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远程教学的教师数字胜任力发展路径*——以国际中文教师为例

2022-07-21 02:15王陈欣通讯作者张天池
现代教育技术 2022年7期
关键词:远程教学胜任数字

王陈欣 宋 柯 金 慧[通讯作者] 张天池

基于远程教学的教师数字胜任力发展路径*——以国际中文教师为例

王陈欣1宋 柯1金 慧1[通讯作者]张天池2

(1.上海外国语大学 多语种智慧教育重点实验室,上海 201620;2.华东师范大学 国际合作交流处港澳台办公室,上海 200062)

当前,教师的数字胜任力水平较低,远程教学效果难以保证,有必要实施有效的数字胜任力发展路径。基于此,文章依托欧盟教师数字胜任力框架,通过图画描述和半结构性访谈对在职国际中文教师进行个案分析,发现:教师在课堂管理、师生互动、设备使用、学生参与等方面遇到了困难,但可以通过教学反思、学生意见、集体研讨、专业培训、共同体等路径解决教学实践中的真实问题,从而促进其数字胜任力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文章从教育规划者、教育机构、教师群体视角提出相关建议,以持续发展教师的数字胜任力。文章对基于远程教学的教师数字胜任力发展路径的探索,有助于该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积累,并可为远程教学转型中的教师发展提供借鉴。

国际中文教师;数字胜任力;远程教学;教师发展

进入21世纪,数字技术与教育领域的融合日益紧密。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许多国家转型远程教学,教育领域对技术赋能的认识愈发深刻。《2022地平线报告(教与学版)》预测,远程教学将成为未来教育的新常态[1]。在此背景下,教师在保障数字化教学质量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引起了学界关注。欧盟、西班牙相继发布教师数字胜任力框架,指导教师数字化专业发展。数字胜任力是指能够自信、批判性地使用信息社会技术(Information Society Technology,IST)进行工作、休闲和交流。发展数字胜任力必须先掌握基本的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CT)技能,即能够使用计算机检索、评估、存储、制作、展示、交换信息并通过互联网进行沟通与协作[2]。在教育转型中,教学数字化的有效推进依赖于教师良好的数据素养[3]。如何有效提升教师的数字胜任力,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研究拟探究以下问题:教师存在何种数字胜任力发展路径?教师如何通过远程教学实践发展数字胜任力?

一 相关研究综述

1 教师数字胜任力发展研究

欧盟教师数字胜任力框架内涵丰富、使用广泛,在学界具有代表性[4]。该框架由教师专业胜任力、教师教学胜任力、学习者胜任力三个模块组成,涉及专业化参与、数字资源、教学与学习、评估、赋能学习者、促进学习者数字胜任力发展六个领域,且每个领域均有详细的内涵描述,如数字资源领域包含选择、创造与更改、管理、保护和分享等内容,为本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有研究者证实,教师需通过数字化专业发展来满足整合技术教学变革过程中对相关能力的需求[5]。教师数字胜任力发展存在多种路径,如参加专业培训[6]、开展行动研究[7]等。此外,教师通过信息通信技术[8]、慕课教学[9]、翻转课堂[10]、混合式教学[11],也能发展数字胜任力。

2 国际中文教师数字胜任力发展研究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国际中文教师被迫中止线下教学,转为远程教学。虽然大规模的远程中文教学是新生事物,但已逐渐成为当下主流的教学模式[12]。自2020年9月以来,我国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开始招募、选派中文教师开展远程教学,但部分教师准备不充分、信息素养匮乏,远程教学效果有待提高[13]。此外,国际中文教师正在经历整合技术的教学转型,也需要通过专业发展实现教学绩效提升[14]。

目前,研究者已对国际中文教师数字胜任力的内涵、现状与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索[15][16]。需注意的是,除了数字胜任力,教师数字化专业发展领域还存在ICT胜任力、数字素养、信息素养等多个相近概念。实际上,数字胜任力以ICT胜任力为基础[17],数字素养包含信息素养[18];与数字素养相比,数字胜任力作为更高级、更多元、更综合的能力[19],更符合未来人才的发展需求。因此,本研究采用了“数字胜任力”这一概念。

3 基于既有研究的反思

当下,远程教学已成为国际中文教师的主要实践场。作为整合技术教学的模式之一,教师有必要尝试基于该模式发展数字胜任力。然而,既有研究对远程教学的关注不足。另外,部分研究将教师发展视为教师使用某种技术或参加某种培训之后的应然结果,前者没有呈现出整合技术教育转型的动态过程,后者则脱离了真实的教学情境,难以解决真实的教学问题。此外,既有研究也缺乏教师个体的声音,忽视了教师发展过程中的个性化特征与主观能动性。教师如何应对远程教学转型中的困难、如何实现数字胜任力的有效发展,这些问题亟需解答。鉴于此,研究团队尝试通过个案来调查基于远程教学实践的教师数字化胜任力发展路径。

二 研究设计

为深入了解远程教学转型的过程并确保研究样本能够代表数字胜任力较高的教师群体,本研究团队确定了两个抽样标准:①教师曾持续开展远程教学实践(至少已开课两个学期、60课时以上);②学生对教师所教课程的满意度较高(在所属机构排名中位列前三)。之后,根据目的性抽样与教师个人意愿,本研究从上海市A校孔子学院中选取7名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其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

数据收集采用图画描述与半结构性访谈两种方法。其中,图画描述是一种灵活的、互动型的研究方法,可呈现经历、现象以及通过口头信息无法呈现的数据[20],具体步骤如下:①请参与者在白纸上独自画出远程教学实施的过程(作画水平不影响后续数据分析),然后结合图画,描述远程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关键事件;研究人员一边聆听参与者的口头描述,一边完成书面记录[21]。②在对图画描述数据进行整理与转录之后,图画以照片的形式存储,书面文字制成电子文本。③依托欧盟教师数字胜任力框架对数据进行分类、编码,识别相似的短语、句式与结构,分析其中存在的共性与差异,分离出有意义的数据内容[22]。

半结构性访谈借鉴魏志慧等[23]的相关研究成果,并根据欧盟教师数字胜任力框架对部分问题进行调整,访谈提纲如表2所示。每场访谈持续30~60分钟,通过微信语音进行。征得受访者同意后,访谈内容被录音、转录成文本,并依托欧盟教师数字胜任力框架进行过程性编码。过程性编码特别适用于在某一情境中或对某一问题采取持续的行动、互动、情感探究,通常用于实现某个目标或解决某个问题[24]。访谈文本与图画描述相互补充,并可互证结论。

表2 半结构性访谈的访谈提纲

三 促进教师发展数字胜任力的路径分析

图画描述数据和访谈数据显示,7名国际中文教师在课堂管理、师生互动、设备使用、学生参与等方面遇到了困难,但通过教学反思、学生意见、集体研讨、专业培训、共同体等路径,能够解决真实的教学问题,从而发展其数字胜任力、提高其远程教学绩效。受访教师数字胜任力发展维度与路径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不同教师的发展路径、发展内容存在差异。

表3 受访教师数字胜任力发展维度与路径

1 基于教学反思与学生意见的数字胜任力发展路径

由于篇幅受限,本研究主要介绍4名教师(S1~S4)的数字胜任力发展过程。S1~S4的数字胜任力发展路径存在明显差异,但基于远程中文教学均实现了可持续的数字胜任力发展。其中,S1基于教学反思与学生意见持续完善远程教学设计,其数字胜任力发展路径如图1所示。此前,她没有相关教学与培训经历,所在学校也未提供过相关培训。通过“钉钉”直播实施一学年的远程中文教学后,她的数字资源、赋能学习者、教学与学习、评估等能力均得到了发展。

图1 基于教学反思与学生意见的数字胜任力发展路径(S1)

S1通过教学反思,解决了课堂管理失效、教学互动不足、部分学生中止课程等问题。例如,在第一学期,大部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愿意打开摄像头与麦克风,导致师生、生生互动不充分、反馈不及时。经过反思后,S1在第二学期将打开摄像头、麦克风和学生用中文发言次数、提问次数等课堂表现纳入平时成绩考察范围,并将平时成绩计入期末总评。实践证明,学生在第二学期的课堂表现明显优于第一学期,其互动、反馈明显增多。S1对课程成绩构成进行调整并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最终提高了教学绩效,她的评估、教学与学习等能力得到了发展。

此外,S1还根据学生意见,解决了自身教学经验不足、学生硬件设备差、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学生中文水平差异大等问题。例如,部分学生来自贫困地区,网速较差,直播卡顿,有时会因此而缺课。在第一学期,S1会将直播课程录屏,并将录播内容发给缺课的学生。然而,学生自主学习录播课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成绩普遍较低。于是,S1在第二学期围绕教学中的重、难点增加了专题复习直播课,并要求所有学生不得缺席。在复习课中,教师会重点关注网速较差的学生,并有针对性地为他们设计练习和教学活动。在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中,这些学生与其他学生的成绩差距缩小了。在此过程中,S1的赋能学习者、教学与学习等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2 基于集体研讨的数字胜任力发展路径

集体研讨是教师解决远程教学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S2基于ZOOM平台开展了两个学期的远程中文教学,其数字胜任力发展路径如图2所示。此前,她通过其他项目积累了一定的远程教学经验,如她曾参加孔子学院组织的技术应用培训,但收获并不大。她表示,教研组定期组织的集体研讨是促进她数字胜任力发展的关键因素,帮助她解决了教学经验不足、教学资源匮乏、课堂不活跃、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出勤率低、学生互动不积极、学生中文水平差异大、教学设计缺乏趣味性等问题,并促进了教学与学习、数字资源、评估、赋能学习者等能力的发展。

为解决教学内容太难导致学生理解困难这个问题,S2根据集体研讨意见将教学内容简化、生活化,同时增加课后复习材料和课前预习材料,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支持。每次讲授新课之前,S2还会组织学生集体操练复习,并邀请学生复述上节课的知识要点。通过对教学设计的改进,大部分学生已能顺利跟上教学进度。此外,如何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支持,也是S2重点关注的问题。在学期中段,针对学生中文水平差距加剧这个问题,S2根据集体研讨意见实施分层教学,即为中文水平较高的学生提供难度较高的阅读材料与写作任务,而为中文水平较低的学生布置与基础知识相关的操练任务(如组词、造句等)。在此过程中,S2的教学与学习、赋能学习者、数字资源等领域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图2 基于集体研讨的数字胜任力发展路径(S2)

图3 基于专业培训的数字胜任力发展路径(S3)

3 基于专业培训的数字胜任力发展路径

在教师数字胜任力发展过程中,专业培训也可发挥促进作用。S3是孔子学院的专职教师,其教学对象为海外高校学生,其数字胜任力发展路径如图3所示。S3曾参加了中方孔院、外方孔院、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等机构组织的多场培训,掌握了数字技术工具的操作技能,数字资源的检索、整合与开发,有效设计远程中文教学等要点,目前已能实施整合多种技术的远程中文教学实践。

S3表示自己过去是一个技术小白,只会使用PPT、Word和微信,培训是她了解新技术、获得新资源、学习新方法的主要途径。S3曾参加“钉钉”、ZOOM、Quizlet、汉字笔顺小程序、拼音输入法等软件应用和远程中文教学设计等方面的培训。通过培训,S3在课堂教学中已能整合多种技术工具,还能通过WhatsApp发布通知、预习任务、视频链接、课堂笔记、语法讲义等。此外,S3已开始采用YouTube上传录播课程,也尝试用“Google Docs”和“问卷星”设计在线测验与考试。与其他教师相比,S3在其数字胜任力发展过程中得到了更多的培训机会,也掌握了更多的远程中文教学技术。

4 基于共同体的数字胜任力发展路径

除了个人专业学习,参与共同体活动也有助于发展国际中文教师的数字胜任力。S4是国外某初中的一名中文教师,其数字胜任力发展路径如图4所示。2020~2021学年,当地教育部要求教师采用Microsoft Teams软件和LMS系统开展远程教学。虽然当地教育部门组织了在线教师培训,但S4认为此类培训主要是介绍技术功能,不符合她的需求,而表示对其数字胜任力发展帮助最大的是教师共同体。共同体由学校中文教研组的6名教师组成,会定期组织交流会,分享远程教学经验;成员可以相互观摩教学、相互评课、集体备课、资源共享,实现共同进步。在此过程中,S4的教学与学习、赋能学习者、数字资源、评估等能力得到了发展。

图4 基于共同体的数字胜任力发展路径(S4)

S4表示,课堂管理是她在远程教学中的短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她借鉴共同体中其他教师在线上教学时使用的投骰子、大富翁等互动性较强的游戏,成功吸引了学生的目光;同时,根据共同体中相关教师的建议,她邀请助教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并反馈给班主任,明显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此外,线下授课时S4曾设计过很多口语操练活动,如词语接龙、信息差、课本剧等,而这些活动在线上难以组织开展。因此,如何将新技术融入远程中文教学,成为了S4重点关注的问题。对此,她与共同体成员一起进行模拟教学并相互评课,掌握了Quizlet、Crazy、Microsoft Teams、LMS等不同工具的操作技巧,熟悉了整合技术的教学活动设计方法,并积累了一定的数字资源。在此基础上,S4持续推进整合技术教学创新,开始实施混合式教学变革。

四 对持续发展教师数字胜任力的建议

本研究以新冠肺炎疫情以来的远程教学转型为背景,以7名国际中文教师为研究对象,依托欧盟教师数字胜任力框架,通过图画描述和半结构性访谈数据分析,发现: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反思、学生意见、集体研讨、专业培训、共同体等路径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从而促进其数字胜任力的发展;在实践过程中,教师也可根据自身需求和周边资源选用不同的发展路径。考虑到当前远程中文教学仍存在教学支持缺乏针对性、专业培训效果不显著等问题,为持续发展教师的数字胜任力,本研究从教育规划者、教育机构、教师群体视角提出以下建议:

1 教育规划者:开展以教师需求为导向的顶层设计

为了提高教师的数字胜任力,外方院校、中方院校、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等教育规划者会定期组织国际中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这种自上而下的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国际中文教师在远程教学中仍面临多种问题,如课堂管理失序、教学交互不足、差异化教学难以开展等。而现有的培训脱离真实教学情境,难以解决上述问题,这就要求教育规划者开展以教师需求为导向的顶层设计:教师专业培训应符合教师发展需求,采用科学的设计方案[25];同时,可采用构建ICT应用模型、搭建学习体验脚手架、提供整合技术的教学资源、开发新型评估项目、协作学习等经过实证研究检验的多样化策略[26],来丰富教师体验。此外,教育规划者还可在教师需求调查的基础上,针对教师在不同教学阶段遇到的困难与存在的问题,搭建资源平台、提供形成性发展项目,如打造围绕课堂管理、教学互动等主题的教学案例库,组织优秀教师示范观摩课等,并提供真实教学情境下的教学指导与建议。

2 教育机构:鼓励教师自下而上地发展数字胜任力

在没有外部干预的情况下,国际中文教师能通过教学反思、参与集体研讨、构建共同体以实现专业发展,这体现了教师作为发展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与可塑性。那么,如何为国际中文教师个体或群体提供给养,以维持其可持续发展呢?对此,教育机构一方面可通过组织集体教研、提供实践场所、安排专家指导、设置奖惩机制等方式,引导教师自主发展数字胜任力;另一方面可鼓励教师依托校内教研组或跨校同年级的专业实践共同体[27],开展有计划、有组织的专业学习活动,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达到提升数字胜任力的目的。在技术赋能背景下,教育机构还可以通过5G技术构建虚拟专业学习共同体,来实现教师的专业学习与发展[28]。而无论是基于个体还是基于共同体,教师自下而上地发展数字胜任力都应得到鼓励。

3 教师群体:构建以终身学习为核心的理念

在后疫情时代,远程教学将可能成为教育领域的新常态,这种区别于面对面课堂的教学模式对教师能力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有效开展远程教学,教师需要探索数字化终身学习、专业化学习的有效路径[29]。在技术赋能的时代背景下,教师作为世界公民,应掌握数字化生存能力;同时,教师作为教育者,应关注技术驱使的人才标准变化,致力于培养未来人才所需的核心竞争力;另外,教师还是学习者[30],应学习如何利用新技术来提高教学绩效。为促进数字胜任力的可持续发展,教师可借鉴学生、专家、同行的意见与建议,通过多条路径开展终身学习。在数字化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还应关注数字胜任力的发展规律,先掌握基本的技术应用技能,再陆续提升其他能力,逐步实现从新手到专家的转变。

[1][29]王萍,王陈欣,赵衢,等.数智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与新思考——《2022地平线报告(教与学版)》之解读[J].远程教育杂志,2022,(3):16-23.

[2][17]European Parliament and the Council. Recommendation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the council of 18 December 2006 on key competences for lifelong learning[OL].

[3]袁萍,刘玉屏.大数据时代国际汉语教师数据素养研究透视[J].民族教育研究,2020,(6):119-125.

[4][19]Romero-Tena R, Llorente-Cejudo C, Puig-Gutiérrez M, et al. The pandemic and changes in the self-perception of teacher digital competences of infant grade students: A cross sectional study[J]. Public Health, 2021,(9):4756.

[5]何莲珍.新时代大学外语教育的历史使命[J].外语界,2019,(1):8-12.

[6]McGarr O, Mcdonagh A. Exploring the digital competence of pre-service teachers on entry onto an initial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me in Ireland[J]. Irish Educational Studies, 2020,(1):1-14.

[7]Rojo-Ramos J, Carlos-Vivas J, Manzano-Redondo F, et al. Study of the digital teaching competence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primary schools in one region of Spai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2020,(23):8822.

[8]Hilliger I, Ortiz-Rojas M, Pesántez-Cabrera P, et al. Identifying needs for learning analytics adoption in Latin American universities: A mixed-methods approach[J]. Internet Higher Education, 2020,45:100726.

[9][23]魏志慧,胡啸天.慕课教学能促进高校教师TPACK发展吗?[J].现代教育技术,2020,(5):67-73.

[10]Piotrowski A, Witte S. Flipped learning and TPACK construction in English educ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2016,(1):33-46.

[11]俞福丽.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校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路径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21,(3):86-90.

[12]王辉.新冠疫情影响下的国际中文教育:问题与对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21,(4):11-22.

[13]王良存,王辉.拓展线上教学空间促进国际中文教育发展[N].中国教育报,2020-7-12(3).

[14]赵杨.汉语国际教育的“变”与“不变”[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7-14.

[15]李宝贵,庄瑶瑶.后疫情时代国际中文教师信息素养提升路径探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21,(4):34-43.

[16]刘玉屏,李晓东,郝佳昕.国际中文教师数字能力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21,(3):139-146.

[18]王佑镁,杨晓兰,胡玮,等.从数字素养到数字能力:概念流变、构成要素与整合模型[J].远程教育杂志,2013,(3):24-29.

[20]Stewart W P, Floyd M F. Visualizing leisure[J].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2004,(4):445-460.

[21]Kearney K S, Hyle A E. Drawing out emotions: The use of participant-produced drawings in qualitative inquiry[J]. Qualitative Research, 2004,(3):361-382.

[22]Liu H, Da 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leisure and happiness—A graphic elicitation method[J]. Leisure Studies, 2020,(1):111-130.

[24]Corbin J, Strauss A. 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Techniques and procedures for developing grounded theory(3rd ed.)[M]. CA: Sage, 2008:96-97.

[25]Romero-Tena R, Barragán-Sánchez R, Llorente-Cejudo C, et al. The challenge of initial training for early childhood teachers: A cross sectional study of their digital competences[J]. Sustainability, 2020,(11):4782.

[26]Krumsvik R J, Jones L Ø, Øfstegaard M, et al. Upper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digital competence: Analysed by demographic, 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J]. Nordic Journal of Digital Literacy, 2016,(3):143-164.

[27]韩玉国.基于有声思维个案的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J].华文教学与研究,2020,(1):76-84.

[28]文秋芳.我国高校外语教师三种专业学习模式的比较及其启示[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21,(1):1-8.

[30]于忠海.教师作为学习者的专业化发展理念及路径[J].教师发展研究,2020,(1):20-26.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Teachers’ Digital Competence Based on Distance Teaching——Taking International Chinese Teachers as an Example

WANG Chen-xin1SONG Ke1JIN Hui1[Corresponding Author]ZHANG Tian-chi2

At present, teachers’ digital competence (DC) level is low, and the effect of distance teaching is difficult to guarantee. It is necessary to implement an effective development pathway for DC.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relied on the European teachers’ DC framework, and conducted a case analysis of in-service international Chinese teachers through picture descriptions and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It was found that teachers encountered difficulties in the aspects of classroom management,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equipment use and student participation. However, the real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could be solved through the paths of teaching reflection, student opinion, collective discussion, professional training and community, which further promoted teachers’ DC development. Based on this, some sugges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educational planners,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and teacher groups were proposed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DC. This paper explored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teachers’ DC based on distance teaching, which contributed to the accumul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in this field and provided reference for teachers’ development in the transition to distance teaching.

international Chinese teachers; digital competence; distance teaching; teacher development

G40-057

A

1009—8097(2022)07—0057—09

10.3969/j.issn.1009-8097.2022.07.007

基金项目:本文受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年度课题一般项目“优质慕课建设全程的多维质量保障体系研究”(项目编号:BCA190077)、上海外国语大学多语种智慧教育重点实验室项目“基于智能翻译平台反馈的英语教学:技术给养及其利用”(项目编号:202102)、上海外国语大学第四届导师引领计划项目“优质慕课上线阶段的助教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20114218)资助。

王陈欣,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技术增强的语言学习、教师专业发展,邮箱为wangcx@shisu.edu.cn。

2021年12月12日

编辑:小米

猜你喜欢
远程教学胜任数字
“对截止日期更通融些”:教师们从上轮远程教学中学到了什么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住院医师骨科临床操作技能网络远程教学培训的探索与思考
基于胜任力理论模型的冰雪人才培养新策略
答数字
提升历史教师胜任力应关注三维素养
远程教学交互平台及监督平台设计思考
数字看G20
多媒体在数学建模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基于胜任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