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升级背景下高教改革的目标与实施路径探究

2022-08-03 08:36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袁晓莉
广东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高教产教升级

文/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袁晓莉

广州商鼎实业控股有限公司 温志宏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冯炳纯 方媛琳

一、高教改革的战略目标

1.引入市场机制

改革的核心任务,就是引进行业骨干企业或先进企业作为办学主体,以解决教育发展与产业需求之间的“两张皮”问题。由于企业是按照市场经济的模式来运作的,因此,引进企业作为办学主体,意味着引进了市场机制。

十多年来,针对教育行政部门的效率问题,学术界一直在争论:教育部门是否应该进行市场化改革?却一直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产教融合改革事实上给这个争论画上了一个句号,只不过市场化的改革不是从原先的公立教育中启动,而是通过引进新的办学主体来实现;企业可采取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

姚益龙教授认为:教育产品是一种混合属性的产品,同时具有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性质,因此教育产品完全可以由市场提供。姚教授还通过数学推导,证明引入私立学校和教育定价机制可以提高教育部门的效率,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教育的公平性。[1]

市场机制主要通过竞争机制、供求机制和价格机制来调节各参与方的行为,最终达到提高生产效率、促进技术进步、提升产品质量的目的。我国的市场经济改革,使经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教育部门进行市场化改革也是非常必要的,现在正当其时。

2.保持发展活力

我国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持发展活力,并让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逻辑。[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强国必先强教。在当前经济转型的关键时刻,正是要通过产教融合,焕发高等教育发展的活力,同时也给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的提法是:增强产业竞争力,汇聚发展新动能。

从1992年10月开始的市场经济改革,让我们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大国,成为举世瞩目的强国;经济总量(GDP)从1992年的27195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900309亿元,26年增加了三十多倍。

高等教育能否接过市场经济改革的大旗,为教育和经济的改革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动我国经济未来10-20年的持续稳定发展,我们拭目以待。

3.实现产业升级

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持续的产业升级,既包括高校的转型升级,也包括企业的转型升级。产业升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提高我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关键举措。要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深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创新的竞争。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等,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3]

当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成功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并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后,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任务才算完成。

二、高教改革的实施路径

我们认为,产业升级背景下的高教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按照以下八个步骤实施:完善政策、统一认识、组织保障、模式建立、资源整合、重点探索、全面推广、客观评估。然后,在客观评价上一阶段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又进一步完善政策、统一认识……继续推进下一阶段的改革。因此,这是一个循环往复、持续推进的实施路径(见图1)。

图1 高教改革的实施路径

1.完善政策

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的附件“重点任务分工”中,已明确了工作任务、主要内容和责任单位。应尽快按照这个分工表逐一落实,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改革才能够稳步推进。

2.统一认识

目前,无论是地方政府部门,还是教育主管部门、高校、企业和社会大众,对产教融合的认识都不够全面、深入、统一。一项大的改革,如果没有社会各界的深刻理解、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是很难取得成功的。因此,应该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和发动。

3.组织保障

有组织才有保障。我们建议:(1)各地成立领导小组,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任小组成员,以协调、解决产教融合中遇到的各种问题;(2)成立专家顾问机构,由知名高校、科研院所、骨干企业的资深人士组成,为改革的推进出谋划策;(3)高校成立执行小组,由学校主要负责人牵头,研究制定可执行的改革方案,筹备成立各类产业创新学院。

4.模式建立

产教融合运作模式至少应该包括企业与高校的合作模式、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产业升级的研究与实践模式等。针对引入市场机制、保持发展活力、实现产业升级三大战略目标,企业与高校的合作模式是基础,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过程,产业升级的研究与实践模式是运用,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最终结果。也就是说,产教融合运作模式一定不能脱离三大战略目标与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结果。我们认为,产教融合运作模式不仅仅是一种改革模式,也不仅仅是一种管理模式,更应该是一种资源整合的模式。

5.资源整合

产业升级下的高教改革需要大量的资源,包括政策、资金、土地、人才、产业等。各地方“领导小组”和各高校“执行小组”应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投入产教融合与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战场。这些重要的资源,需要通过一定的载体进行整合。我们建议,可以把产业创新学院、产业转型升级研究院、转型升级产业园、高新产业孵化基地、产业转型升级服务中心等功能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资源整合、资源运用、合作共赢、利益分享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有利于政府、高校、企业参与其中,形成充满动力与活力的发展热点。

6.重点探索

应针对重点地区、重点产业和重点院校,调集更多的资源,进行探索,力争取得具有示范意义的阶段性成果。这些重点地区包括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成渝地区、武汉及周边地区等。这些地区既有丰富的高校资源,也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和产业发展基础,可以打造东南西北中五个产教融合示范区;根据各地教育资源和产业资源的不同,每个示范区可以有不同的新产业和新专业特色。

7.全面推广

选择取得良好成果的典型案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其成功模式,使改革的成功经验能够遍地开花;通过东南西北中五个产教融合示范区,就可以向周边地区辐射。由于产教融合运作模式同时也是一种资源整合与产业合作的模式,因此,向周边地区辐射,并不意味着产业扶贫,而是整合更多的资源,形成更大范围的合作。这样,就可以对全国的产业转型升级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会进一步推动高校自身的改革和发展。

8.客观评估

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还需要评估总结每个阶段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并对改革所涉及的各个方面进行持续的改进。建议根据引入市场机制、保持发展活力、实现产业升级三大战略目标,制定比较完善的“改革成果评估体系”,从政府主管部门、高校和企业三个角度进行客观的评估,让改革工作更具科学性、系统性和长效性。

如能按照以上路径实施,并持之以恒,改革才有可能取得令政府、企业、高校和社会都满意的成果。

三、前景展望

1.成立一批产业升级研究机构

这些机构的研究方向,可分别侧重于政策创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品牌创新、价值创新等不同的方向。其中,通过客户价值创新来开创蓝海,是传统产业升级的主要方向;许多行业的蓝海,不是靠技术创新开启的,而是通过技术与买方看重的元素结合而开创的。[4]

2.建设一批产业创新二级学院

这些产业创新学院,一是要引进能够代表产业升级方向的行业骨干企业;二是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三是进行广泛深入的教学改革,包括专业规划、教材建设、课程设置、实训实习、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四是探索高校治理结构的改革,充分体现一线教学科研机构的自主权。

3.形成一批高质量的教研成果

企业、学校、科研院所开展协同创新,形成一批高质量的教学、科研成果,并加快研究成果向教学过程和产业技术转化。

4.推动产业升级目标陆续完成

推动各地方产业升级目标的完成,包括发展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以及对传统产业进行调整、改造、转型、升级等。

5.赋予各地产业升级不歇动力

通过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形成推动各地产业升级的不歇动力。

6.实现经济增长模式成功转型

协助各地方实现经济增长模式的成功转型。即经济增长方式由不可持续性向可持续性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出口拉动向出口、消费、投资协调发展转变;由结构失衡型向结构均衡型转变;由高碳经济型向低碳经济型转变;由投资拉动型向技术进步型转变;由技术引进型向自主创新型转变;由第二产业带动向三大产业协调发展转变;由忽略环境型向环境友好型转变;由“少数人”先富向“共同富裕”转变。

产业升级背景下的高教改革,前景美好,任重道远,需要我们拿出巨大的魄力和坚强的决心;需要政府、高校、企业和社会各界解放思想,同心协力,扎实推进,持之以恒,最终赢得这场当前最重要的改革攻坚战。

猜你喜欢
高教产教升级
《吉林教育》(高教党建与思政版)约稿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高教明星“猎鹰”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回暖与升级
高教强省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