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探析《别告诉她》中的交际冲突

2022-07-25 03:54王莉莉
海外文摘·学术 2022年6期
关键词:霍夫斯泰德冲突

基于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对影片《别告诉她》中的情节和台词进行分析,探究其中的交际冲突及成因。研究发现,交际冲突的产生源于中美两国不同的文化倾向,两国在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权利距离、不确定性规避、阳刚性与阴柔性、长期取向与短期取向和放纵型与节制型六个文化维度上均存在差异,最后为减少跨文化交际冲突提出了建议。

当今世界,各国交往日益密切,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话题。《别告诉她》是由华裔导演王子逸执导,根据自身经历改编的一部电影,影片围绕“是否告知奶奶患病真相”这一核心矛盾而展开。长期生活在美国的孙女碧莉(Billi)认为奶奶对自己的病情享有知情权,不该对其隐瞒,而以大伯为代表的其他人则认为不能告诉奶奶,要帮奶奶减轻压力,让她轻松愉快地度过剩下的时光,一场中西文化冲突就此展开。

1 理论介绍

霍夫斯泰德文化維度理论是由荷兰心理学家吉尔特·霍夫斯泰德提出,用来测量不同国家文化差异的一个框架[1],包含六个维度: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Individualism versus Collectivism)、权力距离(Power Distance)、不确定性规避(Uncertainty Avoidance)、阳刚性和阴柔性(Masculinity versus Femininity)、长期取向和短期取向(Long-term versus Short-term)以及放纵型与节制型(Indulgence versus Restraint),其中,后两个维度来源于后期彭麦克等学者对他理论的补充。

1.1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指个体融入群体的程度以及社会利益的关注方向是个人利益还是集体利益。在偏向个人主义的社会中,人们往往认为个人目标先于集体目标、个人利益先于集体利益;强调个人主动权和首创精神,推崇竞争;同时,喜欢变化,容易进入不同的群体。与此相反,在偏向集体主义的社会中,整个社会有着严密的社会框架、群内群外区分明显;交际方面更为间接;喜欢为他人着想;有很深的历史根基;注重团队合作、维护面子。

1.2 权力距离

指的是在社会群体中,地位较低的人对于权力在社会组织中分配不均的接受程度[2]。在低权力距离社会,人们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应尽可能降低,社会成员应相互尊重;强调注重自身的权利。在高权力距离社会,“社会成员认同等级制度和阶层差异,甚至习惯于上级阶层的领导,具有强烈的依附性”[3]。

1.3 不确定性规避

是指某种文化中的成员在面对不确定、未知、含糊的情况时感到威胁、焦虑的程度。在不确定性规避程度低的社会中,人们更易接受生活中的不确定性,面对随时的变化压力较小,习以为常,能够从容应对。在不确定性规避程度高的社会中则正好相反,人们一般尽力避免不确定性,面对不确定的状况会感到焦虑、有压力,对随意变动的行为和想法容忍度较低。

1.4 阳刚性和阴柔性

指不同社会所具有的文化特性偏向于男性或者女性特征的程度。即看某一社会代表男性的品质如竞争性、独断性更多,还是代表女性的品质如谦虚、关爱他人更多。在阳刚性文化中,其文化特性偏向于男性特征,即该社会具有鼓励竞争、看重物质和成功等特性。而在阴柔性文化当中,其文化特性偏向于女性特征,即社会偏向于注重和谐的人际关系,较关注弱者,看重人际关系。

1.5 长期取向和短期取向

长期取向与短期取向体现着一种文化对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的价值观。指的是某一文化中的成员对延迟其物质、情感、社会需求的满足所能接受的程度。在偏向于长期取向的社会中,主张追求未来的回报,其成员更看重长远的发展,时刻为未来做打算;推崇节俭和坚韧不拔的品质。而在偏向于短期取向的社会中,更加注重短期内的回报和效益,着眼于眼前的利益,鼓励发展。

1.6 放纵型与节制型

指某一社会对人基本需求与享受生活享乐欲望的允许程度。在放纵型社会当中,人们注重享乐,大胆、寻求刺激;社会联系较疏松;面对生活更加积极乐观。而在节制型社会中,往往注重节俭,不重享乐,对自我的约束较强;社会关系联系紧密;面对生活较放纵型更加悲观。

2 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下《别告诉她》中的交际冲突及成因探析

“台词是构成一部电影的基石,是电影不可或缺的因素,在电影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4]。情节“即人物之间的联系、矛盾、同情、反感和一般的相互关系,某种性格、典型的成长和构成的历史”[5]。台词与情节是电影中的两个重要成分。本文选取《别告诉她》中体现文化差异的部分情节和台词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分析并探究产生交际冲突的原因。

2.1 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

美国一直以来都在提倡人权,提倡独立、自由、保护隐私,这在语言中也有体现。比如“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强调每个人必须依靠自己,自力更生。在汉语中虽然也有“自力更生”的说法,但更多的是相信集体的力量,比如“团结就是力量”“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等,这些都体现了中美两国在该方面的差异。电影《别告诉她》中,碧莉与大伯在去宾馆的路上以及在后来奶奶住院时的医院里有过两次“冲突”,针对“是否告诉奶奶真实病情”,碧莉认为,应该告诉。奶奶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对自己的病情有知情权,而且“她可能对自己所剩的时间有自己的安排”。此外,影片中也提到,“隐瞒病人病情在美国是不允许甚至是违法的”。与此相反,大伯认为应该隐瞒。他对碧莉说:“你们把生命看成是个体的,这正是西方和东方的文化差异问题,东方人是把生命看成是集体的、家庭和社会的”“我们之所以不告诉奶奶实情,就是为了分担她的思想压力”,这种差异的产生正是由两人代表的不同文化价值观所致,美国崇尚个性、自由与独立,个人主义倾向明显,而中国,强调团结、寻求一致,同时又喜欢为他人考虑,集体主义倾向更为显著。

2.2 权力距离

权力分配不均存在于任何文化中,但其容忍程度却因文化差异而有所区别[3]。在影片《别告诉她》中也有体现。例如,在某个夜晚,碧莉碰到大伯和她爸爸一起在楼道里抽烟,出于对爸爸身体的关心,碧莉说:“你别给他烟”,而大伯却说“你不要管他,他是你爸,你不该管他”。在大伯看来,碧莉是小孩,是小辈,小辈应服从长辈,不能也不应该管长辈的事;而碧莉认为自己和爸爸是平等的关系,不存在“能不能管”的问题。美国偏向于低权利距离文化,讲究平等,而中国偏向于高权力距离文化,领导与被领导关系较为常见。正是二者在这一文化维度上的认知差异导致了“冲突”的产生。

2.3 不确定性规避

根据霍夫斯泰德文化价值维度数值统计,中国不确定性规避指数为30,美国是35,美国略高于中国。也就是说,相对而言,在中国人们更容易接受生活中的不确定性。例如,影片开头,在碧莉回国后的当天晚上,大伯送碧莉去宾馆休息,结果办好入住后被告知电梯坏了,正在维修,碧莉问“多久能修好”,工作人员含糊地回应“很快”,并没有给出确定的时间,结果等到最后还是没修好,只能提着行李爬楼梯。爬楼梯时碧莉问服务生“快到了吗”,他回答“快了快了”,可是爬了半天还没到,碧莉又问“快到了吗”,他还是没有给予准确的回答,只是说“快了快了”。这种突变、不准确性让本就疲惫的碧莉更加心累、无语,也导致了碧莉与服务生之间交际冲突的产生。

2.4 阳刚性和阴柔性

阳刚性文化强调竞争思想,注重金钱和物质生活。而阴柔性文化强调和谐的人际关系,主张避免矛盾与冲突。中美两国在这一方面差异显著。例如,影片中在纽约时碧莉因为经济紧张,想与房东商量希望能推迟交房租,可房东毫不留情地拒绝了她,说道“如果你现在搬出去,我们的房租翻倍都有人租”,这么直接、不留情面的拒绝在中国极为少见。而在中国,奶奶和大伯得知提前订好的龙虾套餐变成了螃蟹套餐时,奶奶虽然很不高兴,但为了避免争吵、保持和谐,最后还是接受了酒店的螃蟹套餐,并预订了酒水。可以看出,中国文化更愿意避开矛盾,追求和谐的人际关系,倾向于阴柔性文化,而美国文化更偏向于阳刚性文化,讲究事实,不太讲“人情”。所以,二者若是碰到一起,冲突矛盾不可避免。

2.5 长期取向和短期取向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谁笑到最后,谁笑的最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等俗语,强调要关注长远利益,懂得坚持。而美国文化更注重享受当下。例如,影片中奶奶在得知碧莉因奖金申请失败情绪低落时说道“你会没事的孩子,生活啊,总会遇到很多苦难,但你一定要想得开”“一个人的精神支柱非常重要,你会成功的”。奶奶劝碧莉不要灰心,只要乐观坚持,一定会成功的。这一点也体现在金钱观上。碧莉总是早早把钱花完,经常没钱;妈妈总说碧莉花钱大手大脚,也不知道存钱。这些都表明中国文化更倾向于长期取向,强调坚持,为未来做准备,而美国文化更倾向于短期取向,注重当下需求的满足,所以,在交际过程中双方互不理解,产生冲突也不足为奇。

2.6 放纵型与节制型

放纵型文化更倾向于释放他们的原欲和本性,享受生活和乐趣,注重娱乐,感性花钱。节制型文化常常控制自己的欲望,花钱更为理性。这一点在影片中主要体现在金钱观和情感表达上。例如,碧莉回父母家时,妈妈看出碧莉可能没钱了,问道:“你又没钱了?”“你就打算一直这样生活下去吗?”,而碧莉却调皮地回答道“没钱但性感”。妈妈接着说“你为什么不攒钱呢?你早就该改改你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了”。在情感表达上,碧莉更加直接,经常对奶奶说“我爱你,奶奶”,而奶奶对碧莉的爱则更多的表现在一些动作上,比如常常抚摸碧莉,直接言语上的表达较少。面对身患重病的奶奶,其他人都控制着自己的情绪,装作没事,高兴的团聚、举办婚礼,但碧莉根本做不到,她很难控制自己的难过、悲伤,很多时候都是苦着脸。由此得出,中美兩国在这一维度也存在差异,若不注意,就会产生交际障碍。

3 结语

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联系不断加强,跨文化交际不可避免。基于霍夫斯泰德文化价值维度分析影片《别告诉她》中的交际冲突,探究冲突成因得出,中美文化在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权利距离、不确定性规避、阳刚性与阴柔性、长期取向与短期取向、放纵型与节制型六个文化维度上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导致了交际冲突的产生。为避免交际冲突,实现有效跨文化交际,本文提出以下建议:第一,承认差异、主动了解、寻求和解;第二,牢记文化有差异但无好坏之分;第三,增强文化敏感度,感知文化差异;第四,拓宽知识面,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引用

[1] 刘雁南,万桂莲.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视角下的中美文化冲突分析——以《无声告白》为例[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2):68-72.

[2] 张雪萍.文化维度理论视角下的中俄文化比较[J].重庆社会科学,2017(11):99-104.

[3] 刘丹.从Hofstede文化价值理论看学生课堂沉默现象[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08):254-255.

[4] 徐恺鸿.王家卫电影台词风格研究[D].株洲:湖南工业大学,2018.

[5] 高尔基.论文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355.

作者简介: 王莉莉(1995—),女,甘肃天水人,硕士研究生,就读于兰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霍夫斯泰德冲突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基于霍夫斯坦德文化心理学理论的比较法案例选择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破案“神速”
泰德的拖拉机
泰德叔叔的纸灯笼
多一升也不给
多一升也不给
“邻避冲突”的破解路径
一次冲突引发的思考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