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园林散文的唐代私家园林理水探析

2022-07-19 07:32王中华胡玉鑫
城市建筑空间 2022年6期
关键词:水景园林景观

王中华 ,胡玉鑫

(1.河北农业大学园林与旅游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1;2.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 300072;3.北京班墨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北京 100005)

0 引言

唐代是我国园林发展的全盛时期。唐代园林现已无存,对于唐代水景的研究只能从园林文献中探寻其踪迹。本文对唐代园林的相关研究以唐诗和园林散文等文献为主。唐诗注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缺少对园林景观的完整描述;而园林散文是以园林为主要描写对象或者围绕园林的营建、游览、活动而创作的散文体,包括记、序和赋。因此,可通过对园林散文中文字的筛选整理分析园林要素、空间及活动,从而构建出园林空间体系,了解其造园风格。

理水是园林中重要的造景手法之一,不同时期的园林都有其独特的理水特征,从而反映出水景营造的智慧意匠。纵观目前对于唐代私家园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园林文化、个案的研究,较少涉及园林要素的深入研究。本文以唐代园林散文为文献基础,以水景描述详细、能准确反映理水特性作为筛选标准,选取83篇园林散文进行分析,对水景类型进行整理,进而探索唐代私家园林水景营造的智慧意匠,提炼出唐代园林理水的特征。

1 动静结合、声色怡人——理水的自然生态特征

水虽是无色无味的物质,但是在园林景观中与其他景观的结合形成了意趣盎然的水景。通过对园林散文的整理分析可以看出,水体最具观赏性的形式特征体现在水的形态、颜色、声响,表现出动静结合、声色怡人的意境。

1.1 形态

经过查找梳理出唐代私家园林散文151篇,再从中选取水景描述清楚详细、能反映水景特征的83篇,通过NPL分析法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和解读(见图1),得出唐代私家园林中的水景类型及与水景密切相关的要素共17种(见图2),其中,池、泉、溪、瀑占比较高。按照水的动态对其进行归类,可分为静态水景和动态水景。

图1 词云分布

图2 水景类型统计

1.1.1 静态水景

静态水景多指因水积聚形成的池、沼、湖、潭,其水源主要来自城市的河流,或与自然山溪、泉水相通,形成园林水景,形态以园主造园意匠而为。从图表可以看出,静态水景类型中池、潭、塘占比较高。静态水景如镜面,给人一种平静、旷达致远的空间感受。

1.1.2 动态水景

动态水景多指直接利用自然江河湖海、泉瀑溪涧等作为园景的一部分,或者在园中模拟自然水景形成动态的园林水景。从图表可以看出,动态水景类型中泉、瀑占比较高。动态水景与其他景物结合,形成动线景观,展现光色、声势变化的水景,给人以倾心动人的空间感受。

1.2 颜色

园林中水体的颜色是理水生态智慧的形式特征之一,是理水景观中不可忽视的审美对象。不同颜色的水体体现出不同的自然特征,如池塘静深幽碧、石泉山间清透,使景观更加自然怡人。

通过对园林散文中描绘水体颜色文字的统计可以看到,体现水体颜色的“绿、碧”最多,如王勃《游冀州韩家园序》中的“祥风塞户,瑞气冲庭。芳酒满而绿水春,朗月闲而素琴荐”;宋之问《春游宴兵部韦员外韦曲庄序》中的“激樊川而萦碧濑,浸以成陂;望太乙而邻少微,森然逼座”。碧、绿色与水的结合,使园林之水呈现出色彩之美。

园林理水景观随季节变化呈现出不同的季相特色。春水是山河田野中初绿的微碧之色,如张说《季春下旬诏宴薛王山池序》中的“碧流日暖,南山雪残,首献岁之浃辰,尾暮春之提日”体现了春意盎然的景象。夏水碧色是消暑纳凉之色,如武少仪《王处士凿山引瀑记》中的“映碧而夏寒,间苍苔而石净”,体现了夏季清凉消暑的意境。秋季登高望远,呈现“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景象,徐铉《重修徐孺亭记》中的“平湖千亩,凝碧於其下。西山万叠,倒影於其中”,描写了水有季相之色,亦有季相之乐,展现出唐代私家园林理水的自然生态特征。

1.3 声响

在唐代园林理水中利用原有地形或者人工改造,形成叠瀑潺漫产生悦耳的声响,如白居易《庐山草堂记》中的“堂东有瀑布,水悬三尺,泻阶隅,落石渠,昏晓如练色,夜中如环佩琴筑声”利用竹简引泉作瀑布,使其产生动态的声响。又如宋之问《奉陪武驸马宴唐卿山亭序》中的“林园洞启,亭壑幽深,落霞归而叠嶂明,飞泉洒而回潭响”,詹敦仁《清隐堂记》中的“峭绝高天,远跨三郡。有田可耕,有水可居。泉聒耳,戛玉鸣琴”。唐代私家园林的理水巧妙地利用水体的声色,形成天然、怡心清爽的景观。

2 以文说园——理水营造的手法

2.1 水景营造手法——引借

唐代园林在理水形式上采用引借的营造手法,根据自然河湖以及自然水体的形态特征因势利导,以“临借自然、引水入园”的方式营造园林水景,体现生态思想。

2.1.1 临借自然

唐代私家园林多在自然水旁或者山上构园欣赏自然水景,达到“天授地设,不待人力而巧”的效果。如陈子昂在《薛大夫山亭宴序》中写道:“翠微而列坐,左对青山;俯盘石而开襟,右临流水”。皇甫湜在《枝江县南亭记》中写道:“乃新南亭,以旷怀。俯湖水,枕大驿路,地形高低,四望空平”增添自然山水之气息,在有限空间中创造无限意境,与自然山水和谐共生。

2.1.2 引水入园

唐代私家园林注重“立基先究源头,疏源之去由,察水之来历”。在营造水景时相地寻源,以人工方式引水构园或直接通过地下水源来构建水景。如杜佑在《王处士凿山引瀑记》中写道:“生於是周相地形,幽寻水脉;目指颐谕,浚微导壅。穿或数仞,通如一源,窦岩腹渠,引涓溜,集於澄潭,始旁决以淙泻,复涌流而环曲”。又如李华在《贺遂员外药园小山池记》中写道:“堂下有畚锸之坳、圩冥之凹,陂而象之江湖……凿井引汲,伏源出山,声闻池中,寻窦而发。泉跃波转而盈沼,支流脉散而满畦”。杨夔利用低洼的地势因地制宜引溪蓄池,他在《小池记》中提到“竹斋之前……插穴为池焉,逗前溪余派以涨之”。

2.2 水景组合方式——因借成景

水景营造不只是单一的水景体现,更多的是水与其他景物的结合,形成不同的水景效果。在唐代园林散文中可总结出水与山石、建筑、植物等要素的组合形式,体现自然的和谐共生。

2.2.1 山水相依——水与山石的结合

山水相依是园林景观中择址和景观营建的常用手法,也是很重要的一种理水组合方式。在《薛大夫山亭宴序》中有“尔其华堂别业,秀木清泉。翠微而列坐,左对青山;俯盘石而开襟,右临流水”,作者借自然山水,呈背山面水的格局,体验山水之趣。唐代私家园林在理水上同样注重泉(水)石的结合,相映成趣。如杨炯在《群官寻杨隐居诗序》中提到:“石隐磷而环阶,水潺湲而匝砌”。水池中叠山,成为池山,唐代私家园林好多以山池命名,如薛王山池、太平公主山池、崔公山池、贺遂员外药园小山池等。

2.2.2 合形辅势——水与建筑的组合

唐代私家园林在理水空间上注重水与建筑之间的结合,体现“合形辅势”,建筑在池畔或湖溪,一方面可观赏水景,也可欣赏水中倒影形成很好的视觉效果。溪流与亭组景,正如权德舆在《许氏吴兴溪亭记》中云:“亭制约而雅,溪流安以清,二者相为用”。溪与坊组景,如独孤及在《琅琊溪述序》中所道:“因凿石引泉,酾其流以为溪,溪左右建上下坊,作禅堂、琴台以环之”。还有王维《暮春太师左右丞相诸公于韦氏逍遥谷宴集序》中的“渭之美竹,鲁之嘉树。云出于栋,水环其室”。

2.2.3 静桥碧波——桥与水的景观组合

从唐代园林散文中可总结出唐代私家园林中桥的形式有虹(拱)桥、浮桥、平桥、中高桥、亭桥等。园林中桥与水结合呈现出“桥映芙水、静桥碧波”的景观空间,营造理水中的“深远”之意。如王勃在《宇文德阳宅秋夜山亭宴序》中云:“鱼鳞积磴,还兰桂之峰;鸳翼分桥,即映芙容之水”。又如徐铉在《乔公亭记》中道:“前瞻城邑,则万井缠连;却眺平陆,则三峰积翠。朱桥偃蹇,倒影於清流。巨木轮囷,交荫於别岛”。

2.2.4 背林面水——水与植物的结合

唐代私家园林在理水处理上,还注重植物的因借,如韦夏卿《东山记》中的“于是加置四亭,合为五所,瞰野望山者位正,背林面水者势高”。水中栽植莲、荷等水生植物增加水景效果,体现了隐士高洁的品格,符合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意趣。

3 景面文心——理水的生态审美意趣

通过分析唐代园林散文中园林水景营造方式,可以窥探出园林理水的生态审美意趣,利用水的不同形态形成不同的水景观,从而在不同的环境中创造出不同的意境。

3.1 声境——声境之美

自然界的水声,不同水体的声音和同一种水体的不同声音给人以不同的感受,产生不同的意境。在唐代园林散文中出现“声”字多达19次,其中最多为水声,如溪声、泉声、瀑声、涧声等,可以看出唐代私家园林以水声取境最为常见,如白居易在《庐山草堂记》中曰:“堂东有瀑布,水悬三尺,泻阶隅,落石渠,昏晓如练色,夜中如环琴筑声”揭示了草堂中瀑布的形与色,体现了瀑布的声境之美。

3.2 幽境——幽趣之境

在唐代园林散文中出现“幽”字多达50余次,其中体现水之幽境的有10次之多,多以“幽泉”出现。如柳宗元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曰:“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在李德裕的平泉别墅中“清流翠筱,树石幽奇”,体现幽趣之境。

在唐代私家园林中曲水流觞成为具有象征意蕴的文化符号,流杯池和九曲池在唐代私家园林中出现很多,如颜真卿《鲜于氏离堆记》中的“堂北磐石之上,有九曲流杯池焉”。带有理水“幽境”意味之“幽”的唐代私家园林,体现了幽境的审美意蕴。

3.3 水境——诗情画意、情景交融

唐代私家园林在园林营建中注重水境的运用,在83篇私家园林散文中对“池”的描述有40余次,“境”的出现也达20余次。唐代私家园林中的静态水景以小池和盆池的形式为主。在初唐以小池作为重要的造园要素,如许敬宗的小池,在庭院中形成盆池的园林景观。其主要营造目的是利用水的映射作用使周边景观入境,形成丰富的空间效果,从而使造园从小尺度的景观趋于壶中天地的写意趋势,表现出诗情画意的水境特征。

4 结语

唐代造园自古以水见长,拥有理水的生态智慧,本文通过对唐代园林散文的整理、总结和分析,探析私家园林典型的园林理水特征。主要表现为以“池潭”为主的静态水景和以“泉瀑”为主的动态水景,借助自然、疏泉、引水等手法进行园林水景的引水构园,表现出与不同园林要素组景的景观模式,体现了园林水景“声境、幽境和水境”的审美意趣。现代水景设计中有更先进的理水手法,把对于水的理解和感悟应用到水景设计中,传承理水文化,对现代园林理水营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水景园林景观
天音水景
天音水景
天音水景
园林铺装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景观别墅
天音水景
田园养生景观营造探讨
布赖滕巴赫景观酒店48°Nord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景观平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