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华战争中日本士兵的变态“征发”心理

2022-08-03 01:54王萌
中外文摘 2022年14期
关键词:战地手枪士兵

□王萌

“征发”是侵华战争末端的现象,一般指政府向人民征调人力和物资。那么,侵华战争时期,作为“征发”主体的日军普通士兵的心理构造是怎样的?

日本士兵在其私记中往往不厌其烦地描述他们“征发”时所获得的兴奋感,他们尤其期待对大城市的“征发”,“如果攻下敌人的主要城市,就可以获得军队近十日的生活物资。有人称之为‘蒋介石的赠与’。”

正如士兵阪本楠彦所自称的,“征发”不过是对士兵于战地虚度青春的一种“补偿”,“正是因为可从作战的胡作非为中获得乐趣,才能忍受数年来无法复员的命运”。在私记中,士兵将“征发”视为获取乐趣的日常“习惯”。第49 联队士兵矢泽新五在日记中描述了他1938 年六七月间在湖北大冶乡间的生活:“每天吃过早餐后,就只有擦手枪,无事可做。也有在散步的时候顺便去征发蔬菜、肉品的情况。穿着一件白色衬衫、肩上挂着一只手枪,以所谓‘征发型’装束去附近的田里拿甘蔗、韭菜、萝卜……虽然已经不需要搜寻猪、鸡等,但以运动为目的,征发如同每日功课一般充满乐趣。”即使物资并不紧缺也对“征发”乐此不疲,反映了他们的精神空虚与道德沦丧。

在日记或私记中,一些日本士兵并不否认“征发”的不义与野蛮,有的士兵也看到了被“征发”的中国民众的凄惨,但很快这种对中国民众的同情就被身处战地的警惕所驱散。总之,虽然士兵“征发”的心理构造因人、地、时而异,然而仍可从中发现一些共同点:(1)士兵们并没有将“征发”与掠夺加以区分;(2)士兵们将“征发”视为胜利者的特权,通过“征发”追求兴奋感与满足感;(3)士兵在“征发”时并没有战时国际法的观念,也没有任何将过度“征发”或掠夺视为战争犯罪的意识。

猜你喜欢
战地手枪士兵
英军士兵正在放飞Puma-LE无人机
一起来认“邦手枪”
战地女豪杰
“战地玫瑰”养成记
士兵独白
一个士兵的最后一封信
战地歌声
我不是手枪
古代士兵黥面琐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