可能偏向于健康社区、社区治理、基础设施改造等方面。

猜你喜欢
图谱聚类热点
一种傅里叶域海量数据高速谱聚类方法
基于图对比注意力网络的知识图谱补全
基于知识图谱的k-modes文本聚类研究
一种改进K-means聚类的近邻传播最大最小距离算法
基于模糊聚类和支持向量回归的成绩预测
图表
4月高考热点关注
主动对接你思维的知识图谱
中国知名官方智库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