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背景下体育商业综合体设计策略分析

2022-07-19 07:32琳,赵
城市建筑空间 2022年6期
关键词:田径场流线用房

黄 琳,赵 芹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44)

0 引言

随着我国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体育类场馆、公园、设施建设的热潮,并持续至今。随着城市化进程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早期建设的体育场馆设施由于老旧、容量不足、功能单一,难以满足城市化发展带来的新的功能需求,各地纷纷开展活力化更新建设,集生活、健身、娱乐和休闲于一体的体育商业综合体建设逐渐成为趋势。这类项目建设相比单一功能类型建筑,其复杂性显著提升,设计时需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应对。体育商业综合体的深化设计策略可概括为充分开发、集约设计、功能复合。本文通过老城区体育公园与商业、办公、酒店综合建设更新活力的案例实践,对上述策略进行分析和讨论。

1 充分开发地下空间

1.1 在地下设置游泳馆、商业等多种业态形式

本案利用旧有公园设施,并根据游泳池所需下沉深度,将游泳馆的泳池部分、运动商业街等功能设置在地下1层,使公众的活动空间更为立体。如何吸引人流并有效组织多种业态,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通过地下庭院组织公众流线 为将城市人流引入地下商业活动空间,设置多个下沉庭院,并将下沉庭院定位在几种主要业态之间(见图1)。左边下沉庭院介于地下车库、游泳馆、北侧酒店地下门厅以及南侧办公地下门厅之间;右侧下沉庭院介于运动商业内街和游泳馆之间。两处庭院作为和室外环境接触的场所,提供了开放的公共空间,使得不同业态之间免于设置较长的分隔界面而过于单调。

图1 地下1层平面业态

2)贯通后勤服务流线 园区地面业态复杂,场地有限,设计重点为主要业态提供人行的独立出入口空间,而将后勤服务等流线设置于地下,货车自园区路经汽车坡道进入地下,在下沉庭院区进行分流,货物经各自通道及货梯到达指定位置。注意设计深化时应着重考虑竖向运输设备的选型。

1.2 在田径场下方设置满铺机动车库

现有体育公园内的场馆布局非常紧凑,对周边人流集中及停车考虑极其有限。在原有用地上新增商业、办公、酒店、小型展览等附属功能后,亟须将周边及本地块的大量停车需求进行整合。设计方案拆除原有老旧田径场,在新建标准田径场下设置满铺大型机动车停车库。

本案新建综合田径场为标准田径场,定位为全民健身级别,可举行一般赛事,跑道为周长400m的标准8道;田赛场地包括跳远和三级跳远、跳高、铅球、铁饼和链球、撑杆跳高场地等。足球运动场地尺寸为105m×68m国际标准尺寸。田径区域需保持场地完整,避免在运动区域和周边一定缓冲距离内出现各类突出地面的人工设施。同时,在场区围挡范围内,应无地下出地面口,以便于场地经营管理。

上述体育场地硬性要求与地下停车库出入口之间存在冲突,对此解决思路如下。

1)结合看台下功能用房、下沉庭院等设置机动车库和人行出口 观众看台作为靠近田径场的唯一地面建筑设施,一般在首层设置运动员、媒体、赛事官员等各类赛事功能用房、贵宾接待用房等;在看台外围各层设置观众卫生间、小卖部等附属配套用房。本项目看台规模较小,观众通过2层平台直接下到看台,看台下设置1层集约各种基本功能的功能用房。通过反复优化,将局部地下车库出地面的楼梯结合首层功能用房区域进行合理分布。同时,借用一侧的下沉庭院,将车库出入口引导至商业街等区域,既不影响地面场地使用,也便于人员管理,更使其他业态获得活力(见图2)。

图2 地下车库人流导向示意

2)将设备用房沿短边排列,控制出地面设施范围 将地下机动车库的配套用房按照东西纵向规则布置,尽可能令进排风机房等出地面竖井排列至东西两端,结合地面景观统一设计,以保证地面田径场地完整。

2 集约设计的空间叠加优化

2.1 游泳馆和多功能展厅叠加

体育场馆和商业综合体这两类建筑,从空间角度来看,在设计中通常将大空间单列或叠加设计,将单元型空间做独立设置。考虑赛后运营和未来全民健身的发展趋势,本案将游泳馆和多功能厅组合设计。两个大空间叠加,需要对结构体系进行优化。

游泳馆要求在观众看台与泳池之间不能有视线遮挡。在建筑设计时,平面上要求将高大空间的结构柱位后退,将泳池上空的通高空间还原。结构体系应在满足游泳馆赛事需求、多功能厅举办羽毛球赛的空间净高要求的前提下,进行合理选型,控制建筑总高度不大于24m(见图 3)。

图3 大空间优化示意

2.2 文化宫内部设置小型剧院

本案中的文化宫以市民问询、职业培训、职业安全展示和市民文娱活动为主。难点在于需要在以核心筒和小单元使用为主的建筑的2~3层设置小型剧院,以提供工会表演活动的场所。

建筑2层空间有限,要设置完整的剧场功能非常困难,设计深化时进行流线整理和功能取舍:将观众席、舞台、跑场通道和演员准备间保留在2层,把观众门厅升至3层,将卸货库房和演员门厅下移至首层。并在紧张条件下,令货运道具电梯紧邻舞台一侧,使货运流线缩小至最短(见图4)。

图4 小剧场平面示意

3 功能复合建筑单体的流线优化

体育场馆赛事人员类型多样、流线复杂,需通过合理分层分区、设置多个出入口来解决流线问题。同时,体育赛事瞬时人流量较大。以下对游泳馆和多功能厅组合设计时复杂的流线组织作出说明。

游泳馆定位为乙级场馆,看台规模为1 500座(包括贵宾席位和无障碍座席),设置50m×21m的标准游泳池(8道)、50.0m×12.5m 热身训练池(5道),以及相关配套用房。本案将通常位于看台下的首层各类赛事功能用房和泳池空间设置在了半地下。在游泳馆上层设置了多功能厅,满足日常健身、小型会展等功能。

游泳馆的观众出入口面位于首层东侧,进入后经过观众休息厅直接下行到达分列两侧的观众看台。运动员出入口和赛事出入口位于首层西侧,对应设置临时停车和落客区。运动员、赛事官员、媒体人员、贵宾等通过相对独立的垂直交通从地面层直接到达位于半地下的运动员区域、赛事官员用房、媒体用房和贵宾用房等。比赛池和训练池相应地设置在本层。

考虑赛后运营,在半地下东北角设置了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的更衣淋浴功能,与连续的地下商业进行了流线整合。位于游泳馆上部的多功能厅可兼用游泳馆东西两侧的门厅和垂直交通,并设置合理的管理界面(见图 5)。

图5 游泳馆赛事门厅设置和功能分区

多功能活动大厅日常以体育功能为主,与游泳馆上下叠加时,上层人流压力较大,其垂直交通的楼梯不应过多影响下层游泳馆的使用。因此在流线设计时,首先结合首层游泳馆东侧门厅设置多功能活动大厅的出入口,以便于管理;其次重点考虑以就近室外平台作为活动散场时的人员出口。

4 结语

在城市更新背景下,对老旧体育园区注入商业、办公、会展等新功能进行改造已成趋势,这对项目深化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地下空间充分开发、园区集约的大空间叠加设计、功能复合的建筑单体等方面,结合停车、体育活动、会展、商业等功能类型,分析讨论了体育商业综合体的深化设计策略,以期为城市更新设计提供思路。

猜你喜欢
田径场流线用房
设计跑道
几何映射
浅谈大型商业的流线设计
介绍要有序
浅谈现代图书馆设计方法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新校区建设工程项目
大型客运站旅客流线设计及优化方法研究
高校公共用房管理的探索
奥运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