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妈妈辛苦,当心患上“妈妈手”

2022-07-26 06:59赵淳子
江苏卫生保健 2022年7期
关键词:腱鞘炎橡皮筋桡骨

●赵淳子

陈女士在2个月前顺利诞下一个可爱的宝宝,她沉浸在当妈妈的喜悦中,整日绕着宝宝转,不管是喂奶、哄睡,还是换尿布,都不舍得让家人代劳。

虽是辛苦但幸福满满,只是有一件“小事”困扰着陈女士,她大拇指侧的手腕,一天天地疼了起来。只得上医院就医,经诊断,陈女士患上了“妈妈手”——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妈妈手”,劳损性疾病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是由于拇指或腕部活动频繁,使拇短伸肌和拇长展肌肌腱在桡骨茎突部位的腱鞘内因长期相互反复摩擦,导致该处腱鞘出现局部纤维化、水肿和渗出的无菌性炎症反应。由于多发于产后长时间怀抱婴儿的新手妈妈,所以,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又称作“妈妈手”。

临床诊断主要依据3个症状表现:①提重物、拧毛巾、端东西等活动受限,诱发疼痛;②桡骨茎突处压痛明显,有时在痛点处可以触及似骨性结节的突起,拇指活动受限;③Finkelstein征(即握拳尺偏试验阳性),使患者手先屈拇指对掌并握拳,检查者将患者已握拳的手向尺侧(小指侧)倾斜,若桡骨茎突处出现剧痛,是为阳性。

“妈妈手”其实并不只出现在新手妈妈中,还常见于长期需要重复性拇指活动的人群,如美发师、教师、打字员及长期使用电脑的人群,好发年龄为30~50岁,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10倍。

保守治疗多能获满意效果

“妈妈手”急性期应以休息为主,减少或停止手腕部及拇指的活动。必要时,可以在夜间佩戴特殊类型的护具,以更好地制动发炎的组织。同时,可在医生指导下配合冷敷、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以减轻炎症反应,更大程度地缓解不适症状。

待症状缓解后,患者可继续接受温热敷、红外线、低频电疗等理疗,以促进炎症消散和水肿吸收,加速功能康复的进程。

采用保守治疗,“妈妈手”多能获满意效果。若各种保守治疗手段均不见效,可考虑局部注射治疗和手术治疗。

“手部操”预防和缓解症状

日常生活中,“妈妈手”高发人群可进行适度的“手部操”练习,利于预防和缓解症状。

第1节:屈、伸腕肌群牵伸。缓慢将屈腕肌群、伸腕肌群牵伸至可达到的最大活动度,在关节活动末端停留10秒,一日2~3次,一次5组。

第2节:屈、伸腕肌群肌力训练。握持哑铃等重量合适的物品,从腕关节中立位开始,缓慢、匀速地屈腕、伸腕至可达到的最大活动度,在关节活动末端停留10秒。一日2~3次,一次10组。

第3节:屈指肌群的肌力训练。

握持具有一定弹性的橡皮球,缓慢、匀速地渐进握紧橡皮球,在握到最紧后保持10秒。再缓慢、匀速地松开手指,至橡皮球恢复自然状态。一日2~3次,一次10组。

第4节:伸指肌群的肌力训练。

在五指上套上一根橡皮筋,通过伸展五指,缓慢、匀速地将橡皮筋撑开,伸至可达到的最大活动度后保持10秒,再缓慢、匀速地屈曲手指,至橡皮筋恢复自然状态。一日2~3次,一次10组。

在练习过程中,如有控制不住的明显颤抖,则及时终止动作。

无论是采用保守治疗、局部注射治疗,还是手术治疗的患者,均需树立正确的“用手观念”,注意尽量少做腕部长时间、反复性的活动,合理利用工具分担婴儿体重和家务加于腕部的负荷,减轻肌骨系统损耗。同时,注意患处保暖,减少外界不良刺激,预防症状复发。

猜你喜欢
腱鞘炎橡皮筋桡骨
桡骨远端骨折掌与背侧钢板固定的生物力学分析
带血管蒂桡骨瓣逆行转位治疗舟骨骨不连12例
惯量主轴在桡骨粗隆精确定位中的应用研究
生活中的小魔术
桡骨头骨折治疗要点
常玩手机小心“手机手”
握拳就能测出腱鞘炎?
橡皮筋
快艇
腱鞘炎防治小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