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角下中药产业园规划策略研究
——以江西省横峰县药用植物园规划设计为例

2022-07-19 07:32吴清海
城市建筑空间 2022年6期
关键词:中药材产业园园区

吴清海

(湖南省农林工业勘察设计研究总院,湖南 长沙 410007)

1 研究背景

中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康养产业崛起,国家更重视中医药的发展,并出台多项支持政策,中药材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热潮。江西省已将中医药产业提升到发展江西特色产业战略的高度,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是实现文化强省、活化地域文化的重要战略举措。因此,如何既有前瞻性地规划园区,又具备一定的可实施性,是项目重点关注的问题。

2 中药产业园规划设计存在的常见问题

1)产业园区规划布局科学性不强,普遍存在“小而杂”的现象,园区规划重点不突出,产业特色不明显,缺乏规划的前瞻性与指导性,存在一定的长官意志和以商定规现象,导致产业园的设计“大而不强、多而不优”,建设后的产业园存在经营分散、生产效率低、商品经济薄弱等特点。

2)中药材产业链条规划不健全,导致产业园参与性活动单一。主要体现在中药材产品精、深加工程度不足,副产品利用程度低,造成产业融合效率低、区域经济潜能开发不完全,农户与企业、园区与游客之间联系不紧密。

3)规划盲目追求体量与形式,忽略项目的实际性和可行性,导致项目缺乏可持续性,甚至过度追求规划平面布局构图的艺术性,忽略规划的可操作性,导致建设阶段盲目建区、违规占地问题层出不穷。

4)产业园区规划设计同质化现象较普遍。由于产业园区的功能与布局模式相对简单,对应的配套设施规划也有章可循,各项目间规划设计的形式也就相对类似,导致“千区一面”,造成园区失去自身特色。在产业导入方面,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各地园区在招商引资中普遍存在同质化竞争和无序竞争,也造成同质化现象的产生。

3 横峰县药植园项目资源现状与建设优势

江西省横峰县地形北高南低,地形地貌多丘陵,平坦区域较少。“七山二水一分田,半分道路与庄园”的格局注定横峰县在农业方面不能走传统的规模农业发展模式。同时,横峰县中药文化底蕴深厚,横峰是“中国葛之乡”,葛生产加工始于晋代,种葛历史悠久,横峰葛粉因清热降火、品质优良、功效显著而闻名遐迩。因此,通过“横峰县药用植物园”项目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农民就业,有助于形成中药材产业内集产学研一体的“横峰模式”。

基地位于横峰县南部莲荷乡,四周以农田与小山包为主,周边植物较好,海拔为50~80m,山体坡度较缓。农田土地肥沃,水源丰富内部山塘密集,且南侧有河流自东向西流过。总体来说,基地拥有比较好的农业景观,视线所及之处皆为绿林碧水,环境优美,具备中草药种植的基础条件。

4 横峰县药植园项目规划特色及规划策略

依据区位及综合现状,项目规划建设为集生产示范、科研推广、康养示范、科普博览于一体的综合性药植园,将药植园作为推进横峰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核心区,致力于将药植园打造成为现代中草药种植业高新技术的展示地。同时,通过先进技术种植加工技术的引入与产业整合,将项目打造为江西省秀美乡村建设城乡统筹示范区。规划特色及策略如下。

4.1 规划布局——强化“中”字格局,重组区域内部交通

规划空间结构为“一心一廊一环”,形似“中”字,“一心”为园区研发推广中心,集管理、科研、推广、展示、教育等功能于一体;“一廊”为健康长廊,既是园区的形象长廊又是园区交通主干道;“一环”为园区的游览体验环,指园区环路,联系各功能分区。设计优势为兼顾园区部分区域的开放性与半开放性以及不同管理部门分区建设与管理,如图1所示。

图1 规划空间结构与分区

项目规划为4个板块,即综合配套区、生产示范区、科普博览区及药葛种植区。其中,生产示范区和药葛种植区主要为中药研究、育苗、科研推广等功能,综合配套区及科普博览区主要进行旅游接待、中医康养、文化博览等功能。

4.2 产业格局——规划以中药为核心的全产业链生态格局

构建中药材加工产业开发新格局,最大限度延长产业链,积极推广“科研机构+专业基地+信息平台+企业+全民”的新模式,根据其自然地理条件规划六大重点项目,包括现代农业游客服务中心、亚热带中医药植物大棚、创客及中医药文化大棚、葛产品展示中心、中药材加工物流园和药泉谷(见图2)。打造集生产种植、产品加工、物流运输、研学体验、科普游览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生态格局,将药植园作为推进横峰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核心区打造,促进中药种植产业横向与纵向产业链延伸,推进中药种植业向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同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园区以及进驻企业依托先进的“孵化+投资培育体系”,实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链式循环”。

图2 项目规划平面

4.3 平台搭建——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传统中药产业活化,培育乡村经济新业态

项目依托横峰县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及优质的生态环境,打造集生产、养生、文化、旅游等多方面于一体的综合性健康产业服务平台。规划研学中心、葛产品展示中心、科研办公楼等多处科研科普场所,为科研项目与研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场地,同时在项目实施阶段,与周边学校联系,重点发展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结合产业园自身特色,推动双方在中医药产品生产研发、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学生假期实习、研学课程开发等方面的合作,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园区服务体系的建立,构建中草药产业、中医药文化的交流学习平台。

5 项目建设实施情况

近年来,横峰县充分利用当地生态资源与中药资源优势,引进先进的中药材种植与加工技术,将园区建设集成为生产、研发、教育、观光、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药植园,引进多家龙头企业建设中药种植示范基地,将药植园项目打造成为“江西中药材种植加工示范基地”。横峰药植园项目的建设与发展,夯实了横峰县中药的产业基础。如今,随着产业的发展、企业的入驻,中药材种植逐渐成为当地农民增收、产业增效的优质产业,带动了江西中药产业体系升级和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

经过3年来的精心建设,药用植物园在政府推动下,在经过单位申请、地方初审推荐、专家评审、实地检查等环节,于2019年被确定为上饶市首批中医药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6 中药产业园在乡村振兴领域发挥的三大作用

6.1 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

项目充分发挥江西横峰的资源优势,在药植园的规划设计中,规划多种中药材的生产种植区域,要求通过现代科学手法对中药材进行标准化种植,结合各类药植的不同习性布置在相应的区域,使其成为中药种植的规模种植园,种植薄荷草、枳壳、黄栀子、葛根、白芨、金银花、元胡、贝母等横峰当地药材,为将来建设规模化生产基地和进行道地药材的深加工创造条件,为当地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6.2 为园区科研教学服务

药用植物园的建设在相关领域的教学与科研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药用植物园能为相关专业的课堂教学提供更直接、更生动的教学素材,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深度。同时药用植物园在发展科研条件下,才能更好地进行建设与技术改进,从而促进区域的整体发展。

6.3 为当地教育事业服务

在项目的建设实施过程中,横峰药植园不仅完成了科研办公楼、教学基地的建设,同时将药植园的大门向市场开放,开展了多种主题的研学活动,不仅让当地的孩子懂得植物本身的药用价值,更让当地的孩子懂得中国中药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药植园的教育板块建设为区域发展奠定更优质的教育环境,为当地百姓提供更完善的教育服务。

7 结语

江西横峰药用植物园项目的规划设计以中医药植物展示中心、亚热带中医药植物大棚、科研办公楼、葛产品展示中心、中草药标准种植田、芳香园为重点,各景区相互渗透,以园林的外貌、科学的内容展示了中药产业园的特色。由药植园项目的实践经验可知,在规划设计阶段重点考虑规划布局、产业发展、服务体系、要素配置、生态保护等方面,保障规划的落地性和可实施性,可较好地实现中药产业化发展与乡村自我生产能力提高,从而实现产业建设与乡村振兴两大板块的有效衔接。

猜你喜欢
中药材产业园园区
待疫散云开,来园区赴一场春的修行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我省3园区入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
孔学堂 纯粹的国学园区
江苏宿迁建成扶贫产业园
中国文化产业园100强名单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
雨花——湖南环保科技产业园
全国六大中药材市场最新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