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窑建盏的薪火传承
——记“建窑建盏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廖成义大师

2022-08-02 06:15
江苏陶瓷 2022年3期
关键词:龙窑建盏金奖

1 建窑建盏的烧制历史

建盏创烧于晚唐,兴盛于宋,停烧于元,绝迹于明清,复兴于当代。当代建盏重获生机,蓬勃发展应当归功于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极大地推动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流传千年的华夏文明和先辈们流传下来的文化习俗。因此,随着传统的饮茶文化再度兴盛起来,建盏的回归也是顺理成章的。当代建盏匠人保持匠心与热情,窑火重燃,延续建盏传奇,谱写建盏在新时代的新篇章。

建阳建盏的兴盛与地理因素也密不可分,建盏所用坯、釉泥料全部是就地取材,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建阳水吉当地特别是后井的瓷土含铁量高,最适宜用来烧制建盏,不仅是瓷土,建盏的烧制还与后井的水、后井的釉、后井的松柴、后井的气候等等息息相关,这也是为何周边日本、韩国等国,纵有高精科技、优秀的陶瓷工匠也无法烧制出建阳相同效果建盏的重要原因。

2 廖成义的建盏技艺人生

廖成义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1971年11月生于后井村,自幼受到建盏的文化熏陶,十二三岁时经常跟着村里大人们漫山遍野地淘捡残留的瓷片,那时的建盏无人问津,没有人关注它的历史价值,而年少的他却对这些五彩斑斓的残片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年长后,更热衷于老盏收藏,每每听说某处有好盏,不论身处何处,总能第一时间赶到,也舍得拿出资金收藏建盏。收藏的建盏琳琅满目,各种器型、类别、大小皆有涉及,而且屡见精品。老盏的收藏也为其日后烧制仿宋建盏提供了有力的实物参照。

为了研究建盏的烧制工艺,他几乎走遍了后井村所有宋代龙窑遗址的山头,寻找当年宋人们用来做坯釉的泥土和釉石,并且了解这些泥土和釉石的特性,他发现只有使用含高铁量的泥土和釉石才能最好地还原宋朝时期所烧制的精美建盏,让他庆幸的是这份得天独厚的礼物就深藏在后井村,他也探寻两宋时期的龙窑,研究其构造、原理、搭建砖块的制作,以及山坡之间的坡度等,渐渐地对龙窑及烧制建盏的温度、湿度、气氛、时间等整个过程有了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明白了古人说的“七死八活九翻身”的含义,深知温度和湿度对于龙窑烧制建盏的巨大影响。

经过不断钻研,反复琢磨实践,廖成义开始对建盏的烧制工艺有了一定的了解。2000年,他开始租窑进行建盏烧制。到了2016年,他更是在家乡后井村大路后门宋代龙窑遗址附近盖起了一座仿宋龙窑,命名为“后井第一窑”(见图1)。

图1 后井第一窑

“后井第一窑”窑身长达35.6米,建造的样式和材料与邻近的宋代龙窑几乎一样,甚至连窑口方位、斜坡的坡度等都相同。建造龙窑窑墙所使用的泥砖都是由手工精细制作而成的,这种泥砖能够更好地经受住高温燃烧而不易断裂,于是此龙窑就成了他进行建盏烧制实验的主战场,在其中进行了大量的建盏烧制实践。

廖成义烧制建盏时,力求还原宋代古法烧制技艺,从多年收藏的宋代老盏中了解传统建盏的器型、胎质及釉料色泽、釉纹的变化等,然后进行仿宋建盏研制,力争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失传数百年的传统建盏烧制技艺能再次惊艳亮相于世人面前。

他认为建盏制作是非常严格且复杂的过程,其制作工序主要有十三道,依次为“选瓷土、粉碎、淘洗、配料、陈腐、练泥、揉泥、拉坯、修坯、上釉、装窑、烧窑、出窑”,各道制作工艺都会严重影响建盏的成品率和斑纹图案。

将选好的瓷土根据一定的比例混合调配,然后粉碎过筛,去掉渣滓,进行陈腐。陈腐的时间一般来说越长越好,故有“爷爷洗土孙子用”的说法。陈腐后为了尽量减少泥料中的多余空气,一般会对其进行练泥,之后再揉捏成大小合适的泥块。

成型以拉坯法进行,拉坯时需要在旋转的轮盘上用揉、捏、抠、拉、收、放等各种方式将泥团塑造成理想的器型。拉坯完成后要进行修坯,得到厚薄适中、造型优美的生坯,再将生坯直接晾干放入窑内素烧。

廖成义经过多次试验发现:釉石应选用富含铁元素的泥料,才能烧出建盏独特的纹理,釉料的调制是极其重要的,红色釉石需添加草木灰等其它辅料才能制作成釉水。建盏以浸釉法施釉,等釉坯晾干后就可以放进龙窑内进行最终的釉烧。

廖成义认为烧窑的木材选用松木最合适,松木不宜潮湿,烧窑时先把松木靠在窑壁之上,以窑温使其干燥。烧窑要经过温火、挤火、上火、熄火等多道烧制工序。在烧窑过程中,釉面结晶会随着对温度的精确把控而析出丰富多彩的纹理,由此诞生一件件精美绝伦的建盏。柴烧建盏的斑纹远胜过现代电窑、气窑烧出的建盏,平滑而细腻,色调饱满,令人惊艳。胎体在1 300 ℃高温烧成下会变得坚硬而厚实,胎色呈现深黑色,敲击之下会有金属声响,故而有“铁胎”之称。

以中国传统古法烧制技艺制作精美建盏,透过绚烂多姿的釉面斑纹,经过人与器物的无声交流,可以让人们在平和恬淡中感受到建盏的千年历史文脉。

这些年,廖成义始终坚持纯正的古法制作技艺来制作建盏,采用红土、原矿釉、松木、手工拉坯、龙窑柴烧等烧制材料和工序,由此烧制而成的建盏无论是器型还是釉面斑纹都与宋代老盏极其相似,那朴实典雅的独特气韵几乎与老盏毫无二致,因此深受大家的喜爱。尤其是他烧制的乌金釉银油滴束口盏(见图2),其釉底青黑,釉面既有分布均匀的丝丝蓝毫,又有油滴斑点散落其中,仿佛漫天漂浮的星河光辰。

图2 乌金釉银油滴束口盏

3 廖成义对建盏烧制传统技艺传承的贡献及获得的成就

建窑建盏窑火重燃,生生不息,是传统手工艺人的匠心传承。建窑建盏传统技艺也是前辈们不断探索与实验而流传下来的智慧结晶。师徒传承是建盏技艺传承的重要方式之一,这种传承同样在廖成义的身上得到延续,他带过多个徒弟,他挑选徒弟的首要标准是人品,其次是领悟力、上进心和勤奋。他全方位地悉心教导他们,从何处采集泥釉矿,坯釉如何调配,传授拉坯技巧、上釉方式,到如何装窑、烧窑等等,把最重要的坯釉配方教授给徒弟们,再详细讲解烧窑的温度和气氛变化,徒弟们也就基本掌握了龙窑柴烧建盏的传统技艺,其后更多的是在柴烧实践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再逐一讲解。传统手工技艺重在实践,需要经过反反复复的实验,烧制出成百上千的失败作品,并对废弃的建盏进行分析和总结,才能最终真正掌握龙窑柴烧的传统技艺。

师徒相传赋予了师傅厚重的历史使命感,也给予了徒弟继承前辈们工艺精髓的责任感。这场传承不仅是技艺与知识的简单传承,也是人文素养与艺术修养的传递。师徒之间同舟共济、共同钻研,带着虚心好学、谦虚谨慎的态度,从浩瀚无垠的民间艺术中探索建盏烧制技艺的深沉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让建盏工艺技术在师徒的手中薪火相传、绽放异彩。

辛勤的付出也带来了丰硕的成果,廖成义先后获得了福建省陶瓷艺术大师、南平市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轻工行业“八闽工匠”、“建窑建盏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等荣誉称号,创作的建盏精品多次获奖并被收藏。

2016年,作品“束口彩金斑盏(龙窑柴烧)”在第十四届全国工艺品、旅游品、礼品博览会荣获金奖。

2018年,作品“宇宙星河”建盏在第十四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荣获“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作品“龙窑柴烧朗曜飞毫”在第十九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荣获金奖,作品“油滴束口盏”在第十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会荣获金奖,作品“御毫”在第十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暨古典家具、珠宝玉石博览会“中艺杯”荣获金奖,作品“龙窑柴烧银油滴束口盏”荣获福建省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作品“兔毫盏”被福建省工艺美术珍品馆收藏,作品“西瓜皮盏”被上海艺术品博物馆收藏,作品“柴烧银毫束口盏”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作品“传统龙窑柴烧兔毫”被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收藏。

2019年,作品“盏瓶辉映”荣获第三届中国世界遗产工艺美术金狮奖·建盏类金奖,作品“传统龙窑柴烧兔毫”被中国民族艺术馆收藏。

2020年,作品“撇口乌金釉银油滴”在第九届“大地奖”中国陶瓷创新与设计大赛中荣获特等奖,作品“传统龙窑柴烧银油滴束口”参加第六届海峡两岸雕刻艺术大赛荣获“福雕奖”金奖;作品“宇宙星河”被福建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收藏。

2021年,作品“马金釉蓝油滴撇口盏”在“中匠杯”工艺美术优秀作品大赛中荣获金奖,作品“传统龙窑柴烧乌金釉银毫”荣获第十一届福建省工艺美术精品“争艳杯”银奖,作品“传统龙窑柴烧银毫束口盏”荣获第一届南平市南艺杯工艺美术精品大赛荣获金奖;作品“油滴束口盏”被福建省美术馆收藏,作品“龙窑柴烧铁绣花建盏”被福建省美术馆收藏,作品“龙窑柴烧银毫束口盏”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人生如同建盏,只有历经烈火煅烧、千锤百炼,方能成大器。廖成义虽然在建盏事业上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但仍然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他将怀着赤诚之心,继续坚持儿时初心,不断研究古代建盏的烧制技术,为建盏行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让建盏传统烧制技艺不断薪火传承。

龙窑柴烧“宇宙星河”点茶器

龙窑柴烧铁锈花建盏

猜你喜欢
龙窑建盏金奖
龙窑的火不熄
第十三届厦门国际动漫节“金海豚奖”揭晓
建盏谣
火焰制造者
品牌建设于建盏产业的发展
“活着”的龙窑
涅槃重生,土火交融的建盏之美
逻辑思维
龙泉宝溪百年青瓷龙窑特性思考
对蔡国强《威尼斯收租院》获国际金奖的三点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