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文化建设中多元主体功能发挥影响因素研究

2022-07-25 14:11孟希文杨秀让邓丝丝王丽媛
中关村 2022年7期
关键词:宿迁大运河居民

孟希文 杨秀让 邓丝丝 王丽媛

文化与社区不能割裂。文化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和时间向度上生成的,社区是文化的土壤,社区结构的形成端赖于文化的制约,文化的孕育和传承又存在于社区的社会活动和生活工作之中。社区文化是指“特定社会区域当中人们的各方面行为所构成的文化系统,包括这一区域内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理想追求、价值观念、道德情操、生活习俗、审美方式、娱乐时尚等”。也可以说,社区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社区成员在社区社会实践中共同创造的具有本社区特色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形态。

中国京杭大运河于2014年申遗成功,宿迁市皂河龙王庙行宫和宿迁中运河段在同一时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大运河宿迁段的开凿是奠定今日京杭大运河走势的最后一项大型工程,对清代漕运的畅通起了决定性作用,彻底改写了大运河的历史,使频临湮废的世界第一人工河重新通航,为祖国的南北漕运事业揭开了崭新的一页,写下了辉煌的历史。大运河宿迁段是整个大运河沿线治河咽喉、漕运转轴。运河的沟通、融合,治河的坚韧、创新,在这里形成了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宿迁运河精神和文化。千年的古运河流淌到今,留下大运河水道和水利、航运工程设施遗产、大运河生态与景观环境遗产、大运河相关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等诸多遗产,连缀成一条熠熠生辉的文化长廊。

現阶段大运河宿迁段两岸(运河三号桥到通湖大道)有雨露社区、锦华社区、顺河集社区、项里社区、城东社区、矿山社区、幸福社区和阅湖社区共8个社区,常住人口约4.8万人,占地面积为160万平方米,对社区文化有着大量的需求,社区文化也成为该地建设的重中之重,经过实地调查对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研:

社区文化的主要建设者和享用者,是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对象。在对人精神物质文化的补足和填补的过程中,遵守“以人为本”的原则是社区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生活在此社区内的居民即是建设的监督者和享用人,由此,社区文化建设的各个层面都必须依靠且得到居民的理解和支持,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好人民群众对此建设的作用和推进,更能使他们切身感受到其在社区文化建设中所扮演的角色。

社区文化建设政策制定者,倾听民众意见和决策者。政府作为各项民生事业的带头主体,其担任的角色任务是不可忽视的,该主体要针对社区文化来商讨和制定决策并且牵头实施修改决策,在此过程中,政府必须发挥好社区居民的集体智慧,充分利用好民众民声等潜在资源,才能做好决策,促进社区文化建设进一步发展。

民众与政府之间的桥梁,社区文化建设的促进改善者。非营利组织通常指政府部门和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之外的一切志愿团体、社会组织或民间协会,是介于政府与营利性之间的“第三部门”,在社区文化建设中,该主体既可以体恤到社区民众的深层需求,也能很好的传达出政府的决策方案,是民众和政府之间的桥梁,能够更好的协调发展社区文化建设。

市场和企业是存在于社区内的营利组织,对于该多元主体而言,其最重要的角色功能是为社区内文化建设进行投资提供实体物质方面的支持,在多元主体协同背景下,企业市场应该紧跟政府和社会组织的政策大方向,为社区文化建设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基于表1、表2为社区文化调查量表的可靠性统计,可知alpha系数(克伦巴赫系数)取值为0.94,这表明调查项目具有很高的一致性,反映出大运河宿迁段的社区居民对社区文化建设都有一致且可靠的看法,即所居住的社区存在社区文化,能感受到社区文化方面的建设。

根据表三给出报告:为估计社区文化五项量表的内在一致性,进行了相关分析。调查是alpha系数为0.94,这表明各调查项之间存在很高的一致性。各调查平均得分在3.60—4.00之间,总评分的均值为19.05,标准差为5.61。从整体上看,被调查者的回答表明他们认为自己的社区存在社区文化建设即和大运河息息相关。表2给出各社区文化调查项评分的平均值和标准差。由上可知,社区文化建设中多元主体功能发挥影响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由于城市化快速推进,城市的基层政权并没有认识到社会剧烈变革中文化治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他们往往把经济发展放在了第一位而忽视文化建设,缺乏民本意识和责任义务意识,对社区文化建设参与和支持不够,造成了文化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的现象。他们也普遍认为,社区文化就是让退休老人唱歌跳舞下棋打发时间。

这种落后的观念,使得当前开展的社区文化活动并不能很好满足居民的多种需求,因此很难调动社区居民的积极性,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文化建设意识相当淡薄。没有社区居民的主动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只能是单向行为,不能有效发挥社区文化应有的社会功能。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用地持续紧张。在一般新建城市中,新建小区容积率都比较低,楼间距狭窄,公共活动场地狭小。笔者对宿迁市大运河岸边的项里社区里所有小区或联排楼栋做了调研,统计结果如表4:

从表4可以看出,该社区内所有小区都配备着宣传牌,另外各个小区都基本配备着居民的休闲设施,但是像小广场、广场舞场地、这样的大规模占地面积的文化用地,在该社区内不普及,此外,该社区内没有配备临时托管老幼房间的小区,由此看出,小区内公共服务活动面积占地较小,略显不足。没有场地,即使居民有热情、有需求,也很難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互动的活动很少或者几乎空白,社区居民很难彼此认识和熟悉,小区居民相见不相识的状况在全国大多数城市非常普遍,很难形成邻里友善互助的文化氛围。这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对国家强大民族凝聚力的形成产生了极大挑战。

社区文化干部配备少。从表4可以看出,这个社区共10个小区或联排楼栋,只配备一个社区文化干部,即使加上分管领导,也才两个。少数社区有少量积极分子,但往往年龄较大;还有一些志愿者,由于缺乏有效的志愿者管理办法,志愿者变动频繁,很难持续开展工作。

这种情况全国各地大体相同。这样配备的文化干部,很难想象他们能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尤其在“区直管社区”模式中,社区承担大量行政工作,有限精力和人力往往疲于应对行政任务和检查评比,社区文化建设工作受到很大影响。

立足实际,创建具有品牌特色的社区文体活动项目及队伍,将大运河沿线的项王故事、宿豫故城的文化由来等融入社区文化活动,更大程度上增强社区居民的凝聚力和自豪感。优化社区文化活动骨干队伍,为社区开展各项文化活动培养有生力量。

在社区文化建设中,政府起着引领的作用,要实现文化资源共享,必须建立完善的机制。一是建立组织机制,为社区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和物质保障;二是完善运行机制,引导居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三是建立资源共享机制,让便利的资源对居民开放,让群众享受更多的活动场所。

一要充分发挥老年群体的作用。退休干部人群中有不少老年人擅长诗词、书画、歌曲,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激发他们新的活力。二要积极加强文艺爱好者的培训,经常性的开展培训活动,切实提高文艺爱好者的业务水平和能力。三要积极做好激励保障措施,对获奖个人和团队提供物质和经济上的奖励,激励更多社区群众加入到文化工作中。

随着新媒体时代到来,人们可以接触到的文化形式多样,因此,社区文化应创新活动形式,顺应时代的发展,吸引更多的社区居民参与文化建设,激发社区文化活力。

社区是当代社会的根,只有根基强健,社会才能繁荣富强。通过周边的大环境对社区文化进行塑造无疑给社区文化带来了便捷和契机,大力建设社区文化,各多元主体发挥角色功能,针对不同社区居民需求,把大运河文化深入到社区的每个小区,切实把社区文化做实做细,才能发挥文化的春风化雨作用,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百姓心中,塑造社区居民的健康身心,是一种社区建设,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作者单位:宿迁学院,项目来源:2021年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项目号:2021XSJ005]; 2021年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宿迁分院课题[项目号:dyhsq202110])

猜你喜欢
宿迁大运河居民
秀美大运河 千年韵古今
东大街:宿迁人的清明上河图
江苏宿迁:为500余名农民工解“薪”事
宿迁,宿迁
放歌大运河
宿迁的昨天和今天
1/4居民睡眠“不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