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汉俄平行语料库的含“红”颜色词艺术研究

2022-07-25 03:54卢木子
海外文摘·学术 2022年6期
关键词:意译曹雪芹俄语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红楼梦》小型汉俄平行语料库,对《红楼梦》前 80 回中含“红”颜色词及相应的俄译进行词频检索和分类整理。从直译、意译、省译和增译四种翻译方法,分析其词频和频次比。结果显示,直译为主要的翻译方式,其中,服饰妆容中的“红”,采用直译最多,但在此基础上依然保持了选词的多样性;建筑中的“红”,采用意译最多,包含很多文化因素;省译多是省略前文中已出现的含“红”颜色词;增译用在表示情绪的“红”中最多,增添了情绪产生的原因等,其次翻译花中的“红”时也较多用到增译方法。

被誉为“四大名著之首”的《红楼梦》有极高的文学艺术价值和深刻的思想性,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她以永久的艺术魅力,立于世界文学之林,其作者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20世纪后,《红楼梦》更以其丰富深刻的思想底蕴和异常出色的艺术成就使学术界产生了“红学”。且其中颜色词的运用可谓精妙绝伦。早有红学家提出《红楼梦》有“尚红”意识,这一点仅从小说名称便可见一斑。对于译者而言,如何传达颜色词背后的情感是一项巨大的考验,其翻译方法也十分重要。但国内俄语界对这一方面鲜有研究。因此,本文拟在建立《红楼梦》汉俄平行语料库的基础上,研究含“红”颜色词的俄译方法,希望对理解和研究《红楼梦》及其俄译贡献微薄之力。

1《红楼梦》汉俄平行语料库的建立

语料库主要类型包括通用型语料库、专用型语料库、共时语料库、历时语料库、平行语料库等。其中平行语料库中的语料来自于两种语言,且相互对应,即一种语言是另外一种语言的译文。平行语料库对翻译研究和机器研究具有重要价值[1]。本文创建《红楼梦》汉俄平行语料库,用以研究《红楼梦》中含“红”颜色词的翻译方法。

1.1 语料来源简介

《红楼梦》前八十回为曹雪芹所作,后四十回的作者仍有争议,所以在选取语料时,无论是汉语语料还是俄语语料,均选用前八十回。

汉语版本可大致分为两个系统,其一是八十回的传抄本,名《石头记》,大都附有脂砚斋等人的批语,称脂本系统;其二是一百二十回的排印本,其中程伟元、高鹗于乾隆五十六年第一次以活木字排印。

公元1791年(乾隆年间),程伟元、高鹗出版《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称为“程甲本”;1792年,其在“程甲本”基础上进行增删修改,而后再次排印,是为“程乙本”。程乙本终止了曹雪芹逝世后《红楼梦》手抄本的纷繁局面。因此笔者创建《红楼梦》汉俄平行语料库,选取以“程乙本”为底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出版的《红楼梦》为汉语语料。

1958年,帕纳休克(В. А. Панасюк)以程乙本为底本进行翻译,其中诗词部分由汉学家孟列夫(Л. Н. Меньшиков)翻譯,此乃全世界第一部《红楼梦》西文全译本[2]。后来,苏联解体,时代变化,读者的欣赏趣味也发生变化,为了再现“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的《红楼梦》,帕纳休克于1995年重新修改了译本,此次诗词部分换由戈卢别夫(И. В. Голубев)重译。由于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两个版本诗歌译文差别甚大,1995年版诗歌之文学价值更高于1958年版,因此,《红楼梦》汉俄平行语料库俄语语料选定为1995年版。

1.2 语料加工

选定汉俄语料后,将语料分别保存为word和txt格式,便于后续操作。

创建语料库包括语料去噪、语料对齐等步骤。

首先用“文本整理器V5.0”软件,对生语料进行去噪处理(如图1、图2所示)。

《红楼梦》中文本和俄译本相互对应,且平行语料库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两种语言间的对齐问题。目前,大多数双语语料库都进行了句子间的对齐,该语料库建立也是如此。这里采用Transmate7.3软件进行双语语料对齐。首先将去噪语料导入Transmate软件,进行句级对齐(如图3所示),对齐完成后导出TMX格式文本,再用Xbench软件进行语料编码转换,导出txt格式,然后将Xbench导出的txt文件粘贴在Excel表格内,最后保存为ch(汉语对齐语料)与ru(俄语对齐语料)。

完成上述步骤后,一个小型语料库已经建立完毕,接下来可以利用多语种语料处理工具HyConc(V3.9.8)进行检索。

据杨柳川学者统计,“红”系词总频次为742次[3],刘泽权指出在前80回《红楼梦》中,颜色词出现频次为1631次[4],据此计算出“红”系词总频次占比约为45.49%。再经HyConc检索“红”字,得出语料对数有470对。将这470条语料进行数据矫正,最终含“红“颜色词(如“红”“大红”“猩红”等)为312条。因此可以计算出含“红”颜色词占“红”系词总频次高达42.05%(如图4所示)。这些数据都表明曹雪芹对含“红”颜色词情有独钟,《红楼梦》有“尚红”意识[5]。

2《红楼梦》俄译本的翻译方法

《红楼梦》中含“红”颜色词主要分为以下几类:服饰妆容中的“红”;情绪中的“红”;建筑中的“红”;家具装饰中的“红”;花的“红”以及代表女性的“红”。

将含“红”颜色词主要类别及俄译本的不同翻译方法列出,并根据语料库检索结果统计出其词频和频次比,见表1。

如表1所示,在翻译含“红”颜色词时,帕纳休克采用四种翻译方法,分别为直译、意译、省译和增译。总体来看,直译占比最大,占总含“红”颜色词的42.63%;其次为意译,占比为36.54%;再次为省译,占比16.67%;增译占比最少,为4.16%。按类别来看,服饰妆容中含“红”颜色词采用直译方法的频次比最高,占其中的72.60%;情绪中含“红”颜色词的直译占比仅次于服饰妆容,为69.57%;建筑中的含“红”颜色词采用意译方法最多,高达96.25%;家具装饰中的含“红”颜色词在翻译时,直译和省译方法的频次比差别不大,直译略高一些,分别为47.22%和44.44%;翻译花中含“红”颜色词时,直译的频次比略高于其他翻译方法,为36.84%;形容女性的含“红”颜色词中,直译和增译频次为0,意译占比达到75.00%。

下面就帕纳休克采用的这四种翻译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2.1 直译

《红楼梦》前80回中,含“红”颜色词的直译频率占总含“红”颜色词的42.63%,为最主要翻译方式。

在服饰妆容中,含“红”颜色词的直译比最高。这是因为:中俄两国,虽然对颜色的认识在文化层面上有所不同,但在视觉层面上,人类对颜色的认识有很大共性。采用直译的翻译方法处理颜色词,可以在原文美感不发生变化的同时,使读者清楚易懂。

拿“大红”举例,前80回中43次出现“大红”一词,该数据与刘泽权学者统计的49次并不一致。但笔者与刘泽权学者所使用《红楼梦》版本不同(刘泽权使用浙江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该版并非以一种底本为蓝本,而是将现存十余本《红楼梦》相互参校得出),因此数据存在差距实属正常。

即便是直译,帕纳休克也十分注重使用语言的多样性,虽然是直译同一种颜色,也会采用几种不同的译法。俄译本中“大红”的翻译共5种,分别为:яркие цвета,ярко-красный,красный,бордовый和тёмно-красный,除яркие цвета之外,其余四种均为直译。其中使用频次最高的为тёмно-красный。如:

那凤姐儿家常带着秋板貂鼠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6]。

Фэнцзе в соболиной шапочке Чжаоцзюнь, куртке из темно-зеленого шелка, подбитой беличьим мехом и перехваченной жемчужным поясом, в отороченной горностаем 【тёмно-красной】креповой юбке, густо нарумяненная и напудренная, бронзовыми щипцами разгребала золу в жаровне, возле которой греют руки[7].

темно-красной一词在红色基础上更带一些“深”“暗”的色调,使得整个颜色明度下降,给人一种沉稳、庄重之感,有利于表现王熙凤在贾府的地位。译文中多次作此处理,这是帕纳休克有意呈现给读者的通感之美。

ярко-красный是四种直译中颜色明度最高的,给人一种热情、喜悦之感[8]。帕纳休克用它来译“贾母便拣了一朵大红的簪于鬓上”[9]中的“大红”。该句出自原文中众人在大观园里游乐、李紈服侍贾母簪花的场景,此时贾母及众人皆心情愉悦,因而用明度最高的ярко-красный来译,与明丽愉快的情景相得益彰,更添和谐之感。

2.2 意译

由表1可见,建筑中的“红”和代表女性的“红”中,意译占比最大,最为典型。如:

宝玉听了拍手笑道:“正和我的主意一样,我也要叫你住这里呢。我就住【怡红院】,咱们两个又近,又都清幽。[10]”

Баоюй, смеясь, захлопал в ладоши: - Я как раз хотел предложить тебе там поселиться! А я буду жить во 【дворе Наслаждения пурпуром】. Там и спокойно, и от тебя недалеко![11]

俄译本将“怡红院”中的“红”译作了“пурпур”,其原意为“紫色,红紫色”。柏英对“пурпур”进行词源追溯,她指出:印欧语系的很多语言中都有‘红紫色’(пурпур)一词。该词由东方传入希腊语、拉丁语,后来再进入其他欧洲语言。俄语中的‘пурпур’可以追溯至希腊语的‘порфира’和拉丁语的‘purpur’。‘пурпур’最初并不用来表示颜色,而是指一种蜗牛,该蜗牛本身不是红色,而是略带黄色,但随日光照射而变化,经一系列变化后,最终变成红中透紫的颜色。后来人们开始对这种蜗牛进行加工,制造出一种紫色颜料,加工一克紫色颜料要用十万只蜗牛,因此红紫色颜料十分昂贵。统治者规定普通百姓不得穿红紫色的衣服[12]。译者帕纳休克应是考虑到贾宝玉作为贾元春皇妃的弟弟、风光贾府最得宠的孙辈必住在高贵的居所,因此用“пурпур”的隐含意义来凸显贾宝玉的身份和地位。

再如: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13]”

Но совершенно случайно две строки фразы из какой-то арии долетели до ее слуха, она даже разобрала слова: Сначала было все: 【красавица】 росла в сияющих цветах; Затем расцвету вдруг, в один недобрый час, пришел на смену крах: Колодец захирел, и дом повергнут в прах[14]!

这一句中,“姹紫嫣红”字面意思原为各种色彩艳丽的花。汉语中常以花比作女人,从最早诗经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到诗仙太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及香山居士的“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皆有此意。中国古代又以“红妆”为美,因此常用“红”代指女性,如“红颜”“红妆”“红楼”等[15],但俄语中的“红”并无此意,因此帕纳休克没有译“姹紫嫣红”中“红”的含义,而是选用“красавица”意译其内部引申出的女性之意。译本中亦有将“红颜”译为“красавица молодая”的意译体现。

2.3 省译

省译的情况大多为前文已经提到了该含“红”颜色词的译法,紧接着的后文中为了避免重复就予以省略。如:

莺儿道:“汗巾子是什么颜色的?”宝玉道:“【大红】的。”莺儿道:“大红的须是黑络子才好看的,或是石青的才压的住颜色。[16]”

- А какого он цвета? - спросила Инъэр.

- 【Ярко-красного】.

- Тогда сетка должна быть черная или тёмно-синяя. Чтобы платок выделялся на ее фоне. Получится очень красиво[17].

這里前面已经将“大红”译出,为ярко-красный,由于俄语不喜重复,所以下文中再次出现该词时,帕纳休克采用了省译的处理方式,直接用тогда代替前文。如此省略既符合俄语习惯,又不影响读者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另外,这里省略的是前文中直译过的内容,若将其归入直译类,也无不可。

经HyConc检索,前80回《红楼梦》曾6次出现“大红猩猩”这一颜色词。据说,用猩猩血染的布料永远不会褪色,因此其有形容颜色之意。这里的“猩猩”指像猩猩血的红色,但在俄译本中,只译出了“大红”之意,省略了“猩猩血”的含义。如:

平儿走去拿了出来,一件是半旧【大红猩猩】毡的,一件是大红羽纱的[18]。

Пинъэр вышла и вскоре вернулась, неся два плаща: 【тёмно-красный】, поношенный, и поновее - из голландского сукна[19].

根据“猩猩血”的解释,也可认为“大红”和“猩猩”是同义,且译者也了解它们的同义性,因此采用了省略的译法。

但笔者认为,译者帕纳休克这样处理也不免传达原文不足之嫌,这里有关猩猩血的文化内容并未翻译出来,使译文读者对该颜色的理解不如原文读者般具体形象,有损原文的视觉联想之美,若是运用直译加注的方式,效果可能更佳。

2.4 增译

前80回共13处增译,于形容人的情绪上出现次数最多。其实《红楼梦》中多次提到某人“红了脸”,且多采用直译。增译的方法均是在直译出含“红”颜色词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内容以表现人物的情感,从而帮助读者理解该情绪产生的原因。如:

贾珍冷笑道:“你还支吾我。你在家庙里干的事,打谅我不知道呢。你到了那里自然是爷了,没人敢违拗你。你手里又有了钱,离着我们又远,你就为王称霸起来,夜夜招聚匪类赌钱,养老婆小子。这会子花的这个形像,你还敢领东西来?领不成东西,领一顿驮水棍去才罢。等过了年,我必和你琏二叔说,换回你来。”贾芹【红了脸】,不敢答应[20]。

– Нечего меня морочить! – с холодной усмешкой произнес Цзя Чжэнь. – Думаешь, я не знаю, что ты в храме творишь? Разумеется, там ты хозяин и никто не смеет тебе перечить. Храм далеко, деньги у тебя есть, вот ты и безобразничаешь! Всяких бродяг по ночам собираешь, играешь в азартные игры, баб водишь, с мальчишками забавляешься! И после всего еще за подарком явился! Я тебе покажу подарки! А палки не хочешь?! Вот погоди, после Нового года поговорю с твоим вторым дядей, пусть выгонит тебя вон!

Цзя Цинь стоял весь 【красный от стыда】, не смея слово вымолвить[21].

这里的“红了脸”在“красный”基础上增译“от стыда,” 是译者根据上下文来解释脸红的原因,这样译不仅从视觉方面表达人物的情绪,还凸显了人物的心理状态,便于读者理解。再如:

凤姐儿听了,眼圈儿【红】了半天,半日方说道:“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2]”

Глаза Фэнцзе 【покраснели и затуманились слезами】. - Судьба человека так же изменчива, как ветер и тучи, - кто утром несчастен, может к вечеру стать счастливым, - произнесла она.[23]

这里除了译出凤姐儿眼圈儿是“红”的之外,还加入了“затуманиться слезами”这一解释性的词组。汉语中“眼圈儿红”就表示落泪,但在俄语里,红色可以用来表现窘困、兴奋、羞愧、愤怒等,在俄罗斯文化中,眼圈红不是哭泣,是睡眠不足、喝醉了酒、愤怒等[24]。这里加以增译说明凤姐眼圈儿红是因流泪,而非其他,以免译文读者对此产生误解。

3 结语

综上,帕纳休克对于《红楼梦》中大量出现的含“红”颜色词,大多进行直译处理,或是根据具体需求,在直译基础上增译或省译。

私以为,Панасюк采取直译方法出于两个考虑:首先,直译可保留词在原著中的独特美学价值;其次,俄语中有很多与该类词意义相同或相应的含“红”颜色词,完全可供译者灵活取用。只有对于极少数涉及强烈情绪或用来表达负面情感的颜色词,且汉俄语表达意义存在明显差异时译者才进行意译或增译,以防引起文化误读。通篇译文,精妙之处比比皆是,曹公十年泣血,帕氏深思熟虑,异曲同工,其跨越语际和时代皆为呈现一篇完美之作。但采用省译的方法时,帕纳休克也存在一定不足,笔者认为将一些修饰性词语译出以丰满表达未尝不可,这样一来,可增加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异国体验,也能加强读者对异国文化的了解,激发读者兴趣。

本文尚存在不足之处。因语料库建立过程中的语料对齐以及后续分类工作均由人工完成,虽再三校对,但在数据上难免有不尽不详之处。且语料选择上仅限于《红楼梦》前80回,也就无法完全统计出含“红”颜色词的俄译方法。在语料分析方面,因个人学识有限及主观思想因素,分析内容无法尽善尽美。因此本文无论是从数据层面或是语料层面仍有待完善。

引用

[1] 梁茂成,李文中,许家金.语料库应用教程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5.

[2] 刘名扬.《红楼梦》两个俄译本序言比较研究[J].明清小说研究,2012(2):77-87.

[3] 杨柳川.满纸“红”言译如何:霍克思《红楼梦》“红”系颜色词的翻译策略[J].红楼梦学刊,2014(5):196-215.

[4] 刘泽权.《红楼梦》中英文语料库的创建及应用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140.

[5] 蔡强.《红楼梦》红色文化英译分析:基于汉英平行语料库的对比研究[J].名作欣赏,2013(17):170-171.

[6] 曹雪芹,高鹗.红楼梦 [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76.

[7] Сюэцинь Цао, Сон в красном тереме, Художественная литература, Ладомир, Москва, 1995:Т.1.145.

[8] 田欣欣.基于语料库的汉俄基础颜色形容词对比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2015.

[9] 曹雪芹,高鹗.红楼梦 [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498.

[10] 曹雪芹,高鹗.红楼梦 [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276.

[11] Сюэцинь Цао, Сон в красном тереме, Художественная литература, Ладомир, Москва, 1995: Т.1.459.

[12] 柏英.趣·谈·红·色[J].俄语学习,2004(6):56-58.

[13] 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281.

[14] Сюэцинь Цао, Сон в красном тереме, Художественная литература, Ладомир, Москва, 1995: Т.1.466.

[15] 王新童.认知语言学角度下颜色的翻译:以《红楼梦》俄译版本中“红”色的翻译为例[J].现代交际,2014(9):26-27.

[16] 曹雪芹,高鹗.红楼梦 [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441.

[17] Сюэцинь Цао, Сон в красном тереме, Художественная литература, Ладомир, Москва, 1995: Т.1.701.

[18] 曹雪芹,高鹗.红楼梦 [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658.

[19] Сюэцинь Цао, Сон в красном тереме, Художественная литература, Ладомир, Москва, 1995: Т.2.212.

[20] 曹雪芹,高鶚.红楼梦 [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689.

[21] Сюэцинь Цао, Сон в красном тереме, Художественная литература, Ладомир, Москва, 1995: Т.2.259.

[22] 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131.

[23] Сюэцинь Цао, Сон в красном тереме, Художественная литература, Ладомир, Москва, 1995: Т.1.222.

[24] 刘名扬.《红楼梦》藻饰性色彩词语的俄译处理[J].红楼梦学刊,2010(6):307-322.

作者简介:卢木子(1998—),女,吉林双辽人,硕士研究生,就读于延边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意译曹雪芹俄语
俄语歌曲在俄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曹雪芹南游金陵说再考辨
敦诚的西园与曹雪芹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
“这个地方难站”——曹雪芹对聚散离合的叙事与思考
大陆与港台译制片对英文电影片名的直译与意译取向研究
Shock Init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xplosives at Near-ambient Temperatures
基于3D虚拟情境的俄语视听说教学
《曹雪芹》:如同断臂维纳斯
汉英机器翻译中的意译和直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