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非鱼健康养殖技术概述

2022-07-29 07:06王祖峰刘天密
科学养鱼 2022年6期
关键词:增氧机罗非鱼鱼种

王祖峰,张 翔,王 浩,刘天密,周 玲

(1.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北京 100125;2.海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海南 海口 570100;3.中国水产学会,北京 100125)

据统计,2020年全国罗非鱼养殖面积超过160万亩,苗种产量205.81亿尾,养殖产量165.54万吨,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淡水鱼养殖品种。目前,我国罗非鱼养殖技术相对成熟,本文从种业情况、养成技术、病害防治技术等方面进行梳理,以期为养殖从业者提供参考。

一、种业技术与情况

1.国家级良种场 目前全国共有国家级罗非鱼良种场6个,分别为青岛罗非鱼良种场、广东罗非鱼良种场、山东济南罗非鱼良种场、河北中捷罗非鱼良种场、广西南宁罗非鱼良种场和广东茂名罗非鱼良种场(广东茂名伟业罗非鱼良种场)。此外,海南宝路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罗非鱼养殖企业,该公司保存、培育的尼罗罗非鱼良种基础群体,来源于1988-1997年世界渔业中心(原国际水生生物资源管理中心,ICLARM)发起和实施的养殖罗非鱼遗传改良计划(GIFT),目前,该公司已在GIFT项目共10代选育的基础上,持续进行了17代选育,建立起150个罗非鱼家系。

2.罗非鱼新品种 目前通过审定的罗非鱼新品种共有14个,其中杂交种有奥尼罗非鱼、福寿鱼、“吉丽”罗非鱼、吉奥罗非鱼、莫荷罗非鱼“广福1号”,选育种有“新吉富”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夏奥1号”、吉富罗非鱼“中威1号”、罗非鱼“壮罗1号”,引进种有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其他种有尼罗罗非鱼“鹭雄1号”、罗非鱼“粤闽1号”。

3.苗种繁育 选择体质好、无伤病、性腺发育良好的亲鱼,按雌雄比3∶1或5∶2放入繁殖池塘,水温稳定在20℃以上,水深不低于1.5米。雄鱼造窝时可降低水位至1米左右。繁殖季节亲鱼自然配对,发现有成群鱼苗出现时就要开始捕捞。一般第一批鱼苗规格整齐,质量好。鱼苗培育时密度保持在4万~5万尾/亩,每天投喂两次,前期沿池边泼洒豆浆,后期全池投喂水溞或饲料。

二、池塘养成技术

罗非鱼养殖模式主要有池塘养殖和网箱养殖,目前以池塘养殖模式为主。

1.池塘条件 养殖池塘宜选在水源充足、水质清新、避风向阳、噪声污染小、交通便利的地方,进排水系统独立,单注单排,进水口处应加过滤网,避免敌害生物或野杂鱼等进入鱼池。水深保持在2.5~3米,池塘底泥厚度保持在10~20厘米。每5亩配备1台2.2千瓦的叶轮式增氧机。

2.鱼种放养 每次放养前要按顺序进行清淤、晒塘、塘底进水、塘底消毒、二次进水、水体消毒、打底抑菌、培藻等流程。放养的鱼种体长一般在15厘米左右,体重100克以上。放养鱼种应选用体质强壮、规格整齐的优质品种,以全雄罗非鱼种为佳。放鱼水温必须在17℃以上,同时要避开寒潮时期。

3.及时换水 养殖过程中应经常换水,保证溶氧不低于3毫克/升。鱼种下塘前期,应逐步加换新水,换水不宜太多,通常每15天左右加换新水15~20厘米;养殖中后期,特别是天气炎热时应在每15天加换新水15~20厘米的基础上,加深水位至3~4米。5-10月是罗非鱼最佳生长季节,同时也是最易感染病害的时期,当遭遇持续高温天气时,应适当增加换水次数。养殖时,应合理施肥,促进养殖水体浮游生物繁殖,培育良好的水质。

4.科学投喂 罗非鱼入池后2~3天便可开始投喂。坚持定质、定量、定时、定点投喂原则,每天上午9时左右和下午2时左右分别投喂1次。初期饲料粗蛋白质水平保持在30%~32%,每天投喂量为鱼体总重量的3%~5%;当鱼规格达到200克/尾以上时,饲料粗蛋白质水平应降至26%~29%,每天投喂量为鱼体总重的1.5%~2%。投喂量还应根据天气、水质及摄食情况进行调整,天气晴好、水质清新、摄食旺盛时应适当多投;反之则应少投或不投,鱼浮头时应停止投喂。

5.整放整出 应保持合理的放养密度,一般每亩鱼池可投放罗非鱼苗种2200~3000尾。放苗时可搭配适量的混养品种,例如鲢、鳙、草鱼和鳊等,实现互利共生,提高养殖效益。混养鲢、鳙时一般控制密度约30尾/亩,以较好地控制水质。应保证整放整出,一次放苗,开塘捕捞应整塘捕捞完。

三、病害防控技术

罗非鱼病害防控应坚持防重于治、防治结合原则,提倡生态综合防治和使用生物制剂、中草药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1.清塘和消毒 冬季彻底曝晒池塘,改变池底环境,消灭病原体。鱼种放养前可用4%~5%食盐水浸洗10~15分钟。5-9月是鱼病多发季节,每隔半个月可用漂白粉1克/米3或生石灰20千克/亩全池泼洒。

2.科学预防 养殖过程中,定期在饲料中拌免疫增强剂和内服国标驱虫渔药,提高罗非鱼的抗病能力和预防寄生虫感染。适时使用大蒜素、中草药及光合细菌等,提高罗非鱼的免疫水平,减少病害的发生。

3.科学治疗 罗非鱼发生病害后应及时联系专业人员采样检测,避免错诊、误诊、漏诊现象发生;依据实验室检测和药敏试验结果采用敏感药物对症下药,杜绝滥用、乱用药物现象,提高疗效,减少损失。

4.建立隔离制度 种苗引进前应在隔离区进行暂养观察及检疫,确定没有携带病原后方可入场。对已发病的池塘和地区要及时封闭,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及时联系专业人员对发病死亡罗非鱼掩埋或销毁。

四、水质调控技术

1.使用清洁水源 水源应保持稳定充足、清洁无污染,符合国家相关水质标准。同时应通过水车、增氧机等设备对池水进行活化处理,避免形成死水。定期注排水,保证池塘内水体活性。

2.加强水质监测 鱼种投放前和投放后每隔20天左右测量池水的透明度、pH、溶氧、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总硬度等水质指标。实时掌握水质状况,通过微生态制剂等生态方式及时进行调控。

3.做好水质管理 视天气、水温、摄食情况适时启闭增氧机,每天天亮前和晴天中午时应启动增氧机1~2小时,气压低或有鱼浮头时要及时开机增氧。养殖中后期每30天泼洒生石灰10~15千克/亩,使池水pH保持在7.5~8.0,透明度保持在25~30厘米。如果水质变坏(水色变浓、变黑甚至发臭)应尽快换水,直到水质变好。

五、配套机械化新技术

传统罗非鱼养殖技术模式一般配备增氧机、投饵机、水泵、捕捞吊网等简单的机械化或者半机械化工具,少数养殖场配有水质在线监测设备以及视频监控系统。随着渔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要求,需要不断提升罗非鱼养殖的机械化、智能化、精准化水平。目前,国内罗非鱼养殖智能化、精准化水平较低,尚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其中罗非鱼养殖大省海南省、广东省在此方面有所试验。

广东省实例:广东省近年来大力推动农业信息化建设,将5G通信网络、云计算、大数据以及智慧农业前沿技术融合应用于农业养殖以及农产品精准溯源等方面,从生产过程的信息感知、精准管理和智能控制切入,提高农业生产的精细化、高效化及可持续发展水平。2020年,5G等新技术在罗非鱼养殖中得以应用,打破了传统渔业依靠经验判断的管理方式,实现了罗非鱼养殖水体温度、水质EC值、溶氧量等几种水质环境数据全程监测、预报预警和相关渔业机械应答反应,初步实现养殖问题及时发现、养殖病害预防预报、养殖过程可追溯和精细管理。

猜你喜欢
增氧机罗非鱼鱼种
茂名罗非鱼产业链上新举措
罗非鱼生态健康养殖研究进展
养殖户集中卖鱼罗非鱼价格下跌
采用自抗扰技术的移动式增氧机路径跟踪控制
古老鱼种重返伊利诺伊州水域
鱼种优劣鉴别方法
关于溶氧自动控制器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
莫荷罗非鱼“广福1号”
冬放鱼种技术
“热水鱼”的捕捞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