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产学研” 联动融通创新链

2022-08-01 02:11黄浩培刘晓燕
今日科技 2022年7期
关键词:产学研专家主体

■ 黄浩培 刘晓燕

新昌

针对企业存在技术难题缺乏专家资源、科研成果缺乏转化渠道、政府信息获取和服务保障不够精准等痛点难点问题,新昌县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依托“众创共享科创云平台”,打造以“揭榜挂帅”为核心的“浙里产学研”应用,促进“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方面创新要素联动融通,提升创新效能。

“浙里产学研”是由浙江省科技厅牵头实施的科技创新数字化改革“浙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应用”中的一项重要应用,以新昌县作为建设先行试点。“浙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应用”于2021 年12月成功入选浙江省数字化改革第二批“最佳应用”名单。目前,“浙里产学研”应用注册企业1470 家,入驻专家2000 余位,发布各类创新需求榜单1073 个,达成产学研合作366 项,助力企业创新,实现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数字化协同构建云上共同体新模式

“浙里产学研”应用以数字化为引领,搭建产学研综合服务平台,聚焦企业科技创新需求,汇集高校、科研机构、创新团队等创新资源,为企业需求挖掘、筛选及张榜、揭榜、签约、评价、奖补、产业化跟踪提供全周期服务。“主要是为了解决传统模式中市场与研发脱钩、信息与行为脱节的难题。”新昌县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浙里产学研”应用,建立多主体协同推进,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共建共享共治。

聚焦服务,打造众创平台。从企业需求出发,建立共享发布机制,优化四大榜单“揭榜挂帅”流程,破解企业缺乏人才、技术等创新资源困境,解决政府掌握需求不全面、人才项目不匹配、进展跟踪不及时等问题。

聚焦融合,指引研学方向。形成以“揭榜挂帅”为核心,以创新专家、创新服务、创新学院、政务服务、产教融合、知识产权等6 大板块为辅助的“互联网在线产学研众创共享”应用。

聚焦共享,打破数据壁垒。打通产学研合作等数据,打通科技、人才等数据,打造“新昌科创驾驶舱”,可视化展示、实时更新科技创新动态,助力综合研判及预测,为政策倾斜提供参考,实现治理能力的有效提升。

智能化匹配畅通集成要素流通关键环节

浙江本发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编织机的高科技企业,在生产中遇到了编织产生质量问题时不能及时停机的难题,这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还会增加生产的成本。公司通过“浙里产学研”应用发布了“基于视觉的编织结构缺陷原位检测技术”需求榜单,通过大数据智能匹配推送至行业专家,经过多方对比交流后,最终与浙江理工大学吴震宇教授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有效破解了这一难题。

这样的故事在应用平台不断上演。截至目前,“浙里产学研”立足企业个性化需求,已为65 家企业定制专家“小智库”,每个智库精选了20~30 名专家,精准破解创新专家无处找、找不到、用不上的难题,并实现注册企业“一企一档”实现全覆盖,专家筛选、审核课题1000 余个。

该应用根据企业需求,打造了“政策大师”工具,提供全方位个性化政策动态推送,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实现相关奖补政策兑现“一键办理”,形成“政策推送—政策兑现—政策评估—政策优化”的闭环管理模式。目前已汇集政策内容6000 多条,上线政策兑现事项27 项,兑现奖补资金2900 多万元。

除此之外,还开设“创新学院”,持续推出“云直播”“云培训”“云对接”,增进不同创新要素、创新主体之间的信息互通,提高要素流动速度和配置效率。上线以来共开展云对接、云培训活动100 余场次。

“云技术”护航加速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主体权益“云保护”。综合利用大数据监测、用户双向评价、第三方认证等手段,构建产学研合作信用评价体系。对注册企业、专家、服务机构等实名“云”认证,确保平台信息的真实可靠。

价值贡献“云标记”。针对各类创新活动的参与主体,开展流程行为、价值贡献的数字化标记和模型化评价,构建各参与主体在“揭榜挂帅”整个流程中体现价值贡献和价值分享的生态体系。

创新联合“云枢纽”。建立“投资和收益主体一致,决策和负责主体一致,承担风险和享受利益主体一致”的利益和风险同担机制,由行业龙头企业牵头,以云平台为枢纽,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分散研发风险。

近年来,为解决“卡脖子”问题,国内空调四通阀市场急需一种软磁易切削不锈钢来替代进口产品。绍兴康健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根据市场的需求,通过“浙里产学研”应用的牵线搭桥,与中国计量大学的专家团队建立了技术合作,顺利完成了产品的开发应用。成功实现易切削软磁不锈钢生产技术的进口替代,降低成本3万元/吨,每年节约成本约1.2亿元。

据悉,“云平台”已走出新昌,在绍兴市、龙游县、常山县推广上线,全省多地也正在积极洽谈中。“浙里产学研”应用,借力数字化改革,实现平台化创新,加速了“十联动”创新要素有效融合,为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新动能。

猜你喜欢
产学研专家主体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致谢审稿专家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请叫我专家
怀旧风劲吹,80、90后成怀旧消费主体
专家面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