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指津有的放矢

2022-07-20 14:04周霞桥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22年27期
关键词:阳春白雪土味高雅

周霞桥

佳作展示

下里巴人嫁接阳春白雪

◎黎 亮

在当今网络时代,“土味文化”是个避不开的话题。在年轻人所热衷的社交平台上,充斥着千奇百怪的“土味博主”。他们中的大多數靠着浮夸的表演、猎奇的行径、不知所云的言语,在公众的聚光灯下讨得一席之地,并滋生出一种“土味梗”文化——他们自诩为新时代的“下里巴人”奏鸣曲。

这简直是大大地曲解甚至是丑化了“下里巴人”。下里巴人,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的《下里》和《巴人》两首流行歌曲(典出《对楚王问》),与高雅的歌曲《阳春白雪》相对应。“下里巴人”之于“阳春白雪”,有点类似于今天的“民族唱法”之于“美声唱法”吧。

这就很明白了,“下里巴人”是用来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的,而不应被当作低俗的、恶搞文化的代名词。“阳春白雪”则是用来代表高雅的文艺作品,比“下里巴人”小众些。

艺术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或许最开始的土味文化是真正源自劳动人民的生活感悟,但当它被资本平台所裹挟的那一刻,就已经被攫尽养分了。“土味梗”文化的广泛传播,映射的正是网络文化中正能量的缺席。不需要理解意义,只是单纯地“玩梗”就可以获取单调、重复的快感,正如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被罚永无止境地推动巨石。有时甚至不再是“人玩梗”,而是“梗玩人”。这样的一些人,变成了被这种“土味文化”复制的躯壳。对这类毫无养分的“土”,宁可扬在路边,也是万不能拿来“种地”的。真正的“下里巴人”全然不是当今社交平台上的“土味梗”文化。

诚然,我在此为“下里巴人”正名,并非说它已经十分完美、无需提高了,恰恰相反,在科技突飞猛进、新事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新时代,“下里巴人”亟须嫁接“阳春白雪”,即给乡土文化赋予高雅元素,能够让文化素养普遍提高了的广大民众喜闻乐见。

那么,什么样的“土”才能算“沃土”呢?同样是来自民间,“奥利给大叔”的励志故事就是一个典型。他的视频看似简单,但当人们了解了其背后的故事,无不肃然起敬,他也为此收获了百万“粉丝”;同样是描摹生活点滴,“流水线诗人”许立志就以最朴实的文字,向我们展现了一位普通工人的内心世界,打动了无数读者。同样取材于民间生活,他们却能在每个细小的角落发现美好。这种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明显渗透进“阳春白雪”元素的土味文化,才是当今社会亟须的文化沃土。看似粗俗的“下里巴人”,也能给人“阳春白雪”般的感动。

且看今朝,文艺界百花齐放,“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之间还是简单的二元对立吗?“奥利给大叔”能在平凡的生活中发掘出不平凡的精神;许立志能以小众的诗歌再次让底层叙事回到人们的视野中,这便是当今时代对这个问题最有力的回答。拂去岁月的尘埃,让我们脚下坚实温暖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下里巴人”嫁接“阳春白雪”,才会更加深入人心,也更为生机勃勃。

【江苏苏州市相城中学】

◆点评

对“下里巴人”辨真伪,是本篇的出发点;呼吁土味浓浓的“下里巴人”(即乡土文化)要吸收高雅的“阳春白雪”元素,让文化素养普遍提高了的民众喜闻乐见,而不要步入当今社交平台上一味“玩梗”亵渎乡土文化的歧途,这是小作者要传达的观点。

本文明确了“的”,即写作对象——当今社交平台上误将“玩梗”当作“下里巴人”来炫耀、来娱乐的人群。有的放矢了,思路就清晰了:一是要对“下里巴人”辨真伪;二是要给误入迷途的人们指明出路——“下里巴人”嫁接“阳春白雪”,才会更加深入人心,也更为生机勃勃。

(指导老师:钱美娟)

猜你喜欢
阳春白雪土味高雅
土味生活里有最真实的人间
土味情话
“土味”后备箱 用爱串起家国情怀
本期主题:“土味”装甲征集令
小鹿和泥塘
张姝钰、高雅萍作品
杨绛:高雅如兰 静若止水
文化惠民让高雅艺术走进百姓生活
音乐剧不应是“阳春白雪”
完美 品味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