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近代历史建筑修缮与保护策略探析
——以济南第二机床厂为例

2022-07-19 07:32贾景琳
城市建筑空间 2022年6期
关键词:厂区济南价值

贾景琳

(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1)

0 引言

近年来,部分城市打着“旧城改造”的旗号伺机扩张,不合理占用城中历史古迹资源,致使历史城区遭到破坏,历史建筑也面临着在城市不当改造的潮流中消失的危险。近代历史建筑作为历史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数量众多且多位于城市地理环境的重要位置,见证了我国社会迅速变迁时期的发展进程。因此,在旧城改造及新城建设中,如果近代历史建筑的存在认同感较差,那么被拆除占用的可能性较高,其相关保护工作面临着严峻挑战。

在实际保护中,由于近代历史建筑在历史文化遗产体系中尚年轻,其历史保护价值并未引起足够重视[1],故而造成近代历史建筑被破坏、拆除的情况。部分近代历史建筑虽尚存,却也因缺少对周边环境的有效管理而丧失原有的风貌价值,因此,对于近代建筑的保护更新也应包括对周围环境的协调更新。而建筑更新本身是建筑保护领域学术研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新产物,修缮和改造则是建筑更新的两大方法,因而保护与更新广有交集[2]。本文以济南第二机床厂的修缮与保护为例,探讨近代历史建筑遗产在城市发展中的保护与更新利用,为近代历史建筑保护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1 济南第二机床厂概况

1.1 济南近代历史建筑保护现状

济南作为国务院1986年批复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4 600多年的文明史和2 600多年的建城史[3],历史文化资源丰富。近期,随着济南市第三次对历史建筑普查活动的开展,一些久存于老城区、具有极大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被重新定义,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济南第二机床厂作为济南市重要的近代工业建筑遗产,修缮改造与保护利用策略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如何得到有效贯彻,值得深入研究。

1.2 济南第二机床厂历史沿革

济南第二机床厂历史沿革如表1所示。

2 济南第二机床厂周边环境概况

历史建筑的修缮和保护应充分考虑其周围环境,做到与周围环境相辅相成,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才不会造成格格不入的局面[4]。故而在维护建筑本身价值的基础上,应结合其所处环境一同保护。

2.1 自然环境

2.1.1 地质水文

周围地理环境的变化会对建筑地基产生不良影响,这种影响决定了建筑物本体的结构与材料的使用,在建设前需对建筑物周围的地质水文做好调查。济南第二机床厂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与鲁西平原交接地带,地势南高北低,东高西低,海拔约20m,地质构造形式普遍为单斜岩层,以块断为主,褶皱少见。

2.1.2 气候特征

当地气候对建筑的设计形式,如屋顶坡度、房屋朝向、墙体厚度、外墙颜色等有很大的影响。济南第二机床厂地处中纬度,属暖温带季风区中的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雨量集中,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少雪干冷。故而济南第二机床厂等近代工业建筑遗产多使用坐北朝南的方位,以便于采光;墙体原多为清水砖墙,有利于吸收太阳辐射等。

2.2 人文环境

济南第二机床厂位于济南市槐荫区机床二厂南路,兴济河从东向西穿过厂区;邻近宏济堂、老洋行、经四路基督教堂、济南饭店等数十处具有悠久商埠文化的近代历史建筑,其建筑风貌代表着济南近代社会的环境概况,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2.3 区位环境

济南第二机床厂位于槐荫区东部,南辛庄西路与机床二厂南路交叉口处,周边多住宅小区,邻近济微中学、机床二厂高级技工学校,较为繁华。

3 济南第二机床厂现状描述

目前,厂区内9处历史建筑中01幢建于1937年,03幢、07~09幢建于 20世纪 50年代,02幢、04~06幢建于20世纪60年代。其中,01幢建筑原为厂区办公室,现作为企业历史博物馆使用。现以01幢建筑为例,对近代建筑保护修缮进行详细分析(见图1)。根据现场调研,01幢建筑现状如图2所示。

图1 济南第二机床厂保护建筑位置示意(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2 建筑现状(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3.1 平面布局

01幢建筑为单层建筑,“一”字形平面,建筑对称布局,主入口在南侧中央。

3.2 结构形式

01幢建筑材料为砖、石、木,墙体为砖石,内部结构为木桁架,结构形式为砖木结构。

3.3 外立面特征

01幢建筑的立面形式分上、中、下3段:檐部、上身、下碱。其中,建筑的主入口立面采用对称的处理形式,建筑中间高、两侧低。立面材料采用红砖砌筑,屋顶为双坡顶,屋面覆红瓦,局部灰瓦做勾头滴水,门窗洞口上方为砖平券。

3.4 历史特征

厂区内现存历史建筑的布局关系与历史布局契合,保留了较为完整的历史信息。其中01幢建筑的平面布局、形体组合、建筑材料、结构与施工技术,都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是济南乃至我国工业发展史上的代表性建筑,是我国近代工业建筑的重要遗产。

4 济南第二机床厂01幢建筑价值评估

济南第二机床厂历史建筑分布较为集中,数量相对较多,是济南地区近代工业建筑的典型实例。01幢建筑作为厂区内近代建筑的代表,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

4.1 历史价值

济南第二机床厂01幢建筑见证了自1937年至今我国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不断拼搏进取的发展历程,是物化的历史记忆载体,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4.2 科学价值

济南第二机床厂01幢建筑是20世纪30年代的国家重要工业遗产,是近代工业建筑研究的重要实物,也是研究我国近代工业发展史的典型案例,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

4.3 社会价值

济南第二机床厂01幢建筑至今仍在正常使用,作为济南地区工业厂区的独特名片,它们与厂区其他建筑一起,继续承载着改革开放中我国工业发展的时代信息,是对企业员工和市民进行工业发展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实物,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

5 建筑修缮与保护策略

“马德里文件”中的保护策略文件指出,现代建筑遗产是“活的遗产”,在尊重其完整性与原真价值的同时,适当容忍改变[5],我国目前针对近代建筑的修缮工作较为符合此文件的中心思想。根据相关背景及文件准则,对包括01幢建筑在内的济南第二机床厂宜采取规范性评估及相应保护。

5.1 评估标准

根据WW/T 0048—2014《近代历史建筑结构安全性评估导则》第9小节的重点保护部位完损等级评估对建筑完损状况进行评估[6]。根据对重点保护部位的完损状况评估,结合历史建筑的实际保存情况,综合评估历史建筑的完损状况分为完好、一般损坏、严重损坏3个等级。济南第二机床厂已认定的01幢建筑保存状况良好,未发现新的残损点或残损征兆,根据WW/T 0048—2014《近现代历史建筑结构安全性评估导则》,经评估得出济南第二机床厂01幢建筑完损状况均为完好,建筑质量为好(结构及围护材料皆完好)。

5.2 厂区整体保护思路

为了平衡历史建筑所在地区的整体风貌格局,应在保护本体的同时加强对周围环境的整体协调性保护。01幢建筑所在的济南第二机床厂为我国近代工业厂区,厂区保留了原有的空间格局,其内部的历史建筑价值全面,临街立面及其他有价值的外立面、主体结构形式、有价值的平面布局、特色材料装饰和部位,以及历史环境要素基本保留,且将核心价值要素进行了重点保护。

在日后的保护活动中,宜为济南第二机床厂划定相关的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以保证厂区整体风貌的完善保存。

5.3 建筑保护策略及发展方向

目前,济南第二机床厂01幢建筑整体保存状况良好,应尽量避免大规模修缮翻新,避免造成二次破坏,以日常性、季节性保养维护工程以及局部损坏部位的修缮工程为主,修缮工程不得改变或破坏厂区历史建筑布局,不得改变建筑材料及主体结构,不得随意改变和破坏核心价值要素。

1)建筑本体的保护与更新 01幢建筑本体以传统砖、石、木为主要砌筑材料,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近代工业建筑的用材特征。立面仅局部墙面现出现轻度酥碱现象,外墙面粉刷红色涂料遮盖了原有清水墙面肌理,再次修缮时,宜恢复清水砖墙面肌理,最高程度还原建筑本体的历史风貌。

在未来的保护建设中,应保持现有外立面形象的比例尺度、建筑材料及使用方式不发生改变,建筑材料强度影响建筑安全时,可用相同材料替换,同时加强日常巡查,优化提升保养维护工作。

2)室内材料、结构的保护与更新 01幢建筑本体为砖、石、木传统材料,均保存良好;室内为三角木桁架,结构严谨,红砖砌牛腿,造型独特,且木桁架、砖砌牛腿目前保存良好。在保护建设中,应保留其三角桁架、牛腿柱等原有特色结构,并加强对其日常检查、维护,第一时间发现病害,并采用定期清理、通风、修缮局部酥碱墙面等方式,消除病害。

6 结语

近代历史建筑的修缮与保护的目的在于更好地推进我国历史遗产的保护、活化、利用策略[7]。在我国近代历史建筑修缮与保护工程中,宜先将近代历史建筑纳入城市规划管理,并提供保护修缮技术指南,以实现历史建筑的有效保护。与此同时,应及时发掘历史建筑内涵的历史、科学、艺术、文化等价值,采取“应保尽保”的原则,促进历史建筑活化利用的同时,通过相关的规范条例,明晰权责,方便以后的日常管理。

猜你喜欢
厂区济南价值
旧厂区在城市更新改造中的思考——论团山钢厂土地盘活
厂区保护中的适应性消防对策
一粒米的价值
Paving Memory Lane
“给”的价值
徒步·丈量济南之美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
Hi济南
Hi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