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针双导管经皮骨成形术治疗髂骨翼病变1 例

2022-07-20 05:10黄志龙田庆华颜碧从吴春根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22年5期
关键词:穿针皮质导管

黄志龙, 田庆华, 颜碧从, 吴春根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62 岁。 1 个月前于外院检查出右髂骨占位来我院就诊,外院CT 提示右髂骨散在不规则骨质破坏,考虑转移病变可能大。患者2014 年行小肠间质瘤切除术。外院经各项影像学检查后(图1),2020 年10 月21 日行CT 引导下右髂骨翼病变穿刺活检术,术中未取出明确组织成分,抽出淡黄色、略黏稠液体,病理提示,少量纤维素样均质物,未见明确细胞成分;免疫组化结果:CKpan(-),CK7(-),H3F3B(-),EMA(-),P63(-),S-100(-),KI-67(1%+)。 患者于2020 年11 月9 日入院, 行右髂骨经皮骨水泥成形术(percutaneous osteoplasty,POP)+活检术(图2)。 术中抽出血性液体,病理提示,纤维脂肪组织,未见肿瘤;免疫组化结果:CKpan(-),IDH1(+),H3F3A(-),H3F3B(-),SMA(-),SATB2(-),S-100(-),Ki67(+,<1%)。 结合术前、术中病理及影像资料,考虑动脉瘤样骨囊肿可能大。 术后CT 显示骨水泥填充可(图3)。

图1 术前局部影像

图2 右髂骨POP 术

图3 CT 和3D-VR 影 像

手术经过:患者取俯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局麻,于C 臂X线机透视下引导定位,将骨穿针分别穿入右髂骨,经正侧位确认,注入对比剂,显示骨穿针位于髂骨内,未见明显外界相通; 经交换导丝将Cobra 5 F 导管置入病灶, 再次注入对比剂,调整适当位置,调配骨水泥Simplex P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Howmedica 公司,美国),待其均匀后用高压注射器(Cook公司,美国)缓慢经Cobra 5 F 导管注入髂骨病灶内,注入同时缓慢退出Cobra 5 F 导管, 骨水泥注入量25 mL 左右;术顺,患者无明显不适,术毕拔针,压迫止血,包扎伤口。

2 讨论

POP 治疗髂骨病变临床较为少见[1]。 髂骨翼病变由于解剖位置特殊性,早期多不被发现,在肿块生长过程中,病变可突破骨皮质形成包块,邻近组织脏器受压,这是治疗髂骨翼病变难点。 郭卫等[2]提出,对髂骨翼治疗原则为:完整切除肿块,而后考虑功能重建,对于多发性骨转移患者采用姑息性切除、骨水泥填充达到治疗目的,而手术治疗必须保证骨盆环完整,避免患者无法承担自身体重,行走活动时产生疼痛。POP 在一定层面上避免髂骨翼解剖损伤,同时骨水泥的生理特性可替代破坏骨所承担的解剖需求[3-7],对于良性髂骨翼病变可作为首选治疗手段。 柳萌等[8]提出髂骨的动脉瘤样骨囊肿可通过刮除病灶、灭活,植入异体骨或骨水泥填充以取得较好疗效。 由于髂骨翼骨皮质薄弱,如果单纯使骨穿针加骨水泥注射难以达到骨水泥弥散需求,甚至可能导致局部压力过大,骨皮质爆裂,骨水泥外渗。

本例患者拒绝外科手术,选择介入治疗。 术者在骨穿针到位后,借助导丝将导管置入病灶,达到对侧,骨水泥经导管打入病灶,在打入骨水泥的同时缓慢退出导管,双导管技术可稳定病灶内部压力,避免在高压注射器打入骨水泥时由于局部压力过大撑爆骨皮质,漏入软组织内,同时使骨水泥在整个病灶中弥散更加均匀。由于本手术特殊性,所调和骨水泥较为稀薄。 术后复查,手术达到预期效果。

宋蓬威等[9]分别利用CT 与DSA 监测骨水泥灌注治疗髂骨病变进行对比,其所使用的是单针或多针法进针,结果显示CT 引导下POP 对髂骨转移病变疗效更佳,其主要是因为DSA成形局限性,骨水泥在病灶内扩散过程无法及时观察骨水泥有无外溢,CT 引导可调整针尖位置, 使骨水泥灌注疗效更佳,但CT 不能实时监测,无法观察骨水泥在体内流动分布情况,而本病例术式通过导管使得骨水泥到达目标区域更为精确,减少骨水泥溢出风险,同时可实时观察骨水泥灌注情况,从而达到满意疗效。

Kawai 等[10]曾利用PTCD 管POP 治疗肱骨转移性肿瘤,与本次病例相仿。 利用双针双导管POP 治疗髂骨翼病变也存在一定局限性:①由于使用导管进行骨水泥注入,这要求骨水泥浓度较稀薄,避免浓度过高,防止骨水泥在导管内凝固,导致手术不畅,但较为稀薄的骨水泥容易外渗,这对髂骨病变周围骨皮质连续性有一定要求。 ②注入骨水泥过程中需不断活动导管,防止导管在髂骨内被骨水泥包绕、凝固,无法取出。

猜你喜欢
穿针皮质导管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医用弹性导管定长切割系统研制
穿针引线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皮质褶皱
迎秋
暗香浮动
佳节
张英
穿针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