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心绞痛稳定型与变异型分类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2022-07-28 03:00邹隽于洪英王陈晨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11期
关键词:导联稳定型心电图

邹隽 于洪英 王陈晨

心绞痛为临床常见疾病,包含变异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其中,变异型心绞痛即血管痉挛性心绞痛,表示冠状动脉痉挛引起冠状动脉闭塞,继而出现心肌缺血性胸痛,心电图可见一过性ST段抬高[1]。对于变异型心绞痛,预后效果不佳,需及时诊断,并给予有效治疗[2]。大量临床实践表明,心绞痛患者采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诊断,能够有效鉴别稳定型、变异型心绞痛,本文将以60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6月~2020年6月本院60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为稳定型心绞痛,30例为变异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男女比例12∶18;年龄53~78岁,平均年龄(66.54±4.48)岁。变异型心绞痛患者男女比例13∶17;年龄52~77岁,平均年龄(66.28±4.35)岁。两种类型心绞痛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以世界卫生组织中国际心脏病协会有关标准为依据,确诊疾病;病情发作时可见周期性规律;因冠心病引起;资料齐全;熟知本研究,自愿参加。排除标准:恶性肿瘤;精神异常;严重内科疾病;不配合研究。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实施12导联动态心电图诊断:设备为DMS3004A动态心电记录仪,使用DMS动态心电分析软件对指标进行分析。要求患者对生活日志详细记录,包括活动情况、活动内容、不适症状发作起止时间、用药情况与持续时间。使用人机对话方式,对照分析心绞痛发作时间、24 h心电图。

1.3 观察指标 分析60例患者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出情况、影像学特征;比较不同类型心绞痛患者12导联动态心电图诊断结果(室性早搏、T波高耸、ST段抬高、U波倒置)、心率变异性(SDNN、PNN50、rMSSD)。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60例患者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出情况 以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金标准,所有患者均确诊疾病。使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诊断,变异型心绞痛检出28例,检出率为93.33%;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检出29例,检出率为96.67%。

2.2 不同类型心绞痛患者12导联动态心电图影像学特征分析 稳定型心绞痛影像学特征:心绞痛在发作过程中,心电图中R波为主导联出现水平型ST段延长>0.2 s或压低>0.1 mV,T波可见倒置或者低平。

变异型心绞痛影像学特征:心绞痛在发作时,心电图Ⅰ导联、Ⅲ导联、aVF导联ST段抬高,Ⅰ导联、aVL导联的ST段下移;V1导联、V2导联下移,V5导联、V6导联ST段抬高;心绞痛缓解后,ST段恢复至原位。

2.3 不同类型心绞痛患者12导联动态心电图诊断结果比较 变异型心绞痛患者的U波倒置、室性早搏、T波高耸、ST段抬高发生率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类型心绞痛患者12导联动态心电图诊断结果比较[n(%)]

2.4 不同类型心绞痛患者心率变异性比较 变异型心绞痛患者SDNN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NN50、rMSSD低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类型心绞痛患者心率变异性比较()

表2 不同类型心绞痛患者心率变异性比较()

注:与稳定型心绞痛比较,aP<0.05

3 讨论

变异型心绞痛是在平卧、熟睡、安静等状态下发作,在发病过程中伴随剧烈胸痛,持续较长时间,且预后效果很差。当前,人们生活方式发生变化,变异型心绞痛患者数量不断增多,且呈年轻化发展,不会受到运动锻炼、情绪波动等因素的影响[3]。研究指出,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发病特点包括持续时间短、起病急等,对临床诊疗产生影响[4]。近年来,我国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影像学技术发展迅猛,动态心电图诊断可明确变异型心绞痛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情况,确诊变异型心绞痛,促进疾病的治疗[5]。

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实施12导联动态心电图诊断,结果可见,变异型心绞痛检出率是93.33%,稳定型心绞痛检出率是96.67%。12导联动态心电图能够获取大量信息,且监测时间长、不会引起创伤,可将变异型心绞痛患者由发作到停止整个过程详细记录下来,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研究结果中,稳定型心绞痛影像学特征:心绞痛在发作过程中,心电图中R波为主导联出现水平型ST段延长>0.2 s或压低>0.1 mV,T波可见倒置或者低平。变异型心绞痛影像学特征:心绞痛在发作时,心电图Ⅰ导联、Ⅲ导联、aVF导联ST段抬高,Ⅰ导联、aVL导联的ST段下移;V1导联、V2导联下移,V5导联、V6导联ST段抬高;心绞痛缓解后,ST段恢复至原位。12导联动态心电图在诊断心绞痛患者时,监测疾病由发生到院外、日常中短暂心肌缺血,为疾病的治疗提供诊断信息。有学者选取心绞痛患者进行研究,结果可见,稳定型心绞痛12导联动态心电图中以R波为主的导联上可发生水平型ST段压低>0.1 mV或延长>0.2 s,与变异型心绞痛具有明显的差异。12导联动态心电图可用于稳定型心绞痛与变异型心绞痛患者的鉴别诊断。在临床工作中对于伴有高血压或高血脂的心绞痛患者,应考虑其是稳定型心绞痛的可能[6]。

SDNN反映患者在24 h中心率变异型总和,rMSSD与PNN50反映心动周期逐渐变化情况,同时将心动周期时间变化与规律反映出来[7]。研究结果显示,变异型心绞痛患者的U波倒置、室性早搏、T波高耸、ST段抬高发生率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变异型心绞痛患者SDNN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NN50、rMSSD低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多项指标与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存在差异,证实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具有更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损伤[8]。

综上所述,心绞痛患者使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诊断能够有效鉴别变异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为疾病的对症治疗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导联稳定型心电图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型与血脂和炎症指标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心电导联向量的数理基础及其临床应用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32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慢性稳定型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氦氖激光治疗仪对高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效果及对VAS评分的影响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思考心电图之174》
18导联动态心电图的应用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