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私家园林思想影响下的庭院景观设计研究*

2022-07-19 07:31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王一鸣
城市建筑空间 2022年6期
关键词:园主山石假山

文/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王一鸣 王 龙

1 中国江南私家园林思想特征分析

1.1 诗情画意

中国江南私家园林始于魏晋,经唐宋时期的发展,于明朝中期达到鼎盛。现存的江南“四大名园”——江苏南京瞻园,苏州留园、拙政园,无锡寄畅园均建于明朝。江南私家园林中景观设计的诗情画意可体现在以下方面。

1)诸多江南私家园林的园主自身即为饱读诗书的士大夫,在兴建宅院时主动参与设计。以苏州市网师园为例,其本为宋代藏书家、官至侍郎的扬州文人史正志的“万卷堂”故址,清朝乾隆年间官至光禄寺少卿的宋宗元购之并重建。作为苏州私家园林中占地面积最小的园林,网师园中丛桂轩、濯缨水阁、看松读画轩、殿春等建筑从名字上看皆体现出园主深厚的文学功底。

2)除了衣锦还乡的士大夫,富甲一方的商人也是大部分江南私家园林的园主。虽然古代商人地位较低,但其注重自身修养,也喜结交士大夫,富商的私家园林常提供给士大夫作吟诗作对之所,园林中的建筑与景观命名也颇具文雅之气。如四大名园之首的苏州拙政园中“与谁同坐轩”和“听留阁”,其名分别取自大文豪苏东坡《点绛唇·闲倚胡床》与唐代诗人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中的词句。

3)文人墨客不断演化为造园家,将个人艺术修养融入江南私家园林营造过程中。相传明朝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徵明曾参与苏州拙政园的营造,并留下《东园图卷》作为佐证。文人墨客参与造园活动,将中国山水画、花鸟画等常用绘画技法应用于造园中,虚实相继、远近结合等画技均被搬上舞台,尤其是山水画的意境和透视也成为造园一大关键学说[1]。

1.2 咫尺山水

江南私家园林通常建在城市中心,因此院落的占地面积远不及北方皇家园林。如江南私家园林中占地面积最大的苏州拙政园,其总用地面积仅78亩,而与拙政园齐名的承德避暑山庄占地面积则为56400亩。江南私家园林占地面积虽小,但其在构图、透视、布景、对比等方面应用中国山水画特有的艺术手法,在庭院中打造宛如真山真水的景致。

相较于北方皇家园林,江南私家园林重“型”更重“意”。“型”即庭院中花木、山石、亭台楼阁的造型,现存江南私家园林中上述造景元素在材料品质、营造方式方面可谓优中选优,既打造优美的庭院景观,又彰显园主财力;“意”体现为提炼自然界山水之美,在庭院中“以一拳石代山”“以一池水代湖”,通过庭院内景观元素的比例搭配,使体量较小的假山或池塘更具意境。

在江南私家园林内少见笔直园路,乍一看好似受院落空间的限制,而不得不委曲求全,但通过对院落内曲径通幽的园路研究,发现另有深意。从空间上观察,两点间直线距离最短,且蜿蜒曲折的园路能体现院落的空间价值。

1.3 可游可居

江南私家园林集生活起居与游玩观赏等功能于一体,院落中遍布起居、会客、读书、休息等功能空间。园林中每处建筑不仅能为园主提供相应的使用功能,其优美的外形也成为庭院景观的焦点。同时,在布局建筑时,江南私家园林的设计师通常采用框景手法,以建筑窗框或门洞为镜,截取庭院中较佳的赏景角度。

江南私家园林中的假山兼具游玩功能,如苏州狮子林中的假山可分上、中、下3层,共9条山路与21个洞口。清代文人朱炳靖途经假山时写道:“对面石势阻,回头路忽通。如穿几曲珠,旋绕势嵌空,如逢八阵图,变化形无穷。故路忘出入,新术迷西东。同游偶分散,音闻人不逢。”

2 案例分析

2.1 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江苏省,场地南侧紧邻京杭大运河。大运河畔近10万m2的防护林带为项目提供了优越的生态环境资源。项目作为城市独栋别墅,建筑容积率仅为0.33,其整体布局借鉴北京传统院落形制及皇家王府宅邸的筑园精髓,承袭“门、庭、巷、院”体系,采用“高墙大院、私门私户”的形式,融合胡同、四合院等围合院落式人居特征,围合出静谧独享的室外空间,为寄情山水之人营造身心放松的精神家园。该项目位于京杭大运河畔,江南地区的烟雨风情随大运河一路北上,故采用江南私家园林式风格进行庭院景观设计。

2.2 整体布局

项目庭院布局规划采用“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理念,挖掘住户需求,设置功能分区,根据各类型空间的使用特性进行设计。如活动空间内设置面积较大铺装或草坪,便于运动、聚会等室外活动需求;观赏休憩空间采用“叠山”“理水”“植栽”等造景手法,结合亭廊、流水、山石、花木等元素,打造曲径通幽的自然山水园林景观。

基于交错组合的空间序列,在庭院结构布局中遵循“主景突出,因地制宜”原则,设计时根据场地内自然现状,从位置和体量上强调主景,将主景置于庭院内最有利地势,在尺度合理的情况下给予较大空间,在动线设计时设置观景的最佳位置以使其成为视觉中心[2]。

2.3 山水之秀

刘禹锡的《陋室铭》不仅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高雅志向,而且高度概括古代文人的山水审美标准。山与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故本项目庭院景观设计针对地形营造、假山堆叠、水系布置等元素进行系统布局。

该处庭院位于编号为A-N1别墅的南侧,别墅建筑使庭院北侧地坪与建筑的落差较大,为削弱建筑对庭院景观的影响,整个庭院的地形按“南高北低”的方式处理,将庭院南侧堆高从而在庭院中部形成较平整的区域,南侧假山与北侧建筑包围一方乐土,世外桃源的氛围油然而生。同时,利用地形将庭院与南侧别墅外部道路分隔,使庭院更具私密性,彰显江南私家园林庭院设计“闹中取静”的立意。

山石作为点缀庭院景观的重要造景元素,其质朴的色彩,时而圆润时而刚毅的造型瞬间将自然界的崇山峻岭引入私家庭院。项目践行“以一拳石代山”的私家园林设计理念,在庭院东南角用青色湖石堆叠高3m的假山,并与庭院地形相互配合形成庭院“最高峰”,从庭院任何角度皆能观赏此“山峰”。因主峰位置邻近东南侧道路,周边空旷,故“主峰”更显挺拔与雄伟,此为江南私家园林设计常见的对比手法。“主峰”两侧山石沿地势向南北两侧延伸,其堆叠高度逐渐下降,但在整体下降趋势中仍布置几处不对称凸起,代表主峰周围星罗棋布的其他山峰。在山石选料上,针对不同堆叠区域逐一筛选,如假山坡脚处的山石体量巨大且表皮粗糙,使其格外苍茫有力;主峰顶部的山石灵巧秀美,其中多有凹裂,便于在其中种植蕨类植物。

江南私家园林中的水景根据造型可分为带状水体和块状水体两大类,带状水体往往与山石结合,模仿山涧流淌的小溪(见图1);块状水体则模仿波澜不惊的湖泊。因此,在项目中,设计师根据场地空间特征兼顾带状及块状水体的水景营造。庭院中的带状水体源自庭院东北角的假山,潺潺流水自山石间的空隙涌出,形成一处微小跌水。当山体中的跌水流入假山下方池塘时,激起朵朵浪花,发出叮咚水声,赋予庭院水景动态美。池塘作为块状水体,给人一种平和美,设计师在此处设置观景台,还在池塘中布设几道由山石垒筑的汀步,使园主更亲近水景。池塘尾部的带状水景向庭院北部延伸,其走向并非平滑的弧线,而是在庭院中蜿蜒前行,以模拟自然界山涧溪流。通过假山与水景的结合,营造山水相融的自然景观,且各种水泵和出水口皆隐藏于山石之中,更贴近自然。

1水景(图片来源:网络)

2.4 花木之美

江南私家园林中的花木之美在于其形态、色彩与内涵,本项目的植物景观设计也采用相似的营造技法。

为迎合项目的中式建筑风格,园林树种全部选用白皮松、核桃、国槐、玉兰、白蜡、紫叶李、早园竹等本土植物,而加拿利海枣、大王椰等现代园林中常见的名贵树种则“销声匿迹”,以营造古色古香的景观氛围。在植株形态的选择上,避免使用造价低廉的“杀头树”而影响景观的整体性。苗木商常采取扦插苗或嫁接苗,但其长势、形态与实生苗存在差异,嫁接苗的枝干易出现退化问题,故应避免使用。在植物的选择上融入文化气息,梅、竹、松作为“岁寒三友”无数次出现于文人墨客的诗文中,园林中梅、竹、松的存在不但为万物凋零的冬季增添动人的色彩,而且彰显出园主高洁的气度。

花木季相变化是植物景观的特色之一,项目中选用白蜡,每年春季鲜花朵朵;待到秋季,满树的金黄树叶甚是壮观;冬季,树叶飘落营造出万物凋零的景象。

为营造私密的景观空间,采用白皮松、早园竹等枝干较密集的植物,在庭院外围构建绿色“围墙”。庭院中以自然式布局种植各类景观植物,或三五成群、或三足鼎立,植物种植平面看似杂乱无章,但实则统筹考虑了植物高度、长势、色彩变化等多种因素。例如,在庭院围墙处种植高大挺拔的松柏,松柏前种植数株富有季象变化的白蜡树,考虑到松柏和白蜡树植株高大,为进一步丰富林下空间景观,点缀几株紫叶李,以形成万绿丛中一点红的动人景象。此外,项目注重植物与山石、水体等其他造景元素的搭配,如在庭院假山坡脚处种植数株蜿蜒的国槐,半幅树冠如同美人倚靠在假山上,使整座假山半遮半掩[3]。

2.5 亭台之灵

庭院中的亭台楼阁是集功能性与观赏性于一体的景观设施,既是园主日常休闲欣赏庭院景观的最佳场所,又能与周边景观融于一体并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在项目庭院中布置1处观景花廊,全廊为木结构仿古样式,为提高花廊的采光效果,顶部安装玻璃天窗,利用花廊挑檐对其进行遮盖,从外观上无法发现玻璃天窗,仅见一根根向外飞挑的屋檐。由于建筑物顶部未使用厚重的屋顶,视觉上整座花廊简约轻盈,更符合江南私家庭院建筑风格。在整体配色及建筑材质上,该花廊与江南私家园林中的亭廊相似,花廊四周种植的藤蔓顺着花廊立柱不断向上攀升,直至覆盖整个花廊。坐在花廊中,人们对庭院美景一览无遗。自假山涌出的清泉敲打在凹凸不平的山石上,激起朵朵水花随风飞溅,为花廊周边的植物覆盖一层朦胧的“薄纱”。夏日,清风拂过跌水进入花廊,为在此纳凉的人们送来丝丝凉意;秋日,花廊成为“留得残荷听雨声”的最佳场所。

精致的庭院铺装既可塑造整洁舒适的环境,又成为划分与沟通景观空间的重要纽带。项目景观空间的铺装材料在颜色、纹路、拼花等方面处处体现江南私家园林风情,如在铺装中采用带有福禄寿喜、花开富贵、祥云等纹样的地雕,加入回纹、席纹、人字纹等中式纹样;在面积较大的铺装区域采用芝麻灰或芝麻黑的花岗岩,在空间较小的园路使用青砖等;针对雨水井上方的铺装设计,于井口处安放一块大理石板,在板材中心开凿几处孔洞,下雨时地面雨水通过孔洞排入雨水管道,而“牛鼻子洞”在启闭大理石盖板时用绳索穿插,兼顾美观性与实用性。

3 结语

江南私家园林作为我国古代园林的瑰宝,其庭院景观设计的魅力至今仍是园林设计师津津乐道的话题。在日益高涨的中国传统文化复兴思潮中,通过将中式建筑与江南私家园林融合,营造兼具景观性与实用性的庭院景观更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猜你喜欢
园主山石假山
草木化英魂 山石写丰碑——脚山铺阻击战纪实
山行
山行
黄山石潭现唯美壮观云海
还原
生活的三个秘密
调皮的小猴子
康熙御笔点园主
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