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的艺术

2022-08-03 01:54盛安之
中外文摘 2022年14期
关键词:王安石苏东坡大姐

□盛安之

情绪不失控,沟通不伤人

一位年轻人在年迈的富人家里担任钟点工人。每天除了清洁工作,还有半个小时的“陪读”任务。一天,这名年轻人不小心把花瓶与笔筒的位置放反了,这原本不是什么大事,年老的富人却大发雷霆,指着年轻人的鼻子大骂……年轻人一言不发地忍耐着,因为他相当同情这位老人,除了骂人的舌头外,他已别无利器。

在将近十分钟的咒骂后,老人好不容易平息下来,要求年轻人进行每天的例行公事——读一段故事给他听。

年轻人翻着书,找到一个相当吸引人的章节,上面写着:“南洋所罗门岛上的一些土著,每当树木长得过大,连斧头都砍不了时,他们就会对着树木集体叫喊,直到树木倒下为止。喊叫扼杀了树木的生命,比任何刀棍、石头都还具有杀伤力;正如那些尖酸、刻薄、粗鲁的言语,往往会刺伤人的内心。”

年迈富有但性格怪僻的老人听了这个故事,沉默许久。当年轻人把咖啡送到他面前,准备为他加糖时,老人抬起头来,脸上出现难得的慈祥笑容,亲切地说:“不用加糖了,你的故事已经为我加了糖!”

一时之气,造成自己的“火山爆发”是小事,但是对那些被“火山余烬”灼伤的人们,却有可能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

情绪不失控的6 个沟通技巧

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脾气,那么至少要懂得控制自己的嘴巴。生气时,请不要随便开口,你在这时吐出来的话,往往都不会是“象牙”。下面是一些化解怒气的小办法。

1.意念控制法

在发火时,心中念念有词:别生气,别跟他一般见识,有什么天大的事要发这么大的火呢?会收到一定的效果。

2.回避矛盾法

如果与朋友刚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大家都在气头上,容易引起进一步地争吵,最好暂时回避他,这样可以做到眼不见,心不烦,怒气自消。

3.转移思想法

生气时,如果始终想着生气的事情,会越想越生气,越想越难过。相反,如果通过其他途径有意识地转移自己的思想,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逗孩子玩、去商场购物,就可以转移大脑的兴奋点,让怒气在不知不觉中消失。

4.自我超脱法

自己提出的方案,可能会遭到半数以上人的反对。也许是对你期望值太高,也许是认为你工作能力差,这都是正常的现象,不必忧虑和生气。

5.积极沟通法

当争吵双方都心平气和的时候,利用午休时间聊聊天,谈谈各自的爱好,或许你会发现你们之间并没有什么重大的“阶级”仇恨。大家都是为了工作,不要把工作中的矛盾伸续到生活之中。

6.提高修养法

平时多做一些提高修养的事,种种花草,养养鱼,学学书法,练练画,为人会变得谦和有礼,不容易暴躁和动怒。

“吹笛要按到眼儿上,敲鼓要敲到点儿上”,话说在点子上,对方自然会欣然接受。

古人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说话也是如此,话不在多,点到就行。在生活节奏紧张快速的现代社会中,没有人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听你的长篇大论。这就要求你在谈话时要做到言简意赅,一针见血。

以情动人,可以化解人与人的矛盾

有两位同胞兄弟因遗产问题发生了纠纷,他们便把外地的大姐请回来做裁判,以求得财产的合理分配。大姐到达的当晚,亲自下厨为两位弟弟做饭。

在饭桌上她见兄弟两个互不理睬,便叹了口气说:“哎,如今经济条件好了,办一桌饭也不费力了。想你们小时候连鸡蛋也吃不上呢!有次见别人家的孩子吃鸡蛋,你俩就吵着也要吃。我没法子,就煮了一个洋山芋骗你们说是洋鸡蛋。你俩高兴得直拍手,一个说,弟弟你先来一口;一个说,哥哥你先来一口……”

说着说着,大姐眼圈红了。两位弟弟的心弦被触动了,都不好意思起来,接下来再进行遗产分配自然就容易了。

大姐是聪明的,她明白就事论事可能会使两人觉得不公平,于是便用回忆往事的方法,对其进行“润物无声”地感化,勾起了兄弟间的亲情,两人自然不会再在财产上斤斤计较了。

有时候,双方的矛盾处在僵化阶段,双方在心理上对对方已竖起了一道对立的屏障,直言劝解不仅不能达到解决矛盾的目的,反而容易激起当事人的逆反心理,使矛盾更加激化。这时,调解者最好结合当事人双方过去的友谊、情感和亲密的状况,以回忆往事的方法唤起他们对往日情谊的感怀,从而感化他们,使他们在惭愧、不安与反思中化解矛盾。

当面解释不清的事,可以托人转告

一次,苏东坡去拜访王安石,恰逢王安石不在家,但见其书桌砚台底下压着一首未写完的诗:“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苏东坡想:菊花有傲霜之骨,花瓣怎会四处飘落?王公真是“江郎才尽”铸成大错啊!于是,苏东坡挥笔续诗:“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然后拂袖而去。

过了些时候,苏东坡到后花园赏菊,正值刮了几天大风,园中十几株菊花枝上,一朵花也没有,只见落英缤纷,满地铺金。

苏东坡一时瞠目结舌,想起那两句续诗,羞红了耳根。想亲自登门向王安石道歉,又担心解释不清,自讨没趣。

于是,他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邀请王安石最亲密的诗友王令来家做客,然后在适当时候,说出那件乱改诗句的事,吐露自己惭愧内疚之情。

苏东坡感喟道:“这事给我的教训太深了,凡事不可自恃聪明,随便讥笑别人。”

后来,王令将苏东坡的歉意转告了王安石。王安石知其良苦用心,消除了对苏东坡的隔阂。

文人相轻,自古皆然,何况苏东坡无端贬斥;再者,两人在政见上分歧很大,王安石推行新法,苏东坡极力阻挠,鉴此,如果苏东坡亲自登门,啰嗦解释一番,或痛骂自己一顿,恐怕反而会火上加油,或被视为虚情假意,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苏东坡却巧借第三者之口,转达自己的歉意,使王安石更加容易接受,容易相信。

猜你喜欢
王安石苏东坡大姐
初夏即事
苏东坡《献蚝帖》
臭大姐,香大姐
十大姐随想
王安石的坏习惯
当“大姐”遭遇“打劫”
初夏即事
“老兵”大姐:程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