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发布对养猪业的启发与思考

2022-08-04 02:16吴大林孙华伟
猪业科学 2022年7期
关键词:牧原豆粕粪污

吴大林 ,孙华伟

(1.安徽省定远县畜牧兽医局,安徽 定远 233200;2.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兽医诊断检测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14)

为系统谋划和整体推动我国生物经济高质量发展,2022年5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我国生物经济领域的首个顶层设计。生物技术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它能化腐朽为神奇,平地起惊雷,在不起眼中创造辉煌的业绩。随着生物资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增加,我们将迎来新的生物经济时代,更好地利用自然,实现更加高效、低耗、环境友好、可持续地发展。生物经济将成为后疫情时代经济、社会、环境等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规划的发布,对养猪业有哪些影响?对养猪业有哪些启发与思考?

1 生物经济的前世今生

1.1 生物经济的正式定义

生物经济是以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为基础、建立在生物技术产品和产业之上的经济,是一个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信息经济相对应的新的经济形态。传统的生物技术包括:生物内物质成分的提炼技术、食品加工与酿制等技术;现代生物技术学建立在巴斯德的微生物发酵技术基础上。生物经济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蕴藏着不可限量的经济价值。事实上,生物技术革命所产生的深远影响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

1.2 我国生物经济的4大重点发展领域

(1)顺应“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的新趋势,发展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生物医药;

(2)顺应“解决温饱”转向“营养多元”的新趋势,发展面向农业现代化的生物农业;

(3)顺应“追求产能产效”转向“坚持生态优先”的新趋势,发展面向绿色低碳的生物质替代应用;

(4)顺应“被动防御”转向“主动保障”的新趋势,加强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

2 四大重点发展领域对养猪业的启发与思考

2.1 顺应“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

以治病为中心与以健康为中心,看似意思相近,实则相差甚远。换一种说法:以防火为中心与以救火为中心,就能一目了然。治病就是“救火”,健康就是“防火”。健康是平时的事,是养猪生产中的点点滴滴,是营养、疫苗免疫和周节律管理,如同防火意识的树立、防火行为的规范;治病是应急,是必须由专业技术人员出手施救的“事故”,如同失火必须打“119”,由消防队救火。以“治病为中心”与“以健康为中心”的关系逻辑,见图1。

图1 以“治病为中心”与“以健康为中心”的关系逻辑

以治病为中心与以健康为中心的关系逻辑就好比这个被放在桌边的杯子,“以健康为中心”就是提前通过各种检测,了解到目前杯子处于桌子的边缘,然后采取有效措施,把杯子往安全位置推一推,尽心竭力不让杯子掉下来;“以治病为中心”就是前期未采取常规检测等措施,不知道杯子已处于危险的边缘,然后等杯子摔到地上以后,才知道杯子摔坏了,然后采取相应的修补措施。

通过近年来对江苏省众多猪场的实地调研发现:“仓位”过重是很多猪场的通病,能按标准做到“全进全出”的猪场是凤毛麟角。“全进全出”很重要的一环是栏舍清洗干净后的空栏时间要够,这是保证切断不同批次猪只传播途径的重要一环。但是很多猪场由于周转需要,不得不大大压缩洗栏时间和空栏时间。致使“全进全出”只是一种形式。如果一个猪场,多个批次的猪只到了某一日龄就发病,很大概率是由于“全进全出”流于形式所致。“全进全出”的精髓是猪舍空栏后的“洗、消、干”3个步骤,缺一不可,特别是猪舍消毒后的空栏干燥尤其重要,即猪舍消毒完毕后,栏舍地面必须干燥5~7 d,整个消毒过程不少于7 d。然后,组织转入新的猪群,进入下一生产周期。这样才能保证消毒效果。见图2。

图2 “全进全出”步骤示意图

2.2 顺应“解决温饱”转向“营养多元”

规划明确:开展优质生猪、白羽肉鸡、奶牛等禽畜和水产品良种攻关及科学饲养。发展酶制剂、微生物制剂、发酵饲料、饲用氨基酸等生物饲料,解决饲料安全和原料缺乏等养殖领域重大问题。

牧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牧原)针对不同猪群探索最适营养需要,通过混合技术将高浓度氨基酸日粮和低浓度氨基酸日粮按比例混合,实现营养精准供给。2021年,牧原生产低蛋白低豆粕饲料约1 587万吨,供全国1 700多个自有养殖场使用,覆盖生猪超4 000万头。牧原做过测算,玉米豆粕型日粮通过添加饲用氨基酸,豆粕用量可降至5%以下。如果突破异亮氨酸生产技术,增加供应量,牧原可实现无豆粕日粮。

首先,看经济效益,应用传统玉米豆粕型日粮配方,出栏1头猪约需54.8 kg豆粕,按豆粕价格每吨5 000元测算,头均豆粕成本274元;应用低蛋白低豆粕日粮后,豆粕头均消耗量为30.3 kg,头均豆粕成本152元,降低的豆粕添加部分可用玉米和单体氨基酸补充,综合以上饲料成本,养1头猪节省饲料成本50元。其次,看社会效益,相比行业,牧原养1头猪可少消耗豆粕24.5 kg,折合大豆31.4 kg。此外,还有生态效益,饲料中豆粕占比从17.7%降至9.8%,日粮蛋白降低2.82%,每头猪氮排放就减少1.5 kg,大大减少环境污染。“不论是从成本效益、环境保护角度,还是从行业可持续发展、粮食安全角度考虑,发展精准营养养猪都很有意义。见图3。

图3 2022年5月5日《农民日报》刊登牧原低蛋白日粮实现营养精准供给

2.3 顺应“追求产能产效”转向“坚持生态优先”

加快畜禽粪污资源化有效利用,推行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对于养猪业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通过组织实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建设,打通种养循环堵点,促进粪肥还田,提升种植生产效益,是众多中小规模猪场的优先选择。

自2021年11月,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至今,广东省罗定市已完成还田面积1 666.7公顷(25 000亩),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为25.56%。该项目的实施,实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化肥减量的双目标,进一步促进耕地质量提升和提高稳粮保供能力,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预计在2022年7月底完成6 666.7公顷(10万亩)还田任务。下一步,罗定市将持续在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精准发力,通过财政补助奖励支持,扶持一批粪肥还田利用专业化服务主体,打通种养循环堵点,加快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促进粪肥还田;通过政府推动和公共财政投入的驱动,逐步构建与现代农业相适应的畜牧生产的监管体制和机制,深入推进绿色种养循环行动。见图4。

图4 广东省罗定市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的肥料生产

当前,我国畜禽粪肥还田利用水平仍然较低,还不能完全适应农业绿色发展的要求。为加快推进畜禽粪肥还田利用,促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构建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发展格局,推进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发展,是提升耕地质量和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举措。

2.4 顺应“被动防御”转向“主动保障”

主动保障是与被动防御相对应的概念,是指在事件发生影响之前,能够被及时精准预警,实时构建弹性防御体系,避免、转移、降低信息系统面临的风险。传统的生物安全,受限于技术发展,采用被动防御方式。随着大数据分析技术、云计算技术、软件定义网络(SDN)技术、安全情报收集的发展,信息系统安全检测技术对安全态势的分析越来越准确,对安全事件预警越来越及时、精准,安全防御逐渐由被动防御向主动保障转变成为现实。

3 小结

生物经济不仅会是未来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词”,也许会逐渐成为你我普通生活的“高频词”。受新冠疫情影响以及全球老龄化问题加剧,生物制药行业发展具有广阔的市场。随着生物基资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增加,人们将迎来新的生物经济时代,更好地利用自然,实现更加高效、低耗、环境友好、可持续地发展。生物经济将成为后疫情时代经济、社会、环境等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生猪养殖行业是一个传统的农业行业,只有顺应“被动防御”转向“主动保障”,用研发、创新、技术推动企业持续发展,才能提高我国生猪产业国际竞争力,也是我国将“肉盘子”端稳在自己手中的重要条件。

猜你喜欢
牧原豆粕粪污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及养殖污染防治措施探讨
两部门:各省确保年底前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75%以上
不同经营模式下的头均生猪养殖成本核算
引发投资者质疑 牧原股份不断加码生猪养殖
山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今年要达75%
河北九成规模养殖场配套粪污处理设施
全国各地豆粕价格行情
全国各地豆粕价格行情
牧原股份上市“变脸”另有原因
微历史中的大师们