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传媒艺术类高校转型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2-07-27 11:14
大众文艺 2022年13期
关键词:艺术类育人转型

刘 艺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100)

随着我国教育产业的不断改革发展,自1999年以来,已有600多所应用型高校完成了“升本”工作,可以说,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育规模在迅速扩大。根据我国教育部在2014年颁布的《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了应用型本科高校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由此引导地方本科高校朝着应用型高校的方向发展,从而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特色发展。对于地方本科传媒艺术类高校而言,如何在新媒体不断发展以及媒介融合发展的背景下,提高办学特色,推进其转型发展,提升其教育质量,培养与地方市场准确对接的新型传媒人才,是当下亟须探寻的问题。

一、地方本科传媒艺术类高校转型发展问题

地方本科传媒艺术类高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通常存在一系列问题,首先,因多数地方本科传媒艺术类高校是通过专科院校合并或者单独升格而成,故建校时间短,存在教育资源欠缺、发展内涵不足、教师队伍稳定性差、人才引进困难、社会认知度低等问题。其次是盲目办学,缺乏特色,专业设置以及人才培养体系与地方的产业结构存在脱节现象。在人才培养方面,方案不够完善,体系不够健全,缺乏顺应时事的实践教学体系,导致传媒艺术人才输出与市场人才需求脱节;在科学研究方面,轻创新,轻技术,缺乏足够的能力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在教师转型发展方面,教师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固化,缺乏因材施教,对学生的个性引导不足,适应新媒体与媒介融合发展的专业实践能力不强。此外就是在转型过程中缺少办学经费,造成硬件条件较差,产学研合作教育不够深入,在与企业合作时没有相应的保障。

二、地方本科传媒艺术类高校转型发展对策

(一)提高办学特色

主动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扣文化事业和传媒艺术产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科学定位,不断调整优化专业设置,理清特色专业建设思路,确保专业建设质量,不断提升专业建设与地方产业发展之间的契合度,提升文化传媒人才办学模式的效能。

在新媒体发展时期,地方本科传媒艺术类高校应紧跟时代以及行业发展步伐,不断完善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因地制宜、讲究创新、突出特色、注重服务社会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注重对学生传媒艺术技能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加强人文、科技、经济管理等跨学科知识的教育,以此来丰富、充实传媒教育内容。

传媒艺术类专业与其他理工科专业不同,其专业作品通常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并且有着一定的展示价值。所以在建设传媒艺术类专业核心课程时,需要通过展示来进行交流和对比,以此为基础,教师可以多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活动,根据实体企业的项目来设计专业竞赛,既能明确竞赛主题,又能增强应用性,有助于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地方本科更重视学历与技能,主要是为社会输送复合型人才,所以专业方面需要利用实践课程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得学生不仅具备知识结构要素,同时还具有良好的能力结构要素,包括身心素质、人文思想素养以及公共能力等。传媒艺术类专业的实践课程设置是培养学生全面能力素养的主要切入点,学生在设计作品时,需要进行必要的前期调研,包括了解考察当地必要的地域文化、风土人情等。在建设传媒艺术类专业核心课程时,需要建立多元化教育理论。首先地方本科需要在传媒艺术类专业核心课程中融合实践知识与理论知识,促使学生能够将专业理论知识在具体实践中灵活运用,从而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其次地方本科还需要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思维能力,从而为地方提供高素质、高水平的传媒艺术人才。最后地方本科还需要帮助传媒艺术类专业学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与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尽快适应社会,并较快地融入企业工作环境中。

(二)打造师资队伍

目前多数地方本科传媒艺术类高校存在不合理的师资结构,这对传媒艺术教育发展存在不利影响,因此这类高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条件培养现有教师,优化校内教师队伍,并加强与地方广播电视局、传媒机构等有关企事业单位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在校内、校外建立起复合型教师团队,促进教师转型发展的同时,促进传媒艺术类“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传媒艺术类专业教师转型需要重视教师队伍的综合能力与教学水平,教师不仅需要能够为学生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能够为学生设计实践类活动。此外,还应加强教师自身在编辑、节目制作、设计等传媒艺术方面的专业实践能力,努力成为一名综合素质高的“双师型”教师。

地方本科传媒艺术类高校需要在具体实践教学中落实以专业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辅的教育模式,挖掘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教师的潜力,相互配合,协同育人,使其成为复合型的教学组织,进而将教师育人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具体建设措施如下:其一,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坚持多样化的培养模式。比如,通过校内或校外培训基地开展实践能力培训,鼓励“双师型”教师到传媒企业的编辑、节目制作、动画设计等工作岗位参与实践,并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促进教师了解传媒行业最新动态,更新其专业知识结构,提高传媒艺术类专业教师的专业实力与教育教学能力。其二,引进有着高素质、高水准的符合教师队伍建设规划的博士、专家、教授,充实现有师资力量,并通过专家、名师“传帮带”的形式,引导和培养青年教师,从而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此外,还可以聘请企业里有丰富实践经验且具备教学能力的业务骨干或管理人员做兼职教师,这样可以将行业最新动态和一线实战经验带进课堂。其三,完善和健全教师考核评价体系。通过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对教师进行考核与评定,从而督促教师不断提高业务能力与教学水平。对于地方本科传媒艺术类高校而言,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也应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对指导学生参加全国或国际技能大赛并表现突出的教师,在职称评定、定等晋级时给予加分奖励。其四,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贯彻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原则,逐步建立向高层次人才、“双师型”教师、有突出贡献者倾斜的讲实绩、讲贡献的灵活分配制度。比如:修订和完善教学工作量的计算办法,对于有着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学生的指导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人数来给予教师适宜的经费补贴。

(三)实现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在我国地方本科中的应用依旧处于刚起步阶段,因此多数地方本科缺少系统性、全面性的产教融合体系。在传媒艺术类专业教学中,因与传媒艺术类企业合作程度不够,缺少足够的实习机会,即便在进行校企合作时,也缺乏明确的具体合作方向,未制定详细的合作内容,进而使得产教融合教育模式的应用效果不太理想。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为了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创新水平,通常会加强与地方本科传媒艺术类高校的联系,但是目前合作的形式都比较单一,不够深入,这不利于产教融合模式下地方本科传媒艺术类专业教育的良好发展。同样,地方本科传媒艺术类高校在探索和应用产教融合教育模式时,因缺乏转型发展意识,使得该合作教育模式仅仅停留在一般合作阶段,未能实现深层次合作。因此,地方本科传媒艺术类高校需要根据目前传媒艺术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加强与传媒艺术类企业的深度合作,通过建造实践活动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场所,从而有利于锻炼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还可以通过与企业的合作解决学生实习问题,而企业也能够在校企合作中获得新的“血液”。

地方本科传媒艺术类高校是培养专业传媒艺术人才的主要阵地,向社会输送有着较高操作水平以及较强专业水平能力的高素质传媒艺术人才。地方本科传媒艺术类专业在实施产教融合教育模式时,应当对传媒艺术类专业的行业发展进行调研,并充分了解各个行业对传媒艺术人才的培养要求与规格需求,然后对传媒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相应的变革。地方本科传媒艺术类高校还需要基于工作形式对传媒艺术类专业进行转型,以此来打造企业化课程、实境化训练、项目化教学的培养流程。校企合作在产教融合下需要加强交流,对招工、招生等方面进行共同研究,并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规定各项专业标准,包括岗位标准、课程标准、教学标准、质量监控标准以及企业带教标准等。

(四)增加经费投入

由于地方本科一般都是由地方政府投资建设的,导致地方本科的经费来源具有一定的单一性,从而使地方本科传媒艺术类高校的转型发展受到较大的限制,在转型过程中,需要增加自身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实践教学课程占比,因此,需要大量的教学设备以及教学资源。为帮助地方本科传媒艺术类高校突出自身的专业特色,将专业做好、做大、做强,当地政府部门应当加大对地方本科传媒艺术类高校的资金与经费投入力度,对现有的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从而使其发展空间得到一定程度的扩大。相关政府部门应当增加对传媒艺术类专业的经费支持力度,鼓励学校建设相应的教学技能实训教室、校外实习基地等,同时,政府部门也应当结合高校的实际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传媒艺术类专业办学经费拨款制度,实现专款专用。地方本科传媒艺术类高校应当完善自身的经费管理制度,提升经费使用效率,政府部门则需要完善经费预算管理制度,让学校能够获得更多自由使用经费的权利,防止出现经费使用效率达不到预期目标的情况。

(五)落实文化育人

文化育人是新时代应用型高校培育的首要目标,它作为地方本科文化核心以及灵魂的大学精神,对学生有着极好的塑造功能。文化育人教育对学生人生目标的塑造和培养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地方本科传媒艺术类高校的学习氛围对学生起着引领的作用,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的观念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文化育人作为校园精神引领的根本,能够对新时代传媒艺术类高校的文化育人起到更好地推动作用。校园文化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升,对于地方本科传媒艺术教育的发展也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学校为了提高其感染力,应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与管理,利用具有特色的教学环境,让地方本科传媒艺术类高校的文化得到建设,营造出育德树人的校园氛围。通过在校园内展开各类活动,让学校的办学理念得到统一,让学生得以认可。地方本科传媒艺术类高校还可以结合传媒艺术特色,发挥专业优势,对校园环境进行相应的设计,让学校的文化育人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良好影响,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文化育人机制。

构建以文化育人为根本的校园文化体系,把握好两个关于应用型高校的原则,不断挖掘地方本科传媒艺术类高校的文化动力,让校园文化建设能够促进文化育人的软实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以此激发学校教职工以及学生的创造能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从而有助于地方本科传媒艺术类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进而扩大学校的影响力。

结语

简而言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地方本科传媒艺术类高校的转型发展愈来愈受到社会的重视,在人才培养方面,逐渐趋于传媒艺术类技能型人才、应用型人才以及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为了使地方本科传媒艺术类高校能够为社会以及国家培养更多高质量、高标准、高素质的传媒艺术人才,应当积极探索自身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限制因素以及阻碍因素,及时对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促进其自身的转型发展。

猜你喜欢
艺术类育人转型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转型升级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常州钟楼:“老字号”的转型奋进路
2020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部分)
山西省年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安排
2019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2018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