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创新引领,实现新突破

2022-07-25 14:11马文良
中关村 2022年7期
关键词:中关村示范区战略

马文良

6月27日,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开幕,蔡奇同志代表中共北京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全面总结了过去五年“沉甸甸”的成绩单,系统记录了北京这座伟大城市的深刻转型。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北京市充分凝聚部市、央地以及全社会力量,以三城一区为主平台,以中关村示范区为主阵地,加快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着力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力支撑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建设。

总结五年成绩,中关村示范区硕果累累——总收入保持年均10%以上的持续增长,贡献了北京市GDP的30%以上、全市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的八成,以及全国高新区总收入的六分之一。通过构建“大企业强、独角兽企业多、中小企业活”的创新企业矩阵,中关村每年新设立科技型企业2.5万家以上,涌现了一批硬核头部企业。科技新锐企业持续涌现,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机器人、纳米材料等领域涌现一批技术含量高、资本助力强的优质初创企业,硬科技属性更加彰显。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亲切关注着中关村发展。2013年9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题举行第九次集体学习,把“课堂”搬到了中关村。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全党全社会都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实施好。

2021年9月24日,总书记向2021中关村论坛视频致贺:“中国支持中关村开展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为促进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作出新的贡献。”

2021年1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支持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先行先试改革的若干措施》。

不辱使命,不负韶华。作为改革“试验田”,中关村示范区多年来先行先试并推出了一批辐射全国的改革政策,创新引领的排头兵作用凸显。通过加强“从0到1”的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国家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等一批战略科技力量落地,中关村示范区涌现出一批重大原始创新成果。

截至目前,中关村示范區拥有创业孵化机构200多家,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63个、国家级众创空间118个,集聚了近600家联盟协会和民非组织以及上千家法律、会计、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中关村创业大街、智造大街等创业生态圈优化升级,市场化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全球首款96核区块链专用加速芯片、国际首台具有实用价值的量子直接通信原理样机、全球首款双载体13价肺炎疫苗……这些重大成果彰显了中关村示范区的深厚创新底蕴;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中关村产生了一批技术水平国际领先、实现进口替代或填补国内空白的硬科技成果,包括国内首款通用CPU、全球首个FPD-EDA全流程解决方案、全球首个治疗肝衰竭的干细胞新药等。

“科技抗疫”贡献了中关村力量,在新冠肺炎病毒快速检测、抗体与疫苗研发、治疗药物研发、无接触诊疗等方面,中关村示范区科技力量快速响应,研制生产了一批科技抗疫重磅产品。中关村企业研发的新冠疫苗成为“全球公共产品”,呼吸机、CT机、新冠肺炎诊断试剂、测温设备等一大批硬核科技驰援海外,助力全球科技“战疫”。

中关村坚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力度,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新路子,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新经济新业态蓬勃发展,在全国乃至世界新经济发展中形成引领态势,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以全球视野谋划中关村国际化发展布局,以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国际创新合作。2021年,中关村论坛规格全面升级,成为我国面向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中关村聚集了300多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在硅谷、伦敦等地设立了19个海外联络处,上市公司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近千家;同时,中关村在推动京津冀产业链创新链融合、深化跨区域协同创新与产业联动等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砥砺前行,未来可期。强化使命担当,把握战略主动,全面打造升级版中关村,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和创新高地,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先行先试改革措施落地见效,让中关村“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猜你喜欢
中关村示范区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中关村,催生“创新”传奇
战略
战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的通知
着力打造“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