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铁路隧道渗漏水分析及整治技术

2022-07-20 08:23张文达雷林周鹏鹏李德武穆腾虎
中国铁路 2022年5期
关键词:整治病害隧道

张文达,雷林,周鹏鹏,李德武,穆腾虎

(1.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铁道建筑研究所,北京 100081;2.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 工务部,甘肃 兰州 730000;3.兰州交通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0 引言

我国铁路隧道数量日益增多,截至2021年3月,全路运营铁路隧道约15 554座,长度约18 771.8 km,其中高速铁路隧道4 728座,长度约8 185.9 km。受设计、施工、养护维修等多方面影响,隧道衬砌渗漏水病害较为突出[1]。徐卓宁、杨文宣[2-3]通过隧道渗漏水病害调查研究,提出了“堵、排、截、引”相结合的综合整治措施;杨承洞[4]研发了一种新型水泥基灌浆材料TGRM,并应用于隧道渗漏水整治;叶飞等[5]针对隧道渗漏水问题,提出集中泄水泄压的整治思路;王星华[6]采用新型黏土浆液工程整治方案治理隧道渗漏水;杨甲奇[7]针对某深埋隧道岩体裂隙发育问题,通过流固耦合渗流场分析,为深埋隧道漏水病害注浆堵水设计提供参考;万利、丁锐[8-9]针对隧道衬砌渗漏水常发生于施工缝、变形缝、伸缩缝等状况,提出一套施工缝渗漏水整治方案。

隧道开挖建成后,山体中的既有水系重新分布。西北地区黄土隧道受地质、水文条件影响,围岩中的氯化盐、硫酸盐、碳酸盐等易溶盐类遇水后,伴随渗漏水流入隧道纵、环向排水盲管内结晶,久而久之造成排水盲沟(管)结晶堵塞,进一步发展导致既有排水系统失效。另外,隧道渗漏水病害还会导致混凝土结构劣化,引发道床翻浆冒泥、钢轨及扣件锈蚀、电力牵引区段接触网漏电跳闸等问题。尤其在冬季,寒区铁路隧道渗漏水还常演变为衬砌挂冰、道床冻结等次生灾害,影响既有线列车运营安全和隧道设备设施的健康服役[10-11]。因此,有必要针对既有线隧道渗漏水病害类型、原因及整治措施等开展进一步研究。

1 渗漏水分类

受地下水、不良地质构造等自然条件影响,部分隧道衬砌结构发生开裂、错位等病害,致使周边围岩中地下水、地表水渗漏至隧道内,不仅影响衬砌结构的正常使用,还会造成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降低。工程中,隧道渗漏水常按以下4种方式分类。

(1)根据渗漏水程度由轻至重分为:湿渍、渗水、水珠、滴水、线漏等(见表1)。

表1 渗漏水类型及表现形式

(2)根据渗漏水产生部位分为:拱顶(顶部)、侧墙、仰拱(底板)渗漏等(见图1)。

图1 不同部位渗漏水

(3)根据渗漏水在隧道衬砌结构上的差异分为:点、线和面渗漏3种(见图2)。

图2 渗漏水点线面差异分类

(4)按水源补给方式分为:地表水补给和地下围岩裂隙水补给2类。通常,地表补给水引发的渗漏水流量,随地表水源补给而滞后变化,但地下围岩裂隙水补给的渗漏水流量,基本不受季节变化及降雨影响。部分隧道渗漏水,也可能同时受以上2种水源补给影响。

2 渗漏水成因分析

2.1 设计方面

(1)隧道设计阶段勘查不细。隧道穿越含水地层时,地层中的原有地下水通道被截断。若在隧道防排水设计阶段,对穿越的节理发育岩层、暗河、溶洞等预判存在偏差,对围岩级别及水文地质条件评估不够准确,很可能导致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的抗渗等级不达标、防排水措施不完善、防腐蚀设计不足[11]。同时,部分设计单位对隧道开挖所处的水文地质环境缺乏动态设计,给隧道渗漏水埋下源头隐患。

(2)防排水系统设计欠合理。铁路隧道防排水设计通常采用全线一套通用图,一般采用“排水盲管+防水板+止水带”的防排水体系,很少针对不同水文地质条件优化防排水设计,排水管堵塞、防水板破损、橡胶止水带扭曲、寒区铁路隧道排水盲管冻结失效、排水沟整体结冰等病害时有发生。尤其在相邻两板隧道衬砌的环向接缝处,橡胶止水条、止水带松动变位或脱落现象屡见不鲜,密封排水效果大打折扣。既有排水系统复杂且设计不够合理,造成沉降缝、施工缝(含冷缝)、结构裂缝、衬砌不密实等薄弱部位渗漏水。

2.2 施工方面

(1)超欠挖。隧道施工中的超欠挖,会造成初期支护和围岩间、二次衬砌和初期支护间存在储水空间。这部分地下水若处理不当,易在衬砌薄弱部位造成渗漏水。

(2)防水板安装不规范。防水板是阻断地下水进入隧道的关键环节,但受初期支护表面不平整、防水板安装机械擦伤、接缝处封闭不牢、热熔垫片封闭不严等因素影响,防水板易发生擦裂或戳穿。防水板施工质量缺陷是隧道渗漏水产生的主要原因。

(3)二衬缺陷。隧道二衬施工中,混凝土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泵压不足、模板台车拆模过早、混凝土早期养护不足等,常造成二次衬砌存在质量缺陷,给地下水提供了渗流通道。

(4)止水带埋设不规范。目前在环向和纵向施工缝处采用的橡胶止水带,易发生固定不牢,在混凝土浇筑中常出现脱落、变位,造成施工缝处密封不严,既有排水系统存在缺陷。

2.3 养护维修方面

部分设备维管单位未严格落实养护维修规定,未对隧道排水系统定期清理、疏通,造成隧道侧沟、中心排水沟、盲管出水口等部位结晶、淤积、堵塞。既有排水系统失效,进而导致衬砌背后地下水无法及时排出,在水压作用下,沉降缝、施工缝(含冷缝)、结构裂缝、衬砌不密实等薄弱处所产生渗漏水。

3 渗漏水整治技术

近年来,针对隧道渗漏水的整治多采用“排堵结合”方案,取得了一定整治效果。但调查回访发现,不少隧道渗漏水工程整治完工后,出现病害反复,常见渗漏水病害整治完工后,在附近未发生过渗漏水的位置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渗漏水。通过调研踏勘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兰州局集团公司)管内宝中、兰渝等铁路沿线隧道渗漏水工点,结合宝中铁路某隧道渗漏水病害整治工况,研发出一种低位疏排引流和降低水位的综合整治方案,并应用于工程整治,取得了良好效果。

3.1 病害概况

宝中铁路某单线隧道建于20世纪90年代,全长329 m。2016年9月,工务人员在设备检查时发现K152+410处拱顶存在线状渗漏水,K152+360~480处基底翻浆冒泥严重(见图3),线路几何尺寸不良,立即报告并现场看护。经现场踏勘、反复比选,研究制定低位疏排引流和降低水位的综合整治方案。

图3 宝中铁路某隧道渗漏水现场

3.2 整治技术

(1)低位引流。在渗漏水处所,采用水钻或风钻在距隧道边墙底部约50 cm高处钻设泄水孔,直径为100 mm,深度钻穿防水板。施工时,钻孔不宜打穿初期支护,以防喷沙涌泥。为便于结晶体的清理疏通,在泄水孔内安装直径80 mm、壁厚3 mm PVC管,管口外端用橡胶圈进行填塞固定,以防脱落。在泄水孔下方设置引水槽,将积水引排至侧沟。通过在泄水孔内安装PVC管,将结晶体收集在光滑的PVC管内,减少了结晶体在孔壁的吸附堆积,便于清理疏通(见图4)。泄水孔长时间结晶淤积后,可将PVC管抽出清理,或更换新的PVC管,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结晶体的淤积附着。

图4 渗漏水严重地段施做潜孔室引流方案

渗漏水较严重处所宜新建潜孔室,或在既有大、小避车洞内扩挖形成潜孔室。在潜孔室内,沿隧道边墙外侧向上呈扇形施做φ70 mm潜孔眼排水(见图5)。潜孔深度一般控制在10 m左右,并内衬外裹双层化学纤维渗滤布且设有φ5 mm细孔的PVC管,兼顾防止细颗粒土砂流失及引水功能。

(2)降低水位。在渗漏水区段长、漏水量大、水压高地段,长期渗漏水造成隧道衬砌背后或仰拱底部土砂流失严重,诱发隧道结构性病害,在这种地段采用了降低水位措施。施工时,在避车洞或边墙处设置低位泄水洞。从泄水洞内向隧道顶部钻设φ80 mm的潜水孔,坡度约7%,长度根据实际情况10~20 m不等,潜水孔内设高压聚乙烯引水管,管壁梅花形布置直径为8 mm的泄水孔,间距约20 cm,引水管外设双层化学纤维渗滤布或土工布(见图5)。采用此方案,可降低渗漏水区段的地下水水位,将渗漏水聚集后集中引排至侧沟或洞外,有效整治因渗漏水诱发的隧道翻浆冒泥、衬砌渗水挂冰等病害。

图5 降低水位整治方案

3.3 整治效果

低位引流和降低水位整治铁路隧道渗漏水,可根据渗漏水程度及发生部位单独采用或综合使用。通过对兰州局集团公司管内宝中、兰渝、包兰线老头沟、颉河1#隧道等渗漏水工程整治,完工后持续观察4年,均未发现渗漏水反复,取得了良好的整治效果(见图6)。

图6 整治完工后的泄水洞及线路状况

4 结论和建议

隧道渗漏水病害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分析铁路隧道渗漏水病害的类型及成因,提出了一种适合于既有线铁路隧道的整治技术,主要结论和建议如下:

(1)隧道渗漏水应坚持源头管控。设计单位要因地制宜,深入调查,合理优化防排水设计方案。施工单位应规范工艺流程,加强施工质量控制,在源头上保证隧道防排水系统完善畅通。设备维管单位应严格落实养修规定,及时清理、疏通排水设施。

(2)隧道渗漏水整治应采取堵排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采用低位疏排引流和降低水位的综合整治方案,可有效整治隧道渗漏水病害。

(3)建议隧道渗漏水病害整治应“早发现、早整治”,找到根源,对症下药。同时,加强隧道的日常养护管理,对渗漏水部位立卡建档,责任到人,合理确定检修周期,避免渗漏水引发隧道衬砌结构劣化。

猜你喜欢
整治病害隧道
早春养羊需防六大病害
“六乱”整治绘就宜居底色
云南:弥蒙高铁隧道全部实现贯通 弥蒙高铁最后一座隧道大庄隧道贯通
小麦常见三种病害咋防治
沁水县端氏镇『六乱』整治不松劲
葡萄病害周年防治历
果树休眠期咋防病害
福州市3年整治415个老旧小区 2020年计划再整治60个
预见2019:隧道的微光
隧道横向贯通误差估算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